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就逝去的杰出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4收藏

29岁就逝去的杰出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第1张

克里斯托弗·马洛(或 克利斯朵夫·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1564年3月6日——

1593年5月30日),英国诗人,剧作家。是戏剧版的 浮士德传说 最早的作者。他于1564年2月出生在坎特伯雷,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大约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了两个月。1587年他从剑桥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在伦敦定居了下来,这期间结交了一群无神论者,或曾为英国政府完成过一项秘密使命。

不久留下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六部戏剧和一些诗歌作品。悲剧 《帖木儿大帝》 被普遍地认为最迟创作于该年。该剧被视为创立了以 无韵诗为标准的英国戏剧的典范 。 《浮士德》 可能是他在接下来的1588年创作的,此前他写有 《马耳他的犹太人》 和 《爱德华二世 》。马洛与人合写了几部作品,创作了 《英雄与林德尔》 的前两部分,并翻译了奥维德和卢肯的作品。1593年6月1日,他因在酒店与人口角、斗殴,当场被刺身亡。

马洛被称为一个浪漫奇才,塑造了很多异乎寻常的征服者和追求者,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壮丽的文字都使得马洛的不幸离世成为伊丽莎白时期文学大憾事。

对于马洛本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文献中记载的他的无神论的信仰和放荡的生活方式可能夸大其词。最近的研究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异端行为,可能不过只是一种单一的生活方式。一些对于他性格的攻击性言论,只不过是来源于一些社会名声经不起查证的人的评判,然而,他的朋友们的文字描述,以及他们提及的马洛的方式,却与那些言论截然相反且极具说服力。

马洛的戏剧的最突出的特点, 是把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核心人物身上 ,主要是基于一种单一的情感,一种对某物热切的渴望。在 《帖木儿大帝》中其表现为对统治世界的权力的渴望 ;在 《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是无穷无尽的财富贪恋 ;在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则是一切的知识 。

这些具有主导性的个性特征,通过铿锵的韵诗,以修辞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幻化为崇高的志向,有时则演变为咆哮。《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惨不忍睹的喜剧场面,可能不是马洛的错,该剧虽缺乏结构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却展现了具有伟大能力的英雄,在事业上的追求和他们的最终命运。在对《特洛伊》的海伦的评论中和浮士德临终的话语里,他借他们之口,书写出了英语语言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段诗歌。

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草原后, 建立了“大蒙古国”。 对此,美国 历史 学家杰克·威泽弗德叹道, “数十年间,蒙古军队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罗马人花费四百年征服的还要多。”

然而,这个如日中天的庞大帝国,却如昙花一般短暂。伴随着忽必烈把首都从哈拉和林迁到大都(北京),身为“帝国本部”元朝藩属的“四大汗国”,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拓展阅读: 「蒙古大乱斗」忽必烈兄弟之争: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国力强盛,还与俄罗斯“剪不断理还乱”的金帐汗国,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史? 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1)分封诸子

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了四个儿子的封地。根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长子术赤的封地 “从海押立和花刺子模地区,伸延撤哈辛及不里阿耳的边境,那个方向尽鞑靼(蒙古)马蹄所及之地”。 简单地说,额尔齐斯河以西和花剌子模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了术赤及其后裔的“基本盘”。

2)横扫钦察草原和南部罗斯

1227年,术赤去世,次子拔都(1209-1256)继承汗位。 1235年,窝阔台在首都哈拉和林召集诸王,共同谋划西征事宜。次年春,四路大军在拔都统帅部集结完毕。至此,传说中的“长子西征”正式拉开了帷幕。

1236年冬,拔都的军队率先撕破了基辅罗斯的东部屏障——保加尔汗国。次年夏,他的军队几乎横扫了整个钦察草原,钦察草原东北部和伏尔加河沿岸的各民族,尽数沦为了他的属民。

在1237年底至1238年间,拔都的军队先后在梁赞战役、弗拉基米尔战役和锡季河战役中取得胜利,兵锋直抵伏尔加河下游。经过短暂调整后,在1239年至1241年间,他们先后取得了基辅战役和加里西亚战役的胜利, 整个南部罗斯被蒙古人收入囊中。

3)进军波兰和匈牙利

1241年春,隶属于拔都统辖, 由察合台之子拜达尔率领的右路军,向波兰发起了进攻。 在克拉克战役和里格尼亚战役中,蒙古军队均取得了压倒性胜利。随后,他们一路南下,进入匈牙利境内,一路攻克了北部的特伦琴、布拉迪斯拉发等城市。

同年4月,由拔都率领的中路军,在赛育河右岸、赛育河与提索河汇合处,与匈牙利军队展开终极决战, 并取得了全面胜利。 根据史料记载,匈牙利方面折损兵力超过了七万之众,身为主将之一的科罗契大主教战死,国王贝拉四世逃之夭夭,首都佩斯特被攻克,国王玉玺也被拔都缴获。

在主力部队攻破佩斯特的同时, 由窝阔台之子合丹率领的左路军 ,从特兰西瓦尼亚出发,在越过山路攻入鲁丹城后,顺利攻占了匈牙利重镇瓦尔丁。

1241年夏,三路大军在赛育河畔汇合休整。 同年12月底,大军越过多瑙河向西扫荡,旨在追击贝拉四世余部。史书记载,一支部队一路打到了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克洛斯特洛伊堡。

可怜的贝拉四世,先逃到布列斯堡,后又逃往阿古拉牟,接着逃往达尔马提亚,先是据守在斯巴拉多罗,以后转到托拉乌。因为担心被活捉,最后逃到了一个临近陆地的岛屿上。

西征军穷追不舍,长驱直入斯洛文尼亚,沿亚德里亚海经过克罗地亚,一度抵达了他藏身的岛屿对岸。惊魂未定的贝拉四世,甚至打算携家眷和财宝渡海远去。 至此,匈牙利全境尽数沦陷于拔都之手(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赛因汗”拔都,到底有多能打? )。

4)尾声

1242年4月,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传至西征军中 。按照蒙古“基本法”,窝阔台大汗的子侄必须返回首都哈拉和林,参加忽里勒台大会,选举出新的汗位继承人。因此,拔都不得不下令全军东返。 历时七年的长子西征,就此宣告结束, 欧洲人长出了一口气( 拓展阅读: 「蒙古大乱斗」拔都与贵由之争:蒙古帝国分裂的催化剂)。

1)金帐汗国的建立与拔都分封

1242年,拔都建立金帐汗国。 在巅峰时期,汗国疆域东抵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向北临近北极圈,囊括了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的广大地区, 远比西征之前的封地大得多。

为了便于管理,拔都将伏尔加河地区视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

伴随着国家局势的日趋稳定,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均享有可世袭的封地和军队。

其中,拔都将咸海东北直至额尔齐斯河及七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分封给了长兄斡儿答,这便是史书中的“白帐汗国”(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什么是白帐汗国?)。另外,他将咸海以北和以东的地区分封给了弟弟昔班,这便是“蓝帐汗国”。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两个汗国在名义上是金帐汗国的属国, 但享有很大的“自治权”。

2)金帐汗国的“独立”

1257年,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拔都之弟别儿哥( ?—1267 ),成为了新的金帐汗。值得注意的是,他是金帐汗国 第一个“主动皈依伊斯兰教” 的最高统治者。换言之,他是开启金帐汗国“伊斯兰化”的“奠基人”。

另外, 他与伊尔汗国大汗旭烈兀的关系,一直都不和睦。 在1262年11月至12月期间,两国在高加索边境大打出手,双方互有胜负,皆损失不小。实际上,别儿哥本人正死于征讨伊尔汗国的途中( 拓展阅读: 作为“兄弟之国”的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

别儿哥之后,忙哥帖木儿成为了新的金帐汗。 在他统治时期,金帐汗国在事实上“脱离”了元朝,实现了“独立”。比如,新汗登基之后,无需等待元朝皇帝的批准;官方货币只铸金帐汗的名字,并不篆刻元朝皇帝的名字。另外,金帐汗国也不再“遵从惯例”,向元朝定期交纳贡金了。

3)艰难的夺权之路与国家复苏

在金帐汗国,第二号人物被称为“大别克”。 他不仅享有巨大权力,还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大别克”为首的权臣势力,也日趋膨胀了起来。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别儿哥的侄孙那海(也译作“诺盖”)。

忙哥帖木儿死后,那海的权势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其中,脱脱蒙哥和兀剌不花两位金帐汗,都是他扶持起来的傀儡。因此,彼时的欧洲人将其视为与金帐汗“平起平坐”的显赫人物,埃及人称他为“国王”,罗斯人称他为“沙皇”。

1290年,那海扶持忙哥帖木儿之子脱脱(?—1312)即位。 为表达感谢,脱脱汗甚至将克里米亚半岛赐给了他。不过,伴随着脱脱汗的羽翼渐丰, 二人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了起来。 1297年,双方在顿河附近开战,脱脱汗遭遇惨败。值得玩味的是,在脱脱汗退至萨莱城之后,那海并未选择乘胜追击。在今天看来,这给了对方逆风翻盘的机会。

两年后,脱脱汗卷土重来,双方在第聂伯河畔再次展开决战, 脱脱汗取得完胜。 那海的军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金帐汗重新夺回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在脱脱汗统治时期, 金帐汗国的国力有了明显复苏的迹象, 并发动了多次针对罗斯诸国的军事行动。另外,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以及元朝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复,脱脱汗本人还被元朝册封为“宁肃王”( 拓展阅读: 蒙古帝国、金帐汗国与元朝,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4)月即别汗的“中兴之路”

1312年,脱脱汗在征讨罗斯的途中去世,国家再次陷入动荡期。 按照蒙古基本法,身为脱脱汗侄子的月即别,原则上并不具备称汗的资格。不过,“受惠”于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月即别“很轻松”地击败并杀死了脱脱汗之于亦勒巴思迷失,顺利登上了大汗宝座,并用极短的时间恢复了国家秩序。

在月即别汗( 1282—1341 )的苦心经营下,金帐汗国进入了全盛期。 为了加强中央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他将都城从拔都萨莱迁至别儿哥萨莱(伏尔加格勒附近), “很快,别儿哥萨莱城一跃成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大型城市”。

根据史料记载, 月即别汗本人极其重视商业贸易。 因此, “商人一直在国家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商品经济不仅有了高速发展,很多饱经战火摧残的城镇也逐渐恢复了元气,以别儿哥萨莱为代表的新兴城镇更是拔地而起,人民生活也日趋安定了下来。不过,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的外交关系,又开始恶化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他统治时期, 金帐汗国彻底完成了“伊斯兰化”。 就像他写给马木留克(埃及)算端(苏丹)马哈麻的信中所说的那样, “在我的同家(金帐汗国)中,异教徒已经为数不多了” ( 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谁是月即别汗?)

5)金帐汗国的衰落与崩溃

月即别汗去世(1341)后, 继任的札尼别汗几乎摧毁了伊尔汗国 , “(札尼别汗)征服了这个行省(阿塞拜疆)和大不里士,杀死了当地土著首领出班王室的阿失刺失,将其首级悬于大不里士的清真寺的门上”, 末代伊尔汗努失儿完更是完全不知所踪。不过,札尼别汗的军队, 最终还是被驱逐了出去。

札尼别汗去世后, 金帐汗国的统治风雨飘摇。 在他去世后的24年间,金帐汗国更换了20位大汗,有的只在位几个月甚至几天,“ 骆驼的脖子被拧断了”。

1380年,白帐汗脱脱迷失借助帖木儿的力量(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远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到底是不是明朝的“小弟”?),在击败了金帐汗国权臣马买之后,并成为了新的金帐汗。 至此,金帐汗从拔都支系转移到了斡儿答支系。

进入15世纪中叶,又分裂出喀山汗国(1438—1552),克里米亚汗国(1443—1783),阿斯特拉罕汗国(1460—1566)、西伯利亚汗国(1460—1598)等独立国家,后世称这个疆域大幅缩水的中央政权为“大帐汗国”。 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金帐汗国宣告灭亡(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蒙古人是如何影响俄罗斯的?

金帐汗国地域庞大, 境内的民族分布更是“五彩缤纷”, 其中囊括了钦察人、保加尔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突厥系族群。其中,世居于钦察草原的钦察人,对金帐汗国的语言和文化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于人口甚少(约数万人)的“征服民族”蒙古族,在进入14世纪之后,基本完成了“突厥化进程”。

以伏尔加河为界, 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主要生活着克普恰克、康里、乃蛮、克烈、弘吉刺、扎刺亦儿等游牧部落。学界普遍认为, 他们是哈萨克族的源流(拓展阅读 :一文概述: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 )。 在伏尔加河以西地区,除了克普恰克、阿速等部落之外,还有不少以罗斯人为代表的白种人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人尽管横扫了钦察草原和南俄平原, 但当地各部落原有的 社会 组织,基本上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可以说,各大小部落的首领们,依然享有着与过去同等的权力。不过,为了获得国家的青睐,他们必须定期携带大量物品,向金帐汗“纳贡”。

根据史料记载,这些人在进入大汗牙帐之前, “必须在两堆篝火间走过,(保证)涤除觐见者对大汗的恶念”,“凡有不肯奉行这种仪式者,便当作歹徒处死”。 另外,这些觐见者在进入大汗牙帐之后, “须向汗昂首朝拜…始终要跪在地上”。

因为金帐汗国地域辽阔,因此, 各地的经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金帐汗国在立国初期,战争频繁,耗费甚巨。因此,境内各族人民不仅要向国家提供马匹、武器等战备物资,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金帐汗国)不仅每年向农民征收粮食税(哈兰),还要向牧民征收1%的牲畜税(哈甫丘乌尔),生活在城市里的商人及手工业者,同样要缴纳数额不菲的税金”。 另外, 成年男性还要“无条件”履行兵役。

1)畜牧经济的发展

在钦察草原,各地的游牧经济都比较发达, “他们(钦察草原的游牧民)有丰富的牲畜——骆驼、牛、绵羊、山羊和马。驮载性畜在他们那儿数量是那样多,我们认为在整个世界上没有比它更多的”。

在金帐汗国,游牧经济的基本单位称为“阿乌勒”。他们驻牧于国家指定的牧场,在致力于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要为封建主们履行各种义务。另外,也有一小部分游牧民,可以在城市里从事贸易活动。

对于游牧民的生活方式,法国教士鲁布鲁克如是记录道: “他们(牧民)做厚毛毡搭起的房子,男人们做弓和箭,准备好(马)笼头,挤马奶,也摇酸马奶,做口袋,把马奶、牛奶装在袋子里保存起来看护着,同时以骆驼驮载它们。他们共同看护绵羊、山羊,挤奶的工作有时是男人们(操作),有时是妇女们(操作)” ( 拓展阅读: 随笔:13世纪欧洲人眼里的蒙古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鲁布鲁克还 重点提到了草原上的妇女们 , “妇女们的任务在于管理车辆,留在他们的蒙古包里。采集,挤牛奶,制作各种乳制品,准备好兽皮,缝上它们,用线把兽皮缝在一起。就是说她们把筋脉分成细线,然后编成一根长长的线,用它缝制平底靴子、鞋和其它衣服” ( 拓展阅读: 为什么古代蒙古人没“那么重男轻女”?)

除了从事牧业生产外, 游牧民们还会进行狩猎活动。 其中,金帐汗还会组织汗室的年轻后辈们,定期进行围猎活动。

“如果他们(鞑靼人)想打猎,那么他们就集合很多人,把一个地方包围起来。他们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野兽,一点一点地互相走近,直到把野兽围拢起来,像一个圆周,这时用箭射死它们”。 坦诚地说,这种围猎活动, 颇有实战演练的味道。

2)农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金帐汗国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保加尔、克里米亚、北高加索以及花刺子模地区。 游牧民们通常前往这些地区,用自制的毛皮制品换取需要的产品。

“ 通常,和保加尔地区联系的是关于供应者的最好的毛皮,以及很大数量的皮…在金帐汗国国家生活中,保加尔地区的粮食供应者具有更大的意义。很久以来,农业在这里与其他地方比较,水平是高的”。

伴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由于牧业、农业对手工业生产品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带动了贸易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根据史料记载,金帐汗国与马木留克(埃及)、中亚、印度、西欧各国乃至元朝,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成为了手工业者和商人们的活动中心。其中,以新都别儿哥萨莱为代表的城市,成为了沟通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来越吃香?)。

3)金帐汗国的货币

和其他国家一样, 金帐汗国也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对此,苏联东方学家巴尔托里德考证后认为, “在蒙古人所建立的各国中,除了元朝(中国本部)以外,都逐渐建立了以银本位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其中,大块的称第纳儿,小块的称为第儿罕,一个第纳尔值六个第儿罕。在术赤的后继者的帝国(金帐汗国)中,一个第儿罕的重量规定在三分之一的密特卡,相同的重量也为中亚和波斯所采用”。

有趣的是,金帐汗国 似乎没有发行过刻有传统蒙古文的钱币 (也可能是发行的非常少),反倒是发行了不少印有突厥语诸如“万寿无疆”字样的钱币。

1)“伊斯兰化”的萌芽

实际上,早在别儿哥汗时期,金帐汗国就开启了伊斯兰化进程。鲁布鲁克在游记中指出: “别尔哥在拔都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伊斯兰教徒了。他的牙帐中不用猪肉。不仅大汗本人。甚至其妻子及近侍人也为伊斯兰教徒。他的每一个妻子和每一个阿米尔都有一位衣麻目和一位木阿津(喊人做礼拜者) 并有教儿童可兰经的学校”。

不过,鲁布鲁克认为, “伊斯兰教的传播仅限于统治上层分子的范围,且仅限于接近宫廷的人们” ( 拓展阅读: 一文概览:藏传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

2)全面伊斯兰化的进程

金帐汗国的“全面伊斯兰化”,是在月即别汗统治时期完成的 。对于国家的“伊斯兰化”进程,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 1304—1377 )记录道:

“在汗国的居民中居住着不同的民族:有蒙古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居住者和统治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了伊斯兰教徒:有阿速人,他们是伊斯兰教徒”,“他在首都别儿哥萨莱城建立了十三座举行礼拜的清真寺,其中有一座是苏菲派的清真寺”。

“在(金帐汗国)国内,还有一帮人没有皈依伊斯兰教。但他(月即别汗)即位后,就让他们在皈依伊斯兰教与战争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如果拒绝入教.就发起对他们的战争,将他们击溃后,屠戮、歼灭他们。”

另外,伊本·自图泰还特意提到了月即别汗的“第二哈敦”, “她的名字是凯白克哈敦,我于拜见王后的第二天,去拜见这位哈敦,见她正在坐垫上诵读《古兰经》…我们的诵读者诵经后,她赞赏不已。”

在“全面伊斯兰化”的背景下, 在法官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伊斯兰教法典的存在感也与日俱增了起来 。比如在花剌子模地区 ,“花剌子模大长官、月即别汗的姨表兄弟古图卢·杜姆尔习惯于每天把法官召到客厅等候接见,他由法学家和书记们陪同。…凡牵涉到教法的案件均由伊斯兰法官处理;其余的则由那些长官裁判”(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西域人民为什么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中亚、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国家,基本都经历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时期,文化比较发达。因此, 蒙古各政权的统治者,都非常敬重当地的科学家和学者 ,金帐汗国也不例外。

以月即别汗为例, “(他)重视科学,支持学者并在萨莱城筹建了一所宗教学校”。 根据伊本·白图泰的记载: “素丹月即别汗,每周五都来拜访他(伊玛目学者努尔曼丁·花拉子米)。但这位谢赫既不出迎,也不为素丹起立,素丹坐在他面前,以最谦恭的态度向他致敬,向他陈述自己的过失,谢赫则态度威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金帐汗国的文学艺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其中包括了1303年问世的《克普恰克语词典》,1310年由扎斯居孜衣撰写的《史诗舞蹈曲集》等作品。

与文学文化一样,金帐汗国的音乐艺术也有着很大的发展。 1227年,乃曼部落的克尔布哈以“术赤之死”为蓝本,创作了著名乐曲《瘸腿野马》。13世纪的阿塔勒克弹唱家也创作出了以术赤为主人公的音乐作品,还有一些弹唱家创作了关于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之间斗争的诗歌和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萨克著名的英雄史诗《四十个勇士之歌》中, 大多数主人公都是金帐汗国时期的显赫人物。 比如《乌拉克与马麦》长诗中的主人公马麦为例:

此君原本是出身于克里米亚地区的封建主,也是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的女婿。据史料记载,他不仅先后入侵过梁赞公国(1373年和1378年)和下诺夫哥罗德公国(1378年),还在1378年8月,派遣大军攻打莫斯科公国, 但在沃查河战役中被对方击败。

心有不甘的 马麦 ,主动与立陶宛和梁赞公国结盟,并在1380年再次调集大军,向莫斯科公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遗憾的是,在库利科沃会战中,他再次被对方击败。在撤退途中,残部被“趁火打劫”的白帐汗脱脱迷失彻底击溃, 本人也在逃亡途中死于非命(拓展阅读 :一文综述: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 )。

16世纪初期,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地区,先后被“后来者居上”的莫斯科公国占领。16世纪50年代,伊凡雷帝先后征服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亚三个汗国。至此, 金帐汗国的大部分领土,均成为了莫斯科公国的领地。

不过,不少俄罗斯学者认为,“金帐汗国从未彻底消失,而是以某种方式被后人继承下来了”。 “今天俄罗斯疆域内的(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罕)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诺盖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都是‘蒙古系’的政权,这些蒙古贵族后来大都供职于日趋强大的沙皇俄国。”

1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2 初中文言文王守一的翻译及习题答案

王守一

唐朝贞观初年,洛阳城有个平民百姓叫王守一,自称是终南山人,经常背着个大壶卖药,有人求他买药买不到的,必然病重而死;如果他急忙赶着没病的人送给他药,这人十天后必定染上重病。有个叫柳信的,祖祖辈辈住在洛阳,他家有万贯财产,却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年后,忽然在眉头生出个肉块。多次让人治疗,肉块也不能除掉,听说有这么个王守一,他便亲自登门祈求,请到家里后,便叫出儿子让他看。王守一先点上香,叫人摆上酒肴果脯,就像祭奠什么一样,然后才从药壶里取出一丸药。用嘴嚼一嚼摊敷在肉块上,又叫摆上酒肉筵席。不多时,肉块破了,有一条小蛇露出来掉在地上,长约五寸,五彩斑斓,渐渐长到一丈左右长。王守一把筵席上摆的酒喝光了,对着蛇呵叱一声,那条蛇便腾空跃起,顿见云露缭绕天色昏暗。王守一忻然自得地骑着蛇飞去,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左宗棠大腹便便,茶余饭后,也总喜欢捧着自己的肚皮说:“将军不负腹,腹亦不负将军。”有一天,他心情大好,而不是小好,便效仿苏东坡当年的口吻声气问周围的人:“你们可知道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这问题一出,可就热闹了,有说满腹文章的,有说满腹经纶的,有说腹藏十万甲兵的,有说腹中包罗万象的,总之,都是惟恐马屁拍得不够响。可不知怎的,左宗棠这回却拗着劲,对那些恭维的话无动于衷,脑袋瓜摇了又摇。帐下有位小营官在家乡原是个放牛伢子,他凭着朴素的直觉,大声说:“将军的肚子里,装的都是马绊筋。”左宗棠一拍案桌,跳起身来,夸赞他讲得太对了。这小鬼就凭一句正点的话,破格提拔。湖南土话称牛吃的青草为“马绊筋”。左宗棠生于古历壬申年,属猴,但他最喜欢的却是牛,喜欢牛能负重行远,为此他不惜诡称自己是牵牛星降世。这话可不是说着好玩的,他在自家后花园里,专门凿了口大池子,左右各列石人一个,样子酷似牛郎和织女,此外,还雕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石牛,置于一旁

3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4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5 柳晟,河中解人

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卿。晟年十二,居父丧,为闻孝。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於吴大瓘并子通玄,率十日辄上所学。既长,诏大瓘等即家教授。拜检校太常卿。

德宗立,晟亲信用事。朱泚反,从帝至奉天,自请入京师说贼党以携沮之,帝壮其志,得遣。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诏,陈祸福逆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要籍朱既昌告其谋,泚捕系晟及常外狱,晟夜半坎垣毁械而亡,断发为浮屠,间归奉天,帝见,为流涕。乘舆还京师,擢原王府长史。吴通玄得罪,晟上书理其辜,其弟止曰:「天子方怒,无诒悔!」不听。凡三上书,帝意解,通玄得减死。

晟累迁将作少监,以护作崇陵,封河东县子,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府兵讨刘辟还,未叩城,复诏戍梓州,军曹怒,胁监军谋变。晟闻,疾驱入劳士卒,既而问曰:「若等何为成功?」曰:「诛骄不受命者。」晟曰:「若知刘辟得罪天子而诛之,奈何复欲使后人诛若等耶?」士皆免胄拜,从所徙。入为将作监。使回鹘,奉册立可汗,逆谓曰:「属闻可汗无礼自大,去信自强。夫礼信不能为,何足奉中国乎?」可汗诸贵人愕然骇,皆跪伏成礼。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爵为公。卒,年六十九,诏从官临吊,赠太子少保。

晟敏於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6 文言文,萧惠,字伯仁的答案

译文供参考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初时因为是中宫亲眷,为大国舅帐下详稳。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力战,破之。

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013),改授南京统军使。

不久,为右夷离毕,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议认为辽东乃是军事重地,非勋臣国戚不能镇守,圣宗便命萧惠知东京留守事。

改为西北路招讨使,封魏国公。 太平六年(1026),萧惠征讨回鹘阿萨兰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剌后到,萧惠便将他立即斩首示众。

进军至甘州,围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当时直剌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击,阻卜酋长乌八暗地将情况告知萧惠,萧惠不肯相信。

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兵三千来相救,遇敌于可敦城西。谐里、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

萧惠仓猝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众人请示乘机挥兵迎击,萧惠认为我军疲敝,战斗力不强,不听众人建议。

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仍不准。直到阻卜兵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之。

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萧惠担任招讨多年,屡次遭到侵犯掠夺,人马均疲惫困顿不堪。

七年(1027),谪迁为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迁官为南京统军使。 兴宗即位,萧惠知兴中府,历任顺义军节度使、东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郑王,赐号推诚协谋竭节功臣。

重熙六年(1037),又任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守太师,徙为赵王。拜南院枢密使,改封齐王。

当时皇上想要混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会集群臣计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尽知。

宋人西征已有数年,军队劳困,百姓疲乏,陛下亲率六军前往,获胜是势所必然。”萧孝穆说“:我国前朝与宋和好,现在对方无罪而我国前去攻讨,是其过错在我;况且胜负尚不可逆料。

希望陛下能审慎地考虑此事。”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

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进封为韩王。

十二年(1043),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十三年(1044),夏国李元昊引诱山南党项诸部叛附于夏,皇上亲征。

元昊害怕,请求投降。萧惠说:“元昊忘弃我朝累世之恩,心生奸计,皇上御驾亲征到此,他仍不全数归还所掠之物。

上天诱惑其心,使他前来迎接陛下。天与不取,后悔何及?”皇上从其言。

次日晨,全军进发。夏人列马阵拒战于河西,以盾蔽身而立,萧惠击败之。

元昊逃走,萧惠指挥先锋及右翼军邀击之。夏人千余从包围圈中溃败而出,遭到我军迎击。

就在此时,忽地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迷住双眼,军队阵形大乱,夏人乘机反击,我军被践踏而死的不可胜数。诏令班师。

十七年(1047),娶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为驸马都尉。次年,皇上再次征讨夏国。

萧惠自河南进军,战船粮船绵延数百里。进入敌境之后,侦察到敌人在不远处行动,便将铠甲载于车上,士兵不得乘马。

诸将都请求防备不测,萧惠说:“李谅祚必定会亲自去迎接车驾,哪有工夫顾及我们?无缘无故地设防,只不过自缚手脚罢了。”一连数天,我军都没有立营垒。

直到探子报告夏国军队已到,萧惠这才自责称罪,谅祚军从山坡上冲下,萧惠与部人来不及穿上铠甲便四散奔逃。追杀者用箭射击萧惠,萧惠因之几乎未能免死,军士死伤尤其惨重。

军队回国后,因萧惠之子慈氏奴阵亡,皇上下诏释免其罪。 十九年(1049),因年老请求辞官,诏令恩赐坐肩舆入朝,可扶杖上殿。

萧惠再次递上奏章,皇上便允准其辞职,封他为魏国王。诏令冬夏都要赴行宫所在,参与决断疑难事务。

他回乡以后,皇上接连不断地派人赐给他汤药及其他赏赐。每逢生日,则赐诗以示尊宠。

清宁二年(1056)去世,时年七十四岁,遗命家人薄葬。讣告传出,道宗皇上因此而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

萧惠生性宽厚,自己生活节俭。兴宗让萧惠任意取用珍宝,萧惠说:“我以亲属之故占据要职,俸禄足以养我不贪之廉心,奴婢千余人,家财毫不匮乏,陛下还要加赐,比我穷的人您怎么待他呢?”皇上觉得他说得对。

所以作为将领,尽管多次损兵折将,皇上并不归罪于他。 弟萧虚列,武定军节度使。

有二子:慈氏奴,兀古匿。兀古匿官至北府宰相。

7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刘显传》译文:

刘显,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参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注:

《梁书·刘显传》、《南史·刘显传》不详。

8 文言文阅读题之元史·王思诚传

译文供参考: 王思诚,字致道,党州嵫阳人。

祖辈务农。思诚天资过人,七岁拜师学《孝经》、《论语》,都能背诵。

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任管判官,后召至京师任国子助教,又改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后又转任待制。

至正元年(1341),升迁为奉议大夫、国子司业。次年任监察御史,上疏顺帝,言京城一带去年秋不下雨,冬亦无雨,春又有蝗灾,加上黄河决堤,此系阴阳失调。

请发卒堵决,给灾民死者以棺木,这样可协调阴阳,消除水旱灾祸。思诚到檀州巡察,首先提出:“那里采金冶铁提举司设置监狱,管理囚犯,让服刑人带着脚镣刑具来舂金矿。

该狱原望给囚徒衣食,然自天历(1328)以来,不供衣食,因而饿死者达三十余人,濒临死亡者又有数人。他们本罪不该死,现在却被饿死,还不如施杖刑速死为好。

何况州县没有囚粮,让轻重罪犯都死在狱中。狱吏谎报他们生病时间之长短,用药次数之多少,以掩盖其失职。

呈请制定以囚犯病死狱中之多少来衡量看守者罪行轻重之法令。”又说“:燕南、山东邻近京师,近几年来,饥馑相继,群盗四起,巡尉弓兵与提调捕盗官,联合邻境,共同征剿,然而贼在南,他们却会合于北,贼在西,他们却会合于东。

及与贼相遇,他们又望风而逃。请立法严禁。”

又言“:初开海运漕粮,置海仙鹤哨船四十余艘,往来巡逻以保护漕船。如今这些哨船损害十数艘,只活动于刘家港口,以捕盗为名,实不出海。

以致海盗猖獗。应该在莱州洋等处分兵把守,不让在岛屿旁停泊船只,禁止镇民与船夫通婚,有能捕捉盗贼的奖给船只;捉住贼首的,赏赐官职。

仍移江浙、河南行省兵民,戍守江海口道,待查清返程海商若非寇贼后,才准许船只停泊。到第一年粮船开航之前,派遣将士乘海仙鹤于二月下旬入海,这样海道大概就可以安宁了。”

朝廷采纳了这些建议。 松州的官吏为得到贿赂而故意诬陷百姓,向台臣诉冤的就有四十人,于是命思诚查问。

思诚以其他名义秘密去松州,逮捕监州以下官员二十三人,都判了罪。丰润县一囚犯,年纪最小,因戴刑具将至死,引起思诚怀疑,问他,他说:“傍晚遇见三人,与他们同行,半夜他们便用尖刀逼我走在前面,到一老百姓家门前,他们大家都进去了,让我一人留在户外,我就偷偷地到县府报告,还未报案,就被抓住了。”

思诚于是判了有司的罪,那少年获释了。 思诚出任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到武乡县巡视,监县出来迎接,思诚暗地对随从说:“此人定是贪官。”

不久,果然有人在路旁诉冤,思诚问他“:是控诉监县夺你的马的吧?”那人说“:是。”于是将监县问罪。

随从问思诚为何预先能知道此事,思诚说:“穿着破烂的衣服,骑着骏马,不是诈取来的又是什么?”陕西行台写公文给思诚“,希望疏通黄河三门,设立水陆站,直通关陕。”思诚会同陕西、河南宪臣及郡县长官去察看,大家都害怕地险路隘,想用假话回报,思诚生气地说“:我们自己欺骗自己,怎么督责他人?以什么态度对待朝廷?你们稍停一会儿,我要亲自到那里看看。”

大家都害怕地跟着他,黄河中滩碛之路一百多里,礁石错出,无路可走,便下马徒步,攀藤前行。大家疲乏得喘着气,流着汗,却不敢说什么。

行了三十里路,推测走不通了,就作诗叙述经过的险情,被执政者采纳,取消了行台的建议。 后来召他编修辽、金、宋三史,又调任秘书监丞。

刚巧国子监的学生率领着人相斗,又再任命他为司业。思诚召集学生在堂下,开除了五个带头相斗的学生,受降斋处分的七十人,对学习勤奋的升级,学习懒惰的除名,从此大家更加互相勉励,于是越级提升思诚为兵部侍郎。

因母亲病逝,扶柩南归。守丧期满,起为太中大夫、河间路总管。

磁河水决堤泛滥成灾,思诚召集民工修堤,日夜兴工,一个月便完成,是年农业获得好收成。南皮民祖辈曾沿御河种柳, 征税,名曰“:柳课”。

黄河决堤,把这些柳树都淹没了,而官府仍旧征税,十余年来不止,人民交加贫困,思诚奏请朝廷免除。所辖景州广川镇是汉代董仲舒的家乡,河间尊福乡有博士毛苌的旧居,思诚皆请于该两处建立书院。

其后,思诚奉召回朝,拜礼部尚书。 至正十二年(1352),各地人民失业者多,顺帝命名臣去巡察,思诚至河间及山东诸路,召集父老,宣扬皇上关心民间疾苦的恩德,百姓莫不感激泪下。

思诚又召还至京,升迁为国子祭酒,不久又拜为礼部尚书,主持科举考试。又升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

他应诏奏进七事:一曰置行省丞相,二曰宽内郡征发,三曰淘汰冗兵,四曰改进禄秩,五曰罢行兵马司,六曰复倚郭县,七曰设常选。不久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十七年(1357)春,红巾军攻陷商州,夺取七盘,占据蓝田县,距奉元仅三十里,思诚在安西王月鲁帖木儿官邸会见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及省院官,大家万分恐惧,拿不出任何对策,思诚说“:陕西是要地,关系天下得失,察罕帖木儿是河南名将,贼一向害怕他,应该派使臣去求援,这才是上策。”戍将憎恶豫王之兵排挤自己,始终久议不决,思诚说“:我军力弱,失守于早晚之间,到时候谁来负责?”于是写信给察罕帖木儿曰“:河南是京师的。

9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10 赵延寿 恒山人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

父赵亢县县令。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县,其稗将赵德钧俘获延寿,养为己子。

延寿少时容貌俊美,喜读经史典籍。唐明宗先是将女儿嫁给他,待到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为驸马都尉、枢密使。

明宗子李从荣自恃权势,专横跋扈,内外官员无不震恐,延寿请求补为京外官避祸,便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934~936)初,加鲁国公,再次出任枢密使,镇许州。

石敬瑭自太原发兵,唐派张敬达前往讨伐。适逢敬达败退,守晋安寨,延寿与德钧前往援救,听得晋安已破,逃至团柏峪。

太宗追及之,延寿与他父亲一同投降。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誓师北进中原。北伐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直接以反蒙元为号召。

第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正式开创明朝称帝,建元洪武。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先攻占山东,然后由东到西席卷华北大地。

1、

而元朝此时还在忙于内讧,皇太子削扩廓帖木儿爵邑,命秃鲁、李思齐等进攻扩廓帖木儿。蒙元统治阶层的内讧在明军不断攻城掠地时,照样持续了半年之久,等到当年八月双方讲和时,明军已经直逼大都了。

《元史》记载:

闰月己亥朔,扩廓帖木儿杀貊高、关保。

庚子,徐达陷卫辉路,壬寅,陷彰德路,丁未,陷广平路。

壬子,明将常遇春陷德州。

丁巳,罢大抚军院,杀知大抚军院事伯颜帖木儿,复扩廓帖木儿官爵。皇太子总天下兵马,裁决庶务如前诏。

戊午,明兵陷清州,辛酉,进至直沽,右丞相也速等溃走。癸亥,平章政事俺普等与明兵战于河西务。败绩。

甲子,常遇春陷通州,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败绩,死之。

常遇春在8月底的时候已经打到了通州,明军已经在大都城的大门外了。

洪武元年(1368年)9月10日,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大都皇宫清宁殿,召见群臣宣布驾临上都。

听到这一消息,百官立即明白皇帝陛下是要放弃大都逃跑了。左丞相失列门、知枢密院事黑厮、参知政事郭庸及宦者赵伯颜不花反对,称放弃京城无异于宣布王朝灭亡。

但是,妥懽帖睦尔去意已决。当夜,皇帝一行百余人,包括奇皇后、三宫后妃、皇太子及其妻妾、高官、年幼的皇室成员,悄悄穿过京城西北的健德门,离开了京城,将高耸屹立的城墙抛在身后。

此后,黄金家族的皇室成员们再无一人回到过大都。他们只能在梦想和回忆中憧憬大都昔日的繁华。

2、

次日,皇帝一行抵达居庸关。居庸关的石墙上饰有佛教转轮王的精美雕像。居庸关作为防御堡垒,不仅控制从北方通往大都的主要驿站,而且其本身也是具有政治宗教意味的纪念碑。14世纪40年代,居庸关为庆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登基而营建,此时却被皇帝本人抛在身后,高耸的关门目睹了元朝帝国的崩塌。

元顺帝离开大都的第三天,洪武元年(1368年)农历八月二日,西历9月13日,徐达大军自大都齐化门外填濠而入,攻占大都。

蒙古史籍《黄金史》、《蒙古源流》记载,元顺帝北逃时作了一首蒙文诗歌:

诸色珍宝修成的我那宝贵宏伟的大都城哟,

惬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开平库儿都城哟,

古时诸圣的夏营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哟,

在那万物枯黄的戊申年,我误失了大国哟!

九色珍宝装修成的我那宏伟的大都哟,

可执缚九十九匹白马的我那上都开平哟,

广受众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乐哟,

称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哟,

起早登高举目远望,烟霞缭绕,前后眺望观赏,景色悦目,

不分冬夏,居住无忧快活,

是我自在薛禅皇帝建立的宝城大都!

先祖享乐的我那宽广宏伟的大都哟,

有缘相聚的我那众王侯、宰相和属民万众哟,

不听亦剌忽丞相明谏之言,是我的遗恨,

听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误杀具足智慧的脱脱太师,

逐回大德上师,是我的罪过。

可惜我万众之主的皇帝的名声!

可惜我那尽情享受的快乐!

具有神力的薛禅皇帝多方营建的,

福禄汇集的我那大都城哟!

被汉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恶名落到我妥欢帖睦尔身上了!

满篇懊恼后悔的意思,但已经无济于事。

这个月的月末,妥懽帖睦尔一行顶着雨雪寒风来到上都。上都原本是元朝夏都所在,此时却显得很凄惨地孤零零矗立在那里,因为城内城外的大部分建筑在红巾军的多次进攻下已化为灰烬。在上都,元朝皇帝一行惨淡地熬过了整个冬天。

妥懽帖睦尔和他的大臣们一直想着各种不靠谱的法子想要扭转局面:今后是应该收复大都,还是继续逃亡至哈拉和林?有大臣要找高丽这个表面盟友的出兵援助,有人打算让扩廓帖木儿赶来援助,朝廷确实在年底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但明军攻势如潮,扩廓帖木儿自顾不暇,在1369年1月被明将徐达在保安州击败。

所有的策划都是一团浆糊,屡试屡败,屡败屡试。流亡朝廷陷入绝望的氛围,大臣们或者沉溺于美酒,醉生梦死,或者投入高丽美女的温柔乡。也有大臣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斥责他人贪生怕死,碌碌无为。而此时,妥懽帖睦尔在明军日益逼近的强大压力下,缠绵病榻,无法上朝。

3、

1369年六月中,也速与明将常遇春战于全宁州,大败。甲戌,明军攻陷大兴州,元朝中书右丞脱火赤被俘。元朝所剩无几的能打仗的将领之一李思齐,以临洮降于明军,流亡朝廷被明军逼得不得不继续奔北而逃。

1369年7月底,妥懽帖睦尔一行离开上都迁往应昌落脚。他们前脚刚离开,常遇春的大军后脚就攻占了上都。

《元史》记载:“ 冬十月丁未,明主复遣使赍手书来。 ”朱元璋给妥懽帖睦尔送去一封言辞比较客气的劝降信,蒙元皇室诸人及大臣们无言以对。

妥懽帖睦尔看着朱元璋的劝降书,哀叹良久,然后以汉语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来答复,题为《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元顺帝在诗中不说自己亡国,只是说自己是禅让明主,但这只是为了保存颜面,自欺欺人而已。他们还寄希望高丽援军,但实际上高丽国已经与明朝暗通款曲,向明朝称臣了。年底,妥懽帖睦尔终于一病不起。

1370年,明朝洪武三年,元朝至正三十年春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李文忠副将,中山侯汤和和为冯胜副将,出兵进攻此时蜷缩在草原与中原边界的元朝残余势力。

此为明军的第一次北伐蒙古草原,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二月,李文忠陷兴和,进至察罕脑儿,击败元军平章政事竹贞所部。

夏四月,扩廓帖木儿与徐达战于沈儿峪,被明军击败。

1370年5月23日,常年诸事不顺、饱受痢疾之苦的妥懽帖睦尔在应昌离世,在位三十七年,年五十有一。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逃离大都时没有做焚城之事,因此很客气地给了他一个“顺帝”的谥号。

4、

妥懽帖睦尔之子,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如愿以偿即位当上了皇帝,后称为元昭宗。这位不安分的太子殿下,接受过完整系统的汉文化教育,能写诗会画画,是元朝崩溃灭亡的祸首之一:他曾几次试图篡位,还与自己的皇帝老爸打内战,但都没有成功,只是加速了大元的崩溃。在妥懽帖睦尔去世十四天后,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李文忠大败应昌府的北元守军,攻陷应昌,捕获了上千头牛羊,只有昭宗率十余骑突围,出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从此,元朝残余势力被称为北元。

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买的里八剌及其侍妾被明军俘获,被押送到南京,交给朱元璋。直至1374年,他们一直“客居”南京。新任元朝皇帝儿子被明朝俘虏,自己也丧失了中原这一庞大资源,其部将也越来越如狼似虎地觊觎皇权,直至1378年去世,大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一直是朱元璋最大的威胁之一。

爱猷识理达腊的一辈子颠沛流离,几次处于被废、被杀的危机中,即位之后极力要反攻中原,但总是无法成功。在他死前,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那就是他比扩廓帖木儿(卒于1375年)要长寿。扩廓帖木儿一直效忠妥懽帖睦尔,曾在1365年拒绝与奇皇后一齐拥戴爱猷识理达腊即位。

奇皇后是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母亲,高丽贡女出身,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确实曾计划逃亡高丽沿海地区的耽罗岛(今济州岛)。在蒙元帝国灭亡的滚滚 历史 潮流中,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多年反攻中原的努力,只是小小的浪花,没能翻滚几下,就消失不见了。退回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至此后只是草原割据势力。1378年,洪武十一年四月,爱猷识理达腊去世,庙号昭宗,汗号必里克图汗(Biligtü,蒙古语意为“聪明的”)。十年后,明军大破北元于捕鱼儿海,歼灭蒙古骑兵7万余人,俘获北元皇帝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遭到蒙古其他力量毒手。至此,北元彻底崩溃。

参考书籍:《元史》、《明史》、《高丽史》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学家,苏格拉底弟子。昔勒尼学派创始人。提倡快乐主义的,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太祖尝从容询天下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太祖大悦,俾居幕府,从克滁、和,战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皆有功。从渡江,取太平,遂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太祖既擒陈野先,释之,令招其

29岁就逝去的杰出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

克里斯托弗·马洛(或 克利斯朵夫·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1564年3月6日—— 1593年5月30日),英国诗人,剧作家。是戏剧版的 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