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古籍善本的特点
特点:
1、纸色苍润,质地坚良,洁白厚实。笺则古香古色,柔韧而极薄,防霉防蛀。
2、墨色香淡,纸上墨色青纯,笺上墨色光泽如漆,虽水润而绝无漂迹。
3、字势生动,字画刻写古雅苍劲,宋刻字体有肥瘦两种。
4、早期宋版大多为白口,墨栏单边,其后双边渐多,分四周双边和左右双边。版心上记载字数、书名、卷第、刊工姓名,书名通常在鱼尾下。行宽字疏,行格多用乌丝栏,行字不等。
5、书中文字大多避皇帝讳,尤其是内府和官府。
从西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总的来说宋代书法发展较缓。
唐末五代、战乱不已,宋初略有重振衰风之势。具有既继承唐法,又追踪晋人的倾向。宋立国后太宗赵光义广收前代墨迹,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名家墨迹,诏刻《淳化阁帖》十卷之举,“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收入上古仓颉至唐代书家名帖419件,被后世称为“法帖之祖”。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重新确立了二王的经典价值。其后,《大观帖》、《续阁帖》、《戏鱼堂帖》相继出现,帖学风行天下。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帖,宋人远逊唐人。法帖中真伪杂揉,缺乏鉴别,因而帖学兴而导致古人笔法的消亡。所以,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这是宋代书法不大景气的原因之一。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
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缺乏艺术个性化、多元化,这是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第二个原因。
总之,
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宋代书法的历史特点
1古人论及书法,常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尚意”也就是说书法家在作品中张扬个性,表达性情,不受法度的拘束,任由感情自然流露,纵横驰骋。宋人尚意,表现在书法上,就有着异与唐代的、不同的审美风范。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尚意原因:宋人取意实指宋人在晋唐人的基础上,着重阐发己意。与禅宗的哲学思辩融为一体。不喜作规矩严格的楷书。狂草癫狂之 也不合文人自由的精神。行草一体,非真非草,既非正襟危坐,又非放浪不羁,所以正合宋人取意之说。苏米黄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尚意派书家。重行草、崇流美的“尚意”书风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2 宋代书法家不仅看重创作,而且重视对创作经验的总结。宋代的书法理论的建树和特色的是,散见于题跋中的书论。题跋是题写在书籍、字画、上,以品评记事为主的文字。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题跋,又称题款,是书画创作和鉴赏的一个专用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题款专门用于创作,而题跋则专门用于鉴赏。书画创作的题跋即题款,
又称题识,也称。苏东坡、黄庭坚在题跋中都有许多对书法创作的经典性论述。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
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
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宋朝古籍善本的特点
本文2023-10-07 16:45: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