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药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古代中药典籍有哪些,第1张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

《金匮要略》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脉经》王叔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

《千金方》孙思邈

《褚氏遗书》褚澄

《方剂导览》刘完素

《济阴纲目》武之望

《景岳全书》张景岳

《古方八阵》张景岳

《本草纲目》李时珍

《濒湖脉学》李时珍

《阐要编》伤寒三论闵庆芝

《证治心传》袁班辑

《针灸大成》杨继洲

《脉诀阐微》陈士铎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眼科心法》吴谦

《杂病心法》吴谦

《正骨心法》吴谦

《妇科心法要诀》吴谦

《血证论》唐容川

《医林改错》王清任

《医学妙谛》何其伟

《傅青主女科》傅山

《医略十三篇》蒋宝素

《医源》石芾南

《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

《类症治裁》林佩琴

《痧胀玉衡》郭志邃

《温热论》叶桂、顾景文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

《医灯续焰》潘楫

《黄帝八十一难经》佚名

《黄帝内经》佚名

《神农本草经》佚名

《医脉摘要》佚名

《针邪密要》佚名

《针灸歌赋》佚名

《鬼门十三针》佚名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佚名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味,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和结节的中药材,叫煅瓦楞,是毛蚶的贝壳,这个药实际上它的性味是甘寒平的,入肝胃肺肾经,它消痰散结的功能最为强大;

功效与作用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适用于瘰疬、顽疾、胃脘疼痛,比如说反胃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这时候常用它来治疗,它是一个制酸止痛的一个药物。

另一方面它可以软坚散结、化痰,所以可以治疗一些临床上的瘰疬肿块、痞块;还有症疾这一类药,在体内有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用它;

我们说《日用本草》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消痰之功最大就是说它消痰散结的功能,所以我们对痰结凝聚体内产生的肿块,就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另外《丹溪心法》上还有这样一句话叫主消血块次消痰,就是它既可以祛除体内淤血,又可以体内凝集体内的病理产物,所以我们说它也是消除体内肿块一个很好的药物,当然这个药物还有使用禁忌,就数说无瘀血痰积者勿用瓦楞子。

所以煅瓦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对于临床上一些肿瘤和结节的患者常用这味药,记得几年前有一个肝癌患者,有一个很大的肿块,并且有胸水、胸腔积液,经常腹部疼痛食欲不振;

这个患者来了之后就用中药治疗,其中就用了煅瓦楞,对一些肿瘤病灶很大的患者,并且临床上有很多不适之症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这个患者经过中药治疗之后逐渐的胸水减少,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一直经过中医治疗调理,如今已经七年的时间,这个患者生活的依然很好。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桐皮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化学成份 8 功能主治 9 桐皮的用法用量 10 附方 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桐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桐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桐皮 1 拼音

tóng pí

2 出处

《本经》

3 拼音名

Tónɡ Pí

4 桐皮的别名

白桐皮(《药性论》),水桐树皮(《濒湖集简方》),桐木皮(《纲目》)。

5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

6 原形态

①泡桐(《纲目》),又名:白桐(陆玑《诗疏》),椅桐(陶弘景),黄桐(《本草图经》),白花桐(陈翥《桐谱》),花桐(《品汇精要》)。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壮,褐色,光滑。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0~15厘米,基部心形,先端尖或渐尖,全缘,上面初有短星状毛,瞬即光滑,下面密生灰**星状茸毛,脉光滑;叶柄长6~12厘米,有毛。花序圆锥状;花大,长达10厘米;萼卵状钟形,密被星状绒毛,5深裂,管部瞬即光滑,裂片肥厚而顶端稍尖,具宿存茸毛;花冠白色,内面有紫色斑点,管长7厘米,直径达4厘米,外面有星状毛,裂片几为四方形,上唇者较狭,下唇者较宽,端均有啮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2强,隐于花冠筒内,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本质,长圆形,长达7厘米。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多为栽培,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②毛泡桐,又名:紫花桐(陈翥《桐谱》),冈桐(《纲目》),日本泡桐。

叶全缘或具3~5浅裂。花外面淡紫色,有毛,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蒴果先端锐尖,长约23厘米。

分布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区。

以上两种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桐根)、木部(桐木)、叶(桐叶)、果实(泡桐果)、花(泡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7 化学成份

毛泡桐树皮含丁香甙03%。

8 功能主治

治痔疮,淋病,丹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五痔,杀三虫。"

②《别录》:"疗奔豚气病。"

③《药性论》:"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④《纲目》:"治恶疮,小儿丹毒,煎汁涂之。"

9 桐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汁涂。

10 附方

①治伤寒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补缺肘后方》)

②治跌扑伤损:水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敷。(《濒湖集简方》)

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桐皮的方剂 土荆皮散

拼音:tǔjīngpísǎn处方:土荆皮吴茱萸洋庄西丁人信斑蝥番八仁明矾川椒细辛海桐皮槟榔胆矾煅皂矾

三龙散

方名:三龙散组成:乌龙尾(屋上悬尘)、赤龙须(棕桐皮烧灰存性)、黄龙肝(大灶下中心土)各等分。主治:

补中养胃汤

带不止,加龙骨、牡蛎粉各1钱;血崩日久不止,加棕桐皮(陈败者良,烧灰存性)、新丝棉(烧灰存性)各1钱

倍力丸

,姜汁制,炒去丝)1两,茴香(淘去沙,炒)1两,桐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川乌头(炮,去皮脐

金不换

姜1两,川椒1两,牙皂1两,半夏1两,防风1两,桐皮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羊踯躅1两,赤小豆1两

更多用到中药桐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桐皮的中成药 田七跌打风湿软膏

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1)血用;药渣与其余海桐皮等十三味用60%乙醇浸膏三天,滤过,滤液回收乙醇

桃花散

:干地黄(生)、桃木(取白皮)、刘寄奴(叶)、枯桐皮(取白皮)、生姜、左缠藤叶、国丹各等分。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桐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桐皮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桐

其实亦同白桐而微尖,状如诃子而粘,房中肉**。二桐皮色皆一,但花、叶小异,体性坚、慢不同尔。亦有冬月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风毒流注腰脚(附论)

毛酥炙)附子(炮去皮脐)牛膝(去芦各一两)桂心海桐皮萆槟榔(各三分)干蝎(半两微炒)上为末。炼蜜为丸

《普济方》:[卷三百一下部疮门]阴汗

不足。故阴汗冷。夜自泄。风邪乘之。则搔痒也。方海桐皮散治阴囊湿痒。黄连全蝎硫黄花椒大腹皮樟脑海桐皮白

《普济方》:[卷十五肝脏门]肝风毒流注入脚膝筋脉疼痛(附论)

。表里充实。则邪不能侵也。若肝气久虚。肾脏衰方海桐皮散(圣惠方)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筋脉拘急。疼痛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妇人血风走注

古代中药典籍有哪些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金匮要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脉经》王叔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