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学》书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脉诊学》书目,第1张

(晋)王叔和《脉经》梁亚奇

(晋)王叔和《脉经语译》沉炎南

(晋)王叔和《脉经校注》沉炎南

(晋)王叔和《图注脉诀辨真》

(宋)崔嘉彦《崔氏脉诀》

(宋)崔嘉彦《紫虚脉诀》

(宋)崔嘉彦《脉学类编》

(宋)崔嘉彦《崔真人脉诀》

(元)朱震亨《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元)戴起宗《脉诀刊误》(四库全书)

(元)戴起宗《脉诀刊误》

(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王罗珍校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濒湖脉诀整理》

(明)汪宦《脉理集要》

(明)吴正伦《脉证治方》(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七)

《脉诀刊误》(汪石山医学全书)

(清宫御医)《文魁脉学》赵绍琴

(清)余之隽《脉理会参》(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六)

(清)冯兆张《脉诀纂要》

(清)李延昰《脉诀汇辨》

(清)李延昰《脉诀汇辨》

(清)李延昰《脉诀汇辨》

《图像诊脉法》周华青

《伤寒论脉法解析》蒋泽霖

《周楣声脉学》周楣声

《伤寒论脉法研究》王占玺

《凭脉辨症凭症用药》吕郁哉

(脉经)《脉纬》罗哲初

(文白对照古典名著精品丛书)《脉经》吴承玉

《脉法求真》刘伯祥

《脉法指要》张汤敏

《脉经校释》

《脉学刍议》(修订版)张琪

《脉学精微》王金芳

《脉诊》刘冠军

《脉诊》毛海云

《脉诊选要》(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

《李时珍教切脉》王际然

《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王敬义

《脉学心悟》李士懋

《脉学心悟》李士懋

《脉诊一学就通》林政宏

《濒湖脉学一学就通》林政宏

《实践脉学》》黄杰熙

《中医辨脉症治精编》向宗暄

《朱氏脉诀》朱青林

(皇汉医学丛书)《脉学辑要》

《脉经白话精解》王竹星

《岐轩脉法》张润杰

《彭子益脉法》彭子益

(中医脉诊理论与实践)《名家论脉》齐向华

《中医脉诊学》(第二版)赵恩俭

《脉诊候》(手抄本)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脉学正义》王致谱

《胡希恕讲仲景脉学》胡希恕

《伤寒论》(脉法研究)王占玺

《脉诊入门图解》周幸来

《最新实用诊脉法》许进京

《实用中医脉象及诊治歌诀详解》缐涌

《金氏脉学》金伟

左手 心肝肾,右手 肺脾肾(命门);左手主阴血津液,右手主阳,左手尺脉弱证明肾阴亏损,右手尺脉弱证明肾阳虚,气虚(两只手的脉要进行对比)。阳虚的脉象是沉迟无力,你的脉象描述我不敢下论断,毕竟没亲手摸过~你可以反复摸左右手对比,看看是阴的问题还是阳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情况,脉弱不一定就是阴阳虚),亦或是阴阳都有问题

代脉,除孕及暴病外,皆认为代为脏气衰败,主死脉。可是临床见许多止有定数的脉,即使是二联律、三联律,亦未必死,而且很多都可经治疗而消除。根据这个临床事实,必然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假如代脉为止有定数的脉,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称代为死脉就不正确,因止有定数的脉象并非死脉。二是假如代为死脉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代脉的特征就不是动而中止,止有定数。我认为后者正确,代脉确属脏气衰败的死脉,但其脉象的特征却非止有定数。

(一)代脉概述

何谓代脉?代,乃更代之义,是指不同的脉象相互代替、更换,交错出现。其脉象为乍疏乍数,乍强乍弱,乍动乍止。《灵枢·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伤寒论》178条:“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这说明代脉不仅有更替,还有歇止。假设原为脾之缓脉,在缓脉的脉律中,出现歇止,止后,“不能自还”,不能继续恢复原来的缓脉脉律。因脾气已衰,无力自还,必须由他脏之脉代之而动,出现“更来小数”的脉象。之后才又转换为缓脉脉律,这就是“因而复动”。亦即缓脉歇止之后,不能自还,由“更来小数”的脉来带动,才继续恢复缓脉的脉律;由缓至停,由停至小数,由小数至缓,这就出现了三种脉象的更替,此即代也。《脉诀条辨》曰:“若脉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又曰:“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为之代。”景岳云:“凡见忽大忽小,乍迟乍数,倏而变更不常者,均为之代。自王叔和云,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脉代者死,自后以自相传,遂失代之真义。”景岳所云极为正确。

为了说明问题,借助一点西医知识。假如因功能性的心律紊乱,出现乍强乍弱、乍疏乍数的脉象,并非死脉。若在器质病变的基础上,出现乍疏乍数、乍强乍弱、乍大乍小的代脉,就要引起足够重视。这就说明为什么有些病见代不是死脉,有些病见代却是死脉。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以止有定数来界定代脉的特征,是不确切的。代脉,当为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出现歇止、疏数、强弱、大小交替出现的脉象,此即为代脉。

(二)脉理与主病

代脉可分为生理之代、病理之代、正气衰败之死代三种。

1生理之代

《素问·宜明五气篇》曰:“五脏应时……脾脉代。”谓脏气随时而更,脉亦随时而更代。此四时之代也。《灵枢》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此至数之更代。因四季阴阳升降不同,主气不同,人与天应,故脉应时而更代。

孕脉三月而代,此因胎儿发育,气血相对出现不足,故脉代。当生化之力增强,代脉自除。

2病理之代

病理之代,一般指暴病而言,气血乍损,一时不能相继而出现代脉。此代非脏气衰败之死代。滑伯仁曰:“有病而气血乍损,只为病脉。”如霍乱吐泻而脉代,《四言举要》云:“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3脏衰死代

脏气衰败的死代,多见于久病之人,元气衰败者。《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但代无胃、曰死。”此为死代。

《濒湖脉学》曰:“五十不止身无病、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两动一止三四日。”这不仅是以至数歇止定代脉,而且是以动止之数来判定死期。《脉诀汇辨》曰:“夫人岂有一脏既绝,尚活四年”!诚然。以脉代而判其生死之期,当结合气色形症,综合分析,不能仅据动止之数,此当活看。

是一本医书中医药学之兴起,其来遐矣。《礼记·曲礼》:“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者,一为《黄帝针灸》,二为《神农本草》,三为《素女脉决》,乃三部古典著作,亦可谓三种医学流派学科。伏羲制九针流行于世,而成《黄帝针灸》;黄帝歧伯问答经脉病证,而成《素女脉诀》,神农尝百草而成《神农本草经》。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着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脉诊学》书目

(晋)王叔和《脉经》梁亚奇 (晋)王叔和《脉经语译》沉炎南 (晋)王叔和《脉经校注》沉炎南 (晋)王叔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