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银柴胡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银柴胡功效与主治 14 银柴胡的用法用量 15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16 银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6 浸出物 167 银柴胡饮片 1671 炮制 1672 性味与归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1674 用法与用量 1675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银柴胡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银柴胡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银柴胡 1 拼音
yín chái hú
2 英文参考radices stellariae dichotomae [朗道汉英字典]
starwort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ellariae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nceolate starwort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arwor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tellar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arwort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银柴胡
银柴胡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adix 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银柴胡的别名牛胆根、沙参儿。
沙参儿、土参[2]。
7 来源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1]。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Fenzl的根[2]。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Bunge的根。
8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簇生,数回叉状分枝,节稍膨大,密被毛茸。叶对生,披针形,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短毛。聚伞花序,花梗细,有柔毛;萼片5,披针形,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白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2裂;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丝状。蒴果近球形,熟时先端6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干草原或石缝中。
9 产地银柴胡主产陜西、甘肃、宁夏、内蒙古[2]。
10 采收与初加工8~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11 生药性状根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2.5cm。表面淡**或黄白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沙眼”。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12 性味归经银柴胡味甘、苦,性凉;入肝、胃经[2]。
13 银柴胡功效与主治银柴胡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银柴胡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虚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崩漏[2]。
14 银柴胡的用法用量煎服,3~9g[2]。
15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银柴胡含呋喃酸、6,8双C半乳糖基芹黄素(6,8-di C galactopyranosylapigenin)、汉黄芩素及6c 半乳糖基异野黄芩素(6 C galactopyranosyl isoscutellerein)等。性味性微寒,味甘。
银柴胡含皂苷、菠菜甾醇、银柴胡环肽Ⅰ、下豆甾烯醇葡萄糖苷等[2]。
16 银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银柴胡
Yinchaihu
STELLARIAE RADIX
162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1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163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cm。表面浅棕**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164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10余列。栓内层较窄。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至10余列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以射线细胞中为多见。
(2)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浸渍1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微紫色的荧光。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在2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65 检查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16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167 银柴胡饮片 167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672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1673 功能与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1674 用法与用量3~10g。
167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68 出处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柴胡口服液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性状 45 鉴别 46 检查 461 相对密度 462 pH值 463 其他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规格 410 贮藏 411 版本 5 柴胡口服液药品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52 药品名称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59 规格 510 柴胡口服液的用法用量 511 禁忌 512 柴胡口服液的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514 柴胡口服液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5 柴胡口服液的药理作用 516 备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口服液 柴胡口服液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chái hú kǒu fú yè
2 英文参考chaihu oral liqu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aihu koufu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柴胡口服液为中成药,是由柴胡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1]。具有解表退热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柴胡口服液的药典标准。
4 柴胡口服液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
柴胡口服液
Chaihu Koufuye
42 处方柴胡1000g
43 制法柴胡粉碎成粗粉,加四倍量的水,于80℃温浸半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用水蒸气蒸馏(蒸馏过程中补充四倍量的水),收集初馏液适量,加入氯化钠使浓度达到12%,盐析12小时,再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适量,加丙二醇30ml,振摇,放置,备用;再收集重蒸馏液适量,备用。将收集初馏液后的药材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中加入蔗糖,温热使溶解,冷却后与重蒸馏液合并,滤过,加入香精及续蒸馏液至1000ml,滤过,灌封,经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
44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液体;味微甜、略苦。
45 鉴别(1)取本品10ml,置250ml烧瓶中,加水50ml,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10ml,取2ml,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2滴,摇匀,放置5分钟,溶液显玫瑰红色。
(2)取本品5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取上清液05ml,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甲醇溶液(1→30)05ml,混匀,加磷酸2ml,混匀,置热水浴中,溶液显淡红紫色。
(3)取本品30ml,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加入等体积的氨试液,摇匀,放置使分层,分取上层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于,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g,加水30ml,在80℃温浸30分钟后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自“用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起,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7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在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6 检查 461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1(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Ⅷ A)。
462 pH值应为30~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G)。
463 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47 功能与主治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4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49 规格每支装10ml
410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4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柴胡口服液药品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中药
52 药品名称柴胡口服液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59 规格每支装10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0克)
510 柴胡口服液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511 禁忌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柴胡口服液的药理作用 516 备注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用法用量 5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临床应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二桂枝一汤 1 拼音
chái hú èr guì zhī yī tāng
2 处方柴胡6钱,焦白芍2钱,青蒿2钱,桂枝3钱,藿香梗3钱,生姜3钱,半夏6钱,广橘皮3钱,大枣(去核)2枚,黄芩2钱,炙甘草1钱。
3 功能主治中焦虚寒泄泻,六脉俱弦。
4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用法用量煮3杯,分3次服。
5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临床应用泄泻丙寅六月初六日,某,其人本有饮咳,又加内暑外凉,在经之邪倾疟而未成,在腑之邪泄泻未止,恐成滞下,急以提邪外出为要;按六脉俱弦之泄泻,古谓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况加之寒热往来乎?六脉俱弦,故谓脉双弦者寒也,指中焦虚寒而言,岂补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现在寒水客气燥金司天,而又大暑节气,与柴胡二桂枝一汤。
6 摘录
《吴鞠通医案》
古籍中的柴胡二桂枝一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白芷各四钱,羌活八分,当归、熟地各五分,本三分,桂枝二分半,为末,先用温水漱净,以药擦之,或水煎服亦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白术陈皮(各二钱)半夏(制)藿香叶浓朴(姜炒)桂枝枳壳槟榔干姜(炮,各钱)甘草(炙,五分)水一钟半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一枚,煎,如脉浮,再服取汗。第三十八、葛根柴胡汤柴胡(一钱半)苍术荆芥麻黄(各一钱)甘草当归(各五分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半,甘草五分。虚者加牛膝一钱,夏加黄芩八分,冬加桂枝五分,痛甚无汗加麻黄二分。水煎入姜汁少许,调服。
《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截疟饮的用法用量 5 注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截疟饮 1 拼音
chái hú jié nuè yǐn
2 处方小柴胡汤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
3 功能主治不足之人疟疾。
4 柴胡截疟饮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并滓露1宿,次日发前12时,小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
5 注意戒鸡、鱼、豆腐、面食、羹汤、热粥、热物。
6 摘录
《金鉴》卷四十二
古籍中的柴胡截疟饮 《杂病心法要诀》:[卷四]久疟虚疟劳疟
加鳖甲,热盛者除去黄、肉桂,加柴胡、黄芩也。柴胡截疟饮密佗僧散诸疟发过三五次,表里皆清截法先,未清
《胎产指南》:[卷八医方类]饮类皮(五分)猪苓(八分)泽泻(八分)白扁豆(八分)柴胡(一钱)木通(五分)元胡索饮莪术三棱当归红花元胡
《陈氏幼科秘诀》:疟发过,即宜截,久则元气虚。久疟成劳,用四兽饮、截疟饮。四兽饮常山(三钱)枳壳(三钱)槟榔(一个)生
《万病回春》:[卷之三]疟疾自除也。人参养胃汤治暴疟初起,服二帖后,用人参截疟饮加减截之。人参茯苓(去皮)陈皮半夏(姜汁炒)浓
《景岳全书》:[卷之十四性集·杂证谟疟疾]疟疾论列方目录 1 拼音 2 《万氏女科》卷一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四物加柴胡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四物加柴胡汤 1 拼音
sì wù jiā chái hú tāng
2 《万氏女科》卷一 21 组成归身、川芎、白芍、生地、柴胡、人参、条芩、生草、黄连。
22 主治性急多怒伤肝,以动冲任之脉,一月而经再行者。
23 四物加柴胡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古籍中的四物加柴胡汤 《胎产指南》:[卷首调经章]一月而经再行如性急多怒者,责其伤肝,以动冲任之脉,四物加柴胡汤主之。兼常服补阴丸,以泻冲任之火。当归川芎白芍生地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调经门]一月而经再行
如性急多怒气者,责其伤肝以动冲任之脉。用四物加柴胡汤∶归身、川芎、白芍、生地、柴胡、党参、条芩、生草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妇人门(附论)]调经通治方各一两。若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寒热往来者,先服小柴胡汤,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如寒热不退,勿服
《医学正传》:[卷之七]妇人科中·胎前毒,咎将谁执?瘦怯妇人,子宫干涩,宜滋阴养血,四物加香附、黄芩之类。肥盛者,乃躯脂满溢,闭塞子宫,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下部(十四)]悬痈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1 拼音
chái hú zhī zǐ sǎn
2 处方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3克 川芎 芍药 茯苓各21克 白术(炒)甘草各15克 当归 牛蒡子(炒)各21克
3 功能主治主小儿肝胆经有热,疮毒不愈,或发热不止。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上用水煎,母子同服。
5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保婴撮要》:[卷十三]腋痈
儿患之,多禀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七日间作脓,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
《保婴撮要》:[卷十八]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坚实,左右关洪数有力弦长,此形病脉俱实,先用柴胡栀子散、泻黄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栀子散、柴胡麦门冬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鬓患一疮,肿赤作痛。余谓属手足少阳经风热,用柴胡栀子散。不应,诊其母左寸关脉弦洪而数,即以前药令母
《保婴撮要》:[卷九]注夏发热,血虚脉大者,用当归补血脾,寒热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
《保婴撮要》:[卷十二]眉炼(附癞头疮)银柴胡简介
本文2023-10-08 12:05: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