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医古典书籍有哪些,第1张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舌诊 1 拼音

shé zhěn

2 英文参考

glossoscop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spection of tong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ongue inspe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1],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2]。指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3]。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1]。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1]。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1]。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深浅、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和脏腑的虚实等[1]。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但两者必须结合,再与其他症状参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

舌质又称舌体[2]。是舌头的肌肉脉络组织[2][4]。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2]。舌质的望诊主要是辨别其颜色、形态的异常[2]。舌诊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4]。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4]。但也不能机械看待,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4]。舌质的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包括形态、色泽、动态和湿润度等[4]。一般来说,察脏腑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4]。也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之说[4]。

舌苔也称舌垢[4]。即散布在舌体上面的一层苔垢,是由胃气上蒸而生[2]。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4]。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和望苔质两个方面[2]。

望苔色即望舌苔之颜色[5]。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及黑苔四种[5]。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5]。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质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5]。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为薄苔,为正常苔或属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为厚苔,多属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阻滞[5]。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舌诊属于望,可以采集人身体70%-80%的信息,尤其在儿科中应用效果最好。

中医讲人体一气周流,涉及两方面,一是能量的多少,二是通道是否畅通。

气包括三方面,能量、气气、炁气(先天的)。

能量的多少、虚实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身体有实的地方,就有虚的地方,要整体的调,不可简单的补虚。

人体的阴分,即精、血、津、液。

阳,即为能量,无形的动力。

望舌四部分:舌体看形(阴分胖瘦)—舌质看色(气血盛衰、寒热)—舌苔辩胃气(病邪深浅)—舌下静脉(气血瘀滞)

(一)舌体全息

舌尖部——心肺;

舌中部——脾胃;

舌根——下焦、肠道(下焦是哪?)

舌边两侧——左肝右胆

舌体“胖”“瘦”代表阴分的多少。

1、胖:超过正常大小、胖厚,两边有齿痕。湿气内盛(正常水分代谢淤积)、水湿内停(阳虚)。

2、瘦:枯槁、小、干巴巴。阴分不足(静血津液亏虚)。

3、老:纹理粗、皱缩、不柔软。热盛、实症。身体预警信号。(大肠癌患者做完放化疗,过度消耗体内阴分,阴虚内热)。

4、裂:呈“一”字(酒、毒耗伤肝血肾经)或“川”字(精血亏)。

(二)舌质望色

舌质颜色反映气血寒热。正常色为,淡红,明润。

1、淡白:没有光泽,虚象。阳虚、气血亏虚、贫血。

2、赤红:有鲜亮感,透着热。

1)内有郁热,比正常情况下多的热;

2)肝胆热盛,舌边赤红。若舌尖赤红,为心火旺盛。可吃苦寒片,例如蒲地蓝。

3)阴虚火旺,熬夜、献血、失血、低热(午后潮热)等。

3、暗紫:气滞血瘀、血分瘀滞(如肝硬化)。

瘀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前者需要化瘀,后者需益气化瘀,不可一概而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

(三)舌苔辩胃气

1、如若薄云,薄薄的均匀的白云在舌上,隐隐见到舌底, 不润不燥,干湿适中 ,为正常舌苔。

2、乌云密布, 舌苔厚腻 :脾虚湿困,食积。

(湿困脾土,被水围困,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雾霾,厚腻且脏刮之不净,如油入面,表明湿浊交杂,“痰、湿、浊、食、热”等浊气上翻而作。

(浊气自大肠上升,影响肺肃降功能)胃气、口气、打嗝、头晕目眩等。与饮食有关,过省过杂。可用降浊散。

4、无云、响晴白日,干旱, 燥苔 :阴分不足,津液已伤,热,缺水。

5、舌苔湿滑、伸舌欲滴, 滑苔 :水湿内停。(同时伴有舌体胖,有齿痕。肾衰病人)

6、剥苔:多处剥苔(花剥)、周围无苔中间一小块(鸡心苔,心阳不足,胃气虚弱,久病)、全剥(镜面苔)、不规则、边儿凸起,界面清(地图舌)胃气不足,气血两虚。

7、白苔(表、寒)

舌体颜色,白:薄白而润,正常;

薄白而滑:外感、寒湿;

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白厚而腻:湿浊、食积;

白厚而干:痰、湿、热内蕴。

8、黄苔(里、热)

薄黄:风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

黄滑:淡黄、湿润、多津,湿热、寒湿积久化热;

黄燥:苔黄而干,燥结腑实,邪热伤津;

黄腻:苔黄而腻,湿热、食积化腐。

舍脉从证,湿有寒湿,需温化寒湿(白腻)不能用薏米,另有热湿,需清热利湿,可用薏米。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湿滑,脾虚,胃气不足,无苔。温化寒湿。

案例5

舌根部腻,燥,浊气。

案例6

雾霾苔,体虚。湿浊苔,有淤点,气郁。

案例7

黄厚腻。

案例8

舌质红,舌裂。

案例9

胖大,气虚。

案例10

舌体瘦,阴分不足,失神。舌体暗红,郁。湿滑,苔白。

个人总结:

舌诊实用却不易学,尤其是对舌质、舌苔的辨识难以掌握。可大致有个概念。

1、舌质

1)大小:胖,阳气不足;瘦,阴血不足。

2)颜色    正常:淡红

红:有热,红色越深,热越盛;

淡白:阳气不足;

色暗:气血运行不畅。

3)津液

津液过多:阳气不足;津液偏少:口干舌燥,燥邪、火邪。

4)病理

齿痕:舌体胖大,脾气虚,湿盛;有明显齿痕却舌体不胖的且偏瘦的气血不足。

裂纹:细小琐碎,阴血不足;纵深大裂纹,气虚。

瘀点:体内有淤血,见到瘀点,一定要看舌底,可根据舌底静脉粗细,判断淤血严重程度。

2、舌苔

1)薄厚:增厚,实邪停聚;

2)颜色:正常苔色白

苔黄:有热;

外感风邪初,舌苔薄而白,邪气入里化热,恶寒消失,身热 明显,咳嗽加重,舌苔变黄厚。

3)质地,柔软、坚硬。

中医舌诊 历史 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当时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涉及的舌诊相关知识,包括舌质、舌苔、舌觉等方面的内容已经出现。

舌诊属于中医的望诊,主要有望舌质,望舌苔二部分。舌质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阴阳辩证的状况,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同样也为阴阳五行的辩证提供了施治的证候。通过舌的观察的角度,从舌质、舌象、舌苔的现象上归纳出证候,并与脏腑阴阳证候联系起来,与三焦辩证,温病察舌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医向现代化辩证施治的步伐。

望舌诊主要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望舌苔主要包括舌苔的性质和舌苔的颜色。

中医认为,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父母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个体差异。如果能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来 养生 ,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么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呢?平时又该吃些什么呢针对各种体质,怎样护理呢?别急,伸伸舌头你就知道了。

根据舌苔辨识体质

1 平和质

舌苔症状:舌淡红,苔薄白

症状: 如果你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且精力充沛;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那么,恭喜你,你是 健康 的,不过还需要努力保持下去。

注意事项: 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点评: 干净漂亮的舌苔,有这样的舌苔,说明身体很 健康 哦。

2 气虚质

舌苔症状:舌色淡红、舌体胖大、嫩边有齿痕

症状: 这类人平时 怕冷、怕热,怕风,很容易感冒 。属这种体质的孩子,容易成为反复感冒的受害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打几次吊针,打完之后,当时好了,过一阵子又复发了。

饮食建议: 因此,他们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起居应规律,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尤其在夏天的中午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点评: 比起平和质,气虚质的舌苔颜色就淡了很多,舌体还肥大,这种人经常感觉气短、疲乏没力气,不爱说话,还容易感冒。

3 阳虚质

舌苔症状:舌色淡、舌体胖大、嫩边有齿痕、舌苔润

症状: 这类人 怕冷,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尤其是上腹、背部或腰膝部总觉得有风,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手脚却冰凉,吃饭喝水总喜欢热的,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 。性格多属于沉静内向型,喜欢安静。

饮食建议: 阳虚质的人在饮食上,可 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的食物 ,少吃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的食物。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背、上腹、下腹和足底部位。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天气好的时候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要避免出汗过多。

点评: 这种舌苔看起来水汪汪,是有寒湿的表现。很多人以为这是湿热的体质,单纯吃薏米、红豆祛湿利水,效果是不好的。

这种体质最主要的原因是元气不够。“不是体内水太多,而是泵的动力不够。”杨志敏教授说,现在 广东人中阳虚和气虚的比例是排在前两位的,并非湿热体质哦。

4 阴虚质

舌苔症状:舌红、少津、少苔

症状: 这类人大 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他们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一样 。这些人特别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想喝水,大便也偏干燥,容易失眠。

饮食建议: 他们在饮食上应 多吃瘦猪肉、鸭肉、荸荠、银耳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其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点评: 杨志敏教授说,在她临床遇到的大部分病人中, 绝对的阴虚体质已经非常少见,很多时候是合并气阴不足,如果单纯吃滋阴药时间长了,肠胃会不好,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自己乱调 ,一定要找专家进行调理。

5 痰湿质

舌苔症状: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症状: 他们 体形肥胖,更重要的是腹部肥满松软。眼皮微肿,脸上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出汗,常感到胸闷,痰多,动不动就会觉得四肢酸困沉重 。性格上一般比较温和。通常来说,这些人很容易患上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饮食建议: 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胖人都属于痰湿质。在《黄帝内经》里,肥人被分为三种:膏人、脂人、肉人。膏人,指的就是类似小刘这样的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汗多且黏;脂人是类似杨玉环的那种,体形丰满而匀称,没有其他不适;肉人,是像运动员那样,也许体重超重,但体形基本匀称,肌肉结实,腹部不大。而需要减肥的只有第一种。

这类人在 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的摄入。可多食海带、冬瓜等。 居住环境宜干燥不宜潮湿,平时要多进行户外活动。 体育 锻炼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但运动时,通常需要达到出汗水平,所以衣着应透气散湿,且要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

痰湿质又分为偏虚和偏热类型。一般年纪大的痰湿质,偏虚的比较多。

如何区分痰湿是偏虚还是偏热呢?

假如这种舌苔加上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不通畅、精力又很旺盛,讲话声音很大,则多属于痰湿偏热;

假如面色暗淡、人偏肥胖、动辄大汗淋漓、大便又偏烂,这种就多属于痰湿偏虚类型。

6 湿热质

舌苔症状: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症状: 这类人 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痤疮粉刺,皮肤还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舌质偏红苔黄腻 。他们多性格急躁易怒,对又潮又热的气候较难适应。

饮食建议: 这些人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 可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吃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是暑湿较重的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必须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运动上,适合做高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凉爽的时候锻炼。

点评: 现在湿热体质的人已经比较少。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马路清洁工人、蔬菜种植农民等,湿热质比较多,对于经常坐在办公室上班的白领来说,这种体质很少。

7 血瘀质

舌苔症状: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点、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

点评:长期喝冷饮或年长的人士,血瘀质偏多。

症状: 这种体质的人大多 体形偏瘦,性格急躁,容易健忘。面色、口唇偏暗,常有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瘀斑 。不仅如此,他们头发易脱落,还常感到这疼那疼的。 血瘀质的女性多是痛经的“受害者”,容易出现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 另外,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也与血瘀有关,应该引起注意。

饮食建议: 这类人饮食上应 多吃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 ,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应加强 体育 锻炼,以免气血运行不畅。

年轻人不要以为血瘀质是老年人专有的,长期喝冷饮、长期熬夜、长期失眠的人,容易因寒致淤,这种体质一定要找医生调理,否则时间一长,易患重疾。

8 气郁质

舌苔症状:舌淡红或偏暗、苔薄白或偏干、白腻

症状: 这种体质的人大多 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健忘。

应该说,抑郁症的人少数属于先天遗传,其他人则可能是因过去一些不良经历造成的,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饮食建议: 这类人在饮食上应 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此外,他们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和群体性活动,更多地融入 社会 ,不能总待在家里。由于这类人容易失眠,睡前一定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点评: 没错,林黛玉可能就是这种舌苔。如果是年轻女孩子有这种舌苔,容易有乳房不舒服、痛经、头疼、动不动易哭等表现。

9 特禀质

舌苔症状:形式多样,可见深大裂纹、花剥苔

症状: 特禀体质有多种表现, 比如有的人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与西医所说的过敏体质有些相像。

饮食建议: 这类人在 饮食上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 ,以及腥膻发物或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应打开窗户,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搬。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 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

点评: 这类人通常比较容易过敏。有的人大病之后、或吃了很多西药也很容易有这种舌苔。

如果一个人的舌苔本来很干净,突然出现变厚等变化,说明内脏的消化功能、循环功能出现了一些疾病的萌芽,最好及时找医生咨询。

另外,体质有时候并非单一的,往往一个人兼杂多种体质,相当复杂,因此辨识体质最好找专业的医生帮忙,对症下药。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而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大夫用来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中医讲舌为心之苗,是脾之外候,舌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系,例如手少阴心经的别络系舌本,足少阴肾经之脉夹舌本,足厥阴肝经络于舌本,足太阴脾经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所以当脏腑出现病变,可以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反映出来。

舌诊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来判断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疾病的性质和病势的浅深等。近代医家曹炳章撰写的《辨舌指南》指出:“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临床舌诊时要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起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所反映的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舌质和舌苔表现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四诊合参,结合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习舌诊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正常舌象的形态。一般来说,身体 健康 的人,舌象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柔软荣润,大小适中,活动灵活、自如,舌质颜色淡红,舌苔薄白均匀,不厚不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而在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上,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即可判断脏腑盛衰和病邪的进退,下面是舌诊歌诀部分:

舌诊是我国中医望、闻、问、切中,“望”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观察人体的舌象来做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最早的有关于舌诊的论述可见于《黄帝内经》:“心开窍于舌”、“肾脉挟舌本”,不过由于《内经》没有专门开辟篇幅来详解舌诊的方法,所以舌诊的方法一直到了宋元时期才被人们所完善,元朝时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中医学的第一部舌诊著述,但将舌诊总结成一个完善系统的,则是傅松元的《舌苔统志》。

中医说,舌头的不同部位代表了身体的不同脏腑。辨舌可查寒热、虚实、阴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