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榛子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榛子的别名 4 榛子的营养价值 5 榛子适合的人群 6 榛子的食疗功效 7 榛子的食用建议 8 榛子的气味 9 榛子的主治 附: 1 用到中药榛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榛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榛子 1 拼音

zhēn zi

2 英文参考

filbert

hazel

榛子

Filbert(Corylus maxima)榛子为桦木科植物棒、毛榛、华棒、滇棒、川棒、的种仁,它果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食品,有“坚果之王”的称呼;榛子也是人们果盘中干果的“常客”,是“四大坚果”之一,榛子果实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亦可炒食。

3 榛子的别名

尖栗、平榛、山反栗

4 榛子的营养价值

1 榛子本身富含油脂,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2 它的维生素E含量高达36%,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

3 榛子里包含着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可以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可延长病人的生命期;

4 榛子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

5 榛子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避免了肉类中饱和脂肪酸对身体的危害,能够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 每天在电脑前面工作的人群多吃点榛子,对视力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5 榛子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使用,每次约30克。

1 适宜饮食减少、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癌症、糖尿病人食用;

2 榛子含有丰富的油脂,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应慎食。

6 榛子的食疗功效

味甘、性平,入胃、脾经;

具有补益脾胃、滋养气血、明目的功效;

用于治疗饮食减少、体倦乏力、眼花、肌体消瘦等病症。

7 榛子的食用建议

1 炒榛子:将榛子炒熟,勿焦,随时食用,去壳嚼肉,量不拘,可开胃进食、明目、增进体力。

2 用榛子肉30~60克,空腹1次嚼细服下,有驱蛔虫与蛲虫的作用,小儿用量酌减。

3 榛莲粥:将榛子、莲子、粳米放在一起,煮成“榛莲粥”,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癌症和糖尿病人平时可以多喝些。

4 存放时间较长后不宜食用。

8 榛子的气味

(仁)甘、平、无毒。

9 榛子的主治

益气力,实肠胃。

用到中药榛子的方剂 榛子粥

音:zhēnzǐzhōu《济众新编》卷七:方名:榛子粥组成:榛子(水洗,去皮)不拘多少。功效:益气力

定痫丹

钱,甘草(炙)2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功能主治:阴痫,病退调理。用法用量:每服1丸

百果仙胶

iāo处方:核桃仁2斤1两4钱,真鹿胶3斤2两,榛子仁2斤1两4钱,松子仁5两3钱4分,瓜子仁5两3

正舌膏

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时时服。制备方法:上除研者外,为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朱砂为衣。

玉壶散

各半两。制法:上药为细末,陈米饮送服或炼蜜为丸,榛子大。用法用量:噙化。功能主治:《证治准绳·疡医》

更多用到中药榛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榛子的中成药 定心丸

量:薄荷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唇砂为衣。《直指小儿》卷一:方名:定心丸组成

更多用到中药榛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榛子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阿月浑子

自木部移入此,并入《海药》无名木皮。释名胡榛子(《拾遗》)、无名子(《海药》)。集解藏器曰

《保幼新编》:杂证

(饼冷改焙敷之),刺自耸出。刺着手足,深入难出,榛子去壳捣作饼,敷于刺着处对冲,刺自耸出(误敷刺入处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煮服之。花,平。主小儿壮热痼疾,惊痫,作汤浴之。榛子榛子味甘无毒平,益人气力健人行,若令多食难饥饿,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阿月浑子

毒。主诸痢,去冷气。令人肥健。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榛子,二岁浑子也。《证类本草》宋唐慎微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六]一十三种陈藏器余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韭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韭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化学成份 28 炮制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韭子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名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韭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韭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韭子 1 拼音

jiǔ zǐ

2 《辞典》:韭子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Jiǔ Zǐ

23 韭子的别名

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

24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杂质。

25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

26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圆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微尖,长3~4毫米,宽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种皮菲薄、皱缩,胚白色,弯曲,胚乳灰白色。质坚硬。气特异,味辣,嚼之有韭菜味。以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27 化学成份

韭菜的种子含生物堿和皂甙。

28 炮制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 ,簸去黑皮,炒黄用。"

29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咸。"

②《纲目》:"辛甘,温,无毒。"

210 归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211 功能主治

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①《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②《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③《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④《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白带。"

⑤《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⑥《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⑦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⑧《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⑨《岭南采药录》:"患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积瘀。"

⑩《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212 韭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213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用。

214 附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

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

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

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

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

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215 名家论述

①《纲目》:"韭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硫泄。《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主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②《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及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韭子的方剂 禁精汤

拼音:jìnjīngtāng处方:韭子2升,粳米1合。功能主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

韭子一物丸

拼音:jiǔzǐyīwùwán处方:韭子。功能主治:大人遗浊,小儿遗尿。用法用量:上为丸服。各家论述

韭子散

拼音:jiǔzǐsǎn《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韭子散:处方:韭子麦门冬各60克菟丝子车前子各15克芎

韭子汤

拼音:jiǔzǐtāng《医统》卷六十四:韭子汤:处方:韭菜子1撮。功能主治:虫牙。用法用量:用碗足

韭子丸

拼音:jiǔzǐwán《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韭子丸:处方:韭子500克甘草桂心紫石英禹余粮远志山茱

更多用到中药韭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韭子的中成药 萃仙丸

两,沙苑2两,蒺藜2两,破故纸2两,菟丝子2两,韭子2两,覆盆子2两,建莲肉2两,人参1两,鱼鳔胶3

柏子仁丸

成:柏子仁1两,枸杞子(炒)1两,地肤子1两半,韭子3两(须十月霜后采者,酒浸,晒干,微炒)。主治:

安肾丸

附子(炮)5钱,巴戟5钱,肉桂5钱,菟丝子5钱,韭子5钱,肉苁蓉5钱,胡芦巴5钱,杜仲(姜汁拌炒)5

定心丸

枳实(面炒)1两,石莲肉(去心)1两,陈皮1两,韭子(炒)1两,半夏5钱,远志(去骨)5钱,酸枣仁5

薯蓣丸

二十九:方名:薯蓣丸组成:薯蓣1两,车前子3分,韭子1两(微炒),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

更多用到中药韭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韭子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正。往往与妖魅交媾。是尤甚也。宜用法药互取之。方韭子丸(出千金方)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

《普济方》:[卷二百十七诸虚门]补虚固精

破故纸(一两二钱)甘草(二两)五味子(二钱)上盐韭子丸(出圣惠方)治下元虚惫。惊悸梦泄。腰膝无力。肌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韭

急方》)食物中毒∶生韭汁服数升良。(《千金》)。韭子修治大明曰∶入药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

《医心方》:[卷第十三]治虚劳梦泄精方第三

二两)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又云∶韭子汤治失精方∶韭子(一升)龙骨(三两)赤石脂(三两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一]虚劳失精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万病圆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万病圆 1 拼音

wàn bìng yuán

2 处方

芍药、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见火)、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风(去芦)、巴豆(去心膜炒)、当归(去芦)、生屑角(镑)、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参(去芦)、黄芩、黄连(去须)、禹馀粮(醋淬研飞)、蒲黄(微炒)、前胡(去芦)、大戟(炒)、葶苈(炒)、麝香(研)、细辛(去苗)、雄黄(研飞)、朱砂(研飞)、紫菀(去芦)、甘遂、牛黄(研),各一两;蜈蚣十二节(去头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黄黑去头足翅用),石蜥蜴(去头尾足炙)四寸。

3 炮制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如小豆大,

4 功能主治

治七种癖块,五种癫病,十种注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种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鼓胀气坚结,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

五种下痢,疳虫、虫、寸白虫、诸虫。

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眠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疾,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

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

5 万病圆的用法用量

疟病,未发前服一圆,未瘥,如前更服。

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大,亦以吐利为度。

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积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圆,取吐利即瘥。

卒中恶,口噤,服二圆,浆一合下,利即瘥。

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圆。

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圆,日三、夜一,间食服之。

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圆,不瘥,更服。

诸有痰饮者,服三圆。

冷癖,服三圆,日,三服,皆间食,常令微溏利。

宿食不消,服二圆,取利。

瘕症积聚,服二圆,日三服。

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圆。

上气呕逆,胸满不得卧,服二圆,不瘥,更服。

大痢,服二圆,日三服。

疳湿,服二圆,以一圆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

水病,服三圆,日再服,间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

头痛恶寒,服二圆,复取汗。

伤寒天行,服二圆,日三服,间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圆,不瘥,明日再服。

大便不通,服三圆,又内一圆下部中即通。

耳聋,耳,以绵裹如枣核,塞之。

鼻衄,服二圆。

痈肿、丁肿、破肿,内一圆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

犯下肿血出,以猪脂和涂,有孔,内孔中,瘥。

癞疮,以酢泔洗讫,取药和猪脂傅之。

漏疮有孔,以一圆内孔中,和猪脂傅上。

痔疮,涂绵筋上,内孔中,日别易,瘥止。

瘰倁,以酢和涂上,瘥。

癣疮,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

胸、背、腰、胁肿,以醋和傅肿上,日一易,又服二圆。

诸冷疮积年不瘥,以酢和,涂之。

恶刺,以一圆内疮孔中,即瘥。

蝮蛇螫,以少许内螫处,若毒入复,心烦欲绝者,服三圆蜂螫,以少许傅之瘥。

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圆。

小儿惊俌,服一圆如米许,以涂乳,令嗍之,看儿大小加减。

小儿客忤,服一圆如米,和乳涂 ,令嗍之。以意量之。

蝎螫,以少许傅之瘥。

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一圆如米许,涂 令嗍之,即瘥。

6 备注

服此药,以三圆为一剂,服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以万病圆名之。

7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籍中的万病圆 《叶选医衡》:[卷上]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方不越乎补泻二法。顾治实之法,犹易知易行,姑置弗论。惟是治虚之法,自古难之。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五杂治门]杂病

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仓卒之际。应手皆得。故有万病方得。方耆婆万病丸(出千金方)治七种痞块。五种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六郁合参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故脉亦沉而涩也。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生

《吴医汇讲》:[卷十一]中道说

为道,无所不涵,无所不彻,推之医理,尤不可忽。盖万病由于乖戾,用药惟以调和,益其不足,损其有余,温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针灸刺砭]针灸

这是白居易新科进士后在慈恩寺题写的一句诗,全篇就这有这一句,意思是在所有中进士的十七人中自己是最年轻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得意之情。

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都前呼后拥前往慈恩寺,聚集在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他们先各各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其中书法出众者,作文一篇以记此盛事。

然后交与专职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扩展资料:

雁塔,即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荣誉。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

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而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可惜的是,这些题名都已经看不到了。

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故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并让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也全数除去了。

到了明代,长安虽已不是国都,但当地的文人学士追慕唐代雁塔题名的韵事,在每次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结束后,考中的举人都要相携登塔,题诗留名。直到现在,大雁塔有的门楣和石框上还有前人的部分题诗留存。

榛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榛子的别名 4 榛子的营养价值 5 榛子适合的人群 6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