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四圣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各家论述 67 附注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77 附注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丹 1 拼音

sì shèng dā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散、四圣膏、四宝丹

22 组成

珍珠35粒(犁尖铁器上煿微**,研),豌豆49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

23 主治

痘疮疔黑紫,头黑烂臭不可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将儿在漫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絍入疔内,即时变为红白色,余疮皆起。又尝见疔痘者,但挑破出其黑血即愈,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甲掐其黑血展去亦可,盖自疔破而毒气得散也。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搽面油胭脂调成膏子。

26 附注

四圣散(《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四圣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四宝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蜂房1个(净,全用,去虫,将食盐填于孔内,阴阳瓦焙干,为末),地龙(去泥尽,阴阳瓦焙干,为末)5钱,蜣螂(取米头者佳,阴阳瓦火焙干,为末)3钱,广木香末3钱,象牙3钱,乳香(去油)3钱,瓜儿血竭(净末)5钱,飞矾末3钱,槐子(炒黄为末)3钱,没药3钱,提净黄蜡8两(滚化)。

32 主治

痔漏。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晨酒送下;如不能饮,清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用黄蜡烊化,入前药和匀为丸。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牛黄1钱2分,朱砂8分,珍珠2分,儿茶1钱7分。

42 主治

疔毒。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内服保元汤加芎、桂。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槟榔1钱,大黄5分,牵牛5分,甘草(炙)4分。

52 功效

下虫。

53 主治

心疼。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加艾叶7片,水煎,入好醋少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挑疔散、四圣膏

62 组成

珍珠,豌豆(烧灰存性),血余(烧灰存性),2灰等分,冰片5厘。

63 主治

痘疔。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先将银簪拨开疔口,以药填入,即变红活。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油胭脂调成膏。

66 各家论述

《医方考》:珍珠能出毒止痛,二灰能烂毒化血,胭脂能利血拔毒,冰片能利窍行滞。

67 附注

四圣挑疔散(《医方考》)、四圣膏(《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中珍珠用量原缺。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地黄丸

72 组成

熟地黄(洗,锉,焙)、当归(洗,锉,焙)、玄参(洗,锉,焙)、羌活(洗,锉,焙,拣节重者)各等分。

73 主治

走注风及风气,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或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良久仍进饮食。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

忌猪、鸡、羊、热面、萝卜、猪、羊血。

77 附注

地黄丸(《普济方》卷九十八)。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绿豆、豌豆、赤小豆(各烧存性),珍珠(研细)2分。

82 主治

痘疮干燥,其根焦黑。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夺命散,外以本方涂之。

古籍中的四圣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

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豌豆

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

《奇方类编》:[奇疾方]痘中有疔

挑疔破,咂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实时变红活色,名四圣丹。(牛御史秘传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三]调经种子

勿用冷水。取胶同煎药,用之最取元气,大补气血。四圣丹诸男妇诸虚百损,并宜服之。紫河车(一副洗净,新

《慈幼新书》:[卷四痘疮]见点三日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眼睛结构之一·神膏 31 神膏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 32 神膏与脏腑的关系 4 方剂·神膏 41 《疡科选粹》卷八方之神膏 411 方名 412 组成 413 主治 414 神膏的用法用量 415 制备方法 42 《洞天奥旨》卷十五方之神膏 421 方名 422 组成 423 主治 424 神膏的用法用量 425 加减 426 制备方法 43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之神膏 431 方名 432 组成 433 功效 434 主治 435 神膏的用法用量 436 加减 437 制备方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膏 神膏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én gāo

2 英文参考

vitreu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pirit jell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vitreous bod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眼睛结构之一·神膏

神膏(spirit jelly;vitreous body)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睛结构之一,又称护睛水(《疡医大全》卷十一:“白睛最坚属肺金,内藏护睛水,如鸡子清之稠浓。”)。即西医所称的玻璃体[1]。神膏是无色透明的半胶冻状物质,充填于玻璃体腔内,前界为晶体悬韧带和睫状体,后界为视网膜视神经,容积约为45ml[2]。神膏充填着眼珠内面晶珠之后五分之四的空腔。具有从眼珠内面对视衣均匀施加压力,使其贴附于眼珠内壁,并支撑眼珠维持球形的作用[3]。

《证治准绳·杂病》:“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目经大成》卷一:“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庄内黑水曰神膏,有如卵白涂以墨汁。”概念欠明确。但《张氏医通》卷八于金针开内障中载有:“年高卫气不固,针时神膏微出。”据此神膏应指今之玻璃体。但亦有人认为还包括部分色素膜。[1]

31 神膏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

玻璃体为五色透明的胶质体。它充满在晶状体后面的玻璃体腔内。玻璃体腔是眼内最大的腔,前界为晶状体的后面,后界为视网膜,容积约为45毫升。玻璃体前面有一凹,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

玻璃体周围部分密度较高,称为玻璃体膜。位于晶状体后面者为前界膜;位于视网膜前面者为后界膜,在玻璃体内,中央有一玻璃状体管,此管的两端分别与晶状体及视 相连,胎儿时管内有玻璃体动脉,出生后即可消失。如出生后仍不消失者,称玻璃体动脉残留,一般不影响视力。

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占98%以上,还含有少量胶原与透明质酸等。本身无神经、血管,全靠房水及脉络膜等组织供给营养,新陈代谢也甚微,丢失后不可再生。

玻璃体是透明的,如因周围组织外伤、炎症或出血等,即可致玻璃体混浊,影响视力。

玻璃体除参与屈光和维持眼球形态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玻璃体液化或手术时丢失过多,则支撑力减弱,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32 神膏与脏腑的关系

神膏与脏腑的隶属关系历来认识不一致,有认为属胆者(《审视瑶函》),亦有认为属肾(《目经大成》)者,有认为属肺(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者,但神膏病变,古人认为与胆肾有关者居多[1]。

4 方剂·神膏 41 《疡科选粹》卷八方之神膏 411 方名

神膏

412 组成

唐魏6钱,麝香九分,甘草3两,川乌3两,草乌3两,甘松3两,山柰3两,雄黄3钱,朱砂3钱,桐油3斤,胡椒1两,密陀僧1斤3两(研极细末,取净末)。

413 主治

《疡科选粹》卷八方之神膏治诸般肿痛毒,跌打损伤,痈疽发背。

414 神膏的用法用量

贴患处。

415 制备方法

先将桐油熬至34滚,下甘草、川草乌、甘松、山柰,再煎12滚,漉出滓,次下细药末,一滚即止。

42 《洞天奥旨》卷十五方之神膏 421 方名

神膏

422 组成

金银花8两,蒲公英8两,木连藤8两,真麻油8两,黄丹12两,乳香3钱,没药3钱,松香3两。

423 主治

《洞天奥旨》卷十五方之神膏治发背,诸疮疡,不论阴阳痈毒,皆可贴之。

424 神膏的用法用量

摊贴。

425 加减

阳疽,用冰片1钱,麝香2分,黄柏3钱,白芷3钱,五灵脂2钱,三七根5钱,洋参3钱,各为末,掺入膏药贴之;阴疽,用肉桂3钱,冰片3分,人参1钱,丹砂3钱,紫石英3钱,儿茶3钱,五灵脂2钱,各为末,掺入膏内贴之。

426 制备方法

上以麻油先煎金银花、蒲公英、木连藤至黑,滤去滓,入黄丹、乳香、没药、松香,煎成膏,去火毒。

43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之神膏 431 方名

神膏

432 组成

乳香2钱,没药2钱,血竭2钱,儿茶2钱,三七2钱,冰片1钱,麝香2分。

433 功效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之神膏具有去腐生新之功效。

434 主治

治痈疽皮肤溃烂,及施割后。

435 神膏的用法用量

掺用。或上药加豚脂半斤,蜂蜡1两,稍温用棉纸摊膏,贴痈疽破烂处。

436 加减

杖伤,倍三七;有热,加黄连1钱;腐,加轻粉1钱;有火,加煅龙骨1钱;欲速收口,加珍珠1两,或加蟹黄(取团脐螃蟹,蒸熟取黄,晒干收用)2钱。

437 制备方法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31 组成 32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4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论述 45 摘录 5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2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34 摘录 14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5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6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161 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7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71 组成 172 功效主治 18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81 组成 182 功能主治 19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91 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地黄汤 1 拼音

jiā wèi dì huáng tāng

2 概述

加味地黄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

3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31 组成

熟地黄四钱,山茱萸、山药各二钱,骨碎补三钱,牡丹皮、茯苓、泽泻各一钱六分[1]。

32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3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牙宣[1]。

4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41 处方

熟地5钱,茯苓5钱,山茱萸3钱,泽泻3钱,丹皮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5分。

4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功在补水济心,补金生肾。主治春月伤风后阴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虚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4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咽痛除,2剂下利止,3剂胸不满,心亦不烦。

44 各家论述

夫既是肾阴之虚,用地黄汤以滋水,加麦冬、五味以益肾之化源是矣,何加入肉桂以补命门之火,非仍是治少阴之寒邪乎?不知水非火不生,用肉桂数分,不过助火之衰,而非法寒之盛。且大肠自利,得壮火而泻,得少火而止,虽地黄汤内减熟地之多,增茯苓、泽泻之少,亦足以利水而固肠,然无命门之火以相通,则奏功不速,故恃加肉桂于水中而补火也。

45 摘录

《辨证录》卷五

5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51 处方

熟地、山药、白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白芍(炒)、五味子(少许)。

5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痢症日久,腰痛,因作坠努,有伤肝肾。

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6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61 处方

熟地黄、山萸肉、白茯苓、泽泻、山药、牡丹皮、葳蕤。

6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因先天肾气不全,而致生单龟背,痰齁已定者;小儿淋疾,肝肾亏虚,淋而不痛,久而不愈,或为药饵所伤者。

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6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7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71 处方

熟地黄、山药、山萸、丹皮、白茯苓、泽泻、黄柏、车前子。

7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齿缝出血日久,服连翘解毒汤而不愈者。

7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7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8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81 处方

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沙苑蒺藜。

8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虚痨咳嗽,夜热咽痛,大便干结;或有女子经闭。小儿病中服药不当,以闭肾气耳聋者。

8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饿时服。

8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9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91 处方

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参各等分。黄耆倍之。

92 功能主治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肠痈溃后,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

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加煨姜3片,大胶枣2个,水2钟,煎1钟,空心服。

94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10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01 处方

熟地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丹皮3两,泽泻3两,柴胡1两,麦冬3两,当归3两,白芍3两,肉桂1两,菖蒲5钱,茯苓3两。

102 制法

上各为末,炼蜜为丸。

103 功能主治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鹅掌风,足癣。

104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早、晚空腹滚水送下。1料即愈。

105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

11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11 处方

熟地、山药、萸肉、丹皮、泽泻、茯苓、黄芩、藕节、黑山栀、归身。

112 功能主治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血热妄行,鼻衄者。

11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10根,水煎服。

114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上

12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 121 处方

大怀地2钱,正怀山1钱5分,山茱肉1钱2分,宣泽泻6分,粉丹皮1钱,白云苓1钱2分,建莲肉7分,净知母5分,芡实米1钱,大麦冬1钱,北五味14粒。

122 功能主治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下消,小便浑浊,色如膏脂。

12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124 摘录

《幼幼集成》卷三

13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31 处方

大熟地(姜汁、砂仁拌炒)8钱,净萸肉4钱,怀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2钱,陈胆星2钱,吴茱萸5分(川连5分煮汁,泡7次,炒)。

132 功能主治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子痫,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13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加荆沥1钱冲服。

134 摘录

《胎产秘书》卷上

14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 141 组成

熟地1两,白芍1两,当归5钱,枣皮5钱,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白芥3钱,柴胡1钱。

142 功能主治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中风左手不仁。

15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 151 组成

熟地2钱(切片),山萸1钱,丹皮8分,川芎8分,山药1钱,泽泻8分,归身1钱,枸杞1钱,菟丝子1钱,菊花1钱,茯苓8分。

152 功能主治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肝肾亏虚,眼睛不红,不肿痛,眼胞不下坠,但视物不明,及病后眼睛看物不清楚,云翳退后不明,夜见灯有丝球者。

1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为丸亦可。若为丸,则用熟地8两,山药、山萸、归身、枸杞各4两,丹皮、云苓、泽泻、川芎各3两,菟丝子3两(酒蒸),菊花2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空心每服4钱。

16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161 组成

大熟地4钱,山萸肉2钱,山药2钱,骨碎补3钱,泽泻1钱6分,牡丹皮1钱6分,白茯苓1钱6分。

162 功能主治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牙宣,齿龈出血。

1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7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71 组成

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倍用)。

172 功效主治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功在滋水制火。主治痰人为病,痰色清白,稀而不稠,属肾虚水沸为痰者。

18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81 组成

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

18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阴虚疟疾,疟发时,其寒如冰,转热如烙,而面赤口渴,热退即不渴者。

19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91 组成

熟地3、5钱,枣皮1钱半,山药1钱半,茯苓1钱,丹皮1钱,泽泻7分,肉桂1钱半,北五味3分。

19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热盛阴亏,麻疹隐伏,其脉寸强尺弱,不宜表者。

1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

——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

——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四圣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