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中国神话最多最原的古籍是什么书,里面能看到什么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2收藏

保存中国神话最多最原的古籍是什么书,里面能看到什么国?,第1张

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

北京的文渊阁和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镇江金山寺内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西湖孤山的文澜阁。

七大藏书阁简介

七大藏书阁,是珍藏《四库全书》的书库,皆以文为首,第二个字多从水旁,象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百多年来,七大藏书阁在帝国主义的蹂躏下,有的已遭厄运。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抢掠一空之后,被付之一炬。文宗阁和文汇阁在19世纪中叶毁于一火。

藏书阁历史

最古老的藏书阁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因它走过了一段极端艰难的藏书历程,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和文化奇迹,从而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为全面展示范氏十三代族人及地方有识之士、历代文化名人在天一阁发展史上倾注的心血,引导人们更好地畅游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历史时空之旅,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陈列作了彻底改造。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藏书文化为核心、收藏的古籍为主要载体,分范氏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在范氏最早藏书处--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府学藏书楼--尊经阁、千晋斋等天一阁不同时期的建筑空间,展示了天一阁不同发展时期藏书文化。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天一阁430多年的故事,力求营造一种书香盈溢的氛围。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卷,至解放时因战乱等原因散失减至13万卷,后经天一阁文物工作者悉心访求和宁波藏书家的慷慨捐赠,又寻回范氏原藏4000卷,加上向社会征集的古籍,新天一阁现已有藏书30万卷。历了430年的风雨坎坷,我国现存历史上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之一的天-阁,经整修后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天-阁博物馆总体布局有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这次整修,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的陈列做了彻底的改造,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以藏书文化为核心、以收藏的古籍为主要载体,分范氏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

藏书阁建筑地

藏书阁一般都建造在水边,原因是:

首先,从实用角度考虑,古人对藏书阁的选址很讲究,远离火源、靠近水池、阴凉避光。选择水源附近,如果发生火灾,有利于施救。

第二,从文化角度出发,我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和环境营造方面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强调"天人合一"的意境,在环境,造型,空间,色彩,尺度和选材等方面都考虑"精在体宜"。而珍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建筑更是艺术宫殿中的瑰宝,在建筑丛林中熠熠生辉。汉朝的"石渠阁"下有流水潺潺,上以石料筑营;宁波的"天一阁"庭前有池,池南有山,建桥池上,筑亭依墙。智者乐水,文化源远流长,意义美好。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征。

  第一是意大利贵族马拉特斯塔(?—1465年),1452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切泽纳(cesena)设立一所图书馆,名叫马拉特斯塔图书馆

  第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者柯西莫•美第奇(1389—1464年)和其孙洛伦佐•美第奇(1449—1492年)建立了举世闻名的美第奇家族图书馆。1808年,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合并到洛伦佐图书馆,现在的名称是“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

  第三是范钦(1506~1585年建立的天一阁藏书楼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天一阁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从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就一直跟随着中国,以中国为榜样,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并且,大量输入中国的艺术品。经过上千年时间的积累,日本现今留下了一批中国珍宝。而且,在近代的时候,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国文物更是大量流失。其中,一些文物就大量流落到了日本。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日本收藏的十件中国珍宝。

第一个、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可以说,这个琵琶是一个神品,因为,一般情况下,琵琶都是四弦的,而这个琵琶却有五弦,是这世上唯一一件拥有五弦的琵琶。它不仅可以当做琵琶来弹奏,还可以作为吉他、三弦琴,甚至,还可以用来当做是冬不拉来弹奏。它使用唐朝的螺钿镶嵌式方法制造,外观极其华丽,做工十分精细。

可以说,在这世界上能够表现唐朝繁华程度的也就只有这件镶嵌型乐器了。这个琵琶,在唐朝的时候流入日本,被圣武天皇作为收藏品收藏了起来。天皇死后,这件文物就随着天皇的其它宝物,被收藏在了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的北院里,一千多年来无人问晓。

现在,这件物品竟变成了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宝物,甚至,还被誉为“第一名品”。

第二个、曜变天目茶碗:

如果,按照文物单品来说的话,这件文物完全可以在文物排行榜中,排到第一位,因为,这件文物在这个世界上仅此一件。它是南宋时期的文物,由宋代黑釉的建阳窑制作而成。在过去,宋人用它来斗茶,并且,在它的身上还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日本展示出来的时候,它被单独陈列了出来,底座不停地旋转着,周围一片黑暗,茶碗身上的光圈闪烁着妖艳而又奇异的光芒。而且,不同的光线角度,光圈的颜色也会不一样,奇幻无穷。只是,看着这个碗,便会让人忍不住惊讶:古代的技术,竟然已经达到了这么高超的地步?根本就不像是人间应有的东西,或者说,它应该是从天上来的!

这件曜变天目茶碗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对这个碗更是赞不绝口,只能用“碗中宇宙”来形容它,他们说:“碗里就像是深夜在海边看到的星空一样。”不过,根据记载这应该有两只才对,但是,在考古中发现的瓷片却没有发现一个跟它类似的。民间有传言说,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拿了,但是,之后却在本能寺中毁掉了。另外一只,则变成了德川家康世代流传下来的宝贝。

第三个、汉倭奴国王金印:

根据一些资料和文献的记载,在公元57年的时候,倭奴国(日本过去的国称)带着贡品前来我国朝贺,光武帝便把印缓赏赐给了自称是大夫的使者。后来,这枚金印不知道去了哪里。

直到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枚金印才在福冈被两位准备耕作的农民发现。金印出土以后辗转百年,直至1979年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金印的正面是正方形,上面雕刻着“汉委奴国王”字体,这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的日本就是汉朝的附属国。也是中日外交的一个重要见证。

其实,这个“倭”字与“委”字通用,在《说文解字》中,委表示“随从”之意,加上人字偏旁表示顺从、恭敬的人。《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在《三国志·魏书》中也记载着:“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诸国)不盗窃,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

第四个:《潇湘卧游图》:

这幅画,堪称是南宋山水画中的第一宝画,由李氏和另一位李姓画家一起创作。

传说,南宋有一位叫作云谷的禅师,他游遍了四方以后,便回到了金斗山里隐居。但是,他觉得很可惜和遗憾,因为,自己把天下都走了个遍,却没有去看过潇湘的山水。于是,云谷就请来了李画家为自己描绘出潇湘的美景,然后,把画卷挂在房间里,这样一来,躺在床上也可以欣赏潇湘的美了。

所以,这幅画被叫做“潇湘卧游”。据说,乾隆最喜欢的一幅山水画便是这幅,整个画面只用淡墨来修饰,一笔画完,没有丝毫的勾勒之意。画卷中大面积的留白,令人在心中不断猜想它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浓雾里的山水朦胧,就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一般,神秘中又蕴含着大气,让人沉迷在画卷中不得自拔,仿佛有种刚刚神游完毕的舒畅感,可以说是一个神品。

它是在近代流入日本的,现在,被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五个、王羲之的《丧乱帖》:

人们一致认为唐朝的模本《丧乱帖》,是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摹本。

传言,这是鉴真东渡的时候带到日本的。因为它跟其它两个帖子一起连在一张纸上,所以,才被说成是摹本,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王羲之传流下来的唯一一幅真迹。

帖中的笔钩强劲有力,写法精妙,字体更是完完全全地表达了王羲之当时的心境。它被誉为是晋唐时期书法中的极品,丝毫不逊色于台北故宫的《快雪时晴帖》和北京故宫的《神龙兰亭序》。它的地位和这两幅相当,价值无限,现在被收藏在日本的宫内厅里。

第六个、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

牧溪是南宋时期的人,当时,他因为反对贾似道被官府通缉。

他的画法十分奇妙,每一幅画都是随笔点墨画成,不加任何修饰,画中意思简单明了却又蕴含着禅意,让人越读越感受到此中真意。

在这组图中,除了观音的含义是明确的之外,猿鹤的含义人们至今还没有得出答案。特别是那只怀抱着小猿猴的母猿,它神情生动传神,仿佛就是一个人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的眼底中却又蕴含着些许的迷茫。整幅画意境无穷,仿佛是一幅充满了禅机的问卷,等待着世人来作答。

这组画一共有三幅,是宋朝禅宗画作中的极品,现在,被收藏在京都的大德寺里,每年展出一次。

第七个、猛虎食人卣:

在日本收藏的中国青铜器中,有两件是最重要的:

一件是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

另一件则是被收藏在京都泉屋博古馆里的猛虎食人卣。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就是猛虎食人卣。它是商朝晚期制造出来的,被称为青铜器中的珍品。它跟其它出土于湖南的商晚期青铜器一样,都是以人和兽为主题。它的造型是一个踞虎和人拥抱在一起,立意十分奇特,在商朝的青铜器中,很少有这样怪异复杂的。

它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人们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为了表现老虎把人吃掉时的凶狠,有的人则说是想展示“人兽和谐”的主题。

第八个、《无准师范像》:

在日本,人们把禅师的肖像画,说成是顶相。

唐、宋时期,很多禅宗在中国根本站不住脚,不过,它们却在日本流传下来了,因此,宋朝的大部分禅宗艺术品被保存在日本。

在禅门里,师傅一般会赠送一幅自己的肖像画给弟子,画上会题上一些字证明这位弟子师承于哪位禅师。当时,宋理宗拜无准师范为国师,他便送给了宋理宗这幅肖像画。这幅画画得很传神,对无准师范的面部表情描绘得十分细致和到位。无意中,传达出禅师的智慧和风趣,是宋朝人物画的代表。

在明清以前,没有一幅画可以比得上它,现藏于京都东福寺。

第九个、李迪《红白芙蓉图》:

人们一致认为,这幅画是南宋时期花鸟画的第一名画,它是李迪在1197年所创作的。

《红白芙蓉图》一共有两幅:

一幅是红芙蓉;

一幅是白富荣。

红芙蓉画得好一点,线条的描绘有五代时期名匠黄筌的风范。这两幅画原本收藏在圆明园中,但是,在近代的时候,却被列强夺走,流落海外多年,现在,在东京的国立博物馆。

第十个、五贴《菩萨处胎经》:

竺佛念于姚秦弘始年间(399~416),译出《菩萨璎珞经》、《十住断结经》、《出曜经》、《菩萨处胎经》、《中阴经》等五部,被誉为苻姚时期之译经宗师。

这套经书的历史背景十分强大,它是人们相互摘抄的最古老经卷,可能是现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没法评估。它是550年时陶仵虎写的,字体十分大,写法明显是北碑一派,笔意随意间又带着严谨,但是,看上去却没有丝毫造作之意,难以用言语表达它的奇妙。

这份菩萨处胎经,是唐朝的时候流入日本的,现在,藏于京都知恩院内。

我国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是《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蜗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最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其中《山经》的主要内容是山川地理、矿产,以及奇禽异兽、怪蛇怪鱼、奇异的花草树木等;《海经》主要记叙海内外禀性及外形都十分奇异的国家和民族以及神奇事物、神话历史。

以上内容参考-山海经

保存中国神话最多最原的古籍是什么书,里面能看到什么国?

是山海经《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