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蝎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1收藏

芎蝎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小儿病源方论》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芎蝎散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芎蝎散 1 拼音

xiōng xiē sǎn

2 《小儿病源方论》卷三 21 组成

川芎1两,荜茇1两,蝎梢(去毒尖)1钱(焙),细辛(去苗)2钱,半夏(酒浸一宿,汤洗7次,焙干)2钱。

22 主治

小儿脑髓风,囟颅开解,皮肉筋脉急胀,脑骨缝青筋起,面少血色,或腹中气响,时便青白色沫,或呕吐痰涎,欲成慢惊风搐,足胫冷者;或大人气上冲胸满,头面肿痒。

23 芎蝎散的用法用量

1周儿每服抄1小铜钱,热汤调,稍热空心服。若痰满胸喉中,眼珠斜视,速与服。或痰气壅塞,不能咽药,用1指于儿喉靥腭中探啘,就斡去寒痰冷涎,气稍得通,以药灌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5 附注

目上直视,睹不转睛者,难救。

古籍中的芎蝎散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小儿科]慢惊

,始生周岁,腹中气响,痰涎壅闭,手足抽掣。欲与芎蝎散,斡取痰涎。运使曰∶儿子小,恐难根据此施治。陈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

益黄散相兼服之,可也。〔陈氏法〕治慢惊风,先服芎蝎散,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自不痴呆,次服油珠膏,后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惊搐

垣益黄散相兼服之,可也。〔陈氏〕治慢惊风,先服芎蝎散,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自不痴呆;次服油珠膏;后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

益黄散相兼服之,可也。〔陈氏法〕治慢惊风,先服芎蝎散,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自不痴呆,次服油珠膏,后

《幼科发挥》:[卷之四]肺脏兼证

本草纲目 草部

半夏

「释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平。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毒性

  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

半夏由来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望采纳

 风吹半夏是由赵丽颖、欧豪、李光洁领衔主演的时代群像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故事,许多小伙伴想知道风吹半夏原著小说叫什么,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风吹半夏原著小说介绍

 一、原著小说

 《风吹半夏》根据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改编,讲述了以许半夏为首的有志者怀抱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流涌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故事,也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

 二、角色介绍

 许半夏 演员 赵丽颖

 女企业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她做起了废钢、运输生意,凭借敢想敢闯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开辟了独立的国际钢铁进口业务,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童骁骑 演员 欧豪

 许半夏的弟弟一般的存在,爱冲动,年轻时因伤人入狱,出狱后在许半夏和陈宇宙的帮助下经营运输车队,跟着许半夏一起打拼,并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命中的女孩。

 赵垒 演员 李光洁

 外企高管,站在滨海钢铁行业食物链顶端的人,清醒睿智,目光长远,在一次交流会上与许半夏相识,两人在多次合作中逐渐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伍建设 演员 刘威

 滨海钢铁行业的老大哥,很有经商天赋,带领许半夏、冯遇、裘毕正一起经商,发现许半夏的发展逐渐超出他的想象、威胁到他的地位后,开始针对许半夏。

 冯遇 演员 任重

 钢厂老板,讲义气,一直跟着伍建设等人经商赚钱,钢厂交由老婆打理,没什么事业心,一心只想归隐田园闲云野鹤。

 裘毕正 演员 冯嘉怡

 处世圆滑的老狐狸,想跟着伍建设吃肉结果摔了跤,嫉妒许半夏又玩不过只能吃哑巴亏,唯利是图,谁厉害就跟着谁走,典型的投机分子。

目录 1 拼音 2 《外治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半夏粉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半夏粉 1 拼音

bàn xià fěn

2 《外治方》 21 处方

半夏适量。

22 制法

研末。

23 功能主治

据报道,用本法治疗鸡眼30余例,未见复发。

24 半夏粉的用法用量

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剪(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

古籍中的半夏粉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黄(三两)净青矾(一两)以上两味,水泛为丸,姜半夏粉一两为衣,每服一钱或钱半,一日两次,为治黄胆之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锦囊咳嗽方按]辰砂半夏丸

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澄去水,将半夏粉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朱砂末一钱,生姜汁糊

《验方新编》:[卷十七耳部]病后耳聋

用小珍珠两粒,以生半夏粉一钱,将珠入米汤内打湿,滚半夏粉在上,约黄豆大,将丝棉裹好放入耳,七日即聪

《鸡峰普济方》:[卷第五积聚]酒症丸

个内一百五十个去皮膜纸止炒去油一十个不去皮生用)半夏粉霜(各一分上将麦末半两用水半碗熬麦末至八分一盏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锦囊咳嗽方按]黄芩半夏丸

半夏由来的传说

关于半夏的起源,一般认为半夏生于夏至前后。此时天地之间已无纯阳,夏已过半,故称半夏。关于半夏的起源,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白霞的女孩。一天,她去田里割草,无意中挖出了一种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很饿,她试着把块茎放进嘴里吃,以为可以用来充饥。但是她吃完就开始呕吐,于是赶紧吃了生姜止吐。没想到吃了之后,女子久治不愈的咳嗽治好了。之后,白霞开始用这种块茎和生姜熬汤,给村民喝,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因为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村民清理药材的时候掉进了河里,所以死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人们把这种药叫做白下。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两季采摘,逐渐改名为半夏。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钩吻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钩吻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钩吻的药理作用 29 毒性 210 性味 211 功能主治 212 钩吻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钩吻 3 用到中药钩吻的中成药 1 拼音

gōu wěn

2 《辞典》:钩吻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Gōu Wěn

23 钩吻的别名

野葛(《本经》),秦钩吻、毒根(《吴普本草》),冶葛、胡蔓草(《南方草木状》),黄野葛(《千金方》),除辛(《蜀本草》),吻莽、断肠草(《梦溪笔谈》),黄藤、烂肠草(《纲目》),朝阳草(《生草药性备要》),大茶药、虎狼草(《岭南采药录》),梭葛草(《福建民间草药》),黄花苦晚藤(《广西药植图志,),黄猛菜(《广西中药志》),大茶藤、大炮叶(《中国药植图鉴》),苦晚公、荷班药(《岭南草药志》),发冷藤、大茶叶、藤黄(《广西药植名录》),大鸡苦蔓、羊带归、梭柙(《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24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全草。全年可采。

25 原形态

常绿藤本,枝光滑。叶对生,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阔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2厘米。3歧分枝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苞片2,小而狭;萼片5,分离,长约3毫米;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长1~16厘米,内有较淡的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为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0~14毫米,直径6~8毫米,分裂为2个2裂的果瓣。种子多数,有翅。花期8~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的草丛或灌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27 化学成份

根、茎、叶含生物堿钩吻素子、寅、卯、甲、丙、辰,其中钩吻素子的含量最高,钩吻素寅性剧毒,为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另报道福建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甲、子、卯、丁、戊;广东产钩吻根中含钩吻素子、卯、丁、戊。

28 药理作用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对于大茶药和北美大茶药之化学与药理,卅年代我国学者有较详尽的研究。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素子、钩吻素寅、钩吻素卯等。其作用性质与北美钩吻中所含生物堿钩吻素甲、钩吻素乙相似,但毒力稍逊,钩吻素寅对家兔之最小致死量为08毫克/公斤。中毒之主要症状为呼吸麻痹,轻者呼吸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停止。致死量之钩吻素乙使动物呼吸停止后,心脏仍继续跳动,呼吸之抑制并非中枢性,去大脑或切断迷走神经均不影响钩吻素乙对呼吸的抑制,麻黄堿、印防已毒素亦无显著解救作用。另一方面,对末梢性的神经肌肉装置,并无直接麻痹作用。钩吻素乙对连神经之离体膈肌,能抑制并停止其节律收缩,与在位膈肌之作用相同。呼吸停止后直接 膈神经,仍能引起膈肌收缩。此外,在动物中毒后,皆表现眼睑下垂、垂头、脚软、全身肌肉虚弱,故推测其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原之麻痹。

钩吻素甲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但也有报告,如与阿斯匹林合用则镇痛作用增强,胜过单用时之效力,并称在临床上也获得较好效果,推荐的剂量,阿斯匹林为300~500毫克,钩吻素甲为05~2毫克。

钩吻素乙对循环系统无显著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此可被氯化钡、肾上腺素所拮抗,但阿托品无效。小量时引起脉搏加速,乃由于迷走张力之降低,此时血压可仍无明显变化;大量时则抑制心脏而招致血压下降,降压主要由于心脏之抑制,部分也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下降;中毒量可引起心室颤动。钩吻素甲能阻断电 心迷走神经或注射乙酰胆堿引起之降压反应。它有微弱的5羟色胺样作用,能加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犬、兔小肠及子宫,小量略兴奋,大量抑制,乃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国产钩吻对平滑肌亦呈抑制作用,并与乙酰胆堿、氯化钡相拮抗。钩吻素甲无箭毒样作用,不麻痹神经节,亦无中枢镇静作用。国产钩吻与钩吻素甲有散大瞳孔的作用。

临床上有用钩吻素甲治疗神经痛,特别是三叉神经痛,也有用其酊剂治急性脊髓灰白质炎。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近,故应用时需十分小心,严密观察,特别是呼吸的情况。局部可用于扩瞳,但 性大,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29 毒性

本品剧毒,根和叶(尤其是嫩叶)毒性最大。误服后极易引起中毒,甚或致死。中毒时主要表现:①神经肌肉症状: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吞咽困难,呼吸肌周围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昏迷等;②眼部症状:复视,视力减退,睑下垂,瞳孔散大等;③消化系症状:口腔、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④循环及呼吸系症状:早期心跳缓慢,以后加快,呼吸困难,呼吸麻痹,虚脱等。症状出现快慢,与服法有关。用根煎水或服新鲜嫩芽,症状多立即出现,服根者症状出现较慢,有2小时始出现者。解救方法:洗胃,催吐,导泻,输液及对症治疗。中药可用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甘草)灌服,蕹菜汁灌服或积雪草捣烂拌茶油灌服,金银花连叶捣烂榨汁拌黄糖灌服,细叶黄栀子(茜草科)加茅根煎水灌服。民间经验,用新鲜羊血乘热灌服解救,临床证实,确有效果。

210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辛,温。"

②《吴普本草》:"雷公:有毒。"

③《别录》:"有大毒。"

④《岭南采药录》:"苦,寒,有大毒。"

⑤《广西药植图志》:"辛微苦,有大毒。"

211 功能主治

祛风,攻毒,消肿,止痛。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①《本经》:"主金疮,乳痓,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

②《别录》:"破症积,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③《蜀本草》:"主喉痹咽中塞、声变,咳逆气,温中。"

④《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毒,洗螆癞。"

⑤《本经逢原》:"紫者破血积,青者破痰积。"

⑥《岭南采药录》:"不论根茎叶,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风热毒,洗疥癞及癣。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浓汁,浸二、三次。"

⑦《广西药植图志》:"捣烂外敷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梅毒恶疮,风痹;制膏敷贴消肿瘤。"

⑧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攻毒拔毒,杀虫,止痒,散瘀止痛。治皮肤湿疹,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212 钩吻的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烟熏。

213 注意

本品有剧毒,只作外用,切忌内服。

《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黄芩。"

214 附方

①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

⑤冶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

⑥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④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⑦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广西药植图志》)

⑧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2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白矾汤

克附子3克功能主治:《辨证录》卷十方之白矾汤主治钩吻中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圣

更多用到中药钩吻的方剂

古籍中的钩吻 《证类本草》:[卷第十]钩吻

野。(半夏为之使,恶黄芩。)陶隐居云∶五符中亦云钩吻是野葛。言其入口则钩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牵挽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钩吻

而性热如火也。岳州谓之黄藤。集解《别录》曰∶钩吻生敷高山谷及会稽东野。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二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黄精

、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其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六]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今之食后时或恶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汤吐之。钩吻。与芹菜相似。误食之杀人。解之方。(〔原注〕肘后

《证类本草》:[卷第六]黄精

、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唯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

更多古籍中的钩吻

用到中药钩吻的中成药 丹参

半夏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草药,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能够起到化痰燥湿,止呕镇吐,消肿等作用,通常是以块茎入药,是一种天南星科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高约15到25厘米。那么半夏这个美丽的名字是由何而来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半夏由来的原因。

半夏由来的传说

关于半夏这个说法的由来,通常认为是由于半夏生在夏至的前后,这个时候,天地之间已不是一片的纯阳之气,而且夏天也已将过了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

关于半夏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叫做白霞。有一天,她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块茎放进了嘴里食用,想着可以用来充饥。可是谁知吃完了就开始呕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没想到吃完之后,女子很久都没有治好的咳嗽竟然痊愈了。

在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送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乡亲们清洗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因此丧命。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霞,后来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的改称为半夏了。

芎蝎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小儿病源方论》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芎蝎散的用法用量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