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椒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椒目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炮制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各家论述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 215 备注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椒目 1 拼音

jiāo mù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Jiāo Mù

23 椒目的别名

川椒目(《赤水玄珠》)。

24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

25 性状

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

26 炮制

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27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陶弘景:"冷。"

②《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③《唐本草》:"苦,寒,无毒。"

28 归经

《要药分剂》:"入脾、膀胱二经。"

29 功能主治

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

①陶弘景:"去水。"

②《唐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③《本草衍义》:"治盗汗。又治水蛊。"

④《本草蒙筌》:"定痰喘。"

⑤《本草备要》:"治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210 椒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211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212 附方

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③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⑦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213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

②朱震亨:"椒目下达,止行渗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湿。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则火自水中起,谁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于水气之喘更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为禁药,盖其补命门之阳,与椒谅无大异也。"

④《长沙药解》:"椒目,泄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泄水而消胀也。"

214 椒目的临床应用

用于平喘: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1~15钱。观察108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用: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215 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同属植物香椒子的种子亦同等使用。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牛黄桂枝丸

,桂枝12铢(一方6铢),牡蛎12铢(熬,研),椒目12铢(一方海藻24铢,不须椒目),葶苈子半升(

椒目丸

拼音:jiāomùwán《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

茯苓椒目丸

fúlíngjiāomùwán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

治黄神丹

两,苍术(米泔浸)6两,甘草6两,川椒(去闭口并椒目)10两。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每服80丸,以酒

水银丹

dān《鸡峰》卷十九:组成:水银1两,牙消1两,椒目1两,苦葶苈1两。主治:水气。用法用量:空心或临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方剂

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艾曲散

ǔsǎn处方艾曲1升(生),干姜1两,细辛1两,椒目1两,附子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利

强龙益肾胶囊

80697处方:牡蛎1500g龙骨1500g花椒目150g丁香50g黄芪500g阳起石500g鹿茸

宁嗽丸

四:组成:瓜蒌仁(略炒熟)1两,花椒1钱5分(去椒目),麦面1钟(炒熟)。主治:咳嗽。用法用量:不时

肾炎消肿片

、姜皮129g、大腹皮129g、关黄柏129g、椒目86g、冬瓜皮129g、益母草129g制法:以上

四苓散

散,猪苓3钱,茯苓3钱,泽泻1钱半,生于术1钱,椒目5分。各家论述:《医方考》:湿胜则濡泻。故湿生于

更多用到中药椒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椒目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肿胀

司鼓动营运。阴土宜温。佐以制木治。生于术茯苓广皮椒目浓朴益智仁良姜某(六七)左脉弦。胀满不运。便泄不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蜀椒

珍曰∶蜀椒肉浓皮皱,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仁,故谓之椒目。他椒子虽光黑,亦不似之。若土椒,则子无光彩矣。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五]消渴水

食凡水气已经利下疾证往来不定附子木香石斛桂黄磁石椒目术当归鹿茸人参茯苓枳壳诃子上为细末以猪肾三对生研

《杂病广要》:[内因类]水气

。又曰∶腹满口舌干燥,此腹中有水也,方以防己葶苈椒目大黄丸主之。遂与服三丸,日三,少觉胸腹快。遂与《

《普济方》:[一百九十一水病门]十水(附论)

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痛,冻疮。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辣椒酊或辣椒碱内服可作健胃剂,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巴索夫胃瘘狗实验证明,辣椒水能刺激口腔粘膜,反射性地加强胃的运动。用各种辣椒制成的调味品,人口服后,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大剂量口服可产生胃炎、肠炎、腹泻、呕吐等,曾有报告辣椒对离体动物肠管有抑制及解痉作用。辣椒碱灌胃,可促进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形成,但不影响胃液成分。辣椒碱还可促进利血平对大鼠的致溃疡作用。十二指肠给药,不会促进结扎十二指肠大鼠胃溃疡发生,但可增加胃液总酸度。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辛辣物质刺激人舌的味觉器官,反射性引起血压上升,特别是舒张压,对脉搏无明显影响。辣椒碱或辣椒制剂给麻醉猫、犬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血压下降、心跳变慢及呼吸困难,这是刺激肺及冠脉区的化学感受器或伸张感受器引起的。对离体豚鼠心房则有直接的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血管也有收缩作用。外用作为涂擦剂,可使皮肤局部血管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皮肤有发赤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辣椒仅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温暖感,对血管则很少影响,高浓度也不发泡,不能视为发赤剂。

3、抗菌、杀虫作用: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金**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

4、对脂质过氧化的调节作用:肺组织与二氧化氮等气体刺激剂接触之后,可引起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长期给与辣椒碱,则可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如在接触气体刺激剂前后用辣椒碱短期处理也有效。辣椒碱单独处理对脂质过氧化系统无明显影响。大鼠肺切片体外研究表明辣椒碱还能抑制吸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辣椒碱体内、体外处理,对氯仿等化学刺激剂诱导的肺和肝组织切片脂质过氧化、Fe2+/抗坏血酸诱导的肺和肝线粒体和微粒体部分脂质过氧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Fe2+/抗坏血酸诱导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对紫外辐射引起的脂质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低剂量辣椒碱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高剂量有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辣椒地上部分的水前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辣椒碱可引起动物窒息,特别是豚鼠,作用类似组胺、5-羟色胺或乙酰胆碱。给予辣椒碱前30min给予上述物质的拮抗剂,唯有乙酰胆碱拮抗剂阿托品可阻止窒息发生,故认为辣椒碱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辣椒碱05-2μg/kg给豚鼠静脉注射,可致支气管收缩,它亦可使离体气管环收缩增加。

6、辣椒碱在大鼠右侧前肢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处进行处理,可阻断针刺效应。脊髓后角的P物质含量,处理侧比非处理侧减少约55%。另外,辣椒碱950mg/kg连续给予,在15d时,其未处理侧P物质也减少,针刺镇痛作用消失。辣椒碱能剂量依赖性地(1-100nmol/L)引起人红细胞溶血。

7、含5%辣椒或15mg%辣椒碱与无胆碱食物一起喂饲大鼠,可使肝脏中性脂质的增加较对照组少。在体外鼠伤寒沙门菌试验中,从辣椒中得到的含油树脂类物质有较弱但明确的致突变活性。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胡椒堿 1 拼音

hú jiāo jiǎn

2 英文参考

piperine

3 注解

胡椒堿亦称胡椒酰胺。是从中药胡椒中分离的一种六氢吡啶生物堿,属酰胺衍生物,为胡椒中的主要成分。白色结晶体。存在于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果实,荜茇Piper longum L.果实,几内亚胡椒Pipeer guineense Schum et Thonn果实及根。具有抗惊厥及镇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颠痫,对各型癫痫均有效,无精神抑制副作用。

古籍中的胡椒堿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3.慢脾风

水煎药,而此时呕吐已止,故可不用。然须知灶心土含堿质甚多,凡柴中有堿质者烧余其堿多归灶心土,是以其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八杂录门]祛虫食皮法

烙。以纸灰渍入肉中不去。便是雕青。不去宜用此药花堿(二钱)桑子灰(一钱)糯米(三钱)风化锻石(半钱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二]截药外治门

,搅匀成膏,每膏一两,加蟾酥、麝香各二分为丸,如胡椒大。未破者将一丸粘核上,其丸自入,以淡猪肉汤洗过

《卫生易简方》:[卷之七]牙齿

末。每用少许,擦牙痛处,引涎吐之又方用萆、良姜、胡椒、细辛等分为末。每用少许,噙温水,随痛处鼻内搐。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一)治小儿风证方]2.镇风汤

农政全书中椒树是申椒树。申椒耐藏耐运。该品种抗病性强,耐寒性好。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椒能力突出,越冬栽植北方温室大棚夜晚温度3-5度即可安全越冬。温度达到12度即可正常结椒。椒形大,丰产,长势如树,叫申椒树。椒树本草蜀椒生山都川谷及巴郡归峡蜀川陜洛间人家园圃多种之髙四五尺似茱茰而小有针刺叶似刺防叶防小叶坚而滑可煮食甚辛香结实无花但生于叶间如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英文名 4 地椒的别名 5 来源及产地 6 植物形态及生境 7 采制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化学成分 11 地椒的药理作用 12 地椒中毒 121 不良反应机制 122 临床表现 123 治疗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椒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椒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椒 1 拼音

dì jiāo

地椒

2 概述

地椒为中药名,出自《嘉祐补注神农本草》[1]。

3 英文名

Mongolian Thyme Herb

4 地椒的别名

地花椒、山胡椒[1]。

百里香、千里香。

5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 ongolicus Ronn或兴凯百里香T.przewalskii(Kom)Nakai的地上部分[1]。前者分布东北及内蒙古、甘肃、陜西、青海、山西、河北等地,后者分布东北及河北、陜西等地[1]。

6 植物形态及生境

矮小半灌木状草本,有强烈香气。铺匐茎末端多成不育枝或偶成花枝。茎具四棱,枝紫色,密被绒毛;花枝高2~10cm。叶对生,2~4对,卵形,长05~1cm,侧脉2~3对,两面有凹陷腺点;下部的叶柄长约为叶片的一半,上部的叶柄变短。花序头状;花萼略唇形,喉部具毛环;花冠紫红色至粉红色,二唇形,长65~8mm;雄蕊4,二强,伸出。小坚果近圆球形或卵圆形。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杂草丛中。

7 采制

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8 性味

辛,温,有小毒[1]。

9 功能主治

功在祛风止咳,温中止痛,利尿通淋[1]。

1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腹冷痛,高血压病,外伤周身疼痛,痛经,淋病小便涩痛[1]。煎服:6~15g[1]。

2治疮痈肿痛,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煎水洗[1]。

10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内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龙脑等[1]。又含高山黄芩素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黄酮类成分和熊果酸、鞣质等[1]。

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芳樟醇、龙脑、香芹酚(carvacrol)、对伞花烃、麝香草酚;叶尚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

11 药理作用

百里香酚有防腐、消毒作用,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它以原形自肺排出,故可治气管炎;还有抗真菌及驱虫作用[1]。

12 地椒中毒

地椒又名地花椒、百里香、山椒、山胡椒、鲜地椒、麝香草[2]。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疏花百里香及五肋百里香的全草[2]。百里香含黄芩素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菜素等;挥发油中含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百里香酚,松油烯等及鞣质、树脂等[2]。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止咳之功效[2]。

12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毒性较小,正常用量无不良反应[2]。地椒草挥发油小鼠LD50为0107g/kg,水溶性物质LD50为9679g/kg[2]。本药内服煎剂用量10~12g,超过60g可发生中毒[2]。

122 临床表现

服用大剂量可产生头晕、恶心、呕吐、流涎、上腹痛、出汗、血压升高、发绀、体温降低、脉快、呼吸变慢、昏迷等[2]。

123 治疗

你问的那种叫甜椒,又叫灯笼椒其余的请看下面介绍

辣椒趣话

辣椒,人人皆知,但对其历史渊源则未必都知道,现在就来唠上一唠。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亚那卡晏岛的热带雨林中,古称“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乡”;不过最早栽种的却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遗址中,曾发现化石辣椒,后在秘鲁沿海一带遗址中,也发现过化石椒。史传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辣椒也随之远离故土,先于公元1493年传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随葡萄牙传教士到达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进入英国;到16世纪中叶时已传遍整个中欧地区。不过欧洲人虽见到艳丽鲜红之果,但多作盆景点缀欣赏,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书籍,得首推明万历初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笺·卷下·草花谱》。书中说:“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状,味辣,色红,甚可观,子可种。”又有马欢撰写的著名游记《瀛崖胜览》中载道:“苏门答剌者,其地依山则种椒园,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红。”原来马欢是郑和出使南洋随身通译,是他们从海路引传到中华大地落户的;还有明·汤显祖著的《牡丹亭》中记述了园中赏花时,曾精美绝妙的赞颂过“辣椒花”。同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也较细腻的记载称辣椒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镜》中记述:“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丛生白花,秋深结子……其味最辣。”难怪蒲松龄在《农桑经》中依照植物学分类的特点将“番椒”列入花谱。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对辣椒的芳名雅号称谓真不少: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于10余种。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庆年间已育出一种状似小牛角的“牛角椒”;还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间一本《遵义府志》,精辟地记载它是“园蔬要品,每味不离。”后来人们经过选培,又分离出尖圆大小种种辣椒。在著名植物学家吴俊芳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叙述的美仑美奂,尤为细腻:有长细状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尖,丛结仰者曰“纂椒”;还有扁圆色黄或红,味淡者为“柿椒”……;还有《种植新书》上也详细叙述到:“种类有大小之分、迟早之别,至以种名,不能屈指以数。”可见我国辣椒品种之多正是精彩纷呈,居世界榜首。按分类定了名的不下700多个(全球有 7,000多种)。不过有名的要算“四大椒乡”—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县、山东耀县;享有声望的,则诸如云南思茅的“涮椒”,只要于汤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锅辣汤,足见其辣性之厉害,几乎可与匈牙利一种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拢嘴,同称“辣椒之王”。还有安徽的“颜集线椒”品味纯正,个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红色素,远高于颇负盛名的日本“三缨椒”,成为广交会的抢手货;湖南攸县皇图岭所产的一种辣椒,既辣又甜,食后余味满口,被国际友人称为“全红如火,油润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县的“�红椒”,宜宾江安的“�椒”,湖南衡阳的“七星椒”,陕西“大椒”,山东“雏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阳“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举不胜举。

当今世界消费辣椒的最大市场,得算斯里兰卡,几乎是全国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进口量在1�6万吨以上。而外销辣椒最多的国家,当推匈牙利。饶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国食椒之法颇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欧一些国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则以辣为主;韩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则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国则食椒尤为奇特,只要有菜肴,绝不可无椒;墨西哥人更视椒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饮酒时,要以一种特产的“小辣椒”作饮酒佳肴,方可开怀痛饮,连五六岁孩子都爱吃,真是“无椒不成菜,无辣不成味。”不过世人最为奇异的要算美国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酿酒,一种“茄拉攀诺”白酒就是,喝后竟能开胃、强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国新墨西哥洲哈契镇,每年的10月里都要举行闻名全美的“辣椒节”。

人们为何如此青睐辣椒呢实乃其营养丰富以及独含不同于葱姜蒜的一种香辛物质——“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饪上属为“热”与“火”之辣味,有类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饶有趣的是,烹调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碱类”——辣椒碱、二氢辣椒碱,乃属“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红素(C 40H 56O 3)、番茄红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则又属辛酰香荚兰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处,在于化学性极稳定,酸、热、碱均不会受到丝毫破坏,无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过桥米线”和陕食“羊肉泡馍”等,食后都会感到回味无穷;特别还含有隐黄素和柠檬酸等物质,食之会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着刺激心脏加快跳动,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环,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学测得100 g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黄素0�01 mg,抗坏血酸10�86 mg,磷2�74 g,热量7�2千卡,其中独占鳌头的要算抗坏血酸(Vc)了,与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则多上35倍。难怪祖国医学认为辣椒具“性大热,味辛入脾、胃经。”故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增食、发汗诸功效。古今常用来疗胃寒痛、泻痢、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又发现还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来食后被悄悄输送之肝脏后,迅即被转变成一种特殊化合物,于是对危及人体细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会一古脑被吸收掉,以保安然无恙。还有“独树一帜”的奇功,则常食椒可抑制体内脂肪积累,可谓肥胖者的佳药良菜。此外,辣椒还有抗菌杀虫作用,国内外都有报导,而研究最为显著的,要算祖国台大医学院临床研究证实:所含的辣椒素独有对“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释放”,有着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压群蔬。古代还有用它来治疗“疟疾”的典故:那是在古医籍《本草纲目拾遗》上曾记述道:“有一小仆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可见其热性甚佳,这样从中又导出凡阴虚有热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气管炎咳嗽者应禁食。

辣椒,人人皆知,但对其历史渊源则未必都知道,现在就来唠上一唠。

辣椒的祖籍在南美洲圭亚那卡晏岛的热带雨林中,古称“卡晏辣椒”,是正宗的“辣椒之乡”;不过最早栽种的却是印第安人。在墨西哥的拉瓦坎谷遗址中,曾发现化石辣椒,后在秘鲁沿海一带遗址中,也发现过化石椒。史传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辣椒也随之远离故土,先于公元1493年传入西班牙、匈牙利;公元1542年又随葡萄牙传教士到达印度、土耳其;公元1548年又进入英国;到16世纪中叶时已传遍整个中欧地区。不过欧洲人虽见到艳丽鲜红之果,但多作盆景点缀欣赏,而不知道如何食用。

我国最早记载辣椒的书籍,得首推明万历初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笺·卷下·草花谱》。书中说:“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状,味辣,色红,甚可观,子可种。”又有马欢撰写的著名游记《瀛崖胜览》中载道:“苏门答剌者,其地依山则种椒园,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红。”原来马欢是郑和出使南洋随身通译,是他们从海路引传到中华大地落户的;还有明·汤显祖著的《牡丹亭》中记述了园中赏花时,曾精美绝妙的赞颂过“辣椒花”。同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也较细腻的记载称辣椒为“番椒”;另一本由清初《花镜》中记述:“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名辣茄……丛生白花,秋深结子……其味最辣。”难怪蒲松龄在《农桑经》中依照植物学分类的特点将“番椒”列入花谱。此外,在很多古籍中对辣椒的芳名雅号称谓真不少:诸如胡地椒、海椒、辣子、辣角等等。不少于10余种。

在清乾隆御膳中就配有“辣椒”,到了嘉庆年间已育出一种状似小牛角的“牛角椒”;还有其椒尖向上的“朝天椒”;道光年间一本《遵义府志》,精辟地记载它是“园蔬要品,每味不离。”后来人们经过选培,又分离出尖圆大小种种辣椒。在著名植物学家吴俊芳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叙述的美仑美奂,尤为细腻:有长细状似牛角名“牛角海椒”;细如小笔尖,丛结仰者曰“纂椒”;还有扁圆色黄或红,味淡者为“柿椒”……;还有《种植新书》上也详细叙述到:“种类有大小之分、迟早之别,至以种名,不能屈指以数。”可见我国辣椒品种之多正是精彩纷呈,居世界榜首。按分类定了名的不下700多个(全球有 7,000多种)。不过有名的要算“四大椒乡”—河北望都、河南永城、山西代县、山东耀县;享有声望的,则诸如云南思茅的“涮椒”,只要于汤里涮一下,即成了一锅辣汤,足见其辣性之厉害,几乎可与匈牙利一种辣椒,咬上一口竟辣得半天合不拢嘴,同称“辣椒之王”。还有安徽的“颜集线椒”品味纯正,个大肉厚,色亮,所含辣椒素、红色素,远高于颇负盛名的日本“三缨椒”,成为广交会的抢手货;湖南攸县皇图岭所产的一种辣椒,既辣又甜,食后余味满口,被国际友人称为“全红如火,油润光滑,香辣可口”;其他如四川什邡县的“�红椒”,宜宾江安的“�椒”,湖南衡阳的“七星椒”,陕西“大椒”,山东“雏椒”,山西的“柿子椒”,河南洛阳“洛椒”等,真是名品很多,举不胜举。

当今世界消费辣椒的最大市场,得算斯里兰卡,几乎是全国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蔬食,年进口量在1�6万吨以上。而外销辣椒最多的国家,当推匈牙利。饶有趣味的是世界各国食椒之法颇多,像美洲、大洋洲和西欧一些国家,喜食微辣之椒;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则以辣为主;韩国、朝鲜和印度等国则有“嗜辣”食俗;像墨西哥、泰国则食椒尤为奇特,只要有菜肴,绝不可无椒;墨西哥人更视椒为“三大食品”之一。甚至饮酒时,要以一种特产的“小辣椒”作饮酒佳肴,方可开怀痛饮,连五六岁孩子都爱吃,真是“无椒不成菜,无辣不成味。”不过世人最为奇异的要算美国西南部的人民用椒酿酒,一种“茄拉攀诺”白酒就是,喝后竟能开胃、强身、健脾、增食提神。在美国新墨西哥洲哈契镇,每年的10月里都要举行闻名全美的“辣椒节”。

人们为何如此青睐辣椒呢实乃其营养丰富以及独含不同于葱姜蒜的一种香辛物质——“8-甲基-6癸烯酸的草基胺”,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CHON”,所组成的有芳香性辣味物,食之大有辣味感。烹饪上属为“热”与“火”之辣味,有类似胡椒和花椒之性。饶有趣的是,烹调上全仰仗其特有的“辣椒碱类”——辣椒碱、二氢辣椒碱,乃属“辛辣”成分;而其辣椒红素(C 40H 56O 3)、番茄红素及辣椒玉色素(C 46H 56 O4),则又属辛酰香荚兰胺色素。惟其最具神奇之处,在于化学性极稳定,酸、热、碱均不会受到丝毫破坏,无怪川菜“麻辣豆腐”、滇菜“过桥米线”和陕食“羊肉泡馍”等,食后都会感到回味无穷;特别还含有隐黄素和柠檬酸等物质,食之会刺激唾液和胃腺分泌,使人食欲大增,而所含的“辛辣素”有着刺激心脏加快跳动,能大大加速血液的循环,有活血和助暖去寒之功效。

尤其值得推崇的是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学测得100 g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1�2 g,糖3�2 g,脂肪0�14 g,硫胺素 2�2 g,核黄素0�01 mg,抗坏血酸10�86 mg,磷2�74 g,热量7�2千卡,其中独占鳌头的要算抗坏血酸(Vc)了,与一般蔬菜相比雄居首位,高出番茄9倍,比茄子则多上35倍。难怪祖国医学认为辣椒具“性大热,味辛入脾、胃经。”故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增食、发汗诸功效。古今常用来疗胃寒痛、泻痢、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又发现还有一定的防癌功效:原来食后被悄悄输送之肝脏后,迅即被转变成一种特殊化合物,于是对危及人体细胞引起致癌魔鬼“自由基”,就会一古脑被吸收掉,以保安然无恙。还有“独树一帜”的奇功,则常食椒可抑制体内脂肪积累,可谓肥胖者的佳药良菜。此外,辣椒还有抗菌杀虫作用,国内外都有报导,而研究最为显著的,要算祖国台大医学院临床研究证实:所含的辣椒素独有对“凝血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焦”和“释放”,有着抑制的神奇作用,真是功压群蔬。古代还有用它来治疗“疟疾”的典故:那是在古医籍《本草纲目拾遗》上曾记述道:“有一小仆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椒……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可见其热性甚佳,这样从中又导出凡阴虚有热者、眼有炎症者均需忌食,气管炎咳嗽者应禁食。

椒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椒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椒目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