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病,能介绍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中医治疗胃病,能介绍个,第1张

胃病分好多种,比如恶心、呕复吐、食欲差、反酸、烧心或者腹部的疼痛,都称之为胃病。比如做胃镜检查,并没有发现器制质性的病变,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出血、糜烂等,没有这些情况。

另外,平时多注意规律饮食,避免太油腻、辛辣的,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大的食物。问,如果胃部做胃镜有其他的疾病,答其他的原因,可能会应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

老中医推荐你试试樉渭丸,安全养胃方-樉渭丸,所含成分鸡内金、佛手、山楂、麦芽、肉豆蔻等等有很好的止痛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以及破坏幽门螺旋杆菌的生存环境。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并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尤其是诸多当代名医,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本病做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辨治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其辨证治疗思路及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虚」「滞」是贯穿消化性溃疡的突出病理特点

消化性溃疡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等病证范畴。毛德西指出,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依赖于脾胃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及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运作。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肝胆司职,则脾胃升降有序。

若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恣食生冷,或饥饱失常、劳逸失度,则可损伤中气,致胃无以受纳腐熟,脾无以运化输布。如李东垣《脾胃论》所云:「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与胃不能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脾胃气虚既久,进而气损及阳,则形成脾胃虚寒之证。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气亏损,中焦失于温养,日久亦可致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则运化不及,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失于濡养,胃络失荣则痛;脾胃升降失常,气滞不行,壅阻中焦,胃络不通亦痛。故可出现以胃脘痛为主症的一组证候群,此即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病理基础。在脾胃虚寒病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如机体遭受不良的情志 ,则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土虚木旺,肝气横逆,中焦受损,而成肝胃气滞;脾胃虚寒,运化失司,则水液不行,停聚体内,蕴为痰滞;胃失受纳,脾失运化,则食饮难消,渐成食滞;阳气亏虚,可致血行缓慢,瘀阻脉络,形成血滞。如此种种郁滞,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均可伴随脾胃虚寒先后发生。

基于以上认识,毛德西强调,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病理特点:一是「虚」,即脾胃阳气亏虚,因虚而生内寒;一是「滞」,指脾胃气滞,肝郁气滞或肝胃气滞,以及痰滞、湿滞、食滞、热滞、血滞等病理产物。前者是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本质,后者是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表象。概言之,消化性溃疡的病机可概括为虚寒夹滞,其病位在胃(肠),但与脾、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温中行滞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本法则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二者协同作用,方可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传化及其精微的输布。《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土得木而达」,意即脾胃的正常纳化有赖于肝胆的疏泄功能。由于消化性溃疡的病机为脾胃虚寒夹滞,而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升降的前提则在于气机的通畅,故毛德西指出,临证治疗本病时,应着眼于一个「通」字,总以调和脾胃、开其郁滞、复其升降为目的。而通之法,则灵活多变: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之为通,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之为通,化痰除湿之为通,消食导滞之为通,化瘀通络亦为通。总之,临证治疗的目的即是消除脾胃的虚寒夹滞状态,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腐熟、运化等功能,俾脾阳回复,虚寒得除,气机通畅,郁滞消散,则诸证不复存焉。《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据此,毛德西指出,临证时当以温中健脾、理气消滞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根本大法。

在具体应用温中行滞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时,还需掌握相应的临床指征。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实际,课题组制定了脾胃虚寒夹滞证的诊断标准。主症:1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食少便溏,遇冷或劳累后易发作或加重;2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食后腹胀;3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4脉沉细弱或迟。次症:1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或伴胸胁胀满,呃逆,嗳气;2胃脘满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舌苔厚腻;3胃痛持久,夜间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上述主症1必须具备,再加上主症中的任何一项和次症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夹滞证,运用温中行滞法治疗。

安胃清幽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方

毛德西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夹滞。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机体的「攻防机制」失衡有关,其中攻击因子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及幽门螺杆菌(Hp)等,防御因子主要是指胃黏膜屏障等。尤其是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筛选、验证,毛德西总结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本方——安胃清幽方。其药物组成为: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30克、生白芍10克、槟榔5~10克、高良姜5~10克、桂枝10克、生甘草10克。方中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两经,补气之中且有升发阳气、托毒生肌之功,用为君药。党参甘平,力能「补脾养胃……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本草正义》);白术甘苦而温,可健脾胃,散寒湿,止吐泻,「服之能健食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本草求真》),与党参共为臣药。白芍酸苦微寒,功能调和脾胃,以防木旺乘土;桂枝辛甘而温,「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本经疏证》),与白芍合用可调和营血;高良姜辛热,专祛脾胃之寒邪,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效;槟榔辛苦而温,「主治诸气,祛瘴气,破滞气,开郁气,下痰气,去积气,解蛊气,消谷气,逐水气,散脚气,杀虫气,通上气,宽中气,泄下气之药也」,「此药宣行通达,使气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积可解矣」(《本草汇言》)。以上四味,共为佐药。甘草甘平,一则补中益气,助参、芪、术之功;二则与白芍合用,可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寒之脘腹挛急作痛;三则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剂。全方共奏温中健脾、调和营血、理气消滞、化瘀止痛之功。

临证时,当随症加减:泛酸者,可加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干呕者,加半夏10克或竹茹15克、生姜10克;时流唾液者,加灶心土10克(化开兑入药液服用);肝郁甚者,加佛手10克、生麦芽15克。

温中行滞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

毛德西在临证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以安胃清幽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疗效卓著。1996~1997年,笔者在毛德西指导下,对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认真而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安胃清幽汤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为93.3%,与铋制剂作用相当(P>;0.05),服药后主要症状消失快,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初步证实了运用温中行滞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正确性。

2012~2013年,课题组又对安胃清幽方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了进一步临床研究,应用安胃清幽方、兰索拉唑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各30例。结果显示,安胃清幽方治疗8周后,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兰索拉唑对照组的83.3%(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兰索拉唑对照组的80%(P<;0.05),且可显著改善胃脘疼痛、倦怠乏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体征;Hp清除率为92.9%(26/28),优于兰索拉唑对照组的80.8%(21/26)(P<;0.05)。

此外,课题组还开展了安胃清幽方对实验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安胃清幽方能明显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缩小胃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升高胃液pH值,增加再生黏膜的厚度,对胃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改善溃疡黏膜的修复功能有关。

典型病例

秦某,男,42岁,司机,于1993年8月就诊。

有饮酒与吸烟嗜好,罹患胃脘痛3年余,年初经当地县人民医院钡餐透视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有龛影,大便潜血阳性。刻诊:胃脘隐隐作痛,时及两胁,空腹为甚,时有泛酸,饮食渐减,精神不佳,大便黏腻色黄,小便时黄。舌红苔少黄,脉象弦缓无力。诊为肝胃不和,湿热作祟。治以理气疏肝,健脾和胃,方取安胃清幽汤加减。方药: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生炒白术各10克,生白芍10克,槟榔10克,高良姜10克,桂枝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佛手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14剂。并告其戒烟酒。

二诊:药后胃痛稍减,饮食知味,大便不爽,小便仍黄。治法同前,上方略作改动。处方:生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桂枝10克,浙贝母10克,生百合15克,炒乌药10克,广木香6克,九香虫6克,佛手10克,炙甘草10克,14剂。

三诊:胃脘痛基本消失,饮食增进,大便成形,小便微黄,舌苔薄白。继续用上方,加炒怀山药15克,14剂。

四诊:每日早晨有轻微胃痛,别无它苦。要求服颗粒剂,以备外出服用。方药:生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桂枝6克,炒白芍6克,广木香6克,浙贝母6克,怀山药10克,佛手6克,炙甘草6克。30剂,每日1剂或两日1剂。

按:毛德西认为,消化系溃疡多系虚寒夹滞之证,其中脾胃虚寒为本,气血瘀滞为标,但其主次与轻重,需以临床症状为准则。该患者素嗜烟酒,久致肝气不和,形成气郁与血瘀,故以安胃清幽方加减治之,而终获良效。毛德西同时指出,治疗溃疡病尚需注意两点:其一,戒烟酒是治疗的前提,舍此则药物很难奏效;其二,药量不宜太大。古人云「王道无近功」,意思是说用甘温补益之剂,不宜急于求成,剂量轻一些,起效虽缓,但其效巩固。

患者王某,男

45岁,司机,2012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痛两年余伴恶心反酸乏力2个月。经常服用奥美拉挫、果胶铋等抑酸止痛药,症状时好时坏,饮酒或劳累后加重。在兰州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A2期,HP(阳性)。B超:慢性胆囊炎。近2月脘腹胀痛加重,食纳不佳,恶心反酸水,乏力,口干口苦,后背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边有瘀斑,苔黄腻

脉象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胃炎合并溃疡A2期,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胃肠湿热,气滞血瘀,肝胃不和。

治宜辛开苦降,佐以活血化瘀

制酸止痛。方用胆胰合症方加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丹参20克,木香6克,草寇6克,大黄6克,黄连6克,元胡10克,川楝子20克,制乳没各6克,干姜6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半夏6克,党参15克,生龙骨10克,生牡蛎、乌贼骨15克。水煎服,7剂,日1剂。嘱其忌食生冷油腻饮食。

二诊(2012年12月10日):服药后胃脘胀痛及恶心反酸减轻,口干口苦,后背胀痛进明显好转。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胃肠湿热淤滞征象大减,正气不足,上方去蒲公英、败酱草加黄芪30克益气健脾、白蔹20克促进溃疡愈合。连服30剂,诸证悉除。后以此方不断加减调理半年而愈。

按 慢性胃炎合并溃疡以及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之「胃脘痛」「胁痛」范畴。病初胃脘胀痛,恶心反酸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均属于胃肠湿热。口干口苦,后背胀痛乃肝胃不和。长期不愈,病久入络,舌边有瘀斑,胃腕疼痛属血瘀。慢性胃炎,胃肠功能不佳,吸收不良,乏力纳差属脾胃气虚。气虚与血瘀是伴随整个病情的全过程。故在辛开苦降、清热除湿的基础上,加以益气化瘀、制酸收敛,溃疡治愈。

胆胰合症方( 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川芎、香附子、丹参、木香、草寇、大黄、黄连、元胡、川楝子、制乳没、干姜、蒲公英、败酱草)为吾师甘肃省名中医裴正学教授之经验方,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以及肝胆胰腺之肿瘤效果显著。方中柴胡、枳实、香附、木香、川楝子疏肝理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助臣药缓急止痛;川芎、元胡、丹参、制乳没、大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消炎抑菌。实验研究表明,黄芩、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和胃降逆止呕,同时可防苦寒药伤胃。此四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生龙骨、生牡蛎、乌贼骨、白蔹制酸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党参、黄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由此可见,清热、和胃、降逆可以调节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溃疡之治愈赢得了良好的胃肠环境,而益气、化瘀、理气、制酸则可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向愈,是治疗溃疡之基本法则。

治胃病,中医讲究脾胃同治

中医的“脾”非脾脏,其乃五脏之一。“脾”主运化,虽然食物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和吸收,但都必须依赖“脾”予以运转,才能到达各脏器,所以“脾”是提供营养物质的“推动器”。“脾为里主运化、胃为表主受纳”,脾与胃互为表里,唇齿相依。因此,在治疗胃病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脾胃同治”。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老胃病的患者,平时可用中药蒂柯舒养胃茶进行调理,注意尽量不要经常生气上火,也要注意不要经常性的熬夜,同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能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油腻性的食物,还是要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能吃太凉的和太硬的食物!

老胃病患者一般病程比较久,患者多数呈现“脾虚”症状,“脾虚”的胃病患者常常会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出现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其疗效通常比较明显。

第一章中医帮你认识胃病

一、胃与胃病

二、胃的生理功能

三、中医对胃病的认识

四、中医眼中的各类胃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四)胃下垂

(五)胃肠神经官能症

(六)溃疡性结肠炎

(七)腹泻

五、中医对胃病并发症的认识

六、中医解读胃溃疡

(一)胃脘痛的病因病机

(二)胃脘痛的辨证分型

七、中医解读胃炎

(一)急性胃炎的特征与症状

(二)慢性胃炎的特征与症状

第二章中医帮你分析胃病

一、中医分析胃病发病原因

二、中医分析胃病早期信号

三、中医分析胃病临床症状

四、中医分析胃病的诊断方法

(一)胃病的自我诊断方法

(二)胃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

五、中医分析胃病易患人群

六、中医分析胃病的危害

第三章中医帮你预防胃病

一、预防胃病发生、发展

(一)预防胃病的发生

(二)预防胃病的发展与转变

(三)预防胃病的复发

二、日常保健防胃病

三、科学饮食防胃病

四、中医帮你防胃炎

(一)正确认识胃炎

(二)饮食预防胃炎

(三)生活细节中预防胃炎

五、中医帮你防胃溃疡

(一)从饮食预防

(二)从精神上预防

(三)利用按摩预防

(四)日常起居中预防

第四章中医帮你治疗胃病

一、按摩疗法

(一)按摩的要求

(二)常用按摩手法

(三)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四)辨证按摩

二、拔罐疗法

(一)拔罐简介

(二)急性胃炎拔罐法

……

第五章胃炎的民间传统疗法

第六章胃病患者的调养与护理

第七章胃病患者的生活禁忌

附录:治疗胃病常用穴位

……

酒,本身就有一种祛寒的的效果,药酒就不止在祛寒方面有强大的功效,药酒中含有的大量中草药,在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有很大的帮助,最好药酒的酿制要选用天然纯净水,保证无污染,而里面的中草药要含有红景天、人参、灵芝、枸杞子、砂仁等多种的精心酿制慢慢调养就会见到其成效。现在市面上卖这种药酒的有很多。例如“鸿毛药酒”、“妙沁药酒”。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宝库,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句空话

其实不是,中国治病的学问,源远流长,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

到了现代,进一步的梳理、验证,用于临床,

其可靠性、实用性、低成本性的特点简直无人能敌。

当美国人为一个小病花上上万美元、见下医生拖半月一月、服点药物无效且欲哭无泪的时候,

我们何不庆幸祖国有如此积累深厚的医学,想想简直幸福到没边了好不?

自神农尝百草,中国人对医学世界的认知,就已经开始了,

到东汉张仲景师写就伤寒杂病论就已经昭示着中医这门学问,已经到了高度成熟的地步。

中医手上的宝贝,真的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我们今天不说理论了,一切以医学实证为例。

我们今天把困扰很多人的既顽固又常见的12种疾病做个整理,个个都是经过事实检验的经典之方以飨读者:

1、治疗痔疮

荆芥、刘寄奴各12克,蝉蜕3克。

加水3000毫升,漫泡2小时,煎沸后半小时去渣取药液,盛人盆中,先熏洗3~5分钟,再坐浴30分钟。

每日2次,第2次用时再加热。

一般3日1剂,夏季1~2日1剂。

治疗106例治愈92例,治愈率868%。

一般用药2~5剂,2剂后外痔肿痛消失,3~5剂嵌顿痔核还纳,症状消失。

(中国肛肠病杂志,19904:38)

2、治疗慢性咽炎

治疗组100例以草决明、麦冬、玄参各5~10克,加200毫升开水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服,可反复加开水3~4次,每日数次。

对照组100例以复方新诺明片(过敏者以乙酰螺旋霉素代替)和麦迪霉素交替服用。

两组疗程均为1~2月。

以症状、体征消失,停药3月内无复发为痊愈。

结果治疗组痊愈78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分别为18例、28例和46%。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皮肤瘙痒等症。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3:171)

3、治疗扁平疣

取生薏苡仁500克,研细末,加白砂糖500克,拌匀。

每次1匙,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一般连用7~14日。

共治97例,病程3个月~5年。

结果痊愈73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2例。

(中医杂志,1981,6:45)

4、治疗痤疮

取菟丝子30克,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待温,外洗或用纱布浸后外敷患处。

每日1~2次7日为1疗程,酌用1~2疗程。

共治50例,I度20例,Ⅱ度18例,Ⅲ度10例,N度2例。

以丘疹基本平复,炎性丘疹消失为痊愈。

结果痊愈14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

(浙江中医杂志,1996,4:179)

5、治疗盗汗、自汗

五味子、五倍子各100克共研细末,过筛,加人70%酒精适量,调成厚糊状,装瓶密封备用。

也可现用现调。

每次取药糊如鸽蛋大小摊于5~6厘米见方的塑料薄膜上,贴在肚脐正中,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共治50例,一般2~8次贝效,总有教率91%(中药通报1986,5:58)

6、治疗高脂血症

决明子20克,每日1剂,水煎服2次,1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

共治53例,治疗前甘油三酯(TG)均>18mmol/L,最高达36mmol/L;总胆固醉(TC)均>63mmol/L,最高达96mmol/L。

结果治疗后50例TG降至13mmol/L以下TC降至54mmol/L以下,总有效率94%。

(中医杂志,1998,12:710)

7、治疗黄褐斑

生山楂300克,研为细末备用。

先用温水洗面,揩干后取山楂粉5克,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薄薄覆盖于面部,保留1小时,早晚各1次。

敷上药糊后,可配合手法按摩。

60次为1疗程。

共治12例色素沉着部位以前额颧部为多,其次在鼻梁或上磨部。

以面部色素沉着消退,肤色如常人为痊愈。

结果痊愈6例,总有效率833%。

(湖北中医杂志,1994,5:47)

8、治疗酒渣鼻

每晚用颠倒散(方出《医宗金鉴》:大黄、硫黄各等份,研为细末)5克

加凉水适量调成糊状临睡前用毛笔涂鼻部,次晨洗去。

2周为1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共治20例,以红斑丘疹、脓疱全部消退为痊愈。

结果痊愈10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另用上方治疗面部痤疮10例,效果亦好。

(吉林中医药,1983,4:

37)

9、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共治42例服药7~25剂,疼痛全部缓解。

随访1年未复发者30例;半年后复发,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明显减轻者12例。

(中医杂志,1983,11:

9)

10、治疗斑秃、脱发

①取茯苓500克烘于研为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或于睡前服10克,用白开水冲服。

同时用补骨脂、旱莲草各25克加人75%酒精200毫升,浸泡1周后外用,每日涂患处数次。

共治斑秃8例,均在2月内治愈,未出现副作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2:110)

②茯苓500~1000克,研细末,每次6克,白开水冲服,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脱发23例,痊愈2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56%。

(湖北中医杂志,1996,1:

58)

11、治疗胃下垂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明渊老中医经验:

苍术10~15克,加水,武火煮沸3分钟,再以文火缓煎20分钟,煎成药汁约300毫升;亦可用沸水漫泡,服时如喝香茗,少量频饮(不宜一饮尽杯)。

连服3个月为1疗程。

共治32例,均获良效。

(中医杂志,1997,2:

71)

12、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蒲公英20克,为末,用开水泡3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共治91例,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胃炎21例,均由上消化道钡透或胃镜证实。

以2个月后溃疡面愈合,胃黏膜正常为治愈。

结果治愈51例,好转35例,无效5例。

(中医药学报,1991,1:41)

注:本文由豆瓣用户“当世界终结时”收集整理

现代 社会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结构也发生改变,加班熬夜已经成为都市人群必备技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胃病发病率的逐步上升,而且好发人群以20到50岁的青年男性为主,此病发病率高,治疗后复发率更高,消化性溃疡的1年自然复发率可达60%-80%,且发病常呈季节性交替发作,常在秋冬、冬春之交发病。随着西医西药的进步,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胃炎胃溃疡能够迅速愈合,但高复发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又时时困扰着我们,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医中药源远流长,我们常说胃病是三分靠医,七分靠养,因此,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辅助治疗胃病,调节机体体质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讲3种常用的治疗胃病的中成药。

胃苏颗粒

肝气犯胃是由于生气引发肝气郁结,胃脘胀痛,胸闷烦躁。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胃苏颗粒主要成分有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槟榔、鸡内金;此方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之效,对于生气引发的气滞胃脘痛,疗效颇佳,用法用量为一天3次,一次一包。

养胃舒胶囊

胃阴不足常由于天生胃功能弱,或是脾胃不调引发胃痛。治疗主要以养阴益胃为主。养胃舒胶囊的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黄精、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此方滋阴养胃,可治疗胃脘灼热胀痛隐隐作痛者,用法用量为一天2次,一次3粒。

康复新液

瘀血阻络也可引发胃痛、胃溃疡或是胃出血。因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此类型的胃病效果甚佳。康复新液是来源于美国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之效。此药既可外用又可内服,治疗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时口服一天3次,一次10毫升。

总结

中西医结合对于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更加科学全面,应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当以西医治疗为主时,中医按需治疗能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反应。对于年老体弱患者选择以中医治疗为主时,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诊断选择不同的中成药,一定切忌不要盲目服药! 也就是说,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辩证用药,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 李保双, 刘启泉,等 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11):7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年26卷2期, 112-120页, ISTIC CA, 2018

# 健康 明星计划#

治疗胃溃疡的中医偏方 维吾尔族偏方:小羊羔肠子适量。用法: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每天3次,连食1个月。说明: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土家族偏方:蚤休20克,鲜猪肚1只。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说明: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彝族偏方: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用法: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周。说明:彝族民间喜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通便秘之效。瑶族偏方: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用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中医治疗胃病,能介绍个

胃病分好多种,比如恶心、呕复吐、食欲差、反酸、烧心或者腹部的疼痛,都称之为胃病。比如做胃镜检查,并没有发现器制质性的病变,慢性胃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