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骗术捉牙虫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6收藏

江湖骗术捉牙虫资料,第1张

即“捉牙虫”,也有的称其为“撬牙虫”,如清末满族作家文康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中就写到,涿州的天齐庙里就有“许多撬牙虫的、卖耗子药的”。

捉牙虫主要流行于民间,执业者通常为女性,被人称为“药婆”。在清朝乾隆年间王初桐所著的《奁史·术业门》中有如下文字:“药婆,今捉牙虫,卖安胎、堕胎药之类。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三姑六婆》中也提到了“药婆”,由此推测,捉牙虫的方法在元末就可能已经出现了。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捉牙虫的资料很少。推测其故,大概由于此种赖以谋生的独门绝技只能私下口头传授,不能写成文字公之于众。

圈子外的人们,根本无法了解其奥妙,更无法载录。普通的学者,或许还会觉得这种司空见惯的江湖骗术根本不值得书写。

倒是鸦片战争后初次踏上中国土地的一些西方人,出于好奇,留下了关于捉牙虫的一些记载。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英国传教士哥伯播义(Robert Henry Cobbold)的著作。

哥伯播义是英国安立甘会(the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的一名牧师,他于1848年4月到达上海后转抵浙江宁波,此后长期在此生活。1851年,哥伯播义返回英国。两年后,携夫人再次来到宁波,直到1857年才与家人一起离华返英。

哥伯播义是宁波方言拼音方案的推行者之一。他除了撰写《真理摘要》等中文著作外,还出版过英文著作《中国人自画像》(Pictures of the Chinese)。

此书不仅可读性极强,而且配有大量插图,形象而生动地记录了19世纪中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书中有“有效的疗法”(the Infallible Remedy)一节,专门讲述捉牙虫。

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治牙虫的方法介绍:

第一种是药物。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卷二二中收集了许多治牙虫的药方,其中不少药方中配有细辛。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药店里找到含有细辛的牙痛药。

不过,也有的药方显然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例如书中所介绍的“鸡屎白以醋渍煮,稍稍含之瘥(chài)”(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华夏出版社,1993,420页)。

第二种是熏烫。《外台秘要方》卷二二收录的“杀齿虫方”是:“雄黄末,枣膏和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许置齿,烧铁篦(bì)烙之,令彻热,以瘥止。”(《外台秘要方》,422页)此方想必颇为残酷,一般患者恐怕难以忍受。

相比之下,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一七中所收录的方法要温和多了,“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熏之即死,永不发”(中国书店,1988,21页)。

第三种是针灸。元朝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写道:“风牙虫蛀夜无眠,吕细寻之痛可蠲(juān)。先用泻针然后补,方知法是至人传。”

这里所说的“吕细”是穴位名,其位置“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李宁点校《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92页)。

第四种是巫术。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翼方》卷一一中,推荐了几种治牙符咒,例如:“人定后,向北斗咒曰:北斗七星,三台尚书,某甲患龂,若是风龂闭门户,若是虫龂尽收取,急急如律令。

再拜,三夜作。”(王勤俭等校注《千金翼方》,第二中医大学出版社,2008,254页)这个方法固然简单易行,但估计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最多只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