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汤证决的书
中医汤证歌诀
中医汤证歌诀阴阳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利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阳盛格阴四肢厥,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表里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实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渴用白虎,里虚十全可大补,里实承气能通腑。半里半表小柴胡,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黄芩黄连驱。寒热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虚实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真实假虚蜇虫存。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荡。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室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泄少阳,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三焦辨证汤证诀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石,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瘛从,大定风珠是福音。脏腑辨证汤证诀心、小肠心气不足宜养心,心阳不振加附温,心血不足多怔忡,四物合入酸枣仁。心阴不足补心丹,心火亢盛使泻心,痰迷心窍神志呆,导痰菖蒲和郁金。痰火扰心多狂妄,礞石滚痰可宁神,心血瘀阻胸窒闷,薤白失笑四物寻。饮遏心阳多头晕,苓桂术甘温化饮,心脾两虚归脾汤,黄连阿胶交心肾。心火小肠导赤散,小肠虚寒茱萸跟,气痛天台乌药亲。脏腑辨证汤证诀肝、胆肝气郁结须疏肝,肝火上炎使龙胆,阳亢天麻钩藤饮,肝风羚羊钩藤攀。肝血不足四物汤,寒凝疝痛暖肝煎,肝阴亏虚用一贯,虚阳上亢使镇肝。肝肾阴虚杞菊丸,肝火犯肺黛蛤散,肝胆不宁酸枣仁,肝脾不和逍遥丸。
心肝火旺烦不寐,泻青泻心自能眠,胆热蒿芩清胆汤,虚热温胆惊自安。脏腑辨证汤证诀脾、胃中气不足宜补中,归脾统血血归经,脾阳虚弱理中汤,寒湿困脾用胃苓。脾虚水泛实脾饮,湿热黄疸使茵陈,脾胃不和痛胀满,方选香砂称六君。脾湿犯肺多喘闷,二陈燥湿化痰饮,脾肾阳虚五更泻,附子理中合四神。胃脘灼热清胃散,胃中实寒良附暖,食滞胃脘痛拒按,保和导滞消胀满。胃阴不足应益胃,黄芪建中胃虚寒。脏腑辨证汤证诀肺、大肠风寒束肺用麻黄,风热桑菊变辛凉,热邪壅肺石甘汤,痰浊二陈三子养。肺气不足须补肺,肺阴不足固金商,肺脾气虚母气夺,六君平胃得安康。肺肾气虚喘气短,人参固本保无恙,肺肾阴虚骨蒸热,八仙长寿滋阴方。大肠燥热承气通,湿热葛根芩连共,寒湿喜暖宜胃苓,虚寒养脏固脱用。脏腑辨证汤证诀肾、膀胱肾气不足滑遗精,桑螵蛸散金锁应,肾不纳气参蛤散,水泛真武可变通。右归饮能温肾阳,肾阴不足六地黄,阴虚火旺更知柏,肾虚髓亏大造尝。膀胱湿热八正散,虚寒失禁用缩泉。气血津液汤证诀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内科急症汤证诀高热高热入卫使银翘,夹湿加入正气好,肺气壅热更麻杏,阳阴胃热白虎熬。热入营血用清营,犀角地黄及清宫,开窍温病三宝用,瘛从羚羊角钩藤,气虚高热应补中,阴虚液耗清骨送。内科急症汤证诀中暑暑热蒙心昏不应,早把清宫冲安宫,暑热伤阴肝风动,平肝养阴大定风。气阴两脱厥冷汗,参附龙牡生脉增,吐泻苓桂甘露饮,气分白虎生脉并,伤气清暑益气汤,任择东垣或孟英。内科急症汤证诀厥脱热厥神昏参白虎,便结承气止谵语,寒厥回阳四逆汤,汗多人参加龙牡。阴脱烦躁固因煎,人参四逆阳脱固,阴阳俱脱瞳孔散,生脉四逆急煎服。
内科急症汤证诀昏迷神昏热陷使清营,酌选三宝将窍清,痰蒙菖蒲郁金用,腑实调胃承气通。瘀热犀角地黄汤,肝阳羚羊角钩藤,温热急黄茵陈蒿,黄连解毒合奏功。内科急症汤证诀抽搐热甚抽搐用钩藤,腑实谵狂承气攻,肝阳项强镇肝汤,阴虚瘛从大定风,风毒内袭玉真散,抽搐欲脱参附充。内科急症汤证诀喘促喘促高热多神昏,黄连解毒苇茎饮,腑实宣白承气汤,痰浊导痰法堪遵。外伤气脱多肿痛,生脉承气合桃仁,心肾阳衰虚汗出,苓桂八味加芪参。气阴两竭气促短,生脉加味固脱珍。内科急症汤证诀心痛寒凝心脉心绞痛,当归四逆合理中,气滞柴胡疏肝散,血瘀逐瘀缓剧痛。痰浊苓桂术甘饮,栝楼薤白半夏并,心阴不足补心丹,心气不足保元用,心阳不振人参汤,参附龙牡亡阳证。出血证汤证诀鼻衄鼻衄肺热桑菊饮,胃火口臭玉女煎,肝火量多心烦怒,头晕目眩应泻肝。出血证汤证诀咳血咳血肺热救肺汤,泻白黛蛤肝火旺,阴虚盗汗五心热,百合固金益甘凉。出血证汤证诀呕吐血胃火吐血应泻心,肝火犯胃泻肝饮,脾不统血归脾补,肝瘀气逆秘红吐。出血证汤证诀便血便血湿热槐花散,脾胃虚寒黄土汤。出血证汤证诀尿血尿血湿热小蓟饮,阴虚知柏六地黄,脾肾两虚血色淡,益气无比保安康。出血证汤证诀肌衄肌衄热甚清营先,阴虚茜根玉女煎,气虚归脾和保元,相互转化仔细参。痧证热痧连朴寒藿香,绞肠玉枢加槟榔,阳脱十宣开清窍,阴脱生脉参附汤。关格(尿少、尿闭、恶心、呕吐)脾肾阳衰现关格,理中化痰右归合,寒浊犯胃温脾汤,湿热黄连温胆多。痰湿小青加苓桂,痰蒙清宫并犀角,肝风镇肝大定风,人参四逆固脱厥。中风中风中经秦艽汤,镇肝熄风治亢阳,阳闭至宝羚羊角,阴闭涤痰苏合香。证见五脱元气衰,参附龙牡急回阳,后遗偏瘫应还五,语蹇舌强解语方。外感病汤证诀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银翘使辛凉,暑湿新加香薷饮,表寒里热石甘汤。气虚之人参苏饮,血虚葱白七味良,阳虚无汗再造散,阴虚葱豉葳蕤方。风温风温在卫银翘散,热壅肺气石甘汤,热壅胸隔栀子豉,阳明腑实承气荡。
邪入气分使白虎,入营泄热清营商,入心清宫安宫用,入血犀角兼地黄。肺胃伤阴沙参饮,肝肾伤阴三甲帮,气脱肢厥生脉散,龙牡参附防亡阳。湿温湿热入卫热不扬,解表藿朴夏苓汤,气分湿重用三仁,偏热白虎须加苍。湿热并重连朴饮,化燥脉洪白虎挡,燥热腑实大承气,入营清营加味尝。入血抽搐谵语妄,凉血犀角兼地黄。霍乱霍乱可分热与寒,吐泻腹痛多缭乱,寒霍证轻正气散,止泻胃苓随加减。重证指螺眼塌陷,附子理中加猪胆,热霍发热多口渴,燃照白虎明眼选。吐泻不得干霍乱,厚朴冲服玉枢丹。肺系疾患汤证诀咳嗽风寒咳嗽杏苏散,风热桑菊随加减,秋燥干咳桑杏汤,肺阴不足固金选。肺气亏虚应补肺,肝火泻白黛蛤兼,痰湿二陈合三子,痰热清金宜化痰。哮证冷哮射干麻黄汤,喘逆酌加三子养,热哮定喘兼黛蛤,肺虚培土四君防。肺肾两亏难纳气,金匮四君气道畅,张口抬肩现危象,生脉四逆急回阳。冷哮三方厚朴射干小青龙,皆治寒哮各不同,共用麻夏辛五味,祛痰平喘是准绳。小青姜桂芍药草,温肺化饮而得名,射干紫菀冬花姜,降逆止咳吭呛停。厚朴膏杏姜麦草,寒饮化热烦躁清,同治寒哮宜辨证,三方各自有奇能。*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喘证实喘风寒用麻黄,风热桑菊石甘汤,燥邪清燥救肺汤,痰热郁肺白皮桑。痰湿二陈和三子,外寒内饮小青防,外寒里热用定喘,清里透表祛痰黄。虚喘日久肺脾伤,生脉益气共煎汤,肾阴亏虚大造丸,金匮肾气补肾阳。肺痈肺痈初期使银翘,成脓苇茎如金调,溃脓桔梗加苇茎,恢复沙参桔梗保。肺痨肺痨阴虚月华丸,偏热秦艽鳖甲散,肺肾阴虚腰膝软,固金秦艽鳖甲转。气阴耗伤保真汤,阴损及阳用补天。脾胃系疾患汤证诀胃痛胃痛寒邪良附丸,食滞保和消胀满,肝气犯胃益疏肝,血瘀失笑血府联。虚寒黄芪建中汤,伤阴益胃共一贯。腹痛腹痛寒中良附暖,合入正气天香散,燥热痞结用承气,气滞四逆或疏肝。血府少府逐瘀汤,食滞导滞四消选,中阳虚寒喜暖按,两个建中随加减。呕吐外邪呕吐正气散,食伤嗳腐保和先,痰阻二陈兼术甘,肝郁四七四逆参。
胃虚香砂六君子,阴伤麦门一贯煎。呃逆寒呃丁香柿蒂散,胃火小承不容缓,肝郁旋复代赭用,血瘀逐瘀为要点。脾肾阳虚理中汤,胃津不足益胃安。噎嗝痰气成噎用启膈,血瘀津亏膈下随,气虚阳微难吞咽,补气建脾合右归。泄泻寒湿胃苓加藿香,湿热藿香芩连汤,食伤保和导滞共,肝气乘脾痛泻方。脾虚胃弱参苓散,四神脾泻虚肾阳。便秘热秘麻子承气汤,气秘六磨情志伤,虚秘补中黄芪用,血虚增液兼润肠。冷秘温脾济川煎,四神八味善温阳。痢疾温热痢疾芍药汤,寒湿胃苓木香姜,疫痢白头合芍药,休息痢与资生商。阴虚阿胶鸡子黄,虚寒附子理中央。心系疾患汤证诀不寐夜不成寐心脾伤,补益加味归脾汤,清离滋坎交心肾,阴虚阿胶鸡子黄。心虚胆怯定志丸,肝郁丹栀逍遥散,痰火清火涤痰法,脾胃不和越鞠转,加入保和消导痊。多寐湿困多寐平胃散,痰湿阻滞宜温胆,脾虚升阳益胃汤,阳虚久病八味丸。外伤血瘀宜通窍,脉涩舌紫见瘀斑。惊悸、怔忡惊悸怔忡易惊恐,心气不足无味充,心阴亏虚补心丹,心脾两虚归脾应。肝肾阴虚多久病,一贯枣仁两汤冲,脾肾阳虚脉结代,汤使真武和理中。瘀血阻络血府逐,痰湿导痰惊悸平。癫狂情志于常癫与狂,欲将动静分阴阳,癫则痰结宜导痰,气虚合入君子汤。气血虚损养心使,补肾安神细推详,狂甚痰火多扰心,涌吐痰涎三圣饮。清心泻心礞石滚,热结大承急存阴,阳虚二阴和定志,气滞血瘀梦醒寻。痫证痫证阴阳不一般,频发间发各自谈。频发:阳痫清热镇痫汤,阴痫二陈五生丸。间发:脾虚痰盛六君子,肝火热痰使龙胆,肝肾阴虚五心热,滋养阴液大补元。肾系疾患汤证诀淋证石淋排石尿涩痛,八正通淋止血红,血淋清利小蓟饮,阴虚知柏地黄同。气淋胀满沉香散,经久不愈加补中,膏淋混浊分清饮,虚则固肾六味凭。劳淋遇劳常反复,无比山药加提升。癃闭湿热癃闭须细参,八正导赤或通关,肺热气促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散。尿路阻塞抵当通,益气升举中气陷,肾阳亏虚济生丸,肾阴六味猪苓攀。腰痛寒湿腰痛肾着先,湿热烦渴三妙散,肾阳虚损右归使,肾阴不足左归丸。
劳损活络效灵丹,酌加木香并土元。遗精肝火梦遗须泻肝,湿热痰火猪肚丸,心肾不交封髓丹,阴虚知柏合二仙。肾气不固脉沉细,秘精固涩更培元。阳萎湿热下注阳已萎,龙胆泻肝或知柏,命门火衰数赞育,归脾善补心脾亏。惊恐伤肾阳难举,启阳娱心病自恢。耳聋、耳鸣耳鸣发热乃风邪,防风通圣清神捷,肝胆火盛用泻肝,礞石滚痰驱痰结。瘀阻通窍活血汤,脾虚益气聪明饵,肾阴不足左慈丸,肾阳虚损八味也。肝胆疾患汤证诀眩晕肝阳上亢头木眩,天麻钩藤或镇肝,肝火上炎烦切怒,养阴平逆使龙胆。痰浊天麻半夏汤,气血亏虚归脾填,肝肾阴虚用乌兔,肾阳不足右归丸,肾阴左归杞菊联。胁痛肝郁胁痛逍遥散,肝胆湿热宜泻肝,瘀血复元活血汤,肝阴不足一贯煎。臌胀臌胀气滞兼湿热,疏肝散和平胃图,湿热中满分清丸,舟车疏凿用各殊。寒湿宜用实脾饮,血瘀茵陈兼化瘀,耐攻可用十枣逐,阳虚五苓理中补,阴虚一贯隔下驱。黄疸茵陈蒿汤治阳黄,热重于湿首选方,湿重茵陈五苓散,热毒犀角兼地黄。阴黄茵陈加术附,脾虚黄芪建中汤,瘀血内结舌紫暗,隔下逐瘀加味尝。痉证风寒湿邪成痉证,羌活胜湿葛根用,热甚增液承气汤,白虎羚羊大定风。血瘀通窍活血使,痰阻天麻白术应,气血虚损用八珍,温阳吴萸桂附等。疝气寒疝椒桂暖肝煎,水疝加味五苓散,气疝天台乌药用,气虚补中能升陷。狐疝导气随加减,颓疝橘核或龙胆。气血津液疾患汤证诀痰饮脾肾阳衰饮内蓄,苓桂术甘八味入,饮留胃肠多实邪,甘遂半夏益攻逐。悬饮椒目栝楼汤,合入葶苈大枣驱,支饮犯肺用小青,化热加味麦门冬。溢饮肢肿仍小青,表寒里热大青龙,表证不显更越婢,加减五皮共五苓。水肿阳水头面肿势速,宣肺越婢须加术,脾虚五皮或五苓,湿热疏凿葶苈驱。阴水脾虚实脾饮,肾虚五苓共真武。瘀证瘀阻心脉痛彻背,通痹栝楼合薤白,瘀阻经络麻木痛,桃红四物蠲痹配。瘀热上扰脑失养,桃仁承气通为贵,气虚血瘀还五汤,血虚桃仁四物汤。郁证肝郁越鞠加四逆,半夏厚朴舒痰气,忧郁伤神甘麦汤,证见喜怒善哭泣。
《伤寒论》 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础,历代被奉为医家之圭臬。它的辩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体系,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因此它便成为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必读之书。
390你对脉分阴阳的意义是如何体会的
391脉有阳结、阴结,亦有阳微、阴衰,应如何进行辨认?
392促脉与结脉都有动而中止的特点,临床应如何区分?
393动脉有滑数之似,但又有不同,你是怎样体会的?
394弦脉与紧脉有什么不同?如何体会两脉之特点?
395为什么说“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会出现什么?芤则又会出现什么?
396何谓欲愈之脉?何谓应时之脉?何谓欲解之脉,何谓战汗之脉?
397表里脏腑之诊的脉法为何?
398试述趺阳如经之脉,少阴如经之脉,以及趺阳病脉与少阴病脉。
399趺阳脉浮而数,医用下法,从其脉证变化推论可能有哪些证候出现?
400为什么患病之后,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反欲裸其身
401命绝与五脏气绝之脉证为何请讲述其理
402如何辨痈肿初发之脉证
403脉散与形损为什么属于死候
404什么是四时平脉、五脏平脉,阴阳相等之平脉
405病脉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举例加以说明。
406为什么说呼吸为脉之头?“内实外虚”和“外虚内实”的脉搏特点是什么?
407为什么必须四诊合参?如果只凭脉诊一法,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408为什么人恐怖则面白而脉细?
409人愧为何脉浮?为何面色赤白无定?
410津液不足的脉证为何?
411什么是伏气?如何辨认伏气发病?
412什么是举按寻手法?什么是根脉?什么是损脉
413什么是非时之脉的相乘及纵、横、顺、逆
414肝、心、肺的平脉各是什么?
415有胃气与无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有何不同?对疾病的预后有何影响?
416为什么肥人责浮,而瘦人责沉?如果肥人脉浮,应当责其什么病证?
417寸脉下不至关,尺脉上不至关,其原因为何?
418脉病人不病,人病脉不病,各说明了什么问题?于临证有什么指导意义?
419“翕奄沉”名曰滑,它的脉态应如何体会?为什么说紧脉主寒,而又说主虚寒?
420寸口脉侯荣卫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寸口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1趺阳脉候脾胃之虚实,以本篇原文为依据,试述趺阳的不同脉象及主病。
422少阴脉候肾气之盛衰,“尸厥”病的少阴脉脉象是什么?并简述其机理。
423什么是有胃气之脉?为什么脉有胃气则生?
424病邪入脏入腑,其脉为何?试言其理?
425什么是四时正气为病?什么是时行之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6什么叫伏气为病?什么叫更感异气为病?举例说明之。
427何谓两感于寒?为什么两感较一经感寒为重?
428试就本篇内容,谈谈人和自然的关系。
429痉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伤寒的类证
430试述痉病的类型及它们的鉴别
431湿痹的证候特点及治疗原则为何?
432风湿、寒湿、湿热在证候表现上有哪些不同?
433暍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对暍病夹湿应如何辨识
434暍病伤人气阴的病机为何?
435为什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可以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436为什么说太阳中风的病机是“卫强营弱”,太阳伤寒的病机是“卫闭营郁”?二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鉴别要点是什么?
437预防太阳之邪传变,为什么要“刺足阳明”?
438以寒热辨阴阳的辨证意义是什么?
439太阳中风本有汗,为什么还要用桂枝汤发汗?
440发什么样的汗,才能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441以原文为据,试述桂枝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42举例说明在阴阳两伤时,仲景是如何治疗的,为什么这样做?
443试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意义。
444桂枝加葛根汤中用葛根的意义是什么?
445桂枝去芍药汤证,为什么不用芍药?
446试述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的适应证及方义。
447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皆有喘,其喘的病机有何不同?
448你对“病常自汗出”和“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的病机是怎样理解的?桂枝汤为什么可治这两种病证?
449太阳伤寒表实证为什么药后可出现衄解或不药而自衄作解?在临证中若遇到伤寒见衄时,应怎样处理?
45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什么样的喘证?
451你怎样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452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证中皆可见到喘,其喘的病机和其他证候有何不同?应怎样区别使用这五方?
453新加汤证的身疼痛与麻黄汤证的身疼痛,病机有何不同?
454苓桂术甘汤证和苓桂甘枣汤证有何异同?
455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有何异同?
456厚姜半甘参汤证是实证还是虚证?本方药量比例应如何掌握?
457试述太阳膀胱蓄水证的病因、证候、病机、治则与治疗方药。
458茯苓甘草汤的适应证为何?
459为什么把热扰胸膈证称作“虚烦”?
460你对服栀子汤后“得吐者,止后服”如何理解?
461试述虚烦证的特点及栀子豉汤的方义。
462试述真武汤证的因、机、证、治。
463麻黄九禁为何?
464试论战汗、冒家汗出的机制与证候表现?
465试述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因、机、证、治。
466你对少阳兼里虚先用小建中,后用小柴胡的治疗方法怎样认识?
467试述桃核承气汤证的因、机、证、治。
468火逆变证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学习本段,你有哪些收获?
469桂枝加桂汤,桂甘龙牡汤,以及救逆汤的适应证和病机各是什么?
470试述太阳蓄血的因、机、证、治。
471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证,病位皆在下焦,其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472试述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三物白散证的异同。
473运用大陷胸汤须注意什么问题?
474大结胸证有类似太阳病与少阳病之处,如何进行鉴别?
475血室指什么?它与肝胆有什么关系?
476热入血室证应如何辨认与治疗?
477结胸证与痞证有何异同?
478五个泻心汤所治痞证应如何区分?
479试述恶寒一证的辨证意义。
480白虎加人参汤的主治证为何
481对桂枝附子汤证、去桂加白术汤证、甘草附子汤证作一鉴别。
482试对太阳病篇中滋阴养血益气方药作一分析。
483试述阳明病提纲的含义。
484阳明病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又为何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
485太阴病在什么情况下易转为阳明病?
486阳明病身痒与太阳病身痒的病机有何不同?
487试讲解第〔189〕条原文的精神和意义?
488辨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之异同。
489试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及主证。
490“心中懊憹而烦”一证在辨识湿热黄疸的意义为何?
491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必鼻衄的机理为何?
492阳明病,小便次数减少,而大便为什么不成硬?
493阳明病禁下证有哪些?为什么不可攻下?误下后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494谵语和郑声有何区别
495试述谵语、潮热、濈然汗出的辨证意义。
496阳明病大便成硬与未成硬的脉证表现各是什么?
497三承气汤的方义及治则有何异同?
498一般来说,胃有热则消谷善饥,但论中却说阳明病反不能食者,此有燥屎也。你如何理解?
499第[219]条三阳合病中“自汗出”一证有何特殊意义?
500何为“阳明开手三法”?试从证治角度加以分析。
501猪苓汤临证运用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502第[229]条有“发潮热”,第[230]条有“不大便”,为何均以小柴胡汤治疗?
503试述小柴胡汤在阳明病中的应用。
504试述导便法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505试述茵陈蒿汤证的证治特点。
506阳明蓄血的病因病机及主证如何?
507怎样辨别阳明病的可下证?
508阳明腑实证一下不解,还可再下的道理是什么?
509第[242]条中的“小便不利”一证有何辨证意义
510从吴茱萸汤的方药组成来分析其治疗范围及其适应证。
511何谓脾约证?如何治疗?
512试述阳明大便不下的几种不同治法。
513如何辨别燥屎是否已成?
514试述阳明三急下证的证候及治疗机理。
515本论中二阳合病下利的证治各如何?
516试解释第〔256〕条“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之理。
517阳明蓄血证的证治为何?
518何谓阳明热证、腑证?何谓气分证、血分证?
519试述寒湿发黄的成因及治则。
520湿热发黄的证治为何?
521少阳腑热与经气不利证的表现与病机是什么?为何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
522你怎样理解少阳主枢?
523试述太阴病腹满和腹痛的不同类型及其病机与证治。
524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和太阴阳复邪却下利而自愈证,其临床表现和病机有何不同?
525试比较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与桂枝加大黄汤的证治异同。
526太阴脾虚脏寒下利证的治疗为什么不说XX方主之,而统言“宜服四逆辈”
527试述少阴病提纲的辨证意义。
528少阴寒化证的特点是什么?出现心烦、口渴的机理是什么?
529少阴寒盛亡阳的脉证及病机如何?
530少阴病为什么禁汗、下与火劫?
531试将少阴病的顺证与逆证进行归纳与分析,看看判断其预后的关键是什么?
532少阴病为何会有寒化与热化之异?
533四逆汤证、白通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534真武汤与附子汤在药物组成上只有一药之差,其功效与适应证有何不同?
535太少两感的证治为何?
536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皆可见到心烦不得眠,二者的因、机、证、治有何异同?
537桃花汤适用于什么样的下利?它属于什么治法?
538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分别适用于何种咽痛证?
539仲景为什么以寒热错杂证作为厥阴病的提纲?
540“厥”的含义什么?其基本病机为何?试述寒厥,热厥,蛔厥,脏厥,血虚寒厥,水阻胃阳致厥,痰阻胸阳致厥的因、机、证、治。
541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与麻黄升麻汤皆为寒热兼治之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主治证有何不同
542厥阴热利的证治为何
543何谓“除中”,临证怎样辨除中
544为何本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入了众多呕、哕、下利之证
545霍乱的成因及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546试比较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证治异同。
547何谓阴阳易、劳复、食复与房劳复?其临床表现与治法各是什么
548牡蛎泽泻散与十枣汤皆可攻水,其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不同?
549竹叶石膏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与方药组成有何异同?
550通过对本篇不可发汗诸条及误汗后变证的学习,你怎样体会仲景护阳气、存津液的精神?
551结合桂枝汤方后注,谈谈使用汗法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552以本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原文为据,归纳汗法的分类与代表方。
553以本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原文为依据,试将汗后诸病证治作一归纳总结。
554以本篇(辨不可吐第十八)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禁忌证及误吐的变证。
555以本篇(辨可吐第十九)所集原文为依据,试述吐法的适应证及使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556本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搜集了哪些不可下证?试从原文为依据进行归类总结。
557以本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原文为依据,归纳总结下法的临床应用。
558通过本篇(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学习,你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有何体会?
阳明层面的正与邪
阳明实证,因为邪气未能外达,持续日久,正气无力在太阳的层面上抵抗,有害物质于是深集到体内消化器官,所以会出现神昏、谵语、高热、便秘等症状。这里病邪在里,则非下剂不可。三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都是扫荡有害物质的实用方子。可以根据病邪聚积的程度与病人体质的差别而选用之,只有邪气去了,正气才能恢复机转功能。
泻下法是一个阳明经层面的攻邪大法,是通过阳明的途径把邪气排出去,其相关联的脏腑有肺、胃、大肠等。对肺来说,下法是攻肺中之邪气,使从阳明谷道而出。对胃肠来说,下法是清利阳明谷道,使邪气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但实际上,我们正常人体天天都要大便,这是自然的下法。这个正常的大便正好说明了阳明以降为顺,以降为补的道理。而治疗意义的下法是促进这个排便的过程,使之增加排出能力,以排出更多的粪便,排出的粪便中就包含着体内不同程度的邪气。因此说,下法就是顺畅阳明的一个过程。大凡病邪阻滞了阳明谷道,下法是首要的治疗手段。但即使邪气未在阳明,下法也是其必然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下法,把其他层次的邪气排出去。特别是治疗肿瘤等大病重病顽固病症,下法未失为一个重要的治疗大法。但下法会伤正气,这是医者要谆谆注意的问题。在不伤正气,或者正气充足,尚耐下法的情况下,下法是祛邪的重要手段。如果因此而忽视下法,则是医者之错。因此,谈正气不是不用下法,相反,是通过攻邪而扶正。
三阴层面的正与邪
如果邪气已经到了三阴经的层面了,那表示病人的正气已经不足,无力在三阳经层面上把邪气祛除出去,因此,此时的治疗多是补养鼓舞的扶正之方。
三阴为病,其本质是正气在三阴的层次不足了,邪气因而客入为患。而治疗三阴病之大法,总以扶助三阴层次的正气为主。三阳居于人体表层,是抗邪的前线;而三阴居于人体的深层,是我们生命的最后根据地。三阴层次的正气强弱直接关系着生命的盛衰,因此其三阴病之治疗,切切不能忘记扶助正气。三阴层次有一分正气,就有可能恢复一分生命活力。三阴层次每损伤一分正气,邪气都将深入一分,邪愈进则病愈重。
大概说以下第二点吧,说得很清楚了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脏腑辨证 31 火毒攻心 32 肝风内动 33 阳明腑实 34 下焦湿热 35 肺气不固 4 辨经络 41 辨经络之所病 42 引经药使用 1 拼音
zàng fǔ jīng luò biàn zhèng
2 简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大多数外科疾病都发生在皮、肉、筋、骨,但是局部与脏腑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外邪可由表入里内传脏腑;反之,脏腑病变也可以在局部引起不同的反应。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体,疾病的传变,可通过经络由表入里或由里达表,所以脏腑经络的辨证对指导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3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才能作出脏腑证候的确切诊断。
31 火毒攻心凡疮疡者,_由于邪盛正虚,火毒内攻,侵犯心包,证见憎寒壮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洪数,甚则昏迷痉厥等;并且疮疡无脓,肿势蔓延,皮色黯紫或变黑,腐肉难脱,或脓水淋漓,或溃而干枯。常见于疔毒走黄和疮疡内陷。
32 肝风内动创伤后感受风邪而引动肝风,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全身强直性阵发性抽搐等肝风内动的征象,如破伤风。
33 阳明腑实
六腑之气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当疮疡毒邪炽盛,热毒传脾,或病邪直中六腑,蕴热于内,均可使六腑壅塞不通。证见腹痛,腹胀,呕吐,便闭等阳明腑实证。可见于疮疡内陷重证、肠痈等。
34 下焦湿热由于肾虚而膀胱气化不宣,则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证见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尿浊、尿闭;伴有腰痛、少腹痛,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可见于砂淋、血淋等。
35 肺气不固皮肤病多与肺、脾、心三脏有关。肺主气,候于皮毛,肺气不固则气虚而腠理疏松,为风寒所乘。证见面色苍白,常自汗出,喜暖恶冷,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局部为皮损色白,时起时消,反复发作,如风㾦㿔。
肝肾阴虚
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病变,每可出现关节不利,酸痛萎弱,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多见于流痰。
4 辨经络外科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病邪的轻重、人体抗病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外,有时也需根据患部所属经络,循经辨证用药。正如《外科大成》谓:“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所以,辨经络在外科的辨证与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41 辨经络之所病依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和按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以推求疾病所属何经: ①疮生于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②生于面部和乳部,属足阳明胃经( 属胃经, 外侧属足少阳胆经, 属足厥阴肝经)。③生于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④生于颈及胸肋部,属足厥阴肝经(胁肋部也属胆经,因足少阳胆经行身之侧)。⑤生于手足心,属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阴肾经。⑥生于背部,总属阳经,正中为督脉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⑦生于臂部,外侧属手三阳经,内侧属手三阴经。⑧生于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⑨生于腹部,总属阴经,中行为任脉所主。
42 引经药使用由于疾病发生部位和经络的不同,治法就有分别,结合经络之所主的一定部位而选用一些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以加强药效,如手太阳经用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用羌活; 手阳明经用升麻、石膏、葛根等。
阳明病寒证(二)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吃不下饭,这是中寒的阳明病,不适合用三承气汤。哕,打嗝的声音,嗝气的状态,因为人是虚的,胃里太冷了。
张仲景的胃中是整个消化道。治打嗝多半是用一些暖药,用白虎汤加减。白虎汤是寒的,吃多了会肚子痛拉肚子。石膏剂进入人体主要作用的地方是肌肉,在消化轴的影响力不强烈。所以可以用白虎汤做底,肠胃虚的嗝气,四逆、理中、吴茱萸加石膏、知母;白虎汤里加苍术、干姜。用这些合方就好。
发阳明病时,几个重要的观察点:吃饭、大小便、出汗、体温、脉象等情况。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有大便燥结在肚子里,腹满,但下之后,腹满没有消退,说明下法用错了,反而把人打虚,消化道更加不会动了。脉按起来觉得跳得不快,有一点温吞吞的感觉。这样的阳明病就一定有某种体质,这个体质把阳明病的脉象给拖住了。
脉迟的状况下,症状是吃东西不能吃多,多吃两口就会发烦(烦这个证有的时候是来自于热,有的时候是来自于阳不胜阴),并且头昏,代表是偏寒偏湿的体质,身体的水就代谢不动了,尿变得很少。这样的状态是会作谷疸的,就是消化机能很差,这种是寒湿型的黄疸。西医的病名是十二指肠发炎。用茵陈蒿汤加附子或真武汤、茵陈蒿汤合用。
二、阳明病虚证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照理说应该汗很多的,可是发烧不出汗,反而身上发痒,这是一个虚劳底的体质。用人参白虎汤清热,白虎汤发阳明的热比较不伤元气,并且加了人参可以补充津液,让他有汗可发。如果便秘,用猪胆汁灌肠法、蜂蜜煎导大便法,或者麻子仁丸,不能用承气汤。
如果不怎么像阳明病,已经挂到这边了,表气很虚,阳明病发不出来,用防己黄芪汤。用黄芪剂补表,微微加一点麻黄来发。
三、阳明病寒证(三)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流不出汗,可是还有小便,这比较偏向于寒性的痰饮证,三焦水道不通、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呕吐,并且咳嗽,手脚发冷,头痛剧烈。因为消化轴太热,所以肝胆之气烧到受不了,走肝胆之气本来上升的道路塞住了,肝胆之气郁结,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或吴茱萸汤。
如果是寒包火,黄舌苔,吴茱萸汤加大黄。吴茱萸汤证比较明显(如头痛),就用吴茱萸汤;但是如果热象很明显,吴茱萸汤加石膏或大黄都可以;如果手脚冰冷,甚至有一些少阳的症状出来,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少阳之火塞上来,柴胡龙骨牡蛎汤可以开郁,也可以清热。
阳明病的头痛从额头痛起,渐渐会弥漫到满头都在痛,整个头被包起来一样痛。
四、热扰胸膈证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不头痛,但头昏,不怕冷,能吃,这是热底的阳明病,没有中焦寒的问题。气往上冲,咳嗽了,喉咙也一定跟着发炎,用三黄泻心汤或柴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麦冬、玄参都有效。
阳明病热的量是非常大的,如果用三黄汤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他燥化。真正阳明病猛的时候,石膏要吃好多才能退掉。
五、湿热发黄证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热邪弥漫于三焦,三焦水道不通了,热和湿郁闷在里边,人会发黄。也就是要发肝炎了。栀子柏皮汤、栀子豆豉汤、栀子厚朴汤都有可能,使用的时候再辨证就可以了。
如果水道不通,又发黄,茵陈五苓散也有可能。治黄不要急,给十几天的时间,慢慢吃慢慢好。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又用了火疗法加热,就会头上出汗,湿气热闷在里面,一定会变黄的。另外一个说法,热闷在血分,而不是闷在消化轴的时候,不是胆管阻塞,是血液里面红血球坏掉。这种溶血型的黄疸,主要是要把血分之湿热泻掉,代表方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如果是外证很明显的白虎汤证,先用白虎汤把热退了,剩下来的事再解决。湿热还没有完全到血分的时候,可以用苍术白虎汤。苍术祛湿,白虎去热。如果是胆管塞住的那一类,大黄硝石汤、大柴胡汤都可以通胆管。
六、阳明病热证
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脉浮而大的,潮热很有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发高烧。如果脉只是浮,跳的没有那么猛烈,代表这个热不会陷到阳明腑实的燥证,只是出大汗,不会到潮热。
七、阳明病血证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嘴巴干,想喝水,但喝到嘴巴,抿两下,又不想吞下去了,意味着有热,可是热不在气分,在血分,这种已经叫温病,有温邪了,就会从血分找地方出来,流鼻血是一个代表。阳明病本身也有这个症状。
阳明病阙上头痛就代表热邪往这个地方堆积,越堆越多,最后整个头闷痛,这个热邪离鼻子很近,鼻血出来以后,阳明病的头痛会松一下。
八、阳明病转机
926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来就是会出汗的,当成太阳病发了几道汗,也顺便把阳明病医好了,不怎么烧了,但人燥燥的干干的,心里有烦,还是不舒服,那是因为大便还干在里面。
“亡津液”,阳明证本来就是一个多汗的证,用了发汗法再拔汗肠胃道就干掉了。经方派主张要顾护阳气,所以要观察身体有没有自己好的机能。如果有,就不要随便滋阴,会把阳气打死,要让身体的自愈能力去恢复。
如果平常小便都是一天三四次的,可是到了今天只有两次,那就可以放心了!小便少代表身体把水留住,留住水就是要来润肠胃道的。不要急着用通大便的药,把人又打伤,就得不偿失了。
九、阳明病治禁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发高烧,脉也洪大,可是,如果呕吐很多,就有几个可能性了。一是偏到少阳去了,如果病邪在少阳的膜网之间,下了也没有用,打不到。二是呕多说不定是因为能量离开了消化轴,在阳明区发烧了,所以消化轴已经虚冷了,不可以用下法。用吴茱萸汤稳住,再看有没有燥化,有燥化再用承气汤。或者用吴茱萸白虎汤、小半夏合白虎汤、承气汤,先把呕治好。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鞕满”,就要考虑人会不会太虚,能不能耐受下法。如果是虚的胀满,用下法就会打坏;如果是小结胸,用下法,还可能打到一点。所以心下鞕满,如果是虚的鞕满,小结胸病大便不通真要用下法时,一方面下要用轻的,一方面人参要加多,用理中汤补,不要打坏了。如果是阳虚体质,先用附子人参再用承气汤。不要用大承气汤,用大小调胃三个合并的三一承气汤,甘草放多一点调节一下。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
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8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 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 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3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 蒿芩清胆汤: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疟收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34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 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
36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38 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39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0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1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
42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皆可为。
43 凉膈散:凉膈硝黄枙子翘,黄芩甘草薄菏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45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46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47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
49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1 左金丸: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御。
50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52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53 苇茎散:千金苇茎生薏仁, 桃仁瓜瓣四味临,吐咳肺庸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54 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55 玉女煎: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56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57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8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59 清骨散: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第五章 祛暑剂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61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三节 祛暑益气剂
6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65 理中丸: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66 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67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69 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71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72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73 暖肝煎: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74 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
75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
76 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枯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
77 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78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菏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剂
80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81 参苓白术散:参芩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82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83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用防风,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第二节:补血剂
85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 加减运用在其中。
86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87 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四节 补阴剂
90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长寿丸。
91 左归丸: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龟鹿二胶菟丝人,补阴填精功效奇。
92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合成方,猪髓蒸熟炼蜜丸,滋阴降火效力强。
93 一贯煎:一贯煎中用地黄, 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 阴虚肝郁是妙方。
94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第五节 补阳剂
96 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虚劳肺痿效如神。
97 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第六节:阴阳并补剂
98 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剂
101 炙甘草汤(复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瘘效如神。
第九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剂
102 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第二节:敛肺止咳剂
103 九仙散:九仙散中**君,参胶梅味共为臣,款冬贝桑桔佐使,敛肺止咳益气阴。
第三节:涩肠固脱剂
104 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105 四神丸: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需,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第四节:涩精止遗剂
106 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沙菀填,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107 桑螵蛸散: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109 固冲汤: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110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第九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123 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垣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124 磁朱丸: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治目疾,心悸失眠皆可用,癫狂痫证服之宜。
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
125 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126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128 养心汤: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剂
129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 芩连栀郁朱雄黄, 犀角珍珠冰麝箔, 热闭心包功效良。
第二节 温开剂
133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熏陆荜檀襄, 犀冰术沉诃香附, 衣用朱砂中恶尝。
130 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 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 更用赤金法亦超。
131 至宝丹: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
134 越鞠丸: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135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137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咳息短气时咳唾,难卧再加半夏良
138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 降逆开郁气自舒。
139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140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胀满用皆灵。 141 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第二节 降气剂
143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半夏归, 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 或加沉香去肉桂。 146 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能禁。 144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 外寒痰热喘哮力能禁。
145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淤剂
149 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150 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回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5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52 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153 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54 生化汤: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化瘀温经功效彰。 155 桂枝茯苓丸:《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症块散。
156 失笑散: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第二节 止血剂
158 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159 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枙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廖。 160 小蓟饮子: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61 槐花散: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壳充,等分为末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162 黄土汤: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奇,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163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164 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65 消风散: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167 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169 羚角钩藤汤: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170 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171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 172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息风是妙方。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
174 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175 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枙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176 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177 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178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179 琼玉膏: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合成膏剂缓缓服,干咳咯血肺阴伤。 180 玉液汤: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
181 平胃散:平胃散用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
以此扩,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182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183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184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185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此方遵。
186 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188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189 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190 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19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192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益气祛风又行水,表虚风水风湿康。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4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95 五皮散: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齐,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6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脏腑辨证汤证决的书
本文2023-10-07 17:44: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