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的先秦的道家流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黄老之学的先秦的道家流派,第1张

我们习惯上把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然就先秦道家来说,老庄而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不同的思想特征,形成道家中颇具个性的道家流派。可以说,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形成了与儒、墨相抗衡的显学,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楚国与齐国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黄老学在汉代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统治者集团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

老子而后,道家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具体来说,到庄子成为道家发展的另一个高峰之间,有下列一些代表人物和流派:

1.杨朱,子华子学派,接近它嚣、魏牟的思想。有关杨朱的生平著作,已无法详知,一般认为是老子以后战国初期时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杨朱学派的创立者。杨朱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就很大。孟子曾对他的思想作过激烈的批评。孟子在世时,杨朱的思想可谓甚嚣尘上,与墨学并为显学。《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孟子曾说当时的人们发表言论,不是拥护杨朱、就是拥护墨子,可见其影响。由于没有著述流传下来,要了解杨朱的思想全貌就比较困难,诸如《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记录下了杨朱的某些言行。继承杨朱思想的人中,有两个人可以一提,一是子华子,《吕氏春秋》一书中的《贵生》篇曾引录他的话,在《庄子》中也引录过子华子的话。另一是詹何。先秦两汉的著述中所引他的话,可见是从杨朱思想的发展而来。

2.宋鈃、尹文学派。所谓宋尹学派是指以宋鈃、尹文两人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流派,关于宋、尹两人的情况今天已不能确知其详,也没有著作流传下来,他们略早于庄子,应与孟子同时。先秦时期的一些著述中曾记录了他们的某些言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当时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就其思想的核心来看,着重发挥了老子学派中知足反战的思想,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救世精神,与杨朱学派重自我的精神相反,是利他主义者。而他们的传承情况则无法知道了。

3.彭蒙、慎到、田骈。《庄子·天下篇》把这三个人列为一派,并指出他们的共同之点,实际上他们的思想也是承老子的学说发展而成。关于彭蒙与田骈,流传的资料很少,据说彭蒙是田骈的老师,但彭蒙的老师是谁,田骈又传给哪一个人,我们已无法知道。《吕氏春秋·执一》中曾记录田骈教齐王如何治国之事,很简单,就是以不治为治,即君无为,而臣有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臣属能够勇敢、智慧地进谏,能死义尽忠;同时君主也要能修身养性知人善任和善听。值得注意的是慎到,他有《慎子》流布于世,并且从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说明先秦诸子是在相互的批判吸收中共同成长的。

4.列子。列子与老庄并称,但就列子及其学派的思想而论,依然是承传老学而来。《庄子》一书中多次提到列子,只有《吕氏春秋》中说“列子贵虚”一句说出了他的基本倾向。他及其后学著有《列子》一书。

5太公。道家怎样使人们能保守天下,怎样使人民不变乱的问题。能解决这问题才能为人谋国。因此从道家分出来的兵家、阴谋家便应运而起。《艺文志》道家书籍中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梁阮孝绪《七录》有《太公阴谋》六卷,《太公兵书》六卷,这恐怕是《太公书》中《谋》与《兵》的残本 。

6文子。道家北方系的三晋的一支有《文子》一书。过去普遍认为《文子》是伪书。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竹简中有《文子》 ①。与郭店本《老子》显示的老子之学的基本倾向一致,《文子》主要从《老子》的无为、尚虚、贵柔及主在人后的宗旨出发,推阐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古本《文子》假托周平王与文子对话。学者认为,这不是无谓的设辞,文子是晋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学术背景正以三晋的史学为背景③, 这与我们对老子学术背景认识有一致处。

7管仲。《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 。

老子而后,除了上述所提各派以外,还有关尹、庚桑楚、接子、环渊等等,书简有缺,无法一一介绍,由此说老子学派的发展,到战国初期,确实蔚为大观,呈现繁荣景象。载籍所记,当时不少著名学者都学黄老之术,并不是夸大的 。

发展老子思想成为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的当为庄子及其学派。司马迁说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即是说庄子是承老子的思想而来,但庄子及其学派又大大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道家中的一个高峰。庄子名周,生活于战国中期,他及其后学所形成的庄学学派的思想集中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学派与北方道家的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遥相呼应,是南方道家的代表。

于庄子同时或早的道家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即是稷下黄老之学。它成为在先秦道家中形成的不同于庄子学派的另一类的道家流派。黄老之学到汉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

黄老学派为道家黄帝之言与老学的合称。在春秋战国《 老子》的传授有两套传授系统, 即“ 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③ 。

《黄帝书》为道家黄老学派典籍的总称,从黄帝书的主体性质而言,它仍然是道家的文献, 但它代表了道家学说思想的下行方向, 侧重於对现实生活( 治国用兵、养生方技) 的思考, 从而与刑名法术之学、方技术数有了结合, 体现了道家学说发展过程中, 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现在就道家这两个承传系统的差异来看, 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淮南子·泰族》 载: “ 故不言而信, 不施而仁,不怒而威, 是以天心动化者也; 施而仁, 言而信, 怒而威, 是以精诚感之者也; 施而不仁, 言而不信, 怒而不威, 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统之, 法虽少, 足以化矣; 无道以行之, 法虽众, 足以乱矣。治身, 太上养神, 其次养形; 治国, 太上养化, 其次正法。 ”①养神、 养化为上, 养形、 正法为下。其上都以道的表现特点为宗旨, 清静无为, 克己去智, 逻辑的起点一致。刑名法术系统与养生神仙系统, 就目的指向上而言, 一治国, 一治身, 二者呈现的最高境界就是向道的回归, 所以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

先秦时期经过稷下道家的发展,黄老学著作甚多,仅据各种典籍记载的黄帝书就有《黄帝四经》(《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黄帝铭》六篇(存《金人铭》《巾几铭》两篇)、《坟》《归藏》《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黄帝泰素》《黄帝说》《黄帝十六篇》《鬼容区》《盘盂篇》《黄帝杂子气》《黄帝五家历》《黄帝阴阳》《黄帝诸子论阴阳》《黄帝长柳占梦》《黄帝内经》《外经》《脉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木付方》《神农黄帝食禁》《天老杂子阴阳》《黄帝三王养阳方》《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19家方》《黄帝杂子芝菌》《难经》等等。稷下道家把黄老思想发展到涉及当时诸多学科领域。

然而在汉朝独尊儒术时期的班固并不喜欢,但又绕不过那个在汉初与儒家争雄占统治地位的“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黄老道家,在《汉书·艺文志》中他把黄帝书分散在了各家中,并把黄老之学从诸家学派第一,降到“可观者九家”中最后一名,仅在小说家之上,并把道家的另一支列在儒家之后位列第二。虽然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斑驳芜杂的特点被称为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

黄老道家典籍众多而《黄帝四经》、《黄帝内经》仅仅是其中之一二,怎么能仅仅根据她们就可轻易判定道家“黄老学”的性质呢 在没有发现“黄老学”的全部著作,至少是其主要著作之前,也不宜对“黄老学”加以全面评价,不可以因为《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就把整个黄老学派的内涵定为道法、道医一列 。

编者的话

金丹派南宗诗词论要

论道教诗词的思想意蕴与艺术特色——以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为例

道教典故与唐宋诗词

论韩国炼丹诗的审美趣味

诗心道骨——论道教与魏晋山水诗的兴起

唐诗中有关女道士的恋情诗考论

道家对《韩诗外传》的影响

葛洪仙道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道家“复”“反”哲学思想与

道教文学关系刍议——以宋元时期的道教文学作品为例

宋玉为道家文人考——兼谈阗于宋玉骨气问题的争论

文以载道——陶弘景的文学成就及其价值追求

张天师传说和佛本生故事

古本道教陈靖姑小说《海游记》研究

死亡时空与生命欲望——道教信仰与六朝鬼神志怪小说的时空形式

八仙过海传说的演变与传播

道教笔记小说概说

纠须客故事的形成与版本流传考

论《搜神记》的巫术特色

《西游记》故事角色的内丹学寓意——兼驳反“证道书”论

谪仙的产生、种类及在小说中的表现——兼谈李白传说对谪仙内涵转变的影响

宋代鼓子词与道教的唱道情

道教与南戏《孟姜女》

从误入到导入:《刘阮天台》杂剧主题的新变

辅教风化劝善于戏——道教劝善书与元明清戏曲初探

道教与戏剧关系研究综述

访道教文学研究学者詹石窗教授

书评·书介

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

黄永锋:《道教服食技术研究》

陈广忠:《淮南子斠诠》

道家的法术书籍资料很多啊,比如比较经典的人们常知道的法术书籍 《万法归宗》 《圆光术》 《祝由术》 《鲁班书》 《符咒》

又如一些流传不广的,都可在  玄奇阁  中下载到的珍本法术符咒秘本,真的是很少见的秘本:

《中天号令三阵正法》

《书符启帝科》

《温雷袪瘟驾铁船符秘》

《先天殷雷削影符水法》

《公统三十六雷符秘》

《扫荡邪精玄都》

《清微灵宝正一登坛行道密诀》

《青灵至秘》

《先天布罩科》

《籙券玄符》

《镇宅符篆》

《北统章》

《先天袖藏密诀》

《杂项行秘》

《变坛至秘》

《梅山灵符神咒》

《秘要符章》

《青玄写检格式》

《祈雨拜诰格式》

《灵宝大斋赈济玄科》

《宴谢麻痘娘娘行科数》

关于这位“江东神”,在历史上有着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在后世明清时期的人文著述中有所反应,例如明初名臣宋濂所写的《江东庙记》一文中,就十分生动地描述了16个江东神显灵的故事,其中提到江东神与汉代大将军灌婴的故事说:

“汉高帝六年,遣懿侯灌婴略定江南,至赣。赣时属豫章郡,与南粤接壤。尉陀寇边,婴将兵击之,神降于绝顶峰告以克捷之期。已而有功,馆神于崇福里,人称为石固王庙。”在这个故事里,“崇福里”乃是社富的旧名,由此可见,“江东神”信仰在社富当地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到了宋代,关于江东神显灵的种种故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宋濂《江东庙记》一文中记载的16个故事中,有12个发生在宋代,如江东神在宋朝建炎三年,用阴兵吓退金兵,保护了逃亡到赣州的隆佑太后;绍兴二十七年,帮助都统制李耕歼灭禁兵和山寇的叛乱。

绍定三年,帮助荆襄监军陈垲讨伐朱光、陈达等叛乱;淳佑七年,帮助部使者郑逢辰肃清湖南鲁甲的啸乱;淳佑九年,帮助监军姚希得平定安远崔文广之变等等神迹。

在宋代,建立“正祀”是朝廷对待民间信仰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时政府通过对众多民间神灵、庙宇进行赐爵位、题庙号等手段,从而建立起了庞大的官方祭祀体系。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封神运动”中,多次显现神迹的“江东神”亦于嘉佑至绍兴年间屡次荣获“显庆”、“昭烈”等庙号,从而被纳入到官方的祀典体系之中。

朝廷的封号,更加引起了民众对江东神的崇拜,四方来此祈祷之人络绎不绝。为了满足香客的愿望,宋宝庆年间,身为赣县东尉的莆田人傅烨曾为赣县圣济庙写了一百首签诗,这就是后来收入《道藏》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此灵签全文100条,分为签诗(七言)、释文(四言联句)、圣意(三言联句)三部分,签名仅为序号,未注吉凶、上下字样。此种格局与现存其他灵签不同,当为灵签中较早者。

茅山的传教吧,目前的一些茅山传教方式千奇百怪,这里我不对别的方式置评,茅山传承是比较简单直接,随时随地都可以传授,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其实很多学习过法术的都知道,师傅的法本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错别字呢?为什么神灵的名字错了呢?为什么咒语不通顺拗口呢?但是只要我们照着师傅说的做,错别字也好,还是符错了也好,那么它一样会很灵验。

关于茅山道教的书籍在 玄奇阁 或者 符咒网 中真本的古籍不少,对于茅山道教书籍还有民间法派的书籍收藏的还是非常全面的

特别是一些茅山法术类的书籍真的是太难找了,像有些法术贴吧里都是随便截图一本法术中的几页的内容,真的是想学茅山法术都非常难,后来无意间发现一个地方那里学习茅山法术和茅山符咒的书籍资料非常多,

注意这些非小说中的茅山术书籍,而是真实的茅山术书籍目录:

《茅山入门正邪符箓》《茅山化骨九龙水一套》《茅山祭酒法》《茅山佛祖一碗水》

《茅山封身符》《茅山符咒制煞秘芨》《茅山修真符》《茅山阴阳法》

《茅山张灵公解签》《茅山启师水碗法》《茅山治邪秘本》《正宗茅山法术大全》

黄老之学的先秦的道家流派

我们习惯上把老庄作为道家的代名词,然就先秦道家来说,老庄而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不同的思想特征,形成道家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