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街头有一种叫做“冰酪”的冷饮,它是怎么做成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宋朝街头有一种叫做“冰酪”的冷饮,它是怎么做成的?,第1张

古代有种类似冰箱的器物叫冰鉴,《周礼》中有记载:“祭祀共冰鉴”。所谓“鉴”其实就是个有夹层的盒子,类似北京奥运会千人共击的“缶”,即在夹层里放冰,再将食物放在盒子中间,通过冰的降温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

冬天储冰夏天用的做法自古就有,1600多年前的东晋,南京开始有人制冷饮消夏,但却是只有皇室才有的特权。

到了南宋,由于当时藏冰规模大为提高,平民也可享用冰做的冷饮,当时南京出现了一类叫“冰酪”的冷饮最受欢迎,大诗人杨万里品尝后留下,“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

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销”的诗句,从其形容的感觉看,杨万里所吃的冷饮和现在的冷饮很相近。 

除了酥山,唐代还出现了公开出售的“冰棍”。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就冻成了冰棍。

学霸中的吃货杜甫也曾专门作诗赞美过当时美味的冷饮。杜甫十分推崇的“槐叶冷陶”是一种与槐叶水调和的凉面,当时十分流行。

诗人这样赞扬槐叶冷陶:“轻轻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迎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著,香饮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除此之外,杜甫还为冷饮写有“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的名句。

常用于写刻古籍正文的字体:一种是手写体,即软体;一种是匠体,即硬体。

宋人写字,多学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等,故宋刻本的字体,多含有这些书法家字体的笔意。

宋代的浙本多用欧体,宋代建本多用颜体,而宋代的蜀本却在颜体之中糅进了柳体的笔意。元人刻书“多用赵松雪字体”,后世多称作“元体字”。赵松雪即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

明正德之前,袭承元风,字体多用赵体。但“自正德,嘉靖以降……字体亦一变而为方体字,僵硬呆滞。万历以后,字体又一变而为横轻直重……天启、崇祯,字体又一变而为狭长的横轻直重字样。”

士农工商是宋代社会的主干力量。

1、士在社会上受到普遍的尊重,社会地位较高;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官吏,是官僚阶层的后备军。

2、农民中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或半自耕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土地的佃农受地主剥削,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人身依附关系较前松弛。

3、工匠是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的雇佣劳动者,受雇一天按契约付给一天工钱,身份相对自由些。

4、商人对发展城乡经济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按规定交纳商税,社会地位较前提高,商人子弟可入学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或做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