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敦煌的特点,第1张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

1、地理位置特点: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

2、气候特征特点: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3、光热资源特点:

敦煌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时数32579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年太阳辐射量688257兆焦耳/平方米,发展光电产业潜力巨大。2010年,敦煌市被确定为中国首个百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著名的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一、佛像画

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

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

五、装饰图案画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六、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五类。

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场面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传故事 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缘故事画: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与本生故事的区别是:本生只讲释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缘则讲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等。故事内容离奇,情节曲折,颇有戏剧性。

4、佛教史迹故事画: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包含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这类画多绘于洞窟龛内四披、甬道顶部和角落处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绘于正面墙壁,如第323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图”、“佛图澄”和第72窟的“刘萨诃”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寓言、童话,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比喻故事有“象护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

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

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灾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全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们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敦煌壁画一开始就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式佛教艺术。在这方面,古代画家们。立下了丰功伟绩。值得称道的,是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时他们那种宏伟的气魄和抉择精严的态度。

敦煌壁画对外来艺术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借鉴外来人体解剖。

如果把十六国时代的墓室画与同时期的敦煌壁画相比,可以发现:墓画人物多宽袍大袖,造型简略.而对人体解剖不签注意,象征性装饰性的味道饺浓;敦煌壁画人物多半裸或裸体,描写细致,人体比例和解刘较淮确,因而真实感较强。同一时期,同为中国画家所作,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是中国绘画与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绘画,同于两个不同体系。中国以写意著称,西方以写实见长。

中阴绘画,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基础,讲道德,尚伦理,穿深衣大袍,蔽体深远,笼形体于衣内,因而人物形象不见骨筋,不重立体感,着重表现“寓形寄意”的象征性的装饰美。魏晋十六国墓画即属于这一体系。

敦煌壁画直接受到龟兹壁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而龟兹壁疏又直接传自于印度和阿富汗。印度、阿富汗的佛教艺术里则早已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印度民族能欧善陈,因此壁画中的人物,特别是菩萨,比例适度,解剖合理,姿态优美,手式纤巧,真实地表现了人体美。这种写实手法,为敦烃画家所接受,大大地加强了壁画人物解剖的合理性,弥补了汉晋绘画之不足,促成了新的民族风格的成长。

二、吸收了西域晕染法。

我国绘画起初不事晕染,战国时代开始在人物顶部饰以红点。两汉时代才在人物面部两颊晕染红色,以表现面部的色泽,虽然有一定的立体感,但不强。西域佛教壁画中的人物,均以朱红通身晕染,低处深而暗,高处浅而明,鼻梁涂以白粉,以尔隆起和明亮。这种传白印度的凹凸法,到了西域为之一变,出现了一面受光的晕染;到了敦煌又有所改进,并使之与民族传统的晕染相融合,逐步地创造了既表现人物面部色泽,又富有立体感的新的晕染法,至唐而达到极盛。正如画史上评吴进子的壁画时所说的“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 “道子之画如塑然”。所以段成式赞叹吴退子的画是“风云将逗人,鬼神若脱壁。”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里比比皆是。这种新的晕染法,促使壁画的写实风格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简介

敦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古城因其众多的文物古迹、众多的古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而依然光彩夺目。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世界第一大漠泉月牙泉、玉门关、沙漠中的地质博物馆丫蛋地质公园,都向世人展示了敦煌的浩瀚和神秘。敦煌壁画每次看到敦煌壁画都很震撼。几千年来,所有的美丽都留在了这里。

化为尘埃的画家画出了他们想象中的神、佛、天使,干燥的洞壁居然承载着如此华丽的想象。北梁只有三个窑洞,以275个窑洞为代表,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北魏石窟大多为中央塔柱式结构。第259窟北壁东侧第一龛的禅佛嘴边的微笑,非常东方含蓄,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早了1000多年。第54窟壁画《亡王割肉换鸽》、《太子舍命喂虎》是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画,艺术成就最高。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黑,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

第57窟九色鹿的故事是第一个以连环画形式描绘的故事。从此,莫高窟的故事画都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西魏受中原风格影响,佛菩萨形象细长,以249、285、288窟为代表。85窟南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不仅描绘了五百强盗与官兵搏斗的壮观场面,还描绘了鸭子、鸳鸯、鹿、狐狸等。远山近水,宛如一幅有趣的山水画。北周中西合璧,雕像上下比例失衡,290个洞窟中绘有87个佛教故事情节,以长卷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在隋朝,建造了100多个洞穴。

隋代洞穴的特点是所有洞穴都有华丽的装饰图案。在第407窟的顶部,挖有三只飞翔的兔子,中间有一朵莲花。三只兔子四处追逐,每只兔子只画一只耳朵,但视觉效果是一只兔子长了两只耳朵。这是唐莫高窟的黄金时代,现有232个洞穴。第38窟共有9尊菩萨,其中最美丽的一尊被美国人沃纳抬走,现藏于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72窟南侧的两个飞行物和320窟南壁的四个飞行物被称为莫高窟最美的飞行物。中晚唐以后,文化艺术逐渐趋于保守封闭,但人物刻画细腻精准。

58窟卧佛和涅_变了。15米长的卧佛像打盹一样躺在佛坛上。它简单、庄严、宏伟、深邃。天下诸侯哀恸,佛弟子心碎,菩萨表情冷漠。复杂人物的细腻表达,体现了他们对佛的修炼和理解。敦煌建筑敦煌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实体建筑,还有丰富多彩的建筑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余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月牙泉建筑群既是一座风景旅游建筑,又是一座生态环境建筑,有利于治沙,维护沙山与清泉的平衡。

在这座建筑的设计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形象,以对称布局再现人间仙境,四周回廊亭台。月泉阁三层,庭雷轩两层,布置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由三个相互渗透的空间组成。建筑力体现唐风,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梁架与木结构装饰构件的巧妙结合。

这座建筑的整体效果是优雅而庄严的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个洞穴中的造像和壁画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壁龛和神龛上的彩色雕塑与四壁的绘画相呼应、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个石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了塑像在石窟中的主导地位。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镇。

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香港和上海。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前11世纪,有少数民族居住在敦煌,《史记大宛列传》年的氏族记载月亮居住在敦煌和祁连之间。从此,敦煌这个名字便清晰可见于史册。西汉武帝正式设立敦煌郡后,先后有玉门、阳关、中枢、义和四大都督镇守敦煌两条古丝绸之路。此时的敦煌郡,人口近4万,拥有相当于今天新疆东部边缘的敦煌市、安溪、肃北、阿克塞等地。直到1524年嘉峪关关闭,敦煌才逐渐衰落。

敦煌的特点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