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膝关节肿痛病案
典型病案
文某某,男,48岁,2013年12月4日初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月。患者既往有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史二年。经CT检查,诊断为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症状时轻时重。一月前因劳累受凉,疼痛加重,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行走困难,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求助中医。
结合患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嗜烟酒,喜食肥甘,形体丰腴,舌质红,苔白厚,脉滑,依据舌脉症候,辨证为脾气不足,肝肾受损,痰湿阻络,筋骨失养。治宜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化痰通络,舒筋养骨。方用益气化湿通络汤化裁。
处方: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全蝎10克,土鳖虫15克,炒白芥子30克,制川乌10克(先煎30分钟),独活15克,木瓜3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服药前兑入少量黄酒,以助温经散寒、引药入络,服药后取微汗效尤佳。药渣用布包裹,热敷双膝,每次30分钟。并嘱其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久蹲、久立和久行,避免汗后受风,每天晨起和睡前在床上仰卧做空蹬车动作,活动膝关节,避免久立、久行、登山、爬楼梯等活动对膝关节的损伤。在饮食方面,要求戒烟限酒,少吃油腻、煎炸及肥甘食品,多吃豆类及粗杂粮,保持大便通畅,以增加身体代谢功能,防止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2013年12月10日二诊 经上述方法综合治疗,效果理想,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考虑病患日久,加之患者形体超重,为巩固治疗,予上方继服六剂。又嘱其适当运动,节制主食,降低体重,减轻膝关节负荷,有利于病患处的早日康复。
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关节不稳以及肌肉无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甚至致残。临床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古籍中无骨关节病变病名,根据本病的征候特征,多归属于中医的“痹证”“骨痹”“筋痹”“腰腿痛”的范畴,现将其称之为“膝痹”。认为肝肾亏虚是导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经络瘀阻、痰瘀互结是造成局部病损的基础,病初多为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受损,运行不畅,筋骨经脉失其濡养,以致寒湿停聚、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而发病。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寒湿瘀滞、络脉受阻、不通则痛。正如《张氏医通》所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本病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感受风、寒、湿热,气滞血瘀为标;跌扑闪挫或风寒湿邪外侵,皆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瘀血入肝,阴精暗耗;肝肾同源,久则肝肾同虚,不荣筋主骨,筋骨痉挛,痹阻骨节筋脉而为病。临床特征为虚痹并存,先虚后痹。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加重,局部功能受限。治疗当扶正祛邪并施,标本同治,扶正以益气活血、调补肝肾为主,祛邪以化瘀通络、舒筋散寒、通痹止痛为要。方用黄芪、炒白术、当归、川芎健脾益气,养血壮骨;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全蝎、土鳖虫、白芥子透骨搜络,涤痰化瘀,搜剔深入髓骱之痰瘀以蠲肿痛;制川乌、独活、细辛、木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甘草解毒和药。
膝关节发红肿胀明显者,加苍术、防己、薏苡仁,以燥湿消肿,通络除胀;伴有腰脊冷痛者,加炒杜仲、*羊藿、续断,以温肾助阳,强壮腰脊。
为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可将煎服后的药渣再煎温浴足膝,或温熨患处,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足浴时水的温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而药物可从局部渗透吸收,从而发挥内病外治的作用。临床观察表明,服药、温浴令其微微汗出,对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有“阴阳和,气机畅”之功效。
另外,膝关节病变的预防、保健及康复非常重要,关键在于怎样活动,如中老年人长期站立行走,易劳倦内伤,因此,合理运动,减少上下楼梯及爬山活动,减轻体重,并纠正日常生活久蹲久站的不良习惯,对防治膝痹大有裨益。日常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防止关节受寒湿侵袭,可使用护膝。体胖者必要时减肥,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九十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韦宙独行方》,名见《养老奉亲》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 4 《医方类聚》卷二四七引《食医心鉴》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郁李仁粥 1 拼音
yù lǐ rén zhōu
2 《圣惠》卷九十七 21 方名郁李仁粥
22 组成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桑根白皮1两(锉),粟米1合。
23 主治小儿水气,腹肚虚胀,头面浮肿,小便不利。
24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下米作粥,加少生姜汁,任意食之。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韦宙独行方》,名见《养老奉亲》 31 方名郁李仁粥
32 组成郁李仁12分(捣碎,水研取汁),薏苡仁(捣碎如粟米)3合。
33 主治脚气浮肿,心腹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
34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以汁煮米作粥,空腹食之。
4 《医方类聚》卷二四七引《食医心鉴》 41 方名郁李仁粥
42 组成郁李仁4分。
43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44 主治小儿水气,腹肚妨痛胀满,面目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45 郁李仁粥的用法用量以水8合,研滤取汁,以白米1合煮粥,空心食之。
古籍中的郁李仁粥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七]食治小儿诸方之。治小儿水气。腹肚虚胀。头面浮肿。小便不利。郁李仁粥方。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桑根白皮(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不通匕,将冷茶磨木香,入药顿服,即通。治大便不通,郁李仁粥方郁李仁(一两去皮细研分两分用)上一味,煮薄粥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食治大肠诸疾治大便风涩。郁李仁粥方郁李仁(汤浸去皮二钱别研)蜜(一合)生姜(二钱拍碎)粳米(淘净三合)上四味。先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九食治门]食治香港脚(附论))大腹皮子(三枚)桑根白皮(一两)生姜(三之。郁李仁粥方(出圣惠方)治脚膝痹气。大便风涩。郁李仁(二
《养老奉亲书》:[上籍食治老人水气诸方第九]一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膝阳关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关陵穴的定位 9 关陵穴的取法 10 关陵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关陵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关陵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关陵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关陵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关陵 1 拼音
guān líng
2 英文参考Xīyángguān GB33 [中国针灸学词典]
xīyánggu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3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3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关陵为经穴别名,即膝阳关[1]。出《针灸大全》。
穴位 膝阳关 汉语拼音 Xiyangguan 罗马拼音 Hsiyangkuan 美国英译名 Knee Yang Pas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33 日本 33 法
国 莫兰特氏 VB33 富耶氏 德国 G33 英国 G33 美国 GB33
膝阳关为经穴名(Xīyángguān GB33)[2][3]。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2]。《备急千金要方》名关阳[2]。《针灸大全》名足阳关[2]。近称膝阳关[2]。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3][2]。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3]。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4 膝阳关穴的别名寒府(《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张介宾注),足阳关(《针灸大全》),关阳(《备急千金要方》),关陵(《备急千金要方》),阳陵(《针灸大全》)。
5 出处《针灸甲乙经》:阳关,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者中。
6 穴名解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3]。
阳,指人体的外侧。关,关键之处。此穴在股骨外上髁后方,当膝关节外侧,下肢之阳侧,故名膝阳关。称“膝”者,是区别于腰阳关而言。[4]
7 所属部位膝关节[5]
8 关陵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6]。
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膝阳关位于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2]。
另说在阳陵泉穴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经》);“在膝眼旁一寸”(《针灸集成》)[2]。
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
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 关陵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3]。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阳陵泉直上,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处取穴。
侧卧位,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中取穴[7]。
10 关陵穴穴位解剖膝阳关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分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后缘→腓肠肌外侧头前方[3]。
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股外侧皮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肌支和膝上外侧动脉分布[8]。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和膝上外侧动、静脉[2]。
11 关陵穴的功效与作用膝阳关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3]。
膝阳关具有疏利关节,祛风化湿的功效。
膝阳关是治疗膝部肿痛的常用穴,有舒筋利节、温经散寒之功,治风痹膝痛不可屈伸,取此以通关节也[4]。
12 关陵穴主治病证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等[3]。
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8]。
膝阳关穴主治经脉病: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小腿麻木,鹤膝风,脚气。
现代又多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膝阳关主治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2]。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脚气;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5~1寸[2]。
直刺08~1寸[8]。
直刺1~15寸[3][7],局部有胀重感[7]。
132 灸法可灸[3][7]。
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关陵穴的配伍膝阳关配膝眼、阳陵泉,有利关节,通筋脉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炎。
膝阳关配内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梁丘,治膝关节肿痛[7]。
膝阳关配委中、承山,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腘筋挛急。
膝阳关配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治腘筋挛急[7]。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膝阳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梁丘、曲泉、阳关主筋挛,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备急千金要方》:阳关、环跳、承筋,主胫痹不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风痹不仁。
《类经图翼》:主治风痹不仁,股膝冷痛,不可屈伸。
16 关陵穴研究进展 16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目录 1 拼音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舒筋活络膏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舒筋活络膏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舒筋活络膏 1 拼音
shū jīn huó luò gāo
2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21 方名舒筋活络膏
22 组成当归尾5钱,赤芍4钱,木瓜6钱,夏枯草6钱,草河车5钱,乳香4钱,金果榄5钱,生南星4钱,淮牛膝6钱,红花4钱,僵蚕4钱,川羌活5钱,片姜黄4钱,桂枝6钱,山甲4钱,麝香1钱。
23 功效活血定风通络。
24 主治面风。
25 舒筋活络膏的用法用量
摊贴患处。
26 制备方法用麻油4斤收药炸枯,去滓,熬至滴水成珠,兑黄丹20两收膏,老嫩合宜,俟凉后再入麝香搅匀。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31 方名舒筋活络膏
32 组成生虎骨2两4钱,防风9钱,红花6钱,木瓜9钱,老鹳草9钱,怀牛膝6钱,骨碎补9钱,青风藤9钱,海风藤9钱,功劳叶6钱,当归9钱,麻黄3钱。
33 功效散风活血,化瘀止痛。
34 主治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及跌打损伤,疮疡红肿。
35 舒筋活络膏的用法用量贴于患处。
36 制备方法上药用香油15斤炸枯去渣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再入章丹90两搅匀成膏,每膏药油15斤兑乳香面9钱,没药面9钱,麝香1钱2分搅匀,每大张净油1两,小张净油5钱。
37 用药禁忌孕妇忌贴腹部。
古籍中的舒筋活络膏 《症因脉治》:[卷三痿症论]内伤痿症二两)黄柏(二上以天冬、生地二味,煎三四次,收为膏,以归、芍、知、柏四味为细末,打为丸。《症因脉治
《滇南本草》:[第二卷]石筋草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麻木。此药舒筋活络,药酒方中,用之良效。──务本卷三《滇南本草》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囟骨1]定痛散 治一切打扑损伤,定痛消肿,舒筋和络。 当归 川芎 白芍官桂各一钱 三奈三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头面部]囟骨,产口外者佳。定痛散治一切打仆风伤,定痛消肿,舒筋和络。当归川芎白芍官桂(各一钱)三柰(三钱)麝香(
《要药分剂》:[卷一宣剂上]络石双膝关节肿痛病案
本文2023-10-07 22:38: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