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炎
[摘要]过敏性鼻炎是由各种特异性过敏源引起的多发性鼻病,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结合t临床,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之下,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并结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归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辨证论治;治标以缓其势;固本以逐陈疴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各种特异性过敏源引起的多发性鼻病,其临床表现为连续、频发的鼻痒、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及不闻食嗅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伴见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全身症状。属中医“鼻鼽”、“鼽嚏”范畴。由于本病病症顽固、病程长、迁延难愈,可导致患者情绪失调、失眠、食少、疲乏、注意力减退等,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笔者综合临床实践,将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思路略陈如下:
1祛风脱敏。治标以缓其势
中医学认为,鼽嚏始发,多外邪为患,即所谓“外有非时之感”。肺位至高,为脏腑之华盖,通过息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其在体系皮毛,皮毛为一身之表,易感外界风邪寒气及病邪异气,故肺脏受邪,肺气被伤,失于宣肃,鼻窍不利;或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是发生鼻鼽的主要原因。又“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表现为发病迅速、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简称运气学说,运气古代研究气候规律与发病关系的学说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六气指风,热,湿,火,燥寒其演绎方法是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以定气每年的年号都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代表运与气的结合根据运气相临的逆顺情况,运用阴阳相反相成和屋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测每年气象的特点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进而探讨气候对发病因素和人体的影响,概括出六*发病的一般规律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R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黏膜肿胀。RA全球发病率为10%-25%[2],具有发病快、消退快的特点,与气候多变、温差变化大及空气中的花粉、粉尘等含量有一定的关系。祖国医学称RA为“鼽嚏”、“鼻鼽”。对于该病的病因,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并提出其致病原因为正气不足,外邪入
侵与该年岁气,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曰:“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今,故病者吾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古代医家认为鼻鼽与寒邪密切相关。《景岳全书·杂证·鼻证》云:“凡早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医方考》云:“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鼻门》曰:“五脏化液,遇热则干燥,遇寒则流衍,鼻流清涕,至于不止,以肺脏感寒,寒气上达,故其液不能收制如此。”
本研究用辛夷鼻舒爽外治法取得良效。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4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分析症状发作的时间和诱发因素,有无哮喘,评估症状严重程度。(2)症状: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常年性患者在有症状期间症状持续时间每日累计达05-1 h以上。(3)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花粉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眼睑肿胀。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检查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12 纳入标准(1)符合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2)年龄12-80岁(含12岁和80岁);(3)自愿参加临床研究。13 排除标准(1)过敏性鼻炎伴有过敏性哮喘者;(2)由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鼻中隔偏曲等引起鼻部症状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者;(4)有严重精神病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4 一般资料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10年立冬后到立春前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5例,脱落4例,最终进入研究者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14-54岁,平均38岁。151 体质归类根据2005年王琦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将体质进行分类。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异质。152 实验室指标检查检测纳入病例四季血清的过敏介质组胺。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酶联免疫(Enzyme Lmmunoassay,ELA)法,
全自动酶标仪405-420 nm条件下测定吸光度(OD)值,绘制标准曲线,求得样本组胺浓度。16 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由SPSS 170软件产生。所有的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当P值<005时,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治疗鼻炎
本文2023-10-08 11:41: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