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起源于何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中国珠算起源于何时,第1张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们说法不一。根据已有珠算史料,综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萌于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计数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是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子玉算盘

子玉算盘

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砚、围棋子、算盘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史料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东京汴京城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商业贸易以及集镇、农村的真实面貌。在接近全图的最后部分,也即画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称作“赵太丞家”的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架算盘。《清明上河图》虽出于宋代,但这幅画中所表现的算盘,必然是在这张画完成相当长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现了的东西。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因此可以推断《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显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经出现了。

珠算盘起源于哪个朝代

为了记数,人们用十个指头、小石头或者在木头上刻的几条槽做计算,人们在沙盘上划出几条痕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通过移动摆放着的石子的位置,人们就可以作加法和减法。把小石子安装在一些直杆子上同样可以起到计算作用。这种装是算盘的起源!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入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三才。

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 珠算的记载。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解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并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摇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

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等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

至于明朝,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

其依据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家药铺,其正面的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

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

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宋矣”(《四库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

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

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是中华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但愿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早日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告慰于古人,无愧于后代。

以上就是与珠算盘起源于哪个朝代相关内容,是关于算盘的分享。看完珠算起源于什么朝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珠算的明确发明人至今没有定论。

现代有不少华人对算盘推崇备至,认为算盘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于是就要找到算盘的发明人,以敬仰纪念这位人类伟大的发明家。但是算盘的发明人却存在争议。有人说是明朝数学家程大位(东方最后的杰出数学家),但是在比他早百多年的明朝最伟大的数学家王文素在数学巨著《算法宝鉴》中就有了完整的珠算理论,而历史资料有明确证明宋朝使用算盘已经比较广泛了。所以程大位不可能是珠算发明人。又有人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伟大数学家徐岳,但实际上徐岳只是在著作中记载了东汉数学家刘洪使用了珠算。于是又有人认为刘洪是珠算的发明人。然而历史资料证明,直到唐朝也只是把以前的筹盘(筹算盘)的筹码换成了珠子罢了,珠子并没有固定,本质上同筹盘没有区别。所以,刘洪最多就是把历史使用时间最长的筹盘的筹码换成了珠子,也不是真正的发明。

而实际上,筹盘才是算盘的前身。珠算的算法及理论完全是筹算法及筹盘。珠算除了使用珠子并把珠子固定外,没有实质性算法理论方式进步。中华国语真正伟大的不是算盘,而是筹算与筹盘!而筹盘的发明可以推翻尧舜时代,有人认为是大舜发明了筹盘。但是这是一种推测。只有尧舜时代已经走了筹算及筹盘,就已经是人类太早的伟大成就了!

可是,还有比筹算及筹盘更早的算法~策算法!策算就是用竹签或者木棍作为计算工具进行计算,那竹木签或小木棍就是“策”,一策就表达数的单元“一”(最初用手指表达),大于手指总数即“十”就在十支策前面隔开一定距离当一根策,表达十。这就是十进位制的发明!考古资料说明,最早的策算在八九千前就已经产生了,而七八千前前的伏羲已经创作了《河图》与《洛书》来表达数理,还分出阴阳(奇偶),后来《洛书》演化成了数学上的幻方即行列式。所以,珠算策算都不是大舜或尧舜时代发明的。当然,因为便利性,最初的原始策算也可能是石子算法或泥子算法甚至骨签算法。仅仅是用木(竹)签替代手指~木签可以任意多,才能发明十进位制算法。而手指只有十个,发明不了十进位制。

在策算过程中,华人先祖逐渐改进,先把策放在矩形里以免混淆,后来把矩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策以一当五,即上策以一策表达数量五,下面的策任然以一策表达一。这个发明可能是黄帝时代的管理奴隶(最初是俘虏)的官僚隶首。超过十的就数量就用下策向前进位,达到五十就用上策向前进一位。遇到大数的空位(如101,4007,70130的“〇”位),就把该位策归元原位,写出来就是圆圈或方框,于是华人先祖就发明了“〇”这个数字。到这里,中华国族的祖先就发明了包含“〇”的十进位制算法体系。古华数学领域,还仿照表达数字的“策”,专门发明了一套数字写法,这就是古华数字符号,这同语言文字通用的数字不同~语文数字源于策数但是逐渐发展繁化或变体化,于是古华就有了文字数字与数算数字两套表达。但是只有设计数算的学者才使用数学数字,所以普及率不高。由于计算大数都在上下矩形的策算里进行的,这个计算叫做“筹”,筹算、筹策等概念也因此而生。后来,分上下矩形的策算方盘即策盘,就叫筹盘,策签也叫筹签。筹算有一套根据数理逻辑(加减乘除法理论法则)编制了计算方法口诀,也是是筹算口诀。后来为了方便,策签或筹签换成了圆珠(大约在战国最迟在秦汉),筹算盘变成了珠算盘,但计算口诀没有变。再后来把珠子钻孔用铁棍固定起来(最迟在宋初),珠算盘就变成了算盘,但口诀还是那套。

所以,真正伟大的发明不是什么算盘,而是策算或筹算,也可以统称筹策算法。神华先祖们发明的筹策算法,导致十元进位制与数字〇的诞生。这是真正伟大之处。

那么筹策算法是谁发明的?无法知道。历史转载文献不十进位制归结于伏羲,把数算理论体系归结于隶首(著有第一部数学专著《九九术》)。大概伏羲完成了策算法最后发明了十进位制,而隶首最后发明了筹盘而发明了〇,完善了算法理论。

算盘发明者:刘洪。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东汉鲁王刘兴后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珠算如何出现,算盘究竟由何人发明,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1、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3、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扩展资料:

算盘的使用方法:最常见的算盘有分布在不同栏中的两排珠子。在每一栏的上面一排,每排是一个珠子,而下面一排每排都会有四个珠子。开始计算时,所有的珠子都必须归位到下面那一排。上面一排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面一排的每个珠子代表数字1。

作为一种现代计算工具,每一栏珠子代表一个数位的值。因此,从右数第一栏应该是个位 (1-9),第二栏是十位(10-99),第三栏是百位(100-999)等等。

根据计算,可以指定需要记录的小数的位置。比如若要表示1234567,7应该在第一栏,6在第二栏,5在第三栏,以此类推。当做这些计算时,只需要记住小数的位置在哪里,用铅笔在算盘上面标出来,或者如果能帮记忆的话,挑一排空出来也是可以的。

筹算改革从中唐以后的商业实用算术开始,经宋元时期出现大量的计算歌诀,至元末明初珠算的普遍应用,大概历时700多年。

《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记载了这个时期出现的大量著作。从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可以看出,筹算的改革是从筹算的简化开始而不是从工具改革开始的,这个改革昀后导致珠算的出现。

昀早提到珠算盘的是明初的《对相四言》。明代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珠算盘的规格。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1个珠子,这个珠子当5,下半部有4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1。

在现存文献中,比较详细地说明珠算用法的著作,有明代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明代律学家、历学家、数学家和艺术家朱载堉的《算学新说》,明代“珠算之父”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等。以程大位的著作流传昀广。

徐岳

早在(15

)世纪,(徐岳)就发明了算盘。

算盘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在加减乘除的运算里,熟练掌握算盘的人比起现代化的电子计算器速度差不多,加减的运算使用算盘还比电子计算器快。

关于算盘的发明,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在《古算衍略》中说珠盘之法,始于明初郭伯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七《算盘》条,据陶南村《辍耕录》有走盘珠、算盘珠之喻,证明元代已经有算盘。宋代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面一家药店的柜台上放着算盘,可见宋代社会上算盘已经普遍使用。我国珠算的发明很早,东汉数学家徐岳在《数术纪遗》里就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说:“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已有算盘,只是制作的形状与今天的算盘有些不同,但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以下各珠当一,这种结构还是同现在的算盘一样。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专讲珠算的书,卷末载有《盘珠集》、《走盘集》,说是元丰(1078-1085)、绍兴(1131-1162)、淳熙(1174-1189)以来的刻本,这些都是北宋南宋时的珠算书,可见北宋时珠算已有专书。以上这些说法,是根据清朝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三十二《书程大位(算法统宗)后》之说。英国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关于“珠算盘”一节也采取了凌廷堪的说法。

现在看来,我国珠算的发明很早,也不始于徐岳。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的天目先生,天目先生为他讲了十四种古算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珠算的发明最晚也在东汉时代。我国古代用筹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比筹算更方便的珠算,这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和进步。汉以后,对算盘和计算方法又不断有所改进和发展,现在的算盘和计算方法在宋朝时代已经有了。

中国珠算起源于何时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们说法不一。根据已有珠算史料,综合各家之言,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