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诗句
1 关于中医的诗句
关于中医的诗句 1 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2 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3 一首关于中医的诗
十八反药歌
本草言明十八反,遂一从头说与君,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煎药,一见黎芦便杀人。白芨白启?并半夏瓜蒌子贝母五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咏,逢之一反症如神大戈。芜花并海藻甘遂已上反甘草若还吐虫用翻肠寻常犯之都不好。蜜葛莫与葱根见,石决明休见云母,黎芦莫与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死。
妊娠禁服歌(服之下胎)
蛭班水银及庶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巴豆牛夕意以兴蜈蚣山棱代赫芫花射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通草野麦干姜桃仁通朱砂乾漆蟹甲瓜地瞻茅根都不中,十九畏歌服之而相争。流黄原是火之
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蜜陀参,巴豆性烈最为常,便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甚选,人参又忌五灵脂。宫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要精微。
4 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
1、休闲之人
出处:无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出处:无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出处:无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处:无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5 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6 描写医生的诗句
救死扶伤 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 杏林春暖 大医精诚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医杀人 着手成春 华佗在世 在世华佗 悬丝切脉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
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
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
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
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要么医生说的名言: 白求恩:医生坐在家里等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后的战斗口号是,前线去,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到哪里去! 土里没有种子,长不出小米来,身体里没有血,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伤员身体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补给他们,才能把他们医好,从一个健康人的身上,取 — 点儿血,对于身体并没有妨碍,因为他能很快给自己补上,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个战士,胜于打死十个敌人。 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为什么三万里以外,地球的那一边象我这样的人要帮助你们,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把我们分开。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
2、大约编著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味,其中眼科用药已达70余种,可用于治疗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病的眼部证候。而且不少药物至今仍为眼科所常用。
3、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阐述全身性疾病时,涉及到目赤、目黯、目不识人等20佘种眼部病症。但是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参合全身脉症,辨证沦治,为后世治疗眼病结合全身证候辨证论治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4、隋代,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该书在目病诸候一卷内,集中收载三十八候,包括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此外,对于突眼、近视以及一些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眼病也有了记载,而且对症状描述和病源探讨都比前人前进了一步。
5、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因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的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及外用的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所以,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6、王焘著《外台秘要》,在眼疾一卷中引印度《天竺经论眼》。在眼的解剖方面指出: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睛重数有三,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轻触:眼之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在论述病源方面提出:绿翳青旨(相当于青光眼)之类眼病“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到见解。而且指出,该病初发即须速治,病成则不复可疗。在眼病论治方面,谓治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这是中医古籍有关金针拨内障的最早记载。该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7、《龙树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书。可惜原书早巳失传,仅有日本人辑录于朝鲜《医方类聚》的辑本。该书大体可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所述病因病机与《诸病源候论》相似,多主风热;各论所述眼病有30节。书中的眼部解剖名词比以前的文献丰富,如眼睑、眼皮等皆属首见;所涉及的眼部病,已增至60余种。治疗方面,不仅重视药物,还记载有多种手术疗法,如首次提出对胬肉攀睛使用割烙法和对“睑皮里有核(即胞生痰核)”施行手术治疗,而且对“开内障用针法”的叙述也较前人详细。
8、《刘皓眼论准的歌》是晚唐时期著成的另一部眼科专书,又称《刘皓眼论审的歌》(《宋史》)。全书为诗歌体裁,便于记颂。现存《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龙木总论》之“审的歌”,即来自该书。书中所载的“五轮歌”及将72种眼部病证按内、外障分类的方法,对以后的中医眼科影响深远。
9、宋初编成的《太平圣惠方》卷中,眼科两卷总结了宋以前的眼科成就,并有所发展。将所收载的多首处方按主治证候分类,而且对每类证候的病因病机都作了扼要的阐述。眼科五轮学说在该书首次见到运用,并以“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强调了眼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书中除对内治和外治的大量记载外,对金针拨障等手术的介绍也比较详细。
10、此后一百多年,又有《圣济总录》,全书多卷,有论有方。眼科部分在《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写成12卷,包括眼病58门,手术2门,记载眼病用方多首,内容较为丰富。至于眼科用药,见于宋代著名官方药书《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者,就有多种,其中还吸收了一些外来药物,如没药、龙脑香等。
11、元代危亦林编《世医得效方》,其中眼科一卷,首先重点阐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其次分别叙述眼科72证的证治,内容简明扼要而实用。
12、由宋元医家辑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一本著名的眼科专书。全书分10卷,卷1—6主要载列眼科“七十二证方论”,每证方论以下附有“审的歌”;卷7为诸家秘要名方;卷8为针灸经;卷9—10为诸方辨论药性。书中主要内容是按内、外障分类记叙72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介绍了古代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镰、洗等手术方法,对后世很有影响。正文10卷之后,另附有《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其主要部分是“眼科七十二问”,具体内容与前面“七十二证方论”并不相同。此外,它在“五轮”之后,首次较详细地述及眼科“八廓”,虽然八廓不如五轮学说有影响,但是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银海精微》为宋以后的人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该书首先叙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和中医眼科辨证的一些基本理论,接着列叙了80余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附有眼病简图。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按五轮检查眼病的顺序和方法。此书辨析证情比较明白,内治的不少方药也比较精简实用,外治还采用了点、洗、剧、烙、夹等法,对金针拨障(开金针)的手术方法描述尤详。
14、金元时代,医学流派主要以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震亨四大家为代表。刘完素强调火热为病的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目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主张降心火,滋肾水,用药偏重寒凉。张从正继承刘氏主火之说,并有所发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善用攻下法。李呆提倡内伤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脾虚影响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贯于目,则目不明,因而治眼病要理脾胃,养气血才是正理。朱震亨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阴虚则火动,治病重用滋阴降火之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病不外虚实二因,眼目昏花属肾水亏虚,眼目肿痛属肝经风热,内治虚者宜滋肾阴,实者当散风热,虚实相兼者则散热滋阴。以上四家学说虽各有所长,但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合理运用,进一步丰富了眼科的理论和实践。
15、跨元、明两代的眼科名医倪维德著《原机启微》一书。其上卷按病因将眼病分为18类,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下卷论方剂配伍,后附治疗眼病40余方,并有方义说明。这是阐述理论比较系统的一本眼科专书。
16、清朝年间,中医眼科要以山东博兴眼科名医魏儒正为代表,其著作的《眼科集要》共分四部详细记录叙述中医眼科对于各类疑难眼病的详细辩证技巧及论症法则,内容精简实用,并配以绘图加以说明,内治以脏腑经络调理为主、外治以熏、洗、点、拨为主,是一部综合性的理论解释、实用技术较强的一部眼科专著。
17、清末民初,魏氏中医眼科第二代传人魏纯讷子承父业,17岁便从父学医。由于父亲的身教言传,五、六年时间即掌握了诊治眼病的技能,并能把祖传验方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声誉渐高。
魏纯讷常说:“学贵博而能长,未有不博而能长者也。”他认为,眼虽是局部器官,但和五脏六腑紧密相关。眼科是在内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打好内科基础,是学好眼科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主攻眼科专著,而且精心研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医著。因而眼科、内科俱佳。
魏纯讷行医40余载,对中医眼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把宝贵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他将平时收集的余例疑难病例整理成《眼科临症录》,对病因、病机、辩证论证、治则、方药等都做了详细记录。他为了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父亲毕生的经验融为一体,50余岁时,着手对《眼科集要》重新整理,暂定名《重定眼科集要》。手续未完,在日军扫荡中不幸失落。年春,魏纯讷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8、建国初期,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原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50余年,他不但对中医眼科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任县历届政协常委,1—9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次出席省和地区召开的眼科学术交流会,曾被邀请去滨州医学院中医班进行中医眼科学讲座。一九八五年十月出席省政协召开的各界人士交流大会。-年利用三年时间将平时积累的经验及秘方编撰而成《中医眼科集腋》一书流传于后。《中医眼科集腋》是一部中医眼科学著作,对于以后的中医眼科学发展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和阴阳相提并论,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 历史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
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 历史 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关于中医的诗句
本文2023-10-07 16:44: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