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北京的历史,第1张

  北京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一 中国与世界各国定都的差别

  金主亮贞元元年(1153),由上都迁燕京,北京始成为国都。但那时是宋、金、夏三国鼎立,宋都临安,北京不是唯一的国都。

  自此上溯至燕立国,战乱频繁。七国对峙,各有国都。秦灭六国,始有统一的京都。自秦以后,分合无常。多则一二百年,少则一二十年,又出现政治大动乱局面:由合而分,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各国对峙,又各有国都。分久必合,新出场的英雄好汉,打天下,统一江山,又从他们集团的利害考虑,往往另建新都,所以都城的变迁很频繁。元以后约七百多年,北京长时间成为京都,但也出现南京和北京的易位。

  这是中国国都变迁史的特点,要研究北京建都史,一定要结合这一特点,进行考察。

  外国建都后很少迁移,如泰国的曼谷、埃及的开罗、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美国的华盛顿、加拿大的渥太华。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都没有变迁,如英国的伦敦、瑞士的伯尔尼、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西班牙的马德里等,有些国家在二战期间为法西斯德国所兼并或占领,复国后仍以原国都为都,如奥地利的维也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巴黎于二战期间为法西斯德国占领,以贝当为首的法国卖国分子在法国中南部维希组织傀儡政府,盟军登陆后,法国解放,仍以巴黎为首都。二战末期,罗马尼亚人民起义,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仍以布加勒斯特为首都。

  有的国家国都变迁的也不过一次,如日本的都城原在西部的“京都”,明治维新后迁往江户,改称“东京都”。莫斯科原是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后来成为统一的俄罗斯的京都。十六世纪彼得大帝迁都彼得格勒, 10月革命后,都城又迁回莫斯科。柏林原是德国的首都,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二,东德的都城仍在柏林,西德的都城则在波恩,德国统一后,暂时,仍以波恩为国都,已决定迁回柏林。

  中国情况很特殊,建国很早,建都也很早,而都城的变迁却很频繁。

  二 燕国的建立及其发展

  殷纣王父帝乙迁都朝歌,今豫北淇县地区。武王伐纣灭殷,不以朝歌为国都,回关中,另建镐京,称宗周,在长安西南。周公东征后,又建洛邑(今洛阳),称成周。到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吠戎等所杀,子平王东迁,以洛邑为都城,史称东周,直到战国末为秦所灭 。

  洛邑虽是东周王朝的都城,由于周王窒衰落,没有形成为政治中心,因其地居天下之中,商业发达,经济较繁荣,为天下一都会。

  各诸侯国及战国时各王国也有其国都,如晋都曲沃(又迁绛)、齐都临淄、楚都鄂、赵都邯郸、秦都咸阳等。

  今北京地区当时属于燕国。周武王灭殷后,封召公爽长子于北燕,称燕国。据《史记·索隐》载,唐时幽州蓟县,属边区,与山戎杂居,社会发展缓慢。西周时,最初八代无世系可考。从周厉王至春秋初,只列世系。春秋时期记载亦极简略,不参与中原诸侯的盟会。战国时期,特别自燕昭王(前311至279)进行改革,招贤纳士,经济、政治、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曾参加“合纵”以攻秦,又大败齐国,攻占70余城。20年前,房山琉璃河出土周代墓葬,其中驷马车葬不少,这标志畜牧业、炼铁业等有较大发展,与中原地区相同,荆柯将去刺秦王,别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格律和情调同项羽《亥下歌》、汉高祖《大风歌》相同,与中原先进文化并驾齐驱。

  燕名将秦开曾袭击东胡,迫其后却干余里,筑长城,从今怀来至辽东,置上谷(唐时称北燕州,今怀来一带)、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各郡,防御东胡和匈奴,形势地位很重要。

  司马迁评曰:“燕迫蛮貉(指东胡、匈奴),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凡灭者数矣。”然能维持八九百年,“在姬姓独后亡”,至前222年,为秦所灭,燕人卫满等则流亡辽东,经略开发。

  出现了秦开、燕昭王、荆柯、卫满等英雄人物,当时已传扬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土,表现了燕人的气质。

  三 秦汉至隋唐时期东北部的政治军事重镇

  秦始皇灭6国,一统天下,舍东周王朝的洛邑,而以咸阳为京都,因秦在关中已有几百年的根基。

  前202年10月(秦汉以农历10月为岁首),项羽败亡后,刘邦在诸侯将相拥戴下,即皇帝位,初以洛阳为都城。5月,他采纳张良、刘敬等建议,入都关中长安,由丞相肖何营建宫殿,因为秦始皇在咸阳及其周围曾建离宫三百,又另建阿房宜,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个月,所以要另建。不都洛阳,而都长安,一因关中形势险要,一则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到关中吏民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其政治基础。

  秦统一后,设40郡,今北京地区属渔阳郡。西汉因之,属幽州(13州之一)渔阳郡。

  秦始皇筑长城,防御匈奴,渔阳郡是军事重镇。陈胜,吴广等900戌卒,就是调赴渔阳去屯守,而中途起义。

  秦汉之际,燕、齐、赵居民避乱流亡辽东的约几万人。汉初,燕人卫满亡命辽东,成为流民的领袖,自立为王,并略地至朝鲜北部,汉武帝起兵灭卫满后代右渠,水路由渤海,陆路出长城。幽州渔阳郡成为经略辽东的军事重镇。

  王莽篡位,仍以长安为都,因他在长安掌权多年,有其政治基础。

  东汉光武帝以关中经过更始,赤眉与豪强的混战,破坏不堪,遂以洛阳为京都,并以此为基地,陆续消灭割据势力。

  东汉设13州部,今北京地区属幽州,州治在蓟县,仍然是东北边方的政治军事重镇。

  东汉末,东胡族乌桓兴起,分三大部,居住于辽西、辽东、右北平,各称王。中山太守张纯叛汉,自称“弥天安定王”,为乌桓三大部元帅,寇掠青、徐、幽、冀4州,杀略吏民。灵帝末期,委任刘虞为幽州牧,平定叛乱。

  不久,中原大乱,军阀混战,争夺地盘,冀州牧袁绍得到辽西乌桓部大人蹋顿的援助,打败幽州牧公孙瓒,兼并幽州,矫制封乌桓三大部大人蹋顿、难楼、削王等为王,皆称单于。

  袁绍自官渡战败病死(202),曹操连年进攻袁家诸兄弟,袁尚败走幽州,投奔乌桓蹋顿,蹋顿于206年寇边,企图助袁尚收复冀州,第二年,曹操亲率大军打败乌桓兵,斩杀蹋顿,各部陆续归降,徙居内地,幽州、并州均归曹操统领,新兴起的鲜卑部落也归附曹操。

  东北口外少数民族卷入争夺幽州的斗争,自此开始,以后时弛时紧,关系更复杂。三国时,曹魏都洛阳,今北京地区属魏国幽州,仍治蓟县,辖范阳、燕郡、右北平各郡。

  蜀汉都成都。孙权于229年称帝,迁都建业,即金陵,今南京。后曾一度迁武昌,又还都建业。

  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仍都洛阳。统一后陆续设置21州,今北京地区仍称幽州,治涿县。

  匈奴贵族颠覆西晋王朝,司马睿南渡,重建晋王朝,称东晋,都建康(今南京)。华北地区陷入各族各国混战争夺的局面,即所谓5族16国时期。

  幽州先后为匈奴族前赵、羟族后赵、鲜卑族前燕、氐族前秦、鲜卑族后燕、南燕和汉族冯跋北燕所占据,最后归鲜卑族后魏所管辖。

  魏文帝迁都洛阳。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篡夺,幽州先后归 属东魏、北齐。齐都邺,周部长安。 577年,周灭齐,幽州又属北周。

  杨坚篡夺周政权,建立隋王朝,不久灭南朝的陈,又一统天下,分全国为9州,晋时幽、冀、并三州及司州河北的一部合并为冀州,今北京地区属冀州的渔阳、北平各郡。

  唐王朝继续以长安为京都,分全国为10道(后增至15道),河北道辖25州,包括幽州。唐玄宗时,沿边设10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是其中之一,治所在幽州,控制奚,契丹,不久分范阳节度使,置平卢节度使治所在营州,控制室韦、株羯(女真前身)。

  安禄山即以范阳节度使的身分,以今北京地区为基地,起兵叛乱。白居易“渔阳毖鼓动地来”,即指此。

  后来藩镇割据期间,范阳节度使改名幽州节度使,又名卢龙节度使,治幽州,即今北京,领幽、蓟、易、定、沧等9州,直至唐末,为李克用所兼并。

  四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与宋辽对峙

  五代初期,幽州等州郡属后梁、后唐管辖。 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起兵叛变,企图篡位夺权,勾结契丹主耶律德光,取得他的军事支持,拜他为父,并由德光册立为帝,史称“儿皇帝,建国称后晋。交换的条件:割幽云16州与契丹,计:幽州治蓟,即今北京;蓟州治渔阳,亦今北京;瀛州治河间;莫州治莫,今肃宁;涿州治范阳,即今涿县;檀州治燕乐,即今密云;顺州今顺义县;新州治今涿鹿县;她州治今怀来县;儒州治今延庆县;武州治今宣化;蔚州治今蔚县;云州治今大同;应州治今应县;寰州治今朔县东;朔州治今朔县。

  契丹得幽云16州后,改称幽州为燕京,改国号为大辽。

  北宋都大梁,即开封,称东京。自此以北至河间府,一片平原,无险可守。辽占燕云16州,对宋是一大威胁。宋太宗两次北伐,欲图收复燕云,均不幸战败无功。此后一直处守处,澶渊之盟后,每年向辽交纳银绢,称“岁币”,买得暂时和平。宋神宗急于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可见幽州(燕京)归那一方所有,关系重大。这就是燕京在当时所处的特殊地位。

  辽国将其统治区设5京,分治5道。

  辽太祖阿保机于9l6年称帝,以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附近)为“皇都”即辽国的首都。太宗耶律德光于928年,升辽阳府为南京,后接收石敬塘所割燕云16州,置南京析律府(今北京),又称燕京,辖顺、檀、涿、易、蓟各州;改辽阳为东京。又置西京大同府,辖儒、武、蔚、应、朔各州。辽圣宗于1007年筑辽西城,称中京大定府。燕京与辽阳、大同、辽西一样,虽称为京,不是辽国的京都,只是政治军事重镇。犹如北宋称洛阳为西京,宋州(商邱)为南京,大名府为北京,是同一性质。

  1122年,辽天诈帝与金兵战,屡败,西奔,中京沦陷,镇守南京的燕王耶律淳于是年3月在官僚的拥戴下,即位称帝,5月病死,秦王耶律定继位。12月,金兵攻占燕京。在这期间,燕京可算是辽国的京都,但前后只有10个月。

  辽太宗耶律德光于936年接收幽州,改称燕京,又称南京,作为辽南疆政治军事重镇,到了1122年为金兵攻占,归辽国营辖前后187年,作为辽京都不过10个月。若夸张地说,燕京是辽国的国都,读者不察,以为是辽国一百几十年的京都,与历史事实不合。

  五 金元的国都

  金兵占领燕京后,按照宋金盟约,于第二年将燕京和冀、景、檀、顺、涿、易6州拨归北来,宋则向金交纳岁币及“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

  两年后,金人背盟,大举南侵。第二年,开封沦陷,徽宗、钦宗被俘。高宗即位于商邱,后节节南逃,金兵直追至浙江海边。来军民展开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迫使金兵北撤。1140年,岳飞等收复河南诸郡,大败金兀术于朱仙镇,即将渡河,收复燕京,形势大好。宋高宗在秦桧唆使下,强令岳飞班师,河南州郡尽失,第二年又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同金人签订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自此以后,宋金对峙93年,直至1234年金亡于蒙古,其间有金主亮的南侵(1161)。

  金自太祖阿骨打于11l5年建国称帝后,不断向外扩张,亦建立5京:上京会宁府是初期的都城,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大兴府,即燕京。除上京外,其他四京是政治军事重镇,不是国都。

  金主亮贞元元年,迁都燕京、以燕是列国的名称,不宜为京师的称号,改名为中都。开封府原称汴京,改称南京。11 61年6月,他又迁都南京开封府,大肆搜括骡马,9月起兵南侵至瓜州,为宋虞允文所指挥军队大败于采石矶。金人立曹国公东京(辽阳)留守完颜乌禄(改名雍)为帝,即金世宗。10月,金主亮为部将所杀,金世宗又定都中都(燕京)。

  十三世纪初,蒙古兴起.1213年,蒙古兵一再围金中都(燕京),金宣宗被迫于1214年5月迁都开封,燕京为蒙古所占领。

  金以燕京为首都前后共8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都和林。1260 年,元世祖即位,以汗平为都,4年后,即1264年,迁都燕京,改称大都,称开平为上都,至1368年元顺帝逃往塞外,明徐达克复燕京。

  六 明代以后南京北京轮换建都

  明太祖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夺取天下,于1368年即皇帝位,建都应天府,称南京,开封为北京,曾营建濠州,拟置中都,后罢。称元大都为北平。

  建文帝继位,仍以南京为首都。

  靖难之变后,明成祖篡位称帝,最初也以南京为国都。永乐四年(1406)开始营建今北京宜殿,准备建为京城,永乐十九年正月,始迁都北京。未迁前,南京仍是京都,他若北巡或出塞打蒙古,太子留守南京,称监国,中央朝廷各衙门也在南京,一般政令亦在南京发布。这就是作为首都的基本特征。

  明成祖迁都后,为尊重乃父,仍称南京为京都,北京为陪都。但北京已是事实上的首都,因为皇帝和中央朝廷在此,政令也由此发布。宣宗后才不称陪都。从明成祖迁都到李闯王进京,北京一直是明王朝的京都。

  李自成曾在北京即皇帝位。北京又是大顺政权的都城,虽然只短短几天。

  1644年5月,明福王朱由嵌在南京即皇帝位,仍以南京为京都,但只存在一年。

  1644年3月,多尔衮率清兵入关,5月占领北京,9月,清王朝定都北京,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

  辛亥革命爆发后, 1911年12月29日, 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依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以南京为首都,迫使清帝退位。依照南北和议,孙中山于2月13日辞职,另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他必需

  到南京首都就职,袁以种种藉口和手段,不到南京。4月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被迫通过决议,迁都北京,即通常所说的北洋军阀政府及其都城。

  1927年北伐胜利,推翻北洋军阀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奠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以重庆为陪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定都北京,并载入宪法。

  以上是北京在历史上地位变迁的简单过程,算不上什么论文,仅仅为研究北京史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的线索。

  从燕到清,考察北京历史地位的变化时,抓住了错综和复杂的民族矛盾这一线索,便易于理解,同时也是北京同南京、洛阳、长安的不同之处。民族斗争的结果,不断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面。这已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尧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

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万里长城

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

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

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

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1]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

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燕郡。

大业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2]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

贞观元年(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

后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

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

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1]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

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

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通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 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

从这一时期起,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 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

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明清时设置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地位与今日的北京市类似,但管辖面积不同。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

1901年在京与十一个国家签署了《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国 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 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 北洋 。

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 行政院。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

伪中华民国临时 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

  北京猿人发现的功绩和意义

  在世界上北京猿人不是最早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但是,它的发现却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在发现北京猿人以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化石绝大多数属于尼安德特人,年代一般不超过距今10万年。比他们早的人类化石只有两处。一是在德国海德堡附近的毛尔村旁,那里发现过一个带牙的下颌骨,一般认为年代是距今40万年前,但有争议。下颌骨和牙齿的形态特征与尼安德特人类似。另一处是爪哇。1891~1892年荷兰军医杜布瓦在爪哇岛的特里尼尔村附近发现了人类化石。爪哇岛当时是荷兰的殖民地,现在属于印度尼西亚。当时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头盖骨、下颌骨和大腿骨等。因为根据这个头盖骨估计出的脑量只有大约900毫升,比现代正常人的脑子小得多,却比猿脑大,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杜布瓦在1894年将猿人这个词采用为这种人的属名。因为那根大腿骨与现代人的很相似,特别是骨的后面也有股骨脊,表明这根大腿骨的主人能够与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所以杜布瓦用“直立”这个词做这种人的种名。他的属名和种名合起来便是直立猿人。因为发现地在爪哇,所以又叫爪哇猿人。

  在那个时候,科学界给人下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与爪哇猿人化石一起并没有发现石器或其他工具,不能证明他会制造工具,脑子又太小,所以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爪哇猿人不能算是人类,只是一种灭绝了的古猿。还有人认为这个头盖骨的主人是个白痴,因为在现代人中只有白痴才有这么小的脑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杜布瓦本人后来也放弃他原先的主张,改变了主意,认为他所发现的这个头盖骨属于长臂猿,与人类进化无关。他坚持这个观点直到1942年离开人世。

  1929年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从猿人洞还挖出了一件似乎被人打击过的石块。在以后的发掘中,从鸽子堂又挖出了许多类似的石块。挖掘人员曾经想到过这些石块会不会是北京猿人制造的工具,但是不敢确定。于是在1931年从法国请来了当时世界上顶尖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权威学者步日耶来北京作鉴定。经过仔细考察,他确认了这些石块是北京猿人制造的工具。于是科学界承认了北京猿人是另一种人类。因为爪哇猿人的头盖骨与北京猿人的很相似,便也顺理成章地被接纳进入人类的大家庭。因此,对北京猿人的研究基本上解决了持续40年之久的爪哇猿人是人是猿的争论,并且提供了人类历史至少有50万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确立了以北京和爪哇猿人为代表的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这是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使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进一步被确认。于是人类学教科书普遍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猿人阶段、古人阶段和新人阶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将这三个阶段改为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

  在1929年的发掘过程中,从北京猿人洞内还时而挖出一些似乎被烧过和部分被炭化的兽骨化石。发掘人员想,这会不会是北京猿人用火遗留下来的证据?但是当时由于学识和经验不足,不敢肯定。那时法国是旧石器考古学最先进的国家,于是把一部分黑色的骨片送到巴黎鉴定。化验的结果证实了这是人类用火活动的证据。

  用火,对人类社会起着无限巨大的作用:火能把黑暗照亮,火能驱散严寒。处在远古时代的人,创造出许多取火和用火的神话。在中国史书中,对人类取火用火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路史》中有这样的记载:“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有鸟名‘号鸟’,啄木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其枝以钻火,号遂人。”文中假想了燧明国圣人燧人氏受神鸟“号鸟”啄木出火的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至于燧人氏取火后带给人类的巨大遗惠,在古书中有更多记载。《韩非子五蠹》篇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蛇虫……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这在民间流传已久的神话,说明人们一直把取火用火,当作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想象。但人类是什么时候知道用火?谁是最早的用火者?这只有通过考古资料来证实。

  依据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起源的历史可上溯到300万年前。但这些化石遗址有的没有同时发现石器;有的骨骼零碎不全;更没有用火的遗迹。前些年,有媒体传出,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150万至200万年前古人类用火的痕迹,也只是根据原始人遗留下来的工具碎片而推断出的,同时也没有古人类骨骼化石出土,很难科学地作为明确依据。世界上至今确实证明人类最早用火,证据最为充分的当数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用火,有令人坚信不疑的用火遗迹实证。

  1929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猿人洞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1935至1936年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又在猿人洞发现了三个猿人头盖骨。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器和众多哺乳动物化石。在猿人洞穴遗址从上到下还发现有四层深达6米,而且还埋有经火烧过的石块和骨头。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经化验是草木炭灰。遗物遗迹确凿地证明了北京猿人已经能控制和利用火了。用火取暖,烧熟食物,把火控制到一起,保持长久不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评价人类用火:“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北京人用火的:“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石块和兽骨。这些灰烬有时成层,有时成堆,灰烬里有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火烧兽骨和石块。这些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掌握和使用天然火了。”中外史学界一致公认,北京人遗址的用火遗迹,是世界上最早人类用火证明。各国古人类学家说:“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前苏联考古学家评论:“从1927年起,在中国北部北京附近周口店山洞中所做的发现,……提供了北京猿人广泛使用火的无可争辩的证据”,“火的使用标志着征服了一个极其强大的自然力,证明北京人有较高水平的劳动活动”。北京人为人类进化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贾兰坡先生在《人类用火的历史和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说:“人类对火的控制,是人类制作第一把石刀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这一伟大创造,在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可以骄傲地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当之无愧的。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北京这一城市也有渊远的历史,北京在古代有许多名字,比如燕都,日下,幽都,春明,燕京,汗八里,北平等。直到明成祖朱棣成为皇帝后,把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建立了北京城。并且将首都迁至北京,由此才开始正式命名为北京,并且一直作为后来王朝的都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北京依然是中国的首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已然成为一座保留历史辉煌并且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游客观光游览,甚至定居于此。

一、燕都与日下

古时候北京作为燕国的都城,故而得名燕都。战国时期,七国鼎立,燕国位居燕山附近,因此得名燕国,燕国的都城也就被称作燕都。这一名称可以从许多古籍典故中查询验证。而到了晋国时期,晋国的首都在洛阳,北京距离洛阳很近,因此得名日下。

二、春明与京城

春明这一称呼起源于唐朝,唐代的首都在长安,长安的东门起名为春明门,后来就逐渐沿用春明二字代指首都,后来北京城成为首都后,也就被人们称作春明。同时,唐代以长安为首都时,也把长安称作京城,京城也就逐渐开始泛指首都,在北京成为首都后,也被人们称作京城。

三、汗八里与北平

元朝时候蒙古族人称汉人都城为汗八里,用蒙语的意思解释就是可汗居住的地方,汉城。所以在蒙古族定都北京建立元朝时,定都城在北京后,把北京称作汗八里。到了明朝,朱元璋灭元后,为了记载他平定北京的功劳与战绩,就把当时的北京,元朝的都城改名为北平。

关于北京历史,最好还是上学时从历史老师那里学,北京城区的学生在初中都会必修一门历史课《三千年北京史》。

我把我能记住的和你讲讲。

好像是最早有历史记录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燕国,那时北京这片叫做蓟。后来一直改朝换代,北京又是华北平原北边的边关,一直打仗,民族融合的很厉害。一直扮演的是边关重镇的角色。由于经常打仗,人口稀少,更谈不上经济政治文化。

好像五代十国期间当过一个小朝代的首都。忘了是哪朝了。

总之记载最清楚的,就是金朝,金朝在北京建了中都,位置大约在现在北京6环的东北方向。金朝是少数民族,所以中都的百姓大多是胡人,因为以前大辽的契丹人也占领过北京这块土地。

记载太少,反正没多少年,蒙古的忽必烈把金朝和宋朝给灭了,灭中都时屠城了,把金朝人给赶走了。中都就废了,忽必烈在现在北京的北三环到北四环之间建立元大都宫殿,开始统治。迁来了一批蒙古人,其他少数民族,色目人。

元朝衰落,明朝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出了元大都,也是烧杀抢掠,元大都成为一片废墟。蒙古人都逃回了蒙古。

明朝的燕王朱棣篡位,朱棣是皇帝的叔叔,在河北当王爷镇守,但篡位叛反当了皇上,当时明朝首都是南京,朱棣因为篡位夺权,心里害怕南方不服他这个皇上,总是担心被造反起义。于是朱棣想到迁都北方,于是回大本营,在现在故宫这个位置建宫殿,建立了京师。京师的面积大约就是现在北京四环内的面积,反正没多大。但是京师的百姓几乎没有,因为元大都废弃不久,这里烧杀抢掠过后没什么人口,于是朱棣命令南京的大小官员和家属随圣驾迁都京师,又调了江浙20多万富户来北京当百姓。于是北京的故宫修建完成,江南的百姓在故宫附近建起了居民区。

大明朝衰落,大顺李自成农民起义,进北京,屠杀官员,抢劫富户,*掠女性,把陈圆圆抢走了,杀了吴三桂全家。吴三桂听说后暴怒,投降了满人。满清三万铁骑进入山海关,入主了中原。定都也是京师,在明朝的基础上扩充了北京的故宫达到了现在的规模,也就是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宫殿。将北京的汉人百姓赶到了南城居住,北城留给了满蒙藏回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居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京师,霸占京城一年多,杀了十几万京城人,焚毁房屋十之六七。北京人大量逃难外地,很多没能活着再回北京。

1901年,慈禧派李鸿章议和,结束了京城的战乱,重新入主京城,发现帝国首都已经快废墟了,连故宫的镶金铜器都被联军把金子刮掉了。于是密令不许声张,从周围省份(现在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调了10几万百姓进入北京当北京人。

清朝覆灭,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成了名义上的政治中心,因为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各地兵痞子你来我往,人口成分复杂。直到1927年北洋政府解体,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北京改名为北平市。北京度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光,人口也开始增加,经济社会也开始复苏。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了北平,改名北京,由于日本想长期占领中国,所以未对北京进行烧杀抢掠,而是和平管理,所以北京相对全国免受了战乱之灾,在经济文化上得到了一定发展,由于北京相对和平,到1945年北京人口增加了55%的外来逃难人口,大量外地的富商和难民逃到北京躲避战乱,总人口达到200万。

1949年,毛主席定都北京,为建设首都,调来200多万全国的精英人才,军人工人教职人员及家属,北京人口扩充到400多万。

1951年,北京市扩容,将原河北省的宛平县大兴县部分土地并入北京,与原先的北京8个郊区合并成海淀区,丰台区,朝阳区,并单设了石景山区,城内十几个区也合并成宣武,崇文,东单区等等。也就是说北京市多了一大片河北土地和人口。

1952年,河北省宛平县和良乡部分划归北京市,设立北京门头沟区。

1958年,河北省的昌平、顺义、大兴、房山、延庆、平谷、怀柔、密云、通州,以及很多乡村都被划入北京市,自此北京完成了最大扩容,形成了现在的行政区划。人口也增加到了770万。北京建设了很多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蓬勃,高考恢复以及外地人进城打工,北京的经济文化城市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尽管计划生育40多年,但户籍人口达到了今日的1300多万,城市移民占了多数。

北京的历史

  北京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一 中国与世界各国定都的差别  金主亮贞元元年(1153),由上都迁燕京,北京始成为国都。但那时是宋、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