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青铜器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仿古青铜器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一件完美的青铜器高仿制品,它的外形、纹饰、铜质、 铸痕、 锈色, 尤其是韵味, 必须与原古物相同。其制作过程分为:铜胎制作和整体做旧处理两个过程。
1铜胎制作过程:
(1) 母模制作:制作好的青铜器, 必须有完美的母模,这是青铜器制作最关键的步骤。如果是复制,就需要用青铜器专业去锈法把古器物清理干净再翻制模具;如果是仿制, 就需要雕刻出一件与原古器物一样的母范。母模制作方法是:根据或原古物,用模具石蜡或经过处理的石膏塑造出与古器物相似的形状, 古器物形状塑造得是否准确, 可再进一步雕刻纹饰时加以修改, 依据作塑造、 雕刻时, 由于存在视觉差, 无法确定原纹饰的具体位置及大小, 我们以古器物的对称中线作起点,根据古器物的尺寸及照片的尺寸, 计算出粗花和回纹的位置、 大小。 然后把花纹雕刻在塑好的器形上。 出现差异时, 调整已塑好的器形, 直至花纹均匀分布在器形表面为止。 在雕刻纹饰时, 纹饰底子要平整, 线条要流畅, 花纹雕刻深度必须与原古物一致。按照这种方法, 如果能把古器物上的花纹均匀刻在已经塑造好的器形上,母模的制作基本完成。 母模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用模具蜡做材质易出现毛边及圆阳花纹。古代是在泥范上雕刻花纹的,阳纹表面平整见方。
(2) 翻制模具:过去用石膏翻制模具, 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 失去原古物的韵味。 现在模具翻制, 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 不仅方法简单, 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 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 花纹、 神韵, 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整个形状比原古物稍有收缩, 但比例很小, 如果不与原古物在一起比较, 用肉眼很难辨别有缩小的感觉。
(3) 模壳制作及铸造打磨:现在一般都采用失蜡铸造,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 而且能够不失原器形的韵味,可铸造出来工艺特别复杂的青铜器。不足之处是:器形胎壁厚薄不均匀。 用硅橡胶模具倒出失蜡模壳,一定要进行内外修整。外部要保证蜡壳表面平整、 不变形;内部修正尽量使其厚薄均匀、 棱角分明、光滑平整。 底部范线、 垫片制作规范。 铸造采用精密铸造法, 这里不再详述。 铸出的器物要经过精细打磨抛光处理。打磨时一定保护铜胎原有形状、花纹,尽力使纹饰清晰自然,精美流畅。
2铜胎做旧 (黑漆古皮壳、 红斑、 绿锈做旧法) :只有完美的铜胎而没有漂亮的外衣,还不能算一件精美的复制品。 过去的做旧方法, 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鉴赏要求, 现在做旧采用了电解作皮、 化学作锈、 新处理粘锈的综合方法。以下仅对黑漆古皮壳、红斑、绿锈做旧方法详细介绍。
(1)电解法制作皮壳:所需仪器有稳压直流电源、 水浴加热锅、 加热电炉。 将待做旧的青铜器悬浮放入水浴加热锅内,然后把配好化学药品的泥土倒入锅内, 将青铜器埋在其中。 ℃左右。化学药剂配方:重铬酸钾100克, 硫酸铜100克,乙酸50克,双氧水50克,蒸馏水适量,黄土适量。将化学药品、 蒸馏水、 黄土混合均匀后, 放入加热桶内, 接通电源, 负极接在加热桶上, 正极与铜器相接。电流控制在01mA~03 mA,电压控制在1 伏~2伏内,加热温度90℃上下,经过10天左右,青铜器表层内部形成一层黑漆古底子。 关闭电源, 拿出青铜器清理干净。
(2) 黑皮壳表面红斑及彩云状绿锈斑制作方法:用乙酸铜100克,硝酸铜100克,碳酸铵100克,碱式碳酸铜150克,氯化铵50克,蒸馏水适量,操作方法同上。电流05mA,电压1伏,时间20天左右。青铜器表面即可生成点状、片状红斑,彩云状绿皮。
(3) 绿锈制作方法:在做锈前, 用硅橡胶把需要保留的黑皮壳、 红斑、 绿皮覆盖, 防止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破环原皮壳。化学试剂配方:碳酸铵200克,碳酸氢铵500克,盐酸100克,氨水100克,具体操作方法: 把碳酸铵、碳酸氢铵、盐酸溶解在瓷质容器内, 与打开瓶盖的氨水一起放入高压罐中, 并且将青铜器悬放在高压罐中, 然后密封高压罐, 并在底部进行加热,使罐内保持2~3个大气压。每一个月更换一次化学试剂。经过3~5个月,青铜器表面上就会生成片状或点状的绿锈, 有的部位还有结晶锈。 缺点是:色调单一,锈的层次感不强。
(4) 手工处理法:一般是将锈色丰富、 层次感强的古代铜器上的锈片, 用超声波震动使其脱离铜胎,把这些锈片移植在复仿品的不同部位,然后用高标号白水泥加入矿石色, 调和出不同的锈色, 根据古代铜器的锈色层次及形状,在复仿品镶嵌片接口处或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 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用湿布把处理好的铜器包好,放入蒸锅内蒸3~5小时, 取出晾干。 因为是化学做锈, 所以铜器闻起来没有土香味, 而是稍有酸味, 需取适量新鲜墓土用水调成糊状,把复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净。新仿青铜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铜器一般。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档复仿品,不切开铜胎看铜质, 很难辨别真伪。 其原因是:铜质已经被破坏,手感很轻, 锈色层次丰富, 不怕火烧水煮, 而且锈色可以与酸起反应, 如同真锈一般。 不足之处是:被破坏的铜胎不是土红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坚硬。而原古铜器被锈蚀掉的铜胎是坚硬致密的土红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非遗十大传统技艺有皮影戏、中国剪纸、古琴、算盘、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端午节。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
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以一定的角度插入病人体内,而人体的特定部位则通过旋转、举重等针刺技术进行刺激,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病方法。是一种“内治外治”的医术。它是通过经络和穴位的传导,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全身性疾病。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书法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中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定稿的草书、楷书、行书,书法始终散发着艺术魅力。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京剧
京剧,曾用名平剧,又称滦潭和国剧。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名剧注重写意场景的编排,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三大剧种。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京剧以北京为中心,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早在11世纪的北宋就被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将阳文的单字打成反字,再根据手稿选择单字,排在字版上,用墨水打印,打印完后移去字体,再在下一次排版中使用。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有形与无形。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是通过物质的形式保留遗传下来的,比如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历史遗址、古籍等有形形式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
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层面上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上述物质文化遗产相反,是无形文化,是在民间通过民间艺人口口相传、世代相传,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以及手工技艺。
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我国因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众多,老祖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一般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是具体存在的实物,突出的重点也是物品本身的历史和价值,也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已经申遗保护,有些正在申遗。虽然非遗保护正在加速,但多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后继乏人,保护刻不容缓。
是的。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舜定琴为五弦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在不同的国家,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乃至国情都不甚相同。因此,每个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并非完全一致。
但是,联合国在综合了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之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而中国的学者们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几乎是以这部公约所确立的体系为基础进行确立的。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艺术
琴棋书画,曾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傲的四项技能,也是四种艺术。其中,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然而,由于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种雅好,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所以现代人对它的了解已经十分有限。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在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人是一名驴友,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国著名三大博物馆,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是哪三大博物馆吧!
01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在故宫博物院不仅可以参观皇家宫殿,感受古代宫廷生活,还能通过珍贵的宫廷旧藏,了解中华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
故宫博物院交通指南:午门(故宫博物院的南门,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为观众参观入口)
从天安门经端门到达午门的路线:通行时间周二至周日,8:00-16:00;周一闭馆日全天不可通行。实际开放情况以现场公告为准。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东
停靠的车辆:1、120、2、52、8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午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天安门西
停靠的车辆:1、5、5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
神武门(故宫博物院的北门,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为观众参观出口)
神武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神武门
停靠的车辆:101、103、109、124路无轨电车和58、夜13路、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
神武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景山东门
停靠的车辆:111、124路无轨电车和58、夜2路公共汽车
东华门(故宫博物院的东门,现作为观众参观出口)
东华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东华门、故宫东门
停靠的车辆:2、82、夜2路、观光2线公共汽车
西华门(故宫博物院的西门,平时仅做工作人员通道)
从长安街沿南长街北行600米或从北海公园沿北长街南行600米可以到达。
西华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西华门、故宫西门
停靠的车辆:5路、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
02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南京博物院交通路线:到南京博物院的交通很方便,5路、9路、34路、36路、55路、201路、202路到中山门站下车即可,或乘地铁2号线,到明故宫站下,由一号出口向东300米处。
03 台北故宫博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台北故宫博物院交通路线:搭乘捷运淡水线至士林站下车,转乘 红 30(低地板公车) 往故宫博物院至本院正馆门口下车。或转乘公车 255、304、815(三重-故宫博物院)、小型公车 18 、小型公车 19 于本院正面广场前下车。
搭乘捷运文湖线至大直站下车,转乘 棕 13 往故宫博物院至本院正面广场前下车。或搭乘捷运文湖线至剑南路站下车,转乘 棕 20 往故宫博物院至本院正馆门口下车。
总结:这三大博物馆可以让大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走进这三大博物馆,感受不同的地域文明,共读中华文明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中的传统技艺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针灸、年画、刺绣、陶瓷、花灯、泥塑。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剪纸
一般指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4、珠算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5、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6、年画
这种利用木板水印进行制作的中国民间艺术,是由古代的门神画发展而来的常见民间工艺品,现代社会中,通常会在春节时期将其用于装饰环境,内部还含有吉祥喜庆、祝福新年的意思。
7、刺绣
这种由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组成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利用各种线材料按照一定色彩和图案在绣料上进行穿刺,构成花纹的中国十大国粹之一,而在中国目前最为常见的刺绣品种主要可分为蜀绣、粤绣、湘绣和苏绣四种。
8、陶瓷
这种源起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这种利用黏土、长石和石英制成的传统陶瓷美术品凭借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而现在的陶瓷产品凭借着耐辐射、硬度高、耐高温腐蚀等优势而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9、花灯
这种源自于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传统民俗工艺品,集生活功能和艺术特色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各大节日中常见的物品,人们还会在佳节喜日里用这种品种繁多,制作讲究的花灯来祈求平安和增光添彩。
10、泥塑
这种利用细腻的黏土塑造出各种人物、动物的古老民间传统艺术,目前主要流行于我国陕西、江苏、天津、河南等地,这种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还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仿古青铜器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本文2023-10-07 16:16: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