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修谱悄然兴起是怎么回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是怎么回事?,第1张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回家翻翻家谱,就可获得一些解答。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在武汉兴起。昨天,刚刚花了120万元修完家谱的蒋先生拿到家谱后,激动地说,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蒋家人的教子秘方。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武汉出现了几家专门修家谱的公司。有的公司称拥有高科技软件,采用“互联网+”为顾客修谱。武汉化工区某修谱公司负责人刘威说,公司刚刚创立时,就有专门的团队为顾客修谱,但从前期收集材料、排版到后期校对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购买了100多个姓氏家谱的数据库后,大大提高了原始资料的搜集效率。

记者来到武汉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看到桌上正放着多部家谱。工作人员说,这里已收藏了132部家谱,以湖北省内的家族为主。“来古籍室的市民,八成以上是为了看家谱。”工作人员说,家谱区域是古籍阅览室最“火”区域。市图书馆在不断搜集家谱,也欢迎市民捐赠,近十年期间,增加了30本左右,种类也变化较大,过去的线装书几乎见不到了,都变成了非常精美的现代书样子,竖排字也变成了横排字,家谱的风格愈发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市图书馆也欢迎市民捐赠家谱。

工作人员介绍,来这里看家谱的市民,有的是为了修自家家谱寻找线索和资料,有的是“零起步”,不知道怎么修家谱,来这里参考一下模板。汉阳的一位刘先生,将一本年久失修的珍贵家谱捐赠到这里来,请求古籍室帮忙修复并保存,并希望能为其他刘氏子孙提供修家谱的资料。一些市民捐家谱,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失散的亲戚。

保定市图书馆位于朝阳北大街619号,从朝阳北大街和盛行路路口南行二百米即到。图书馆上午九点,到中午十二点开门。中午关门休息俩个半钟头,下午开俩个半钟头。星期天休息。

看书借书须交押金办理借阅卡!标准五十元一百元两种!

图书馆现有业务部室12个,其中包括采编部:负责本馆文献资源的采集、编目、加工,组织管理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保证目录完整、准确。

报刊部:负责完成对本馆报纸12种,期刊25种验收、分编、加工,注重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组织报刊目录,保证完整准确,开展阅览、参考咨询等服务。

古籍部:以线装古籍和民国时期文献为主,负责古籍的整理、修复,开展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专题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部:共有44个工作站,4台主机,为读者提供网络服务,面向全市机关、科研单位、学校、企事业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参考咨询及数据传输;开架借阅部:负责馆藏图书的外借、开架阅览、读者借书证的办理、重点读者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和书库的管理,保证馆藏图书的利用和完整。

地方文献部:负责对保定市地方文献的采、分、编、藏、用现有地方文献138种,282册,开展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专题服务。

盲文阅览室:现有盲文图书132种,280册,磁带52种,204盘,开展针对盲人的特殊服务。

辅导部:是市图书馆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以及图书馆业务培训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全市、县图书馆事业进行调查研究业务辅导并组织开展业务技术推广交流工作。

中小学生阅览室:现有藏书18700册,负责办理中小学生借书证,开展中小学生读者的开架借阅,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活动。

少儿阅览室:现有藏书2万余册,报纸11种,杂志81种,负责办理少儿借书证,开展少儿读者的开架借阅,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

报刊阅览室及自习室:负责中文报刊的验收、上架及开架阅览工作,办理阅览证。

自习室为读者提供安静的读书学习环境,保证常年按时开馆。

电子阅览室:收藏多种载体的非印刷型文献、办理音像借阅证,用现有音像设备及音像资料向读者提供健康向上的音像资料借阅服务,常年开馆。

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粘叶装:佛典的一种装帧形式,将书叶对折,书根涂上浆糊,一叠一叠粘起来;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反着折,书脑处需要粘贴;包背装:折叠方法和线装一样了,书脑处或订纸捻,再把书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总体来说,传统古籍用的胶都是便于清除的,换言之,都是可以拆开重装的。蝴蝶装时代的书,到了线装时代就多被修缮重装,这也是蝴蝶原装保存极少的原因。相关可参考杜伟生老师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

"晒书"除曝晒之意,还有分享珍藏书籍的含义。源于中国代际传承的生活习俗,特有的读书文化。晒书在古代也称为“晒肚皮“,也是文人墨客显露才学、展示品趣的一种特别方式。

“晒书”最开始的含义确实的把书放到阳光下晒。谚语有云:“七夕到,太阳高,晒书晒衣好。”农历七月初七,阳光充足又不过分炽热,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效果,正是曝晒书籍和衣物的大好时节。东汉时期就有晒书的文献记载。当时的古籍《四民月令》对晒书有具体的描述:“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古代的线装书籍,其用纸不像现在有很多添加的成分,那时候多为天然木浆、棉浆和草浆,很容易被虫子蛀,所以把书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强烈的紫外线杀死书中蠹虫,防止暑热滋生霉菌。

但后来,“晒书”渐渐也有了其他含义。《世说新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位文人,在七月七日这天,富豪们都在室外阳光下晒鲜亮华丽的衣服和昂贵的财物的时候,他索性解开衣带,把自己的肚皮露出来“晒”。当别人问他晒什么时候,他总是淡定地回答我晒书呢!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种荒诞式的讽刺。人们当时晒书已经不是为了除霉菌,而是为了攀比。

慢慢的,晒书的传统延续到了到了汉唐时期,逐渐形成一种成型的制度。发展到北宋时期,更形成文人曝书的独特集会。这个时候晒书成为文人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晒书这一传统是中国书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读书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饱含着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怀。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是怎么回事?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回家翻翻家谱,就可获得一些解答。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