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曲裾袍的形制是对的吗
是。鱼尾曲裾是曲裾的一个分支,曲裾深衣的下摆有直筒型,也有先收紧后变宽的鱼尾型,是指下摆像鱼尾一样的曲裾,可以确定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名词,但因为时代久远,名称与具体衣物无法一一对应,但这句话是对的。
花鱼尾一般来说是高丽朝鲜刻本,这种鱼尾受元代刻本的影响很大。花鱼尾古籍在韩国旧书市场比比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元刻,因为很多书用赵体。后来才知道都是朝鲜刻本。
图为朝鲜末期刻本。
牛头鱼尾是什么文物预示着故宫里这件画册,画的全是“诡异”的生物,越看越可怕!
故宫里有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文物,有些甚至很奇葩。之前,我们介绍了南宋“鬼画”《骷髅幻戏图》,以及明代“瘆人”的《一团和气图》,今天我们再来说一幅令人“发怵”的清代名画。

画中之物,全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深海生物,非常“诡异”——有长着鱼头蛇尾的,有长着牛头鱼尾的,还有长着鱼鳍人身的,其状令观者不敢直视,越看越可怕。
这幅令人发怵的画叫《海错图》,由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叫聂璜的画家创作,是一件册页形式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见上图)。究竟画的都是什么,何至于让人发怵呢?

(上图)图中这个生物酷似贝壳,和蛤蜊差不多,应该属于贝类,但我们绝对没有见过。其身上的花纹有红色,有青色,有白色,有**,细腰处还有一圈青色的三叉,最上端还有形状酷似动物的奶头,甚至奇怪。

(上图)第一眼就把人吓一跳,张着血盆大口,口中锯齿状的牙齿显得非常锋利。鼻孔处长了两条胡须,往后是一对萌萌哒的眼睛,再往后又是一条胡须。偶买噶,下面竟然还长着一对爪子,这究竟是什么怪物?

(上图)这是恐龙吗?长着鱼的尾巴,恐龙的身子,关键背上还有一个三角形的物体,让人一下子想到了三角剑龙。臀鳍酷似鸡毛,头上还长着一个类似公鸡冠子的东西。开始看到它是惊奇,现在让人发怵。其实,这并不是册中最吓人的生物,接下的这个才吓人。

(上图)它长着鱼一样的身子,却长着牛一样的头颅,一对“牛角”甚是奇葩,圆咕隆咚的大眼睛和鼻孔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什么样的鱼能长出牛角来呢?难道这是牛的祖先,牛就是由它进化而来?到这,已经被吓坏了吧,请屏住呼吸,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生物登场了。

(上图)初看以为它是个人,留着地中海的发型,长着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但是,它又不像人。背上长着火红色的鳍,后面还长着一条与猪一样的尾巴,双手虽有手指,但都是粘在一块的,还像鸭子的脚一样。要是渔民打到这样的生物,还敢吃吗?
其实,该画册里还有很多我们从未见过的生物,在这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网上查看。
究竟画中的生物存不存在?我们没见过,不好说,但从该画产生的经过可以肯定,其中多数都是不真实的。据史料记载,该画是聂璜在游走我国沿海地区时,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后来以此创作了这件册页。
就画中的生物来说,有作者自己所见的不假,但更多都是听来的。为什么这么说?画中很多让人发怵的生物,多半都是头部和身体不一样,其他的都和鱼没有区别,尤其是都有“鳍”。也就是说,作者保留了鱼的基本特征,在别的部位虚构不同,加以艺术处理而来的。
不过,《海错图》的出现致使我们对大海未知的领域,产生了无限的幻想,究竟是不是这样,这些生物又是否真的存在,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发现了。
鉴定古籍版本对收藏者的意义重大,版本学是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题跋、批稿、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的,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版式、刻工姓名等都具备)的情况下,所审阅、考察和判断的古籍版本不仅是文献,也是文物。鉴定版本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其实质就是要熟悉旧书,熟悉版本,从而能举一反三。学习版本鉴定方法最好是多看、多比较、多实践,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纸上谈兵是永远行不通的。还要懂一些金石学、印章、目录学的知识,笔者对古籍版本研究已有10多年了,收藏各种宋、元、明、清、民国版本达500多册。
在长期实践中,笔者逐步掌握了鉴定古籍版本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套鉴定的程式,每当鉴定一种版本,我首先要揭开卷首看一看,从字体、版式、纸张的特点来判断一下,是何朝何时所刻,也可以从书名、编著者、校订人的姓名来作参考,心中有了底,再考证真伪,详看序跋、目录、卷末、书尾,查找有无牌记、封面、刊工姓名等。我的鉴定经验是:
字体鉴定。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刻本字体都有不同,如北宋早期多用欧体,瘦劲清秀,丰厚淳朴。南宋刻字多用柳体,工整有力。金代多用柳体。元代初期似宋,后仿赵孟兆页体,流利活泼,柔软圆润,官家刻本不惜重金,故字体工整漂亮,而书坊以刻书营利为目的,贪多求快,字体多恶劣粗俗。明刻本保留元末遗风,自嘉靖年起变化成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直挺整齐严谨的长方形字体,清刻本多为仿宋体,尤显柔美、秀丽,令人耳目一新,但以后字体变得呆板,字行密集如涂鸦一片,很不雅观。
版式。北宋早期多白口,后期左右栏,版心为刻工姓名和字数,南宋四周双栏,元代也是如此,只是鱼尾多,行间更窄,书口更阔,明初刻本多承元刻版式,内府刻本字大行疏,独具一格。正德以后仿宋版格式,并且出现毛氏汲古阁刻本的名家雕刻版本,清武英殿刻本最好辨认。
印纸。书坊刻本大多用价格低廉的劣质纸印书,官家刻本纸张要好一些,宫廷刻本印纸更好,要分清竹纸、棉纸、麻纸、皮纸的不同,宋刻本主要用麻纸和竹纸,白棉纸印本是嘉靖刻本的特点,万历多用竹纸、黄棉纸,清代刻本印纸繁多。
墨色、刀法。宋代刻印书籍,用墨比较讲究,墨色浓厚似漆,字黑纸白,十分显眼,宋版刻工刀法较精细认真,笔划不苟。元版墨色较混,刀法生硬而无力,明代一些仿宋刻本,形似原版,细加比较,差强人意。
装帧。宋代书籍主要是蝴蝶装,少有施用装,南宋出现色背装,流行于明嘉靖、隆庆时,至万历开始广泛用线装形式。
序跋、版记、避讳字。看序跋作者查年代,看版记知坊刻本、官刻本、私刻本,各个朝代的皇帝姓名都有避讳。
题跋。藏书印章,题跋内容较广,清代很多藏书家,精于版本鉴定,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们的题跋多有百年之论,可供后人参考,藏书印章是藏书家钤印在藏本上表示所有权和鉴定意见的信物,以及藏书印章。
行款字数。伪本的鉴定,如宋嘉定刻本为半页7行,行15字,小字双行,宋代黄善夫刻本为半页10行,行18字,注文双字,行24字,四周双边,左有耳,耳记篇名。
综上所述,古版本的鉴定较为复杂,以上只是笔者收藏古籍版本的一些初浅体会,供藏友参考
鱼尾曲裾袍的形制是对的吗
本文2023-10-07 22:30: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