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膏药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治剂型之一·膏药 41 定义 42 膏药的作用 43 制法 44 膏药的适应证 45 用法 46 注意事项 47 生产与贮藏 48 药典制剂通则 5 方剂名·膏药 51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 511 方名 512 组成 513 制备方法 514 功能主治 515 附注 52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 521 方名 522 组成 523 制备方法 524 功能主治 5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3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 531 方名 532 组成 533 制备方法 534 功能主治 53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4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 541 方名 542 组成 543 制备方法 544 功能主治 5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5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51 方名 552 组成 553 制备方法 554 功能主治 5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6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61 方名 562 组成 563 制备方法 564 功能主治 5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7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 571 方名 572 组成 573 制备方法 574 功能主治 58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 581 方名 582 组成 583 制备方法 584 功能主治 5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9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 591 方名 592 组成 593 制备方法 594 功能主治 510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 5101 方名 5102 组成 5103 制备方法 5104 功能主治 51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1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 5111 方名 5112 组成 5113 制备方法 5114 功效主治 511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2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 5121 方名 5122 组成 5123 制备方法 5124 功能主治 51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3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 5131 方名 5132 组成 5133 制备方法 5134 功能主治 514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 5141 方名 5142 组成 5143 制备方法 5144 功效主治 51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5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 5151 方名 5152 组成 5153 制备方法 5154 功能主治 51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6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 5161 方名 5162 组成 5163 制备方法 5164 功能主治 51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7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 5171 方名 5172 组成 5173 制备方法 5174 功能主治 517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8 《虺后方》之膏药 5181 方名 5182 组成 5183 制备方法 5184 功能主治 51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19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 5191 方名 5192 组成 5193 制备方法 5194 功能主治 5195 膏药的用法用量 520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 5201 方名 5202 组成 5203 制备方法 5204 功能主治 52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膏药 1 拼音

gāo yào

2 英文参考

plast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edicinal past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膏药:1外治剂型之一;2方剂名。

4 外治剂型之一·膏药

膏药(plaster;medicinal paste[1])为外治剂型之一[2]。古称薄贴[2],现称硬膏。是指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食用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3]。俗称药肉;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成的膏药制剂,再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或布上。

唐·李绰撰《尚书故实》有:“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的记载[2]。

41 定义

膏药是指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食用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3]。

膏药是指将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1]。

42 膏药的作用

因其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 和细菌感染;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至于具体的功用,则依据所选药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43 制法

制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待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的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2]。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2]。应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部体表皮肤,以达治疗目的[2]。

44 适应证

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如骨折、伤筋等[2]。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2]。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对肿疡能消肿定痛,对溃疡能去腐生肌、收口,保护创口等作用[2]。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2]。

45 用法

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如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疮疡未溃者。千捶膏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去腐,适用于痈、有头疽、疔、疖等一切阳证。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体运用上也各有所宜。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天调换1次。

46 注意事项

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掀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膏或其他药物。此外,膏药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损美观。

47 生产与贮藏

膏药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药材应依法加工、碎、断,按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药材,宜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

二、炸药后的油炼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温度后加入红丹,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清水。药膏成坨置清水中浸渍。

三、挥发性药物、矿物药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四、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五、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藏。

48 药典制剂通则

重量差异

膏药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标示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3g或3g以下 ±10% 3g以上至12g ±7% 12g以上至30g ±6% 30g以上 ±5%

检查法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面积(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不得超出上表规定。

5 方剂名·膏药

膏药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

51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 511 方名

膏药

512 组成

木鳖子仁、五灵脂、巴豆肉5粒,芫花(如无,炉甘石代亦得)、黄丹、白胶香、香油。

51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先将前5味同油煎赤色,滤去滓,入丹、胶香熬,无油珠不粘手为度。

51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膏药主张一切毒疮肿毒。

515 附注

方中除巴豆肉外,余药用量原缺。

52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 521 方名

膏药

522 组成

沥青1两,萆麻1两。

523 制备方法

上同捣烂,摊纸上。

52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五方之膏药主治诸疮,一切打伤肿毒。

5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疮。

53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 531 方名

膏药

532 组成

真麻油半斤,清桐油半斤,猪毛3两。

533 制备方法

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8两,滴水成珠,去火毒。

534 功能主治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之膏药主治发背诸疮。

53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贴。

54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 541 方名

膏药

542 组成

当归6钱,白芷6钱,黄连6钱,白及6钱,白蔹6钱,黄柏6钱,厚朴6钱,五倍子6钱,雄黄6钱,没药6钱,血竭6钱,海螵蛸6钱,黄丹(飞)6钱,乳香2钱半,轻粉1钱。

5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香油熬熟,调成膏。

544 功能主治

《外科启玄》卷十二方之膏药主治内外臁疮。

5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之,外用布包定。有脓水,常洗去之,药水内加盐洗之效。

55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51 方名

膏药

552 组成

蒺藜4钱,冰片1分,麝香1分,乳香(去油)1钱,没药(去油)1钱,轻粉1钱,青龙骨2钱,象皮2钱。

55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麻油4两,蒸滚,先放松香2两,熬至滴水成珠,入铅粉2钱,黄丹1两,取起。

554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主治裙边疮。

5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56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 561 方名

膏药

562 组成

柏子油1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铅粉8两,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药末),轻粉3钱,象皮3钱,乳香4钱,没药4钱(2味去油)。

56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煎油内。

564 功能主治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之膏药主治裙边疮及久烂者。

5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纸摊贴。

57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 571 方名

膏药

572 组成

当归半两,官桂半两,川乌半两,香白芷半两,草乌半两,玄参半两,大黄半两,干地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桃枝21寸,柳枝21寸,红丹半斤,白胶香半斤,蜡2两半,密陀僧1两半。

573 制备方法

上用清油10两,先将当归、桃柳枝等10味入油内煎,以黑为度,去滓,滤净油,慢火再煎,徐徐却入红丹,用长柳枝频频搅匀,药将成,入白胶香,次入蜡,又次入密陀僧,将药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出药,坐水中1日夜,出火毒可用。

574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之膏药主治发背疮。

58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 581 方名

膏药

582 组成

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叶(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草2两,剪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1两,蕲艾1两,威灵仙1两。

583 制备方法

上用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滓,离火,再下铅粉4两,银朱4两,黄蜡2两,乳香2两和匀,瓷器收贮。

584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严氏济生方》之膏药主治鹅掌风,指甲变厚,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5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临用隔汤炖化,摊贴。

59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 591 方名

膏药

592 组成

好芝麻油半斤,当归半两,杏仁49个(去皮),桃枝49条(长4指),柳枝49条(长4指)。

593 制备方法

上用桃柳2大枝,新绵一叶包药,系于一枝上,纳油中,外一枝于盛油铁器中搅之,煎成,加黄丹3两,一处熬,滴水中成珠为度。

594 功能主治

《保命集》卷下方之膏药主治疮疡。

510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 5101 方名

膏药

5102 组成

蜂房1个。

5103 制备方法

拭尽孔内渣秽,不可损破,将松香研极细末,放入孔内8分满即止,再用香油灌入,以溢出为度,置于极大旧铁金锹上,以铁钳夹稳,下以文武火烧之,候蜂房溶化为膏,滴水成珠,便是火候,取出。

5104 功能主治

《易简方便》卷四方之膏药主治一切恶毒。

51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以帛摊用。

511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 5111 方名

膏药

5112 组成

千里光自然汁10两,煮酒6两,肉当归5钱,大黄5钱,赤芍5钱,肉桂5钱,生地5钱,元参5钱,苦参5钱,踯躅花5钱。

5113 制备方法

文火煎浓,约存汁1碗许;用麻油24两,加头发3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5两,缓缓搅转,候火候却好,滴水不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白占各3钱,麝香3分,粉霜1钱,收罐坐水中,去火毒。

5114 功效主治

《外科图说》卷四方之膏药功在拔毒吸脓,暖筋骨,长肌肉。主治杨梅疮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

511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之,用重汤顿软贴。

512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 5121 方名

膏药

5122 组成

猪毛3斤(清水洗净,晒干),松香3斤(炙过,2味于铁锅内,将锅立起架铁条,火烧成珠,只用4两),葱半斤,蒜半斤,姜半斤(3味捣烂,拧取汁),定油2斤,黄丹12两(飞过,炒),朝脑1钱5分。

5123 制备方法

将汁、油先入锅内,炼得烟尽,方下黄丹,熬至滴水成珠,温时再下朝脑、毛灰,搅匀。

5124 功能主治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膏药主治水泻痢疾;及跌打损伤疼痛。

512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贴。

513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 5131 方名

膏药

5132 组成

荆芥3两,防风3两,白芷3两,羌活3两,黄芩3两,阿魏3两,大黄3两,生地3两,水龙骨(即船上的油灰)3两,僵蚕3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雄黄5钱,轻粉5钱,全蝎5钱,川山甲1两,蝉退1两,蜈蚣1两,宫粉5钱。

5133 制备方法

先将粗药入香油1斤煎黑色,去滓成膏后,用细药收之听用。

5134 功能主治

《秘传大麻疯方》之膏药主治珍珠风。遍身疙瘩块,久而不治,遍身作痒。

514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 5141 方名

膏药

5142 组成

嫩松香2斤,姜汁1碗,葱汁1碗,醋1碗。

5143 制备方法

先将姜、葱渣再煮1碗,将松香入内浸透,煮后再入前汁,等煮至白泡沫不起,再入阿魏2两,标朱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麝香2钱,和透再炼。麻油夏用4两,冬用8两,熬好。

5144 功效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膏药功在软坚止痛发散。主治痰毒肿块。

5145 膏药的用法用量

摊大膏药用。

515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 5151 方名

膏药

5152 组成

人言4钱(研末),巴豆霜4钱(研末),红枣100个(煮,去皮核)。

5153 制备方法

将前二味同枣肉捣匀,做大者如芡实大,小者如黄豆大。

5154 功能主治

《良朋汇集》卷一方之膏药主治痢疾。

5155 膏药的用法用量

如泻,葱搽肚脐,入药,量大小1丸,纳脐上,无论何膏药盖之。

516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 5161 方名

膏药

5162 组成

麻油5两,巴豆28粒,柳条28寸。

5163 制备方法

用火煎之,候巴豆黑色,滤去滓,以黄丹2两逐渐放入,用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中不散,成膏不粘手,住火,再加乳香1钱和匀,瓦器盛之。

5164 功能主治

《急救仙方》卷五方之膏药主治诸疮。

5165 膏药的用法用量

候冷摊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7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 5171 方名

膏药

5172 组成

川乌1两,甘草1两,大黄6钱,当归8钱,赤芍5钱,白芷5钱,连翘1两,白蔹1两,官桂5钱,木鳖子5钱,槐枝8钱,柳枝8钱,桃枝8钱,桑枝8钱,枣枝8钱,苦参1钱,皂角8钱。

5173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用真麻油2斤,浸药1日,以火熬油老,滴水成珠,以绵子滤去滓,将油再熬一滚,入飞过黄丹12两,用柳枝频搅,滴摊油纸上以不粘手为度,收起待冷听用。

5174 功能主治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之膏药主治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泻痢,头痛,眼痛;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

5175 膏药的用法用量

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贴背心;泻痢,贴脐;头痛,眼痛,贴太阳穴;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俱贴患处。

518 《虺后方》之膏药 5181 方名

膏药

5182 组成

金星凤尾草1两5钱(如无,鸭掌金星亦可),水竹叶1两(凤尾竹叶尤佳),葱根(连须)30根,朝东侧柏叶1两2钱,白芷1两2钱。

5183 制备方法

上锉,用真香油1斤2两浸药1日,用火熬,看白芷焦黄为度,用棉纸兜滤去滓,拭锅干净,方入锅,用火再熬,每油1斤,入上好铅粉1两,用竹杖搅匀,文武火熬沸,看起黑烟,再入铅粉1两,用竹杖不住手搅,看黑烟起,又投铝粉1两,如此四次为度,滴水中成珠不散,已成膏,取起连锅,坐土凹中,去火毒。

5184 功能主治

《虺后方》之膏药主治无名肿毒。

5185 膏药的用法用量

任用。

519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 5191 方名

膏药

5192 组成

猪油(熬去滓)1两,香油3钱,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

5193 制备方法

二油同熬,离火稍冷,加乳香、没药搅匀,再入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待冷,做膏药。

5194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三十方之膏药主治杨梅疮漏。

5195 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520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 5201 方名

膏药

5202 组成

香油1斤,野大黄根半斤。

5203 制备方法

煎枯,去滓,入黄丹6两,熬成膏。

5204 功能主治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膏药主治一切寒凉腰气,筋骨流痰。

5205 膏药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心悟》卷三:搐鼻散 21 搐鼻散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嵩崖尊生》卷六:搐鼻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搐鼻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搐鼻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金匮翼》卷五:搐鼻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济阳纲目》卷一○二:搐鼻散 71 搐鼻散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76 摘录 8 《玉案》卷三:搐鼻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痘疹金镜录》卷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九,名见《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吴氏集验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医统》卷六十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幼幼新书》卷九引丁安中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袖珍》卷一引危氏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搐鼻散 1 拼音

chù bí sǎn

2 《医学心悟》卷三:搐鼻散

21 搐鼻散的别名

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

22 处方

细辛(去叶)皂角(去皮、弦)各30克 半夏(生用)15克

23 制法

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

24 功能主治

豁痰开窍。主中风证或诸喉证,牙关紧闭,不醒人事。

25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临用吹03~06克,入鼻孔中取嚏。

26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3 《嵩崖尊生》卷六:搐鼻散

31 处方

麻黄根5分,苦丁香5分,红豆10粒,羌活2钱,连翘2钱。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阴湿挟痰之头重。

3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鼻吸之。

35 摘录

《嵩崖尊生》卷六

4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搐鼻散

41 处方

红豆、荜拨、良姜、威灵仙各等分。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牙痛,诸药不效者。

4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搐入鼻中。

45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5 《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搐鼻散

51 处方

瓜蒂1钱,细辛半钱。

52 制法

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

小儿惊风四十八候。

5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半字,吹入鼻中取嚏。打喷嚏,候眼开,便服大青丹取下积热,并下惊涎,后调气。

55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引《茅先生方》

6 《金匮翼》卷五:搐鼻散

61 处方

青黛、石膏、芒消、郁金、薄荷、牙皂。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湿热头痛。

6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搐鼻。

65 摘录

《金匮翼》卷五

7 《济阳纲目》卷一○二:搐鼻散

71 搐鼻散的别名

搐鼻通天散

72 处方

细辛(去叶)1两,皂角(去皮弦)1两,半夏(生用)5钱。

73 制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

74 功能主治

梦魇、喉症牙关紧急及中恶等不省人事。

75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

76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一○二

8 《玉案》卷三:搐鼻散

81 处方

木鳖子1个(去壳)。

82 制法

为末。

83 功能主治

拳毛倒睫。

8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绵裹塞鼻,左塞右,右塞左,其拳毛各分上下。

85 摘录

《玉案》卷三

9 《痘疹金镜录》卷一 91 方名

搐鼻散

92 组成

半夏1钱,细辛1钱,荆芥7分,牙皂3钱,麝香1分。

93 主治

小儿惊风。

9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纸条蘸药取嚏。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101 方名

搐鼻散

102 组成

细辛5分,川芎5分,石膏5分,皂角末5分,雄黄7分,焰消7分。

103 主治

头痛。

10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先含温水1口,再吹药入鼻,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或左痛竟吹左,右痛竟吹右。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圣济总录》卷一一○ 111 方名

搐鼻散

112 组成

道人头3两(为细末),乳香1钱。

113 主治

赤眼生疮肿痛。

11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钱,于香饼子上烧烟,搐鼻内。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九,名见《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吴氏集验方》 121 方名

搐鼻散

122 组成

白矾、铜青各等分。

123 主治

缠喉风。

12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吹入鼻中。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医统》卷六十一 131 方名

搐鼻散

132 组成

黄丹1两,牙消1两,雄黄3钱,没药5分。

133 主治

一切火眼及内障。

13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先令患人口含温水,然后以管吹入鼻中,左目病则吹左鼻,右目病则吹右鼻。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6 用药禁忌

久患眼疾而甚者不可吹。

14 《幼幼新书》卷九引丁安中方 141 方名

搐鼻散

142 组成

赤脚蜈蚣1条。

143 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搐搦不醒。

14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男发搐用左边药末,搐于左鼻内;女发搐用右边药,搐于右鼻内;如两手搐,用左右药搐左右鼻内。

145 制备方法

用温汤浸软,竹刀纵切分左右两边;次用螳螂1个,亦分左右,将螳螂、蜈蚣左右各焙干,研为细末。

15 《袖珍》卷一引危氏方 151 方名

搐鼻散

152 组成

细辛不拘多少。

153 主治

暗风倒地,不省人事。

154 搐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搐鼻中。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搐鼻散 《幼幼新书》:[卷第十]慢脾风第二

是惊风传入胃,胃兼有虚涎,下大青丹一二服,更将搐鼻散开关,(大青丹方见急惊风门,搐鼻散方见本门。)

《金匮翼》:[卷五头痛统论]湿热头痛

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搐鼻散青黛石膏芒硝郁金薄荷牙皂上为末搐鼻。东垣白芷散

《验方新编》:[卷十七眼部]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症因丸散

何故?答曰∶膀胱经热也。宜夹起上皮,灸一壮,用搐鼻散,服地黄丸。如不用夹,只用粉霜敷上亦好。搐鼻散

《儿科要略》:[第五章·诸惊论治]第二节·急惊概要

共研细末,以手点姜汁蘸药少许,擦牙。(二)神效搐鼻散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绞,气闭神昏。灯芯灰(一两)

《慈幼便览》:[惊风辟妄一曰非搐]客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之驻车丸 41 组成 42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43 功效与主治 5 《全幼心鉴》卷四之驻车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御医撮要》之驻车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之驻车丸 71 方名 72 驻车丸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78 各家论述 79 附注 8 《集验良方》卷三之驻车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之驻车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解围元薮》卷三之驻车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驻车丸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112 处方 113 制法 114 性状 115 鉴别 116 检查 117 含量测定 11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1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1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174 测定法 118 功能与主治 119 用法与用置 1110 注意 1111 规格 1112 贮藏 1113 版本 12 驻车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21 拼音名 122 标准编号 123 处方 124 制法 125 性状 126 鉴别 127 检查 128 含量测定 129 功能与主治 1210 用法与用量 1211 注意 1212 规格 1213 贮藏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驻车丸 1 拼音

zhù chē wán

2 英文参考

zhuche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zhuche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驻车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7首。

中成药驻车丸的主要成分为黄连、炮姜、当归、阿胶[1]。具有滋阴,止痢的功效。用于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驻车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驻车丸的药典标准。

4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之驻车丸 41 组成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2]。

42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以醋烊阿胶为丸,大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2]。

43 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阴清热[2]。治阴虚发热,肠滑下痢脓血,日夜无节,腹痛难忍者[2]

5 《全幼心鉴》卷四之驻车丸 51 方名

驻车丸

52 组成

百草霜2钱,巴豆(煨熟,去壳、心、膜、油)。

53 主治

《全幼心鉴》卷四之驻车丸主治婴孩小儿赤白痢不止。

5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赤痢,用甘草煎汤送下;白痢,米饮送下;红白痢,生姜煎汤送下,食前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以飞罗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6 《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御医撮要》之驻车丸 61 方名

驻车丸

62 组成

黄连4两,干姜4两,当归3两半,阿胶3两,乌梅3两半。

63 功效

《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御医撮要》之驻车丸具有调和寒热,止泄痢,兼除腹中诸疾之功效。

64 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御医撮要》之驻车丸主治痢疾。

65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之驻车丸 71 方名

驻车丸

72 驻车丸的别名

小连丸、小驻车丸

73 组成

黄连6两,干姜2两,当归3两,阿胶(炙)3两。

74 主治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之驻车丸主治久痢伤阴,湿热未尽,下痢脓血,腹痛后重,亦治休息痢。

75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饮送下,1日2次。

76 制备方法

上捣筛,三年酢8合,消胶令熔和,并手丸如大豆大。

77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粘腻等物。

78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人身有车,皆附脊而行,以司精、气、神之运度。羊车属肺分,当在上,以职司化气生精,故位反在下;鹿车属肾分,当在下,以职司化火益气,故位反在中,牛车属脾分,当在中,以职司化味为神,故位反在上,此皆平人之常度也。平人失其常度而患下痢崩脱,良由鹿车过驶趱动;羊车过度,以致精血不藏;牛车过度,不能随鹿车之驰骤,以致水谷不充。故用干姜以助牛车之健运,黄连以挽鹿车之倾危,阿胶以救羊车之奔迫,当归以理血气之散乱,庶精、气、神各归其统,而无崩脱之虞。且冷痢得干姜可瘳,热痢得黄连可瘥,冷热交错得姜、连可解,阿胶可滋干姜之燥,当归可和黄连之寒。不特为久痢神丹,尤为休息痢之专药。

79 附注

小连丸(《幼科类萃》卷八)、小驻车丸(《医学入门》卷六)。

8 《集验良方》卷三之驻车丸 81 方名

驻车丸

82 组成

川连(酒炒)3两,当归(酒洗)3两,乌梅肉1两5钱,真阿胶1两5钱(蛤粉炒珠),炮姜1两5钱。

83 主治

《集验良方》卷三之驻车丸主治一切久痢,红白不止,口干发热,饮食无味。

8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白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之驻车丸 91 方名

驻车丸

92 组成

川黄连(炒)3两,真阿胶(蛤粉炒)1两半,当归1两半,干姜(炒黑)1两,赤茯苓(去皮)1两。

93 主治

《增补万病回春》卷四之驻车丸主治下痢赤白,腹痛甚者,及休息痢;或阴虚劳嗽而为痢者。

9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打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解围元薮》卷三之驻车丸 101 方名

驻车丸

102 组成

独活5钱,川乌5钱,沙参5钱,生地5钱,蒺藜5钱,白芷5钱,木瓜5钱,海桐皮5钱,米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细辛1两,甘草节1两,牛膝1两。

103 主治

《解围元薮》卷三之驻车丸主治历节痛痹,寒湿脚气抽掣。

104 驻车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酒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五加皮浸酒煎汁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驻车丸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驻车丸

Zhuche Wan

112 处方

黄连360g、炮姜120g、当归180g、阿胶180g

113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醋60ml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114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11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淀粉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5~32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炮姜)。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加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1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1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1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1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0mg的溶液,即得。

11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2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入80%甲醇—盐酸(100:1)混合液48ml,超声处理(功率3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用80%甲醇—盐酸(100:1)混合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1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黄连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148mg。

118 功能与主治

滋阴,止痢。用于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

119 用法与用置

口服。一次6~9g,一日3次。

1110 注意

湿热积滞、痢疾初起者忌服。

1111 规格

每50丸重3g

1112 贮藏

密封。

11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驻车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21 拼音名

Zhuche Wan

122 标准编号

WS3B010589

123 处方

黄连 360g

干姜(炮)  120g

当归  180g

阿胶   180g

124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醋60ml与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即得。

12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126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壁稍厚,纹孔明显。薄 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淀粉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 则,有的较小端略尖凸,直径25~32μm;长约至5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

(2) 取本品粉末0 2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加甲醇至5ml,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5) 为展开剂, 置氨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荧光斑点。

(3) 取本品粉末 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 干,加无水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 2g,同法制成对照 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 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白 色荧光斑点。

1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12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通过三号筛) 2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盐酸 甲醇(1:100) 适量,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为止,将提取液(必要时浓缩)移置50ml 量瓶中,加盐酸甲醇(1:100) 至刻度,摇匀。照柱色谱法(附录Ⅵ C)试验,精密量 取5ml,置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内径09cm,中性氧化铝 5g,湿法装柱,用乙醇30ml预洗 )上,用乙醇25ml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 吸取2ml 置50ml量瓶中,加005mol/L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 录Ⅴ A),在345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20H18ClNO4) 的吸收系数(E1cm 1%) 为728 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堿以盐酸小檗堿(C20H18ClNO4) 计不得少于 30%。

129 功能与主治

滋阴,止痢。用于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疾。

12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3 次。

1211 注意

湿热,积滞,痢疾初起者忌服。

1212 规格

每 50g 丸重 3g。

1213 贮藏

膏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治剂型之一·膏药 41 定义 42 膏药的作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