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子绑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9收藏

绳子绑法,第1张

以下是各种方式的绑绳方法:

1、双套结:这个结很好系,但是不适合用在生活中,比较适合用在手工里,装饰起来,简单大方,美观精致。做法如下:

首先将一根绳子一边绕一个圈,绳子垂下来的部分不能在同一侧。然后将两个圈并在一起。用另一根绳子穿过,两个圈重合的地方,就可以了。

2、三叶草结:这个同样适合用在手工中,这样编制出来的绳结小巧可爱,由中国结的味道。方法如下:

先将绳子绕两圈,绕出来两个圈,圈上大下小,“8”字形。然后将垂下来的绳子中的一根从前面穿过大圈,在穿过小圈,另一根先重复同样的动作。左后将绳子打理一下就可以了。

3、活结:这个结算是比较使用的,很多场合都能用。先将绳子打一个结,但不要系紧,留出一个圈。然后将绳子的一边绕着另一个绳子转三到五圈左右,不要转的太紧,留点空隙,待会好穿线。转到想要的圈数之后,将剩下的绳子穿过之前转的圈,然后拉紧就可以了。

4、吊脚绳结:首先将绳子折一下、然后把绳头这一方向在折的地方上面缠绕,把上面预留的圈留大一点,依次从左往右缠绕,缠绕的时候把这绳子挨紧一点,这样的绳结才会更牢固;最后把绳头穿进右边的这个绳圈里面,收紧上面的绳圈即可。

马扎面有很多种,用细带盘扎的马扎上面的孔一般为单数,有9孔的、有11孔的、15孔的等。

一、15孔马扎穿绳法(用9米左右的线)

1、将线对折,线头以A、B为记号。

2、将B从1外侧穿入,线的中间点拉到1处。A从2穿入。

3、A穿入一,然后依次穿入二→1→3→一→三→1→4→一→二→5→6→三→四→7→8→五→六→9→10→七→八→11→12→九→十→13→14→十一→十二→15

4、将B穿入四,(注意网格的编织)依次穿入五→2→3→六→七→4→5→八→九→6→7→十→十一→8→9→十二→十三→10→11→十四→十五→12→13→十五→十三→15→14→十五→十四→15,就可以完成。

二、9孔马扎穿绳法

盘扎时将马扎的两排孔分为上九孔(①-⑨)和下九孔(①-⑨),按以下顺序盘扎即可。

三、13孔马扎穿绳法

中国刀把的绑绳法如下:

我们在手柄的两侧做出两个环,首先,要从绳子的中间位置在一侧手柄上放一个环,我们把它叫做A侧。圆环的长度等于最终缠柄的长度,但是稍微长一点,当绳子穿过它的时候环会拉紧,我喜欢把内部的环和手柄绑在一起,这样才能保持紧度。

你可以把它系在刀柄上,或者像那样把它们交叉,两种方法都很经典,但是这次我们要说的是第二种。

另一侧我们把它叫做B侧,两条绳头其中之一形成第二个环。确保两个环的长度和宽度相等。在制作这两个圆环时一定要保证细心,你一定不想编到最后快要结束时才发现绳子过长或者过短了,最糟糕的情况是,你将要重新再从头做一次!

在这个例子中,我不会闭合那个环,而是让它们交叉。

从这里开始编,将绳子一端(我们叫它Z)穿过A侧的环=。请注意,另外一端转动(我们叫它Y),它穿过刀柄的另一侧,这就是那个位置。

另外一侧是第一种缠法,转到另一侧。始终要注意,要记住是哪根绳子从内部的环下面还是上面穿过,然后另一根绳子则从相反位置穿过。

现在你可以把它系紧了,直到你编好下一节。尽可能地系紧,加固内部的环。翻转手柄,它也不会扭曲。

要想在编其他部分的同时保持第一部分紧固并不容易,所以最好尽可能地把它系紧,不要使整体变形并继续进行下一部分。你可以用细棍撬动绳子,然后再次紧固一下之前编的那部分。

从这里开始,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继续往下编了,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它的紧固,还有每次完成一节的时候要当心内部环的位置是否端正。

每次编完的时候,可以用细棍稍微调整一下内部的环。内部的环控制地越好,整个刀柄套看上去就越整齐。

完成时把绳子叠进编好的绳子下面,要确保你编的最后一节稍微松一点,这样更容易把绳头折进去,然后就可以系紧了。当你把它穿进去以后,要尽可能地系紧,当你确定做好了这一步,就可以割断两个绳头完工了。

朋友们,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编法,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而是从一开始就要正确耐心的操作,因为你有可能赌上的是重新来一次的时间,希望你能喜欢换装后的爱刀~!

关于手串怎么穿绳打结的方法如下:

首先将两根绳子对折,将一根绳子的左右两端拉成两个耳翼,在任意取一个靠近另一端绳子的耳翼向上挑压,将另一端的绳头向相反的方向穿过去,以此交叉进行打结,当编织成合适的长度后剪掉多余的绳头。

在给手串进行打结的过程中,首先准备一根弹力绳,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合适的珠子颗数,用绳子的一端依次将珠子穿过去,方向可以任意选择,穿好之后让其处于交叉的状态。

将弹力绳的长度控制好后,此时可适当拉紧一下珠子,以防止出现滑落的现象,且保持珠子是不松不紧的程度,将其固定后,用两个绳头交叉打结,以此重复进行,再将多余绳头剪掉烧一下。

或者个人的喜好调整好结体,将一端的绳头向相反的方向穿过去,以此交叉进行打结,再适当拉出耳翼,将其调整成交叉的状态,但注意外耳的形状不要太小,以免出现滑落的现象。

当编织成一定长度的时候,就可以将多余的绳头部分剪掉,再用打火机将绳头烧一下反复揉捻,也可以在穿插绳子的时候,在中间处穿一个珠子,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美观。

演进形式以及优缺点:

卷轴装

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用简帛制成。

竹简缀连在一起,成为一卷。

称为简策装。

纸张发明后,仍然延续了简帛的风格。

最早出现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

这种装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时候也使用这种装帧方法。

卷轴装的内容含量小,所以不见于后来的一般书籍,而它装帧精美,更多用于内容少又追求精致的书法、绘画、抄经,等等。

至今,书籍的章节单位“卷”仍受装帧卷轴装影响。

经折装

对于僧侣来讲,正襟危坐念经时翻阅卷轴很困难,于是,流行的卷轴装改革,首先从佛教经卷上发生了。

唐朝开始,逐渐繁盛。

大家看《西游记》中唐僧的通关文牒,就是经折装装帧。

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佛教典籍仍然是经折装形制。

也许佛教典籍赋予经折装庄重的内涵,大臣给皇帝奏书也采用经折装,故称奏折。

梵夹装

梵夹装最早是将经书写在贝多罗叶上,然后码好,用两块木板夹住,中间穿孔订成。

也有像卷轴装那样连续的页面,比卷轴装携带方便。

这是一种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对佛教经典的装帧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典籍中也有用贝叶写经的。

后来经过唐代的改造,将贝叶改换为仿贝叶纸张,形成纸书梵夹装。

再到后来,梵夹装有了进一步变化。

国家图书馆藏有五代时期用回鹘文字书写的梵夹装《玄奘传》,没有穿绳的圆孔,但两端各画有一个红圈,这显然是钻孔的位置,钻孔成了一种象征意义。

后来的蒙文大藏经以及清宫所藏泥金书写的佛经,都是长条仿贝叶纸片,上下装有厚重木夹,都决无钻孔,采用黄绫绕捆。

成了变了态的梵夹装。

旋风装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发展时期,诗人写诗需要经常参看韵书。

传统流行装帧形式——卷轴装书籍,由于其特性只能单面书写,不能方便查阅韵部。

于是一种卷轴外表,以粗长厚纸做底,书叶片片粘裱于底纸右端,如龙鳞般排列,这种装帧形式叫“旋风装”。

这样的装帧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

写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故宫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现存中国古代书籍旋风装的唯一例证,弥足珍贵。

蝴蝶装

五代时期, 开始允许并主持雕版印《九经》。

至于宋,雕版印书事业空前发展。

卷轴装帧的书可以不分段落的连写下去,雕版印书就不行了。

这就需要将一书刊刻成若干版,一版一版印刷,印出来的是以版为单位的书叶。

于是就有了蝴蝶装这种装帧形式的诞生。

古代的印刷技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可以双面印刷,而是采取单面的印刷。

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需要做一个书版,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面字对字地折齐。

集数页为一叠,折边居右戳齐为书脊,再在书脊处用浆糊彼此粘连。

这样的形式很像现代的平装书,打开时版心像蝴蝶展翅。

蝴蝶装书籍一版一页,版心集于书脊,即使磨损也伤不到文字,同时也没有穿线针眼和纸捻订孔,散了重装也不至于损坏,这些优点使它在宋元两代流传了将近400年。

包背装 蝴蝶装优点很多,但书页粘连两个文字区域的版面,容易造成两个半页文字彼此吸连。

包背装从蝴蝶装发展,跟蝴蝶装不同,包背装的书口向外,书本的装订用浆糊黏贴,书背连在一起,跟现在的书一样。

线装

想到古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

线装由包背装发展而来,不同于包背装,线装是用线装订的,而且把包背改为露背。

线装书的折法跟包背装一样,但跟蝴蝶装、包背装的不同就是,它的装订不用浆糊,而是用线。

将书页码齐之后,再加上封面和封底(两页,而包背装和蝴蝶装是一页)在边上订四个孔,然后用线穿起来。

古籍的装帧形式大抵就是这样。

正是因为有这些古籍,才成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代的文化传承。

绳子绑法

以下是各种方式的绑绳方法:1、双套结:这个结很好系,但是不适合用在生活中,比较适合用在手工里,装饰起来,简单大方,美观精致。做法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