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秦以前的书籍大多都在 汉书文艺志内可以找到 ,但许多也只见其名,而其内容多以失传同样有一些虽然看不到内容,但是古老相传其大体所写是可以知道的 下面简单说一下 1《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这里面 至今传承相对较好的只有黄帝内经 通过学习他们 对中医是有很大帮助的此外还有一些 医家杂书,多已失传这里就不列举了2《容成阴道》二十六卷 《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 《天一阴道》二十四卷
这些是所谓的 房中术 这个在当时占很大的篇幅,证明古人延续后代以及养生之道的研究是很多的3《宓戏杂子道》二十篇山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这一类书大多是鬼神之道,里面或有修仙内容,但因为今已失传所以难见其真4经》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三十二卷。《传》四十一篇。《欧阳章句》三十一卷。
这些记载当时的一些趣事5《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诗言志,歌咏言,这些是当时传世的诗歌名作,还有很多我省略了。对当时的生活习俗研究很有帮助6《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乐记》二十三篇。这些是先秦时的礼乐之法7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公羊、谷梁二家。《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谷梁传》十一卷。谷梁子,鲁人。《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中国人很早就注重历史,所以留下了很多历史资料,可惜今天失传了不少8《长孔氏说》二篇。《江氏说》一篇。《翼氏说》一篇。《后氏说》一篇。古人重孝 这些是讲孝道的9《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
《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为鲁缪公师。《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
这个目录很长我只抄了其中很小一部分,包括天文立法,名家之言以及阴阳五行10《田俅子》三篇。先韩子。《我子》一篇。《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这是墨家经典,现在已经失传了。我们除了墨子就知道兼爱非攻尚贤,但曾经有过非儒即墨的说法不可忘记11《苏子》三十一篇。名秦,有《列传》。《张子》十篇。名仪,有《列传》。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的《侯人歌》也是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先秦古籍之一,该书的作者是谁已经是一个历史谜案,有说是大禹和伯益写的,大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水的那位大禹,伯益是大禹的执政官,也是后来的秦国和赵国的先祖。
当然还,有说是战国邹衍所写,邹衍是战国齐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他最出名的是提出五行始终说,影响中国上千年,看过《寻秦记》的朋友对他恐怕不会陌生。
最让人脑洞大开的是还有人竟然考证说是位天竺人所作。这恐怕就只能是一家之言。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并非一时期一人所,而是经历了多人数代创作的一部心血之作。
从书名看来,有山,有海,“经”是专著的意思,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可是本地理书,而不是一本小说
提出这个问题并不奇怪,因为从古自今,对于《山海经》这本先秦奇书的分类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涉及了众多的领域与行业,《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山经》五卷,《海经八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
记载了100多个国家,500多个山名,100多条水道,不仅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是一本标准的上古时期地理书。
同时书中还提出了世界是有极限的理念(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可谓是中国古地理史上的一大重要成就;
《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尚书《左传》《国语》《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礼》《乐》《书》《诗》《周易》《春秋》这些成书均是在秦朝之前,都属于先秦古籍
分类的话:
经传类:
诗经
尚书
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周易(包括《易传》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小学类:尔雅
(二)史书类
逸周书
国语
战国策
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
世本
子书类:
儒家:
论语
曾子
子思子
孝经
孟子
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文子、列子、鹗冠子
法家:
慎子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名家:
邓析子
尹文子
公孙龙子
纵横家: 鬼谷子
杂家:
尸子
吕氏春秋
其他:
鬻子
管子
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
楚辞
(五)兵书类
司马法
六韬
孙子
吴子
尉缭子
(六)术数类
甘石星经
连山
归藏
山海经(郭璞注)
(七)方技类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八十一难经
黄帝甲乙经
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本《汉书·艺文志》看看,里面有记载。
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
一、关于《神农本草经》:
1、《神农本草经》又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
2、它的原书已经散佚,现在看到的由后人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而成,所以,该书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记载。这本书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记载了365种药物的主治、功效。除此之外,它还总结概括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服药方法、剂型忌宜等中医方药基本理论。这个典籍托名神农所著,实际上是历代医家医药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关于这个典籍的成书年代,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说是汉代。我们不妨笼统一点说,成书于秦汉时期吧。这正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转述这个传说的文字大多数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来源:
1、《神农本草经》一书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亲身验证草木的药性,历尽艰险,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舌头麻木、头晕脑涨,正值生命垂危之际,一阵凉风吹过,带来清香缕缕,有几片鲜嫩的树叶冉冉落下,神农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诸毒豁然而解,就这样,神农发现了茶。
2、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3、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读音xiù,泛指各种气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4、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5、 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或炎帝)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6、宋·罗泌《路史·外记》说: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
7、 宋·郑樵《通志》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8、清·袁了氏《增补资治纲鉴》云:“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平寒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三、关于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是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他发明了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他是传授人们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又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四、关于茶:
1、一般认为,神农尝百草只是历史传说,但这个在伏羲之后黄帝之前的神农氏时代确实是人类刚刚从野蛮步入文明,进入原始农耕的时期。一切后世的人类文明,诸如农、医、工、商、文艺,都从这时起步。而茶叶的发现和作药用,也在这时开始的。尽管神农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大致可信的是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至少已有四、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2、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记载茶事有五处,其中谈到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把茶作为结盟约好的贡品,敬献给周武王等。周武王伐纣时约在公元前1006年,据此,我国有确切记录的“茶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既然是贡品,自然十分珍贵,当时也许是不容易得到的,更不用说在民间广泛普及了。至于这些茶叶的用途,后人就不得而知了。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圣陆羽也肯定了茶叶在上古时期已经被人们发现了,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有饮茶的习俗了。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九月叔苴,采荼薪樗”的诗句,有学者认为此“荼”即为现在的茶。还有的把《礼记·地官》的“掌荼”、“聚荼”,解释为茶礼。但是,古代的荼字一字多义,并非专门指茶,也有的指苦菜、茅莠之类。
4、迄今为止,现存史料无法清楚地解答茶的起源,不过,先秦时代没有把茶当作主要饮品是确切无疑的。那么,当时的主要饮品是什么呢?据《天官》记载:“浆人掌共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水,最为普通和基本。浆,是用水煮米时沥出的米汤。醴,就是甜酒。凉,就是冰。医指酸梅汤,因其能帮助消化,古人认为有医用价值,故称之为“医”。酏就是饴糖,用水调和冲饮。可见,先秦时虽然有人饮用茶,但这种最富有诗意与审美情趣的饮料并没有进入主导者的行列。饮茶习俗的风行,是一个逐步演变渐进的过程。
一、先秦时期的医学成就以及考点
我们在远古时期就独创了针灸疗法,所谓的针灸是由“针”和“灸”构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名医扁鹊,是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他独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被奉为“脉学之宗”,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以及考点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该书是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的,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被称为医之始祖。
2《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后人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医疗体育方面,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
4《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综上,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关医学成就的考点主要集中各个著作的地位以及主要内容,各个医学家的成就和称号。
例1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
A 《黄帝内经》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答案B
解析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作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本文2023-10-07 17:37: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