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怎么描述猫的,为何古人不吃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怎么描述猫的,为何古人不吃猫?,第1张

民间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已经养育出来了灿烂丰富的吃文化,基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甚至是飞虫,都能够成为老百姓的口粮,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逼出来的无奈之举,毕竟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供给链十分脆弱,天灾或者是战乱,都有可能断绝百姓的饭碗,而寻找其他可以代替农作物的粮食就成为了生存的必要。

慢慢的,中国人基本征服了过去的各种动物,即便是古代被视作是战略物资,少得可怜的牛肉,也有大量的菜方传承下来,但是却很少碰一种动物,那就是猫。人们为何不愿意吃猫肉呢?难道是因为猫的数量过少吗?

真相肯定不是这样的,猫的在中国的驯化历史,已经有了三千年,在最初《诗经》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桥段,虽然不能确定这是否为猫,但是到了西汉的《礼记》写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由此可见,猫在当时已经接受驯化,并且成为了常见的家畜。

其实看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下的内容,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尝百草的李时珍虽然认为猫肉可以“主劳疰,鼠瘘,蛊毒。”但是也一针见血的在注解指出:“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说白了,就是猫肉的味道不够好,而猫肉的味道,确确实实有着一股酸味,让人觉得难以登上大雅之台。

此外,古人不喜欢吃猫原因还有如下几点,首先就是猫不容易捕捉,野猫十分的机敏狡猾,而家猫通常一般是宠物,而猫也不适合大规模圈养,比起猪羊等动物,它活泼好动,而且肉少。大规模养猫,很有可能卖的猫肉还没有饲料钱多。至于最后一点,就是猫含有寄生虫了,猫是杂食性动物,从地里面的老鼠,再到各种虫子,它都来者不拒,因此非常容易感染弓形体,旋毛虫等寄生虫,从而传播到人的身上。

当然,人饿极了,是什么都吃的,八大菜系中以盛产黑暗料理著称的粤菜,就有一道名为“龙虎斗”的菜,其中的“龙”指的是蛇,而“虎”正是猫肉,有着健脾开胃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人对于猫不太感兴趣,然而我们的邻居,靠近粤地的越南,吃猫却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可能也是战乱时候养成的文化习惯,越南人十分喜欢吃猫,由于需求量过大,不单单是越南山区的流浪猫被大规模捕捉,甚至很多民众家的宠物猫都被捕猎人偷偷的抓了过去、

而这么做的结果,也成为了1997年越南鼠疫爆发的原因之一,当时越南政府为了度过困境,明令禁止餐馆提供猫肉,以及商贩进行贩卖,然而偷偷营业的餐厅依然不在少数,有的为了获得猫,甚至是从邻国走私进口。当然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1、江户时代的日本,在世田谷有一座很荒凉的寺院叫做弘德寺,寺院的法师非常爱猫,即使每天自己三餐不继,他也必先把可以吃的东西喂给他的猫儿。

但是有一天,终于山穷水尽,连他的猫都没有东西可以吃了,法师痛心地抚摸猫儿,向它说道:“我真的别无他法了,你有办法吗?”才说完,猫儿便跑了出去。

第二天,德川幕府的大臣井伊直考路经寺院,刚好遇着雷雨,他走到一旁躲避,这时候,他竟然看到一只猫咪在寺院门口不断向他招手,他好奇地走过去,忽然砰一声,先前他避雨的地方被雷电击中,树倒地裂。

见此情景,井伊大臣认为就是寺院的猫救了他,从此便对寺院给予照顾,法师和他的猫终于可以过着温饱生活。井伊直考死后,法师还以他的法号把弘德寺改名为豪德寺。

2、金华猫,养了三年后,每到中宵的时候,就蹲踞在屋顶上,张嘴对着月亮,吸取月亮的精华,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妖怪,总出来魅惑人,遇到妇女就变美人,遇到男人就变美女,每次到人家家中,先是溺在水中,人饮水的时候,也不见其形影,最终让人生病。

据说要破解金华猫的妖异,那么凡遇上猫怪来,人就要在夜里披上青黑色的衣服,慢慢看清楚,如果有毛,就暗地里约猎人来,牵上几条狗,到家里来捕猫,烤它的肉喂给病人吃,病人就会自己痊愈了。

如果男人病了而捕到的是雄猫,女人病了捕到的是雌猫,就治不好了,据说府庠张光文有个女儿,十八岁,被猫怪侵食,头发掉光,后来是捕了雄猫治她,病才好了。

3、猫鬼,亦称猫蛊,是巫蛊之中动物蛊的一种,诅咒人死亡的妖术。猫鬼最早记载于《北史·独孤陀传》,隋王室亲戚中有一位叫“独孤陀”的人,他生性喜好邪门道术,他的外祖母高氏养过猫鬼,猫鬼就进了陀的家。

适逢献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得了病,召了大夫来看她们,大夫们都说:“这是猫鬼疾。”皇上因为独孤陀是皇后异母的弟弟,独孤陀的妻子是杨素异母的妹妹,关系很近,就怀疑是独孤陀干的,下令去查他。

结果独孤陀的婢女徐阿尼说,养猫鬼要用“子”日夜祭祀它,“子”,就是老鼠。猫鬼每次杀人,死了人的那一家的财物,就会暗暗转移到畜养猫鬼的那一家中。

而独孤陀曾在家里要酒喝,他的妻子说:“没有钱买酒。”妻子于是就跟阿尼说:“可以让猫鬼到越公(杨素)家去,让我有足够的钱。”阿尼便诅咒杨素。几天后,猫鬼就到杨素家去了。

后来皇上刚从并州回来,独孤陀在园中对阿尼说:“可以让猫鬼去皇后那里,让它多赐我财物。”阿尼又诅咒皇后,猫鬼就进了宫中。

杨远(大概就是查案的官员)让阿尼呼唤回猫鬼,阿尼于是就在夜里放置香粥一盆,用汤匙扣粥盆呼道:“猫你快回来,不要住在宫中。”久了之后,阿尼面色又黄又黑,好象被牵曳的人,说是猫鬼已经回来了,后来皇上赐死了独孤陀夫妻二人。

4、黑猫是有灵性的,魔法师就是靠黑猫来提高自己的灵性 十七世纪初期,民间则相信女巫饲养的猫能言人语并预测未来,是供女巫使唤的妖精,一椿英格兰女巫案件的"女巫"嫌犯供称,她的母亲(也被指控为女巫)拿被害者的手套在妖精猫的背上摩擦,再施以其它手续,造成被害者死亡。

民间传说黑猫恶魔作弄人类时所采用的化身,人见人厌。当时,猫身受各种罪名的指控,包括怂恿人们为非作歹。人们追捕并杀害猫,有时杀猫还经过正式行刑。如果猫的饲主被判施行巫术而处死,当猫主受刑,猫也可能一同处死。

5、魔法传说中,猫是施咒用的祭品, 猫毛和猫骨曾是魔咒和护身符的材料之一,现今仍流传猫毛能增加咒语法力。

一五九零年至一五九一年,约翰 费安及他的 " 女巫团 " 被控意图在詹姆士国王及安妮皇后航往丹麦途上淹死他们 。约翰等人先施洗一只猫 ,将它与人类碎尸合绑 , 投入海中掀起暴风雨,迫使皇家船舰不得不驶回苏格兰。 

原文:

金华猫,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对月,吸其精华,久而成怪,每出魅人,逢妇女则变美男,逢男则变美女。每至人家,先溺于水中,人饮之,则莫见其形。凡遇怪来,宿夜以青衣覆被上,迟明视之,若有毛,则潜约猎徒,牵数犬,至家捕猫,炙其肉以食病者,自愈;若男病而获雄,女并而获雌,则不治矣。府庠张光文有女,年十八,为怪所侵,发尽落,后捕雄猫治之,疾始瘳。

(见《猫苑·灵异》第51条,引自《坚瓠集》)

解释:

金华猫,养了三年后,每到中宵的时候,就蹲踞在屋顶上,,张嘴对着月亮,吸取月亮的精华,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妖怪,总出来魅惑人,遇到妇女就变美人,遇到男的就变美女,每次到人家家中,先是溺在水中,人饮水的时候,也不见其形影,凡遇上猫怪来,就在夜里披上青黑色的衣服,慢慢看清楚,如果有毛,就暗地里约猎人来,牵上几条狗,到家里来捕猫,烤它的肉喂给病人吃,病人就会自己痊愈了.如果男人病了而捕到的是雄猫,女人病了捕到的是雌猫,就治不好了.府庠张光文有个女儿,十八岁,被猫怪侵食,头发掉光,后来捕了雄猫治她,病才好。

古代有关猫的记载又是源于何时呢?猫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可谓非常早,在陕西华县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现了猫的遗骨,但是那时候的猫并不是家猫,并没有被人驯化。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但是显而易见,那时候的猫是和大型猛兽相提并论的野兽,并不是家猫。中国的家猫可能来自古埃及,也可能是本地驯化,而最早有关家猫的记录是在东汉东方朔《答骠骑难》:将以捕鼠于深宫之中,曾不如跛猫~

有`礼记》中记载:“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礼记》成书于周代,距今两、三千年,说明那个时代已经有猫,而且古人知道它能抓老鼠。

春秋时代的《诗经》述及的一百多种动物中,猫已经包括在内。

汉代《尔雅》记载,古时年终为酬谢助农事的八位神灵的蜡祭,猫也列位其中。

殷商甲骨文中可能也有“猫”字(目前没搜到),如果有,那么说明在中国信史开始的时候,这片大陆上就有猫存在。

当然,猫有很多品种。不少品种都是经由进贡自国外引进的,如波斯猫。

清代人写过《猫乘》和《猫苑》,都是专门的猫书。帖主有兴趣不妨找来看看。

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版本,十二生肖里面没有猫,据推测那是因为家猫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无人知晓。还有人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筒《日书》当中就有了生肖,而当时处于战国,猫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十二生肖当中没有猫。猫真的从埃及传入中国的吗?我看未必!

妖猫传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当中有一句:“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要知道我国的《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韩奕》写的是周宣王时期的历史,说明西周时期就出现了猫。从网上的翻译来看,这里指的是山猫,而非家猫。虽然说是山猫,那么虎又不是家虎,猴也是野生的,为什么能成为十二生肖。

当然,我们要说的重点不是十二生肖,而是猫出现的历史。既然《诗经》里面就出现了“猫”,说明我国的猫,很早就有了。

古代的猫

猫的历史考证

除了《诗经》当中提到了猫,在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一书当中也提到了猫:“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猫和虎同时出现,古人知道猫吃田鼠,而虎吃田里面的野猪,所以在腊祭(十二月)这天祭祀猫虎。通过这段话来看,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祭祀“猫神”的习俗,并把虎和猫当做神来祭拜。

《礼记》虽然成书于西汉时期,但是内容写的是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在腊祭(十二月)这天祭祀猫神,绝对不是一两天形成的。通过《诗经》与《礼记》的时间对比来看,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猫的存在。根据年代判断,猫最早在西周周宣王(公元前828年—前783年在位)时期就已经出现,最晚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所以,中国的“猫”距今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史书当中的猫

在隋朝萧吉的《五行大义》当中记载:“十二属配十二支,支有三禽,故三十有六禽。申朝为猫,昼为猿,暮为猴。”也就是说,隋朝的“三十六禽(又作三十六时兽)”中就有猫,并配属十二支的三十六种动物之一。

在《新唐书》里面,也曾记载:“弘道初,梁州仓有大鼠,长二尺余,为猫所啮,数百鼠反啮猫。”唐高宗弘道年间,梁州的仓库有大老鼠,身长二尺多,被猫咬以后,数百只老鼠反而咬猫。

古代的猫

此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魏郡出现猫鼠同乳。陇右节度使朱泚在军士赵贵家,得知这件事以后,将猫和老鼠装进笼子献给了朝廷。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民间也有人养猫的情况。

有一部**叫《妖猫传》,故事改编自日本小说家梦枕獏的魔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就是唐朝。该书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但是作者肯定对中国文化很了解,作者知道唐朝已经流行养猫。且贵族阶级已经非常普及,所以唐朝出现家猫已经很普遍了。

古典文学中的猫

宋代吴自牧所著《梦粱录》当中介绍说:“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从《梦粱录》的记载来看,这里的“狮猫”应该是外来物种,属于达官贵族的宠猫。而能捕鼠的属于家猫,在民间应该很常见。家猫和宠物猫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区分了,那么古代家猫出现的历史会更早。而宠物猫应该出现于唐朝,比如《妖猫传》当中出现的猫,应该属于“狮猫”,是贵族阶级饲养的宠物,并非来捉老鼠的。

古代的猫

在《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体积与猫一般大,从民间找来的猫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将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大家偷偷看猫的反应。当老鼠从洞内抛出,狮猫却跳到矮小的桌子上,而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又跳下来,反反复复跳了上百次。很多人认为老鼠很胆怯,最后,老鼠跳不动了,猫再从桌子上跳下来讲老鼠吃掉了。

《聊斋志异》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是里面也说了,“狮猫”由外国进贡而来,说明“狮猫”是外来物种。而北宋文学家吴自牧在《梦粱录》里面已经有“狮猫”记载,说“狮猫”不能捕捉老鼠,只是美观,属于宠物。那么,古代把家猫和宠物猫还是分得恨清楚的。

所以说,能捕捉老鼠的家猫,大约出现在西周时期。比所谓的宠物猫“狮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来物种要早得多。网上,所说的猫源于埃及,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狮猫”吧!

1,汉之前,因为中国人不养猫,所以不提到猫。汉之后,古人认为 猪来穷,狗来富,猫来戴孝布,猫总是和死人有关。

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提到猫的应该是在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逸周书世俘解》:“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

《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可以从上面看出猫在当时还是野猫,家猫并没有出现。

2,猫自己快要死的时候都会离开家找地方等死。

而家猫最早的出现是在大概西汉年间(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礼记‧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咱们老祖宗啊,用了猫就回报它,让它住进来,好给我们捉老鼠。

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候没有猫,现在的猫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我们生活中吃老鼠的猫,最早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传入埃及,很晚才传到国外,中国当然也在其内。供参考。

猫咪在古代的名字有衔蝉、鼠将、狸奴,其中狸奴最常用。

狸奴一词可以拆开来看,“狸”是猫在古代的称呼,“奴”则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捕捉老鼠的用途,二是显得亲切又可爱。宋朝之前,猫主要养来捉老鼠,而在此之后,猫越来越多地被当做宠物饲养,于是它们又有了“衔蝉奴”这一风雅的称呼。

据《相猫经》记载,古人最爱的是纯色猫,而在纯色猫中又数纯色橘猫最受欢迎;其次他们喜欢猫咪的捉老鼠技能,古人们认为,猫咪抓老鼠的能力,跟上颚上的坎数成正比,坎数越多的猫咪,抓起老鼠来就越厉害。而上颚有九道坎的猫咪是最难得也最厉害的!养上一只上颚九坎的猫咪,家里就再也不用担心有老鼠了。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怎么描述猫的,为何古人不吃猫?

民间有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实际上已经养育出来了灿烂丰富的吃文化,基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甚至是飞虫,都能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