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7浏览:3收藏

河北保定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啊,第1张

保定地区的著名景点:涞源县的白石山,涞水县的野三坡,易县的清西陵、紫荆关、荆轲塔、狼牙山,保定市的总督署、古莲花池,安新县和雄县交界处的白洋淀,满城县的汉墓(中山王刘胜),阜平县的晋察冀边区司令部遗址、瀑布群。

次一点的景点:满城县的龙门峡谷,顺平县的龙潭湖,唐县的清虚山、西胜沟和大茂山。

购物:高碑店的白沟。

黄帝功绩

文化贡献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

黄帝雕像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

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

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

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

铸鼎:在荆山(在今天河南三门峡灵宝)铸鼎,分华夏为九州

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

精神文明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折叠政治文明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物质文明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蚩尤与黄帝之战

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黄帝战蚩尤

第一种说法如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貙、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周朝《逸周书·尝麦解》,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2处(白洋淀,野三坡)、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苇绿荷红,胜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云蒸霞蔚;天桥瀑布、龙门天关飞流直下,气象万千;西胜沟峡谷龙潭、峰回路转,北岳庙历览千年,风采依然;万倾桃园“乱花渐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浅草才能没马蹄”;紫荆关畿南第一天下险,古栈道地下长城世间奇!红色文化丰厚。

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埋葬着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的千年古刹大慈阁;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

城汉墓等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省保,504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8万余件馆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灵藏。 涞水野三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生态示范区――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北段,与北京市房山区接壤,距市中心仅100公里。

涞源白石山: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悬崖绝壁,人迹罕至。

白洋淀异国风情园:白洋淀异国风情园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

保定唐县西胜沟:位于保定市唐县城北38公里处,是一条14华里的峡谷,峡谷内飞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长流,九处秀丽的龙潭巧点其中。

涿州三义宫:三义宫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楼桑庙村,与京广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相邻。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

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坐落在国家5A级旅游区、河北省著名风景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 在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内,栽植着300余种荷花,品种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观园内有五区。

涞源十瀑峡白石山十瀑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间,十瀑连叠不断,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飞溅。飞龙瀑落差48米,瀑面宽3米,如银河倒挂,声宏如雷,气势雄伟双龙瀑分两级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开元寺塔是河北四宝(华北四宝)之一,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之说。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市阁凌霄(大慈阁)

大慈阁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为上谷八景之首,史称“市阁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阁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阁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阁后有全国罕见坐南朝北的关帝庙。 大慈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奎楼应宿

相关记载为:“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南门以东的古城墙上面坐落着号称保定八景之一的两座奎楼。只是,那座残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楼”,早在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府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

莲漪夏艳(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 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

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西刹秋涛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

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狼峰竞秀

狼牙山位于易县,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峰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其他文物资源景点 序号 名 称 地 址 保护级别 类别 1 大慈阁 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 国宝 古建筑 2 古莲花池 莲池区裕华西路246号 国宝 古建筑 3 保定钟楼 莲池区裕华西路北侧 国宝 古建筑 4 直隶总督署 莲池区裕华西路301号 国宝 古建筑 5 淮军公所 莲池区恒祥南大街627号 国宝 古建筑 6 清河道署 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 国宝 古建筑 7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 国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8 育德中学旧址 莲池区金台驿街86号 国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9 直隶审判厅旧址 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 国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0 光园 莲池区永华南大街105号 国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1 保定天主教堂 莲池区裕华西路245号 省保 古建筑 12 稻香村“糕点铺” 莲池区西大街195号 省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3 杨继盛祠堂(1) 莲池区皇华馆街 市保 古建筑 14 天水桥 莲池区长城南大街南关府河之上 市保 古建筑 15 古城墙 莲池区天威中路动物园北侧 市保 古建筑 16 杨继盛祠堂(2) 莲池区大金线胡同 市保 古建筑 17 观音堂 莲池区裕华园小区内 市保 古建筑 18 大汲店戏楼 竞秀区大汲店村内 市保 古建筑 19 忠烈祠 莲池区皇华馆街杨公祠北侧 市保 古建筑 20 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莲池区西下关街18号 市保 古建筑 21 贤良祠 莲池区西大街629号 市保 古建筑 22 慈禧行宫 莲池区保定市第二中学院内 市保 古建筑 23 刘守庙 莲池区天威东路538号市中医院内 市保 古建筑 24 清真西寺 莲池区清真寺街 市保 古建筑 25 关岳行宫 莲池区力高豪园内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6 乾义面粉公司 莲池区长城南大街681号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7 第一客栈 莲池区唐家胡同18号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8 石家花园 莲池区保定市第一医院内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9 协生印书局 莲池区永华南大街390号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0 东清真寺 莲池区长城南大街382号 市保 古建筑 31 清真女寺 莲池区清真寺街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2 关西街教堂 莲池区关西街91号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3 乐寿园 莲池区河北农大幼儿园北侧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4 城隍庙 莲池区市府后街古城宾馆院内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5 同仁中学 莲池区保定第一中学院内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6 刘春霖墓 莲池区东风公园内 市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朝初期。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眼看着兵马劳顿。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

有俗语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战争需要马,马成了战略物资,不适合再做“马肉火烧”,于是就出现了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的替代品——驴肉火烧。 大慈阁香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大慈阁禅院内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经保定时,因机缘际会,大慈阁香油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历史,大慈阁香油选料上乘、做工严谨,以精选芝麻为原料,经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朴风味,其颜色呈棕红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阁香油历代薪火相传,虽岁月变迁,但其风味依旧,成为古城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瑰宝! 大慈阁素面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保定大慈阁禅院的斋堂,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大慈阁素面属于佛素范畴,即寺庙里的素斋,注重清淡、善巧。

大慈阁素面有养眼之面、开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称。

养眼之面:面相好是大慈阁素面首个标准,大慈阁素面强调外观摆型、颜色搭配。面白、汤棕,配上绿菜、番茄、香菇,增进食欲。

开胃之面:主要在汤料的熬制,俗话说:面在味,味在汤,汤显功。味道即王道,面汤要熬,辅以养生的枸杞、大枣、当归、姜丝等味料,经过文武火数小时的交融煮制,辅料完全释放汤中,浓醇深厚,形成大慈阁素面独具匠心之味!

印心之面:好面自有好滋味,大慈阁素面之面粉取自麦心而成,根根劲道爽滑,加之配以大慈阁自产的的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麻酱做调味品其回味无穷! 大慈阁酱菜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为传统工艺酱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

大慈阁酱菜购进原料,务求精良,不惜重价。如收购小红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保持嫩脆。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籽、花铃。但收购价格往往要高于普通韭菜花的一倍。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则无柴,食之无渣滓。

大慈阁酱菜营养丰富、脆爽可口。品种有大慈阁酱包瓜、大慈阁酱八宝菜、大慈阁酱黄瓜、大慈阁酱子萝、大慈阁酱地露、大慈阁酱五香疙瘩头、大慈阁酱花生仁等三十个品种。 大慈阁糕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阁糕点虽历史久远、世代相传、味美色佳、独具风味,但在历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阁僧众等少数人才能享用。

大慈阁糕点有外用糕点、内用糕点两大类,讲究现吃现烤,味美色佳、独具风味。

外用糕点主要用于进贡、馈赠、恩赏等。

内用糕点分为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节用糕点五类,各类皆独具特色。

大慈阁糕点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城保定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白运章包子是在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

白运章包子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誉为名优产品,受到省市领导的题词表彰,并获得百年老字号。其特点是馅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 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已传五世,近二百年。

相传,清代河间县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马氏兄弟,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辗转来到保定,开了马家老鸡铺。店主人在制作技术上颇下功夫。加之又懂点医道,每次煮鸡,除放应有的辅料外,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保定古莲花池东侧。 据传,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锅罩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

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崇圣寺的由来

崇圣寺建于南诏时期,具体建造情况说法不一,《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大理国内史《大理国僧分五类》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其中最壮观为崇圣寺,国师居寺中”。到了南诏劝丰_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 。

另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_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公元1056年,缅甸国王曾两次来崇圣寺迎佛牙,大理皇帝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赠 。

扩展资料

关于大理国皇帝逊位为僧,有十人之说,也有九人之说。至于出家原因,一则与南诏大理国实行的政教合一统治有关,二则有四因:

第一、在争权中失败,被废为僧。(如段思良)

第二、政权不稳而为之。(如段正严)

第三、高氏专权人心向背,被迫下台。(如段寿辉、段正明)

第四、惯例所致,新国王即位后,原国王退位让贤,出家为僧,以安定人心。

九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国王分别为:段思英:大理第二世国王;段素隆:大理第八世国王;段素贞:大理第九世国王;段思廉:大理第十一世国王;段寿辉:大理第十三世国王;段正明:大理第十四世国王;段正淳:大理第十五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段正严:大理第十六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段正兴:大理第十七世国王 。

-崇圣寺 (云南省大理寺庙)

形容一下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 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火车站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ldquo;文笔塔rdquo;,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 导游词 5篇 范文 ,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一)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mdash;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ldquo;佛都rdquo;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 日记 》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ldquo;圣rdquo;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ldquo;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rdquo;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ldquo;南诏故都,魅力古城rdquo;mdash;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 ,素有ldquo;文献名邦rdquo;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导游工具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ldquo;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rdquo;,有ldquo;三阁、七楼、九殿、百厦rdquo;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ldquo;佛国rdquo;、ldquo;妙香国rdquo;之称,而崇圣寺有ldquo;佛都rdquo;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ldquo;天龙寺rdquo;。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ldquo;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rdquo;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_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ldquo;永镇山川rdquo;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ldquo;川rdquo;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ldquo;题字刻碑rdquo;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导游工具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ldquo;永镇山川rdquo;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ldquo;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rdquo;因而ldquo;钟震佛都rdquo;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ldquo;钟震佛都rdquo;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 传说 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ldquo;雨铜观音rdquo;。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耶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 彩绘 ,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ldquo;北有《 清明 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rdquo;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ldquo;南北双骄rdquo;。 导游工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__我带大家游览大理著名景点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以寺中三塔闻名于世,又称ldquo;大理三塔rdquo;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大理三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个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 方法 ,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ldquo;堆土建塔rdquo;和ldquo;挖土现塔rdquo;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的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1978年,在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ldquo;佛国rdquo;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ldquo;佛国rdquo;,ldquo;妙香国rdquo;。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ldquo;钟震佛都rdquo;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ldquo;妙香佛国rdquo;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欢迎你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四)

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崇圣寺三塔参观游览,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ldquo;文笔塔rdquo;,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佑时期(公元824mdash;859年),先建了大塔ldquo;千寻塔rdquo;,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ldquo;泽国多水患rdquo;。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ldquo;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rdquo;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ldquo;堆土建塔rdquo;与ldquo;挖土现塔rdquo;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入云霄的大理崇圣寺前三塔,也是由一块砖、一块砖垒砌而成的。而塔砖却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为研究大理崇圣寺三塔建造史、大理佛教史、南诏大理佛教与中原佛教之关系的实物资料。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

崇圣寺三塔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崇圣寺三塔吧。但愿今天的崇圣寺三塔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五)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ldquo;永镇山川rdquo;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崇圣寺三塔在哪里?

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5A级景点。位于云南省大理!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米榻ㄖ壕嗬胂鹿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旅游信息

交通线路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上海数人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该看什么“头”呢对了,有朋友说了:石头!前面所提的墙头、坟头所指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不少游客说:不到石林等于没到昆明。由此可见石林在云南旅游中的地位。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云南省的旅游标志就与石林有关,那是什么标志呢,这个迷底我们到了石林后自然就能解开。正因如此,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来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饱眼福。

现在我们的车子已驶离市区,脚下这条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于1991年元旦正式通车,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全长120千米,往东到石林,向西到安宁,连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缅公路,属国道320、324线。有朋友会问,云南有高速公路吗有。云南省己实现以昆明为中心200千米范围内主要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并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的公路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在车子正行驶在昆明市官渡区的辖区内。官渡区是昆明市所属的五区之一,是各郊县区中乡镇企业较发达的一个区。各位请看前方,那里是官渡区所辖的一个彝族乡——阿拉乡。彝族的一个支系,头戴鸡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于此。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有花卉之乡、水果之乡、蔬菜之乡美誉的呈贡县境内了。说到“呈贡”朋友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许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过呈贡斗南的鲜切花呢。现在呈贡县斗南镇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这里的鲜花行销全国,远销海外。这里传统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dvmv 提取码: dvmv

保定学院图书馆重视馆藏建设,不断提高文献资源质量。截至2010年12月底,我馆馆藏纸质文献901万册(件),数字图书31余万册。我馆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200余种,报纸百余种,自辑专题剪报76种。我馆重视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收藏有线装古籍8980册,已经专家鉴定确认的珍善本有16种共1428卷,另藏有原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和著名翻译家张友松先生的赠书。

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之作注。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

河北保定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啊

保定地区的著名景点:涞源县的白石山,涞水县的野三坡,易县的清西陵、紫荆关、荆轲塔、狼牙山,保定市的总督署、古莲花池,安新县和雄县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