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是由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所著的典籍
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是由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所著的典籍《墨经》。
在《墨经》中,墨子深刻地描绘了光学世界的本质。他认为光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存在于能互相穿透的物体中,而它的传播速度不变。同时,他也通过几何的方法来解释一系列光学现象。比如,他根据光线向物体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反光、折光、入射角等现象,并探讨了这些现象的规律性。
在光学实验方面,墨子也做出了一些创新的尝试。他通过实验得出了类似于今天斯涅尔定律的结论: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改变。此外,墨子还进行了许多制镜和光反射的实验,探讨了反光镜和镜面反射的规律性和意义。
除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墨子在光学研究中还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他提出了“照明”和“受照”两个概念,并用它们来解释光线的传播与反射。同时,他还提出了“格物致知”、“兼爱”等哲学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实验和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分割。
墨子及其弟子们所著的《墨经》是我国古代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对于光学基本概念、实验方法、现象规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我们今天对于光的理解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他们的成果不仅是光学研究的里程碑,同时也为近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深化打下了基础。
墨子介绍
墨子(公元前479年-公元前381年),名墨翟,字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工程师和兵器设计师,被尊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生于今天湖南境内的墨家镇,早年曾拜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为师,后辞其而自创学派。墨子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贡献,并将这些方面的思想贯穿到他的教育和社会治理理念中。
在墨子的哲学理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兼爱”和“非攻”。他认为,人类应该彼此互相爱护,因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来自何处、属于立场如何。同时,他反对战争、暴力、不公等社会现象,主张以和平、和谐、公正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将“兼爱”和“非攻”理念贯穿到了他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政策中。
在科学方面,墨子主要探索了几何和光学问题。他通过几何的方法,成功地解释了光线的反光、折射、入射角等现象,并且根据实验得出了类似于斯涅尔定律的结论。他认为光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存在于能互相穿透的物体中,并指出光传播速度不变并且同时到达。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普及教育,注重实践,平等公正等方面。他主张对所有子女实行基础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体会和发现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书本。
世界历史时间轴是世界历史的变迁。
世界历史时间轴: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也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腊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只是就大的区域来说,在各大文明区域周边,还有更多次要文明如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玛雅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印加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高棉文明、三星堆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特洛伊古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基洛夫特古文明……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史典籍
大概是《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汉马融说: “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①唐孔颖达说: “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尚书》是我国现存史书中最古者,系上古历史文件和政史论文的汇编,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尚书》相传由孔子所测定,实际上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禹贡》篇者,历代学者一般设为贡赋之法。其说导源于是书“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汉孔安国就“任土作贡”释作“禹制九州贡法”。后之学者注释大致类此。窃谓贡考,功也,以记禹导山浚川,敷土作贡之功。是篇既以浚川——治水为主,而贡赋仅占很小份量(在全文257个短句1193字中,直接间接说贡赋者不过57句299字,所占比重较小),如此理解似更为合情顺理。中国学术界多称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而国际学术界却只认可中国拥有3600年的历史,这主要是在夏朝的承认上有分歧。夏朝,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而商朝则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中国学术界的主要证据来自于中国的一本史书——汉朝司马迁的《史记》。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
答: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它是5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
《永乐大典》辑古书7、8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编成。
中国的“世界之最”还有:
世界上保存历史资料丰富的国家是我国。
中华民族有着忠实的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
从汉武帝时代起到清朝乾隆年问止,经过历代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二十四史》,记叙了我国四千多年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形成系统完整的农业耕作理论的国家是我国。
公元六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翩撰写的科学典籍《齐民要术》,是世界上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和茶叶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在江苏、河北、河南一带从事养蚕和生产丝绸;秦汉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茶树,生产茶叶,唐代的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我国。
至迟在东汉时已发明了瓷器,三国以后,瓷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而欧洲十八世纪初才造出真正的瓷器。
世界上路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其西起长安,北达北京,南至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元代改修为京杭大运河,它纵贯京、津二市和冀。
鲁、苏、浙四省,全长1794公里。
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有用磁石做成的“司南”;北宋科学家沈括利用指南针,最早发现了磁偏角。
而欧洲约在公元12oo年才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
西汉时我国已用麻造纸,东汉蔡伦进一步发明了用树皮等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开拓了广阔的造纸原料领域;而在12世纪后造纸术才传到欧洲。
大约在7世纪初我国创造了雕版印刷术,比德国人谷腾堡在1450年用活字印刷《圣经》要早四百年。
我国一千多年前发明了褐色火药,宋真宗以后,火药逐渐传到西方。
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军事防御工程是我国的长城,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世界中世纪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古船的船体结构和动力方面,在世界造船、航运史上创造不少辉煌纪录占早在宋代,我国造船已普遍运用水密隔舱,欧洲18世纪才出现同类船舶;唐代我国已发明了浆轮船,先于西方七、八百年;我国宋代海船已使用指南针,比西方早两个世纪。
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国家是我国。
明初三宝太监郑和曾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比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世界上发明铸铁(生铁)冶炼技术最早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春秋时期已炼出生铁,而欧洲是公元14世纪;我国战国早期已有可锻铸铁制造的铁器,欧洲17世纪才炼出生铁,我国战国时代发明了炼钢技术,并创造了多种炼钢方法。
我国6世纪发明的灌钢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的炼钢方法,直到18世纪欧洲发明了柑锅炼钢法才超过了它。
世界上最早关于剩余定理的记载出自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专著《孙子算经》宋代秦九韶提出了“大衍求一术”,是研究剩余定理的卓越成就,五百多年后的18世纪,欧洲的欧拉和高斯才得到和秦九韶相同的成果。
世界上最早进行光学实验的人是我国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他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成就,与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光学实验得出了光通过小孔成倒影及类似现代球面镜的焦点、球心的概念。
他关于圆、线、面等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定义一样,但早1百多年。
世界上最早使用焦炭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至迟在明代已用焦炭冶炼金属,而欧洲直到18世纪初才开始炼焦。
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是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建于隋代,迄
今已1300多年。
赵州桥是世界首创大型敞肩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同类桥梁。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是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建于1138-1151年),全长达27oo公尺。
世界上第一个事先规划,然后兴建的城市是我国隋代兴建的长安城。
世界上最早的对合金规律的认识记载于我国古籍《周礼·考工记》。
书中有世界冶金史上著名的冶炼青铜的配方“六齐”,它第一次向人们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份之间的关系。
我国还首创了胆水炼铜法,是世界上胆水法冶金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用水法炼锌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至迟在宋代已冶制铜锌合金——黄铜;欧洲在16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18世纪前半叶,我国炼锌法传人欧洲,欧洲才开始了炼锌的历史。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我国宋代“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它是1088年在苏颂领导下制造的,高约12米,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其中擒纵器装置比欧洲类似发明早约6oo年。
世界上第一架测天仪器是我们祖先在公元前4世纪发明创制的浑天仪。
后来东汉张衡和唐代李淳风等对原始浑天仪进行大的改进。
在一个时期内,我国浑大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
元代郭守敬又对浑天仪作了进一步改革、简化,于1276年创制了简仪,而欧洲在300多年后才有了类似的赤道仪。
世界上最早使用10进位制来计数和进行计算的国家是我国。
我们的祖先在3千多年前,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已使用10进位制,而印度到了6世纪才开始使用10进位制,欧洲直到10世纪才出现“印度数码”,比我国晚了2千多年。
世界古代计算冗值最精确数据的数学家是我国魏晋时代的刘徽,他提出的著名“割圆术”比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简便,并算得兀=3.1416。
继他之后,我国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兀的近似值精确地推到小数点后7位,他的杰出成果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了1千年。
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方法,是我国公元2世纪《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记载的炼丹术把红色硫化汞加势分解成水银,将水银和硫黄掺合加热。
升华变成红色硫化汞。
世界上最先创音律学重大理论——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代朱载靖,比欧洲音乐理论家梅尔生的同样理论早创立了半个世纪。
世界上有最完备的古天象记录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春秋时代就有准确的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和哈雷昔星记录,我国战国时期编制了世界最早的恒星表,太阳黑子观象在我国也是最早的。
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是我国张衡发明的相风铜乌,欧洲到12世纪才有候风鸡的记载。
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是我国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欧洲过了1600年,才有类似湿度计。
世界上最早进行遗传育种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达尔文之前,我国人工选择选育良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2千年前的《汇胜之书》里,就记载了“存优汰劣”的穗选育种法;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此类记载最多,并已普遍应用于畜禽和作物。
世界上最先发明用加闰月的方法调整阴历的国家是我国。
我们的祖先创立了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
春秋时代又首创用19年7闰的方法非常精确地调整阴阳历,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早了100多年。
春秋未年我国使用的四分历,以365.25天为一年,是当时世界上历法最精密的数值,与几百年后罗马凯撤所颁布的著名的儒略历相同。
元代郭守敬创制颁布授时历,每年的天数精确到365。
2425天,跟现行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后者早了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编制云图的国家是我国。
我国14世纪编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云图132幅,图上都注有天气变化,而欧洲到了18世纪才有16幅云图出版。
世界上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我国的《诗经·函风·七月》,最早的物候专著是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夏小正》。
世界上首创针灸疗法和针刺麻醉的是我国。
针灸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3千年以上的历史,以其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而著称于世。
世界各国的针灸疗法都是先后从我国传进的。
针刺麻醉是近年来我国医疗工作者对针灸疗法的一项重大发展,开辟了麻醉学的新途径。
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的是我国公元2世纪的名医华伦。
他发明了一种中药麻醉剂叫“麻沸散”,比美国人摩顿1846年研制出的麻醉剂早了16oo年。
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是我国。
早在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我国宋真宗咸平年间就出现了叫作“交子”的纸币(一说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就出现了交子,时间比真宗还要早)。
这种纸币的出现,比欧美国家早7oo年。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是我国唐朝的《新修本草》。
为了编此药典,唐 “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各地所产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
《新修本草》共斜卷,分药图、药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844种。
世界上最早对药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是我国本草学家。
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植物分类的内容,即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而言,也比欧洲公认植物分类学家林耐早17年。
世界上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作是伟大的医药学宝库和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被先后译成1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的《诗经》。
它产生于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7世纪),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时编定的,共收诗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情况。
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它是5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
《永乐大典》辑古书7、8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
其中包括经、史、子、
集、释经、道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
全书共22877卷,凡例。
目录66卷,装订成11095册,3亿7千万字。
以解给为首的参加编辑、纂写、圈点工作的文人竟达3千多人,前后共用了5年时间。
编辑规模如此庞大,书中内容如此浩繁,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古中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目前西方公认中国有3500年信史(夏朝没有证据,算上夏的话,是公元前2050年建国)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西周初年,周王室将殷朝遗民强行迁移到洛阳附近的成周进行监管,《尚书·多士》记载了周公对殷民的训话。在这篇诰词中,周公向殷民解释西周灭殷是秉承天命,就像当初殷商灭夏一样,所以殷民不必怨忿反抗。其中有一句话说:“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周公特别强调殷的先人有典册记载殷商灭夏的事迹。按照这段材料推测,商代前期已有典籍,且甲骨文中也出现了“典”、“册”两字,但目前尚无考古实物材料可作确证。商朝开始于公元前十七世纪后期,商王武丁时期约为公元前1250年。既然商朝前期便“有典有册”,武丁时的甲骨文又有编连成册的痕迹,据此可把早期典籍的产生定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250年之间。
本文2023-08-04 13:11: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