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有那些历史名人,历史古迹,流传着那些历史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山东德州有那些历史名人,历史古迹,流传着那些历史故事?,第1张

  历史名人: 廉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一说山东惠民人,有误)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绍(明1557-1639),字公业,明工部尚书,德州市德城区人。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蔑视权贵,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断,不以难易而回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纶霞,济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区吕家街人)。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田侍郎。田雯居官职任心强,政绩卓著,关心民疾,兴利除弊,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学识广博,著述丰富,《古欢堂集》十二卷、《黔书》上下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幼学编》四卷和《诗传全体备义》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库全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管辂(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庙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刘峻(462—521),字孝标,今德州平原县人。南朝梁学者,文学家。曾注《世说新语》,引证详确,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刘户曹辑》。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名士,文学家。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祢衡著作原有两卷,已失传。后世见到的仅《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鹦鹉赋》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来禽济源山主,晚号方山道民,临邑镇邢柳行村人。幼颖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善书、诗、画。尤以书法名世。朝人购邢书,“与黄金同价”。其名与董其昌、张瑞图、米万钟同称明末四大书家。与董其昌又称南董北邢。墨迹为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及上海、苏州、西安、四川、沈阳、承德避暑山庄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东历史博物馆藏有其著作与画品;著作有《来禽馆集》29卷,《南官县志》,《武定州志》15卷,《临邑县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志家誉为名志。刻有《来禽馆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临邑东北)。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以他为“清奇僻苦主”。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游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葛守礼、明朝德州临邑县人。出身农家,自幼贫而好学。1558年,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时有长久未决冤狱,礼一审即破。世宗爱其才,授职镇守山海山。赴任后增补关法,力除积弊,不久迁兵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南京礼部尚书。隆庆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礼,任他为户部尚书。葛守礼洞察时局,针砭时弊,竭力反对当时的“一条鞭法”及“一串铃法”。万历三年(1575年),葛守礼告老还乡。明神宗下诏,加授葛守礼太子太保封号。万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礼与世长辞,帝赠太子太保,谥号端肃。

  历史古迹: 苏禄王墓、禹城禹王亭颜真卿书《东方先生画赞碑》、夏津点将台泰山奶奶庙、平原文昌阁、临邑邢侗公园、平原千佛塔、齐河时传祥纪念馆、庆云海岛金山寺。

  历史故事: 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等

《国家数字图书馆》现存有两部清代《诸城县志》,其中距明朝较近的一部是康熙年间的。《县志》第二卷就有诸城县八乡所辖各个里社的详细记载。篇幅很长且字迹模糊,阅读起来非常费劲,需要自己下功夫。没有人因为你一句感谢的话就去花费大量的精力,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坐享其成。因为精力所限我只能帮你这些。具体方法:百度《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页——注册——登陆——点开《古籍》一栏下面的《数字方志》——输入《诸城县志》——搜索到之后在线阅读。你要的内容在《卷二》后半部分。

“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有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如平地……人立地上,如覆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如此惊心动魄的景象出现在300多年前的山东郯城,这是康熙《郯城县志》对郯城大地震——— 这场既是山东也是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地震的记载。

郯城大地震,发生于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的410多个县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破坏区域纵长千余公里,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800多公里。郯城地震高达85级,这是我国东部唯一一次85级地震,也是中国3次85级地震之一(另两次为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及1950年11月18日西藏察隅85级地震)。因为郯城隶属临沂,又称临沂大地震,因郯城、沂州(今临沂)、莒州(今莒县)受灾最重,又称郯城—临沂大地震,郯城—莒县大地震,郯城—麦坡地震。

因为地震发生在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时的人们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而,这是一个人们正在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的时间,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顷刻坍塌的房屋砸死砸伤的,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也特别严重。地震中的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康熙时期山东鲁南地区仍是地广人稀,多层建筑物少,这样的数字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同时,由于消息流通缓慢闭塞,震后无法组织积极有效的救灾活动,适逢夏季又连降暴雨,导致了灾区瘟疫流行:“区内死尸遍野,不能殓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随作,人民疏散。”虽然清政府在地震发生后便命令户部速行详议、分别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并遣官赈济,但还是导致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震后,我国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破坏的记载达150余县,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史料记载最为翔实丰富的特大地震。这场突兀而至的大地震对建筑物的损毁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当时县志记载,莒县内“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郯城内“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临沂则是“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同时聊城始建于宋代的庙学在地震中“栋宇倾圮,门庑颓废益甚”;宁阳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的大成殿毁于一旦;而滕县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城池“周五里许,高三丈五尺,阔一丈五尺,门楼四,角楼四,堡二十四,池深一丈五尺,广一丈五尺。地震城崩,砖石尽倾。”……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始建于唐、宋、元、明的学庙、牌坊等古建筑在这次大地震中几乎全体遭受重创,虽然震后有所修葺补救,但毕竟已不再是“古”时遗存,对山东地区的古文化保存流传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人文环境遭受空前重创,自然环境则在地震中几乎重塑,地震中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将之评述为“山川易景”毫不为过。在郯城大地震的史料中,有二三十余州县记载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关自然面貌破坏现象。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如江苏北部的赣榆县海滩隆起,黄海海水退舍30里。

除了县志之外,当时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地震记忆,最为著名的当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地震》一文中的描述,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细腻的笔调,客观地记录了康熙七年郯城地震发生时邹平县的情景,读来如身临其境。地震发生时,蒲松龄正在长山县(即今邹平县)表兄家做客,两人秉烛对饮,突然听到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接着,“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他与表兄“相顾失色”,在短暂的惊慌茫然之后,才意识到发生了地震,赶紧跑出房间。室外呈现的景象让人目瞪口呆:“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安定了一些。再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惶恐不安地谈论着刚刚发生的地震,竟然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蒲松龄后来听人传说,有的地方“井倾仄,不可汲”,有的人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蒲松龄于是在文章后面感叹地说:“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郯城地震在给人们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创造了许多自然奇观。300多年来无数人都曾到过有历史记载的地方去寻查郯城地震留下的山崩滑坡等自然遗迹,2000年春天在枣庄市山亭区发现的熊耳山天然大裂谷,算是不枉现代学者的苦苦搜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就是这次大地震“山川易景”的极好见证。另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大地震遗址是2006年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的“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该地质奇观也是全世界仅存两处、国内唯一的第四纪活断层的地貌景观。大地震过后的地质地貌保留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对环境的塑造,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农田开发,人类住所、水利工程以及工矿设施建设等,郯城85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滑坡、喷沙冒水等令人敬畏而又奇特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而且再也不可复生。

史传舜的父亲瞽瞍居于妫汭,故姓妫。《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瞽瞍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又《尚书·尧典》载:"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可见,瞽叟、舜、娥皇、女英都曾居住于妫汭。关于妫汭,《史记·全本新注》解释说:“妫汭,妫水河湾,舜所都之地,妫水源出山西省永济县南之历山,注入黄河。”据史籍记载,以妫为地名和水名的地方,除山西永济外还有多处。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著名历史学家王献唐先生经过考察论证指出:“反复推证,上下条贯,舜为泗水之人,已成定谳。”据此分析,泗水为舜发迹之地,瞽瞍和舜所居的妫水应在泗水。今考山东省泗水县确有妫水,发源于县治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香山东侧,北流入泗。清末王子襄著《泗志钩沉》云:“(香山)东有妫水,循伏山西麓至陪尾东南折而西流,与潘波河合,北入泗。”妫水东侧不远处有历山、诸冯,东北侧有雷泽、陶墟。历山西南有娥皇女英台。此台至清代犹存,光绪《泗水县志》载:“娥皇女英台,在舜庙西南,载《山东通志》。”娥皇女英台位于妫水以东不远处,与《尚书·尧典》所载"厘降二女于妫汭“相合。

泗水不仅有妫水,又有妫亭山。宋罗泌《路史·卷二十七·国名纪四·》“有虞氏后”中载:“泗水亦有妫亭。(妫亭山在兖之泗水,源陶虚乃谢息所迁桃虚也。)”泗水妫亭山的具体位置,说法不一。见诸于史志的,所指有三。其一为陪尾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即土山。《说文》:“阜,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泽西际阜”指的就是雷泽西滨的土山,即陪尾山。《山东通志·疆域志·山川》载陪尾山条云:“此山夏商称负尾,秦汉称横尾,北魏称妫亭山,隋唐始称陪尾山。”不过此说颇令人生疑。陪尾之名,列于《禹贡》,承传至今,虽有负尾、横尾、陪尾之变,但大体近似。独于北魏变为妫亭山,不仅发音相差太远,且显然缺乏连续性。考北魏历时不足二百年,流传数千年的名称独于此短期内更为异名,实难解释。《水经注》引《博物志》云:“泗出陪尾。盖斯阜者矣。”说明东晋至南北朝期间,此阜的正式名称仍为陪尾山。所谓“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其意是说妫亭山之名不过是当时民间因附近的陶墟和舜井而附会的名称,其所指并不一定就是陪尾山。

其二为龟山。《泗水县志·卷一·方舆志》载:“龟山,在城东南五十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明代泗水知县尤应鲁在《龟山考》中亦云:“查本县东南五十里亦有龟山,形体肖似,然不甚高耸,非昔人所夸奄有龟蒙意也。”泗城东南的这座俗名龟山的小山,即《水经注》中“俗谓”的妫亭山,而非泗治东北百里之处的奄有龟蒙之龟山。考该山位于县城东南泗张镇东北部,坐落于大厂村北、天齐庙村西北、梅鹿庄南。综合分析,此处的龟山才是与历史事实相符的妫亭山。原因之一是妫、龟同音,龟音由妫音讹变而来。原因之二,妫水自南来,正好经妫亭山东麓流过,妫水、妫亭山相接,山水皆以妫名,同为一地。其东有娥皇女英台遗址,可证此地即为尧帝“厘降二女于妫汭”处,也即是瞽瞍和舜所居之故乡。而且姑蔑城遗址恰好位于妫亭山东麓,妫水岸边。姑蔑原为姑幕,颛顼帝时,在此建立幕国,后转音为蔑国。周、秦称蔑邑,汉称姑蔑城。《史记》等典籍记载舜的世系为: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王氏《泗志钩沉》云:“颛顼封其庶子穷蝉於姑幕。”又云:“姑幕传子敬康,至孙句望浸衰,帝乃封白马于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徙封句望于郚。”而郚也就在西面不远处的泗张镇西部汉舒村一带。这说明自从穷蝉被封于姑幕起,舜的先祖就在此一带繁衍生息,一直传到舜仍居于此处的妫水和妫亭山周围。后来舜族由此走向中原,名随族迁,才有了其他各地以妫命名的地名。

其三为历山。郭守敬《水经注疏》中在疏证“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时,引页圭绶云:“今历山在费县西北百二十里,即此山也”,指妫亭山即历山。这显然是不知泗水妫亭山另有其山,而但据“舜耕历山”推测而出,且并未说明历山即妫亭山的原因。”而孙静、王相臣的《历山雷泽考》中也说:“《泗水县志》以为妫亭山俗名龟山,其实不然,龟山在雷泽湖的西北,《诗·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注:‘龟山也’即是。妫亭山南有一丘陵,海拔251米,名历山。”这里显然有误,《泗水县志》记载的是:“龟山,在城东南五十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其中明确记载的是泗城东南俗称龟山的小山,且特别注明并非奄有龟蒙之龟山。而《历山雷泽考》文中却以为《泗水县志》所指的是奄有龟蒙之龟山,因该山在雷泽湖西北,故提出妫亭山即为历山之说,且并未说明有何证据。(郎兴启)

中国古代的方志类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而且电子版的地方志书籍更是多的数不过来,

图中这本地方志标题下的红色标记中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志电子书

基本上你想找的地方志都可找到

一些地方志电子书目录:

明代孤本方志选01 (崇祯)汤阴县志 19卷 (崇祯)醴泉县志 6卷首1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2 (万历)重修寿昌县志 12卷 (崇祯)砀山县志 2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3 (嘉靖)浮山县志 8卷 (万历)忻州志 4卷 (万历)定襄县志 8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4 (崇祯) 武定州志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5 (万历)乐安县志 20卷 (万历)钜野县志 10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6 (崇祯) 郓城县志 8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7 (崇祯) 永年县志 7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8 (天启)东安县志 (崇祯)元氏县志 6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09 (万历)安平县志 5卷 (万历)枣强县志 4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10 (万历)广宗县志 8卷 (万历)成安邑乘 5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11 (万历)饶阳县志 3卷续志1卷 (崇祯)大城县志 8卷pdf

明代孤本方志选12 (万历)清河县志 12卷 (天启)武安县志 (崇祯)广昌县志 不分卷pdf

01 嘉靖河间府志 河北省pdf



02 正德大名府志 河北省pdf

03 弘治保定郡志 河北省pdf

04 嘉靖广平府志 河北省pdf

05 隆庆赵州志 河北省pdf

06 嘉靖霸州志 河北省pdf

07 弘治易州志 河北省pdf

08 嘉靖雄乘 河北省pdf

09 嘉靖隆庆志 河北省pdf

10 嘉靖太原县志 河北省pdf

11 嘉靖昆山县志 江苏省pdf

12 万历通州志 江苏省pdf

13 弘治句容县志 江苏省pdf

14 嘉靖惟扬志 江苏省pdf

15 嘉靖江阴县志 江苏省pdf

16 隆庆海州志 江苏省pdf

17 嘉靖高淳县志 江苏省pdf

18 隆庆仪真县志 江苏省pdf

19 嘉靖宝应县志略 江苏省pdf

20 嘉靖淳安县志 浙江省pdf

21 嘉靖温州府志 浙江省pdf

22 嘉靖太平县志 浙江省pdf

23 万历黄岩县志 浙江省pdf

24 嘉靖海门县志 浙江省pdf

25 万历新昌县志 浙江省pdf

26 嘉靖浦江志略 浙江省pdf

27 永乐乐清县志 浙江省pdf

28 嘉靖武康县志 浙江省pdf

29 弘治徽州府志 安徽省pdf

30 嘉靖宁国府志 安徽省pdf

31 嘉靖宿州志 安徽省pdf

32 嘉靖池州府志 安徽省pdf

33 正德颖州志 安徽省pdf

34 嘉靖寿州志 安徽省pdf

35 嘉靖铜陵县志 安徽省pdf

36 嘉靖天长县志 安徽省pdf

37 嘉靖建平县志 安徽省pdf

38 嘉靖建宁府志 福建省pdf

39 嘉靖延平府志 福建省pdf

40 嘉靖邵武府志 福建省pdf

41 嘉靖建阳县志 福建省pdf

42 嘉靖龙溪县志 福建省pdf

43 嘉靖惠安县志 福建省pdf

44 嘉靖安溪县志 福建省pdf

45 嘉靖尤溪县志 福建省pdf

46 正德建昌府志 江西省pdf

47 隆庆临江府志 江西省pdf

48 嘉靖九江府志 江西省pdf

49 正德袁州府志 江西省pdf

50 嘉靖赣州府志 江西省pdf

51 正德南康府志 江西省pdf

52 嘉靖永丰县志 江西省pdf

53 隆庆瑞昌县志 江西省pdf

54 嘉靖东乡县志 江西省pdf

55 嘉靖瑞金县志 江西省pdf

56 嘉靖青州府志 山东省pdf

57 嘉靖夏津县志 山东省pdf

58 嘉靖临朐县志 山东省pdf

59 嘉靖莱芜县志 山东省pdf

60 嘉靖淄川县志 山东省pdf

61 嘉靖武定州志 山东省pdf

62 正德莘县志 山东省pdf

63 嘉靖武城县志 山东省pdf

64 嘉靖彰德府志 河南省pdf

65 嘉靖襄城县志 河南省pdf

66 正德汝州志 河南省pdf

67 嘉靖开州志 河南省pdf

68 嘉靖许州志 河南省pdf

69 嘉靖光山县志 河南省pdf

70 嘉靖邓州志 河南省pdf

71 嘉靖夏邑县志 河南省pdf

72 嘉靖尉氏县志 河南省pdf

73 正德新乡县志 河南省pdf

100 嘉靖马湖府志 四川省pdf

101 嘉靖洪雅县志 四川省pdf

102 嘉靖云阳县志 四川省pdf

103 嘉靖思南府志 贵州省pdf

104 嘉靖普安州志 贵州省pdf

105 嘉靖寻甸府志 云南省pdf

106 嘉靖略阳县志 陕西省pdf

74 嘉靖鲁山县志 河南省pdf

75 嘉靖长垣县志 河南省pdf

76 嘉靖固始县志 河南省pdf

77 嘉靖鄢陵志 河南省pdf

78 嘉靖兰阳县志 河南省pdf

79 弘治偃师县志 河南省pdf

80 嘉靖内黄县志 河南省pdf

81 弘治黄州府志 湖北省pdf

82 嘉靖汉阳府志 湖北省pdf

83 嘉靖沔阳志 湖北省pdf

84 嘉靖蕲州志 湖北省pdf

85 正德光化县志 湖北省pdf

86 嘉靖应山县志 湖北省pdf

87 嘉靖常德府志 湖南省pdf

88 隆庆岳州府志 湖南省pdf

89 万历郴州志 湖南省pdf

90 嘉靖衡州府志 湖南省pdf

91 万历慈利县志 湖南省pdf

92 正德琼台志 海南省pdf

93 嘉靖惠州府志 广东省pdf

94 隆庆潮阳县志 广东省pdf

96 嘉靖惠志略 广西pdf

97 嘉靖仁化县志 广东省pdf

98 嘉靖钦州志 广东省pdf

99 正德夔州府志 重庆pdf

山东德州有那些历史名人,历史古迹,流传着那些历史故事?

  历史名人: 廉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