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萆薢、绵萆薢
萆薢
萆薢:药材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中华本草》)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萆薢,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2《名医别录》:“萆薢甘,无毒。主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
3《药性论》:“萆薢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4《日华子本草》:“萆薢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5《滇南本草》:“萆薢性微温,味微酸。”入肝、脾、膀胱经。”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
6《本草纲目》:“萆薢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7《药笼小品》:“萆薢甘苦,入胃肝。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茎痛遗浊。肾虚无湿者禁。
8《玉楸药解》:“萆薢味苦,气平,入足太阳膀胱经。泻水去湿,壮骨舒筋。萆薢疏泻水道,驱经络关节之湿,治手足痿痹瘫痪、小便白浊频数诸证。并医恶疮痔瘘。”
9《本草通玄》:“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
10《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腠。”
11《中华本草》:“萆薢苦;平。归肝;胃;膀胱经。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12《中药大辞典》:“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山萆薢根茎主含薯蓣皂甙,尚含纤细薯蓣甙、薯蓣皂素毒甙A(以上皂甙的甙元都是薯蓣皂甙元),山萆薢皂甙、约诺皂甙、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
2药理: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抗真菌作用。绵萆薢总皂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白萆薢
白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萆薢辛、微苦,平。祛风除湿,清热利尿。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肠炎,痢疾,膀胱炎,小便不利。”
2《中药大辞典》:“白萆薢涩微苦,平。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
3《中华本草》:“白萆薢辛;微苦;平祛风湿;利小便。主风湿痹前;麻木;小便淋浊;湿热带下。”
粉萆薢
粉萆薢:药材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中国药典》)
典籍摘要
《中国药典》:粉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红萆薢
红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的干燥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萆薢甘、微苦,平。祛风除湿,调经,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慢性胃炎,月经不调。”
2《四川中药志》:“红萆薢祛风湿,分清浊,利关节,解疮毒。治风湿痛,腰膝痹痛。小便淋浊及梅毒恶疮。”
3《云南中草药选》:“红萆薢祛风除湿,通淋,利水,消炎,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疮疖。”
4《中华本草》:“红萆薢红萆薢苦;甘;平祛风除湿;利水通淋;解疮毒。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浊;疮疖肿毒。”
绵萆薢
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根茎。( 《中国药典》)
一、典籍摘要
1《中国药典》:“绵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2《中华本草》:“绵萆薢苦;辛;平。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沥;白带。”
3《中药大辞典》:“绵萆薢性平、味苦。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二、现代研究
成分: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另含有原薯蓣皂甙、原纤细薯蓣皂甙及甲基原纤细薯蓣皂甙。
刺萆薢
刺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的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刺萆薢涩微苦,平。祛风利湿,解疮毒。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2《中华本草》:“刺萆薢辛;苦;平祛风湿;利小便;解疮毒。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疮疹瘙痒;臁疮。”
3《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苦,平。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小便浑浊,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古代的中医,他们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技术,他们给人开药的完全是要靠自己的经验。那么古代的郎中是怎么知道草药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李时珍尝百草写出《本草纲目》一事来探讨。
我们古代早就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没错,古代发现和确定草药的功效,就是要靠长时间的去体验,以自己的经验才能够知道。古人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知道各种食材的特性,比如说在他们在捕捉了羊,烹饪羊肉以后,知道羊肉属热性食物有着滋补的作用,身体正常的人就不要过多吃,猪肉性凉有腹泻的人就不能食用。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去慢慢品尝草药,才知道草药究竟有何种的功效。我们早就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实,神农尝百草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经历了很多人才能知道这些草药究竟有什么作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在做数据收集,而且呢这种数据收集工作量十分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够排除某些错误的数据,得到最后的结果。
那另外,我们也可以用现在品酒师的例子来类比古代中医药学品尝中草药,因为不同的人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味觉较为灵敏,他们对于很多东西味道的敏感度比较了解,感知能力较强。比如说一个人对于某种草药只要浅尝一口,就知道这种药是属于哪一些特性,然后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要靠更多的病例记录。明代药物学家的李时珍就是通过常年收集民间的药物,穷一生之精力走访各地的采药人,查阅资料,将自己所见所感,最终汇聚成《本草纲目》这一药物百科全书。
可以说,中医中草药的成分都是由像李时珍这样的人去发现的,同样的也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去继承和发扬,人们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去正确的去看待中医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针砂拼音名ZhēnShā别名铁粉来源磨砺针时所得的细铁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针厂。化学成份含铁98%以上。炮制以火煅醋淬,研细入药。性味辛、酸,咸,平。功能主治除湿消积,散瘿消肿。主治黄疸水肿,瘿瘤结气及臌胀等症。用法用量2~3钱,作煎剂或丸剂。注意脾胃无湿热积滞者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针砂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本草》云,凡言铁疗病,不入丸、散,皆煮浆用之。今针砂、铁精俱堪染皂,并入丸、散。针砂,堪染白为皂,飞为粉,功用如铁粉,炼铁粉中亦别须之。针是其真钢砂,堪用,人多以杂和之,谬也。拼音名ZhēnShā英文名needlespowderproducebymillsteelneedles别名钢砂、铁砂、铁针砂来源药材基源:为制钢针时磨下的细屑。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现多从各制针厂中收集。生境分布主产上海、福建漳州、江苏镇江;其他省区亦产。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细粉状,黑色、灰黑色或钢灰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用手捻之具砂质感,不染手。体重,质坚。气微,味弱。以体重、质细、色黑者为佳。品质标志《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960%。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铁,含碳量应在004%02%范围内,可含氧化铁等杂质,常含碳、磷、硅、硫等元素。鉴别(1)本品能被磁石吸起成长条状。(2)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盐酸5ml,振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1ml,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78滴,发生深蓝色沉淀;再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发生棕褐色沉淀。(检查铁盐)炮制针砂粉:将针砂置炭火上煅红醋淬,反复六、七次,捣研成粉用。性味酸辛;咸;寒;平;无毒归经脾;肝;大肠经功能主治镇心平肝;健脾消积;补血;利湿;消肿。主惊悸癫狂;血虚黄肿;泄泻下痢;尿少水肿;风湿痹痛;项下气瘿用法用量
详见百科词条:针砂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3:21 共9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落拼音名TiěLuò别名生铁落、铁落花、铁屑、铁蛾、铁叶、煅铁落来源为打铁时因外层氧化而打落的细铁屑,或铁工厂锻铁时的副产品铁屑。原形态全国各地。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性味辛,平。功能主治平肝镇惊。主治惊吓。癫痫:煅铁落醋淬3钱,水煎服。小儿丹毒:铁落研末,猪油调外敷。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铁落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唐本草》:铁落是煅家烧铁赤沸,砧上煅之,皮甲落者也,《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夫诸铁疗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浆用之,若以浆为铁落,钢生之汁,复谓何等。落是铁皮滋液,黑于余铁。陶谓可以染皂,云是铁浆,误矣。拼音名TiěLuò英文名ironchippings(havefallenonthegroundwhenfeiron)别名生铁洛、生铁落、铁液、铁屎、铁屑、铁花、铁蛾来源药材基源: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ite原形态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或为粗至细粒的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表面或氧化、水化为红黑、褐黑色调;风化严重者,附有水赤铁矿、褐铁矿被膜。条痕黑色。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性脆,相对密度4952。具强磁性,碎块可被手磁铁吸著,或块体本身可吸引铁针等铁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形成于多种内力地质作用,可与多种铁镁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等氧化物共存,前者不如磁铁矿抗风化而易呈现为风化小孔。古代入药的著名产地多是硅卡巖型铁矿区,今则包括各种成因类型铁矿区的磁铁矿。资源分布: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亦有产出。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细碎屑。铁灰色或棕褐色;条痕铁灰色。不透明。体重,质坚硬。气微,味淡。化学成份主含四氧
详见百科词条:铁落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55:22 共16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绿拼音名TónɡLǜ别名铜青来源为铜在空气中受潮后被氧化,表面所生的绿色堿式碳酸铜,或为糠青(即堿式碳酸铜)与熟石膏加水拌和压成扁块的加工品及天然的孔雀石。药用多为加工品。性状自然生成的铜绿为粉粒状或不规则块片状,呈青绿色。质松,味微涩,火烧现绿色火焰。另一种加工品,呈长方形小块,质坚易断,断面分明显的三层,上层为薄薄蓝色层,中层白色,底层灰**。无臭,味淡,嚼之有砂石感。炮制自然生成的铜绿,以磁盘或铁刀刮下,即得。加工品制法:将铜绿粉或糠青与熟石膏粉,加水适量拌匀,压成扁块,用高粱酒喷之,则表面显出绿色,切成小块,干燥即得。古时,铜绿为铜之锈,可以用醋喷在铜上加速其生成绿色的锈,刮取即得。性味苦、酸、涩,寒。有毒。功能主治解毒,去腐,杀虫。外用治鼻瘜肉,眼睑糜烂,疮疡顽癣。用法用量本品一般多作外用药。内科常配入相应方剂中治疗风痰为患,突然昏厥及血气心痛等症,用量05~1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铜绿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拾遗》: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绿独在铜器上,绿色者是。2《纲目》: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收取晒干货之。拼音名TónɡLǜ英文名Verdigris别名铜青、生绿来源药材基源: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性状性状鉴别纯铜绿为细丝状或小颗粒状的结晶性粉末。翠绿色。体重,质松脆,气微,味微涩。能溶于水及酸,不溶于醚。以色绿、粉末状、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透射偏光镜下:见细至005mm的针状到柱状、粒状个体。晶粒为灰绿色调,边缘近无色。具多色性:Np为亮绿色,Ng为绿黑到黑绿、带褐色调;干涉色Ⅱ及蓝绿;近平行消光;正延性。个体更细小时,多色性不明显;干涉色亦下降。化学成份主含堿式碳酸铜[CuCO3·Cu(OH)2]和堿式
详见百科词条:铜绿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55:45 共242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中草药学 1 拼音
zhōng cǎo yào xué
2 英文参考Chinese herbology
3 注解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研究中草药的科学,称为中草药学。中草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草药学的主要任务是:
(1)鉴定中草药的真伪优劣,保障用药准确、安全和有效;
(2)寻找和发掘新药源,保证医疗用药;
(3)整理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
古籍中的中草药学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兔耳酸汪连仕草药方∶即穿地铃,治跌打损伤。《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玉净瓶入药。味甘性平,和血行血有效,治劳伤跌扑。汪连仕草药方∶气杀郎中草,一名青背仙禽,又名疔见怕,山人呼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花部]雨韭汪连仕草药方云∶雨韭生水泽旁,即青慈菇花,去湿之功同茵陈。散一切疔肿,消痔漏,明目。《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猫舌仙桥汪氏草药方∶猫舌仙桥叶面生刺,草本塌地,生花青紫,多产水泽旁。治疔疮∶理黄胆一切湿火(汪氏)。《本草
《鸡峰普济方》:[卷第八肝肾]七里香汤中药古今研究萆薢、绵萆薢
本文2023-10-08 03:13: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