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的藏书名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朱希祖的藏书名家,第1张

朱希祖开始藏书大致始于日本求学时代,到北京执教后,更是南北奔走,东西驱驰,节衣缩食,以求善本。他的郦亭藏书在学界,享有盛名。伦哲如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朱希祖》中云:“书坊谁不颂朱胡(因当时朱希祖留有大胡子),轶简孤编出毁余。勿吝千金名马至,从知求士例求书。”诗注云:“海盐朱逖先希祖,购书力最豪,当意者不吝值,尝岁晚携巨金周历书店,左右采掇,悉付以现。又尝愿以值付书店,俟取偿于书。故君所得多佳本,自大图书馆以至私家,无能与君争者。”这样几十年积累下来,郦亭藏书全盛时达二十五万册,百余万卷,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钞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其中明钞宋本《水经注》曾被王国维誉为《水经注》诸版本中第一,章太炎、王国维二先生先后为此书作跋,许寿裳、汪东二先生为此书题签,后来胡适之先生也为此书写了考证文章。也正因此书,朱希祖替自己的藏书室取名“郦亭”,并请章太炎书匾。郦亭藏书以南明史料和地方志为主,以史书、文集、奏议、乃至古本、稿本为主要收藏目标。

朱希祖喜收集古籍,于明清珍刻、宋季野史、南明史籍、地方志乘、抄本秘籍,无不蒐求。最初藏书是为研究晚明史收集资料,所收稗官野史资料甚富,缪荃孙所藏野史多被他收藏,尤以明代史料为多,其它稿本、抄本为数不少,因有明抄本郦道元的《水经注》,版本极珍,遂命其藏书楼为“郦亭”,章太炎为其题写“郦亭书室”,藏书多达25万册,其中有明清珍刻、宋季野史、南明野史、南明野史、地方志乘等,尝得明影抄本《水经注》,海内孤本康熙《海盐县志》等珍贵善本。据《郦亭藏书目录》统计,约有4 000余种,分经、史、子、集和海盐地方史志五个部分,史部书籍最多,约2 000余种,并多有藏书题跋,有“读书藏书家”之称。解放后,其子朱楔将部分南明史书籍及部分宋刻本出售给北京图书馆,其他大部分则捐给了南京图书馆。藏书印有“郦亭”、“朱希祖印”、“逖先读过”等。

他撰《汲冢书考》五卷、《战国史年表》八卷。这两部书实是治史的典型。他搜集古籍,尤贵地方志书,所收两广方志颇多,所载南明史料尤为可贵。朱希祖以金石考古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材料,考释《竹书纪年》,亲历南京南朝陵墓,更喜搜集古文物,有商父乙鬲、五代钱币、雕印佛经,四川、湖北出土的宋代铁钱、元明清三代银币,高丽、安南等铜币。

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章门弟子众多,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扩展资料:

名人对章太炎的评价

1、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年)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年)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3、汪炳评价他是一位“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

-章太炎

开学了,神兽回笼,爹妈恨不得放鞭炮庆祝。

老师们新一轮漫长的“驯兽”工作又要开始了。

每到开学,老师们烦恼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点名了吧。

梓豪、梓睿、梓轩、梓晴、芷晴……还没点到一半,舌头打结了,脑子乱了。

1月24日公安部发布的《二O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男宝宝叫“沐辰”的最多,女宝宝名“若汐”最多。

而全国新生儿取名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泽、梓、子、宇、沐等。

网友吐槽:

所以网络上有个段子:

每天要面对这群孩子的老师,精神错乱也是情有可原的。

每一代父母给孩子取名字,都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但无论如何,父母取名的时候,总有几个前提:

1宝宝无法选择自己的名字,所以父母总是一厢情愿的;

2虽然是一厢情愿,但也寄托着他们对孩子最美好的期待;

3希望孩子的名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4或多或少会忍不住显摆自己的文化。

近几年来,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给孩子取生僻字名字。

几年前,香港一名初中生在社交网上发文称,他羡慕其他同学,名字好写又好读。

原来,他的父母很迷信,在他出生时,请算命师给他取了个很独特的名字—— “禤靐龘” (xuān bìng dá)。

波叔第一次见这个名字只有一种感觉:丧心病狂!

这个姓氏已经够冷门了,博士生都怕没几个人能读出来,好歹也取个好认点的名字中和一下吧,没想到人家还加了把火。完全可以想象上学时老师看到这孩子的名字,眉头该拧成什么样。

且不说别人认不出来,这孩子学写名字的时候怕是要搞出心理阴影(3个字加起来共103画)。

再者,因为太特别,从小学起,同学就取笑他的名字,给他取外号“雷雷雷龙龙龙”。到了初中大家成熟了点,倒是不取笑他了,可是因为念不出来,同学们只能叫他“喂”。

有些父母就是取名一时爽,根本没想过孩子要用这个名字过一生有多难。

以上这种情况,我们还可以归罪于封建迷信。但有些家长,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文化,差点就误了孩子的终身大事。

上面这位叫 章太炎 ,人称“章疯子”。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同时也是鲁迅先生的老师。鲁迅称他为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可正是因为他太有文化,把女儿给坑了。

章太炎一生专注于汉语语言的研究,对汉语的古音研究十分有兴趣。

自从第一任夫人去世后,他单身了近10年,才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

第一个择偶标准,就是“鄂女为限”,即只娶两湖之地的女子。

他认为,两湖之地的语言保留了一丝丝的古楚方言特点,娶一个两湖之地的女子回来,对自己的汉语言研究事业上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可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如意算盘没打成,最终娶了浙江乌镇的才女汤国梨。

娶妻这件事,他没守住自己的原则,于是在另一件事情之上他格外坚定。

这件事就是给孩子取名,作为父亲,他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他有四个女儿,为了突显自己语言大师的身份,他想得头都快秃了。对于他这种级别的学者而言,什么诗经楚辞,都远远不能满足他傲娇的需要。

最终,他想出四个生僻字: 㸚叕㠭㗊

大女儿叫 章㸚 (lǐ),二女儿叫 章叕 (zhuó),三女儿叫 章㠭 (zhǎn),四女儿叫 章㗊 (jí)。

章太炎取这个四名字,除了显示自己大学者的独特品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挑女婿。

他对未来女婿的一个硬性要求,就是有文化。

他觉得,如果连这四个字都认不出来,就不算有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资格娶他的女儿。

话说,如果按照章大师的这个标准,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文盲。

他心满意足地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想着以后是哪四个有福气的年轻人能娶到他女儿。可是,女儿一个个到了出阁的年纪,竟然没有人上门提亲!

其实,像他这种大师级别的人物,想要叫他岳父的年轻人多的是,只是他那个选女婿的标准一出,把原本就识字非常有限的媒人都吓退了。

不少轻年才俊倒是想要求娶千金,但一见那四个字,一个都不认识,一个都捞不着。想去找章大师求求情吧,又听说他疯得很,怕被骂得狗血淋头……反正,就是有心无力。

这就尴尬了,女儿们因为自己的名字,都快熬成大龄剩女了。

章太炎这回总算明白自己有多疯,都要耽误女儿的终身大事了。可是堂堂大丈夫说出来的话又不算数,他不要面子的啊!

思来想去,还是女儿的终身幸福重要,自己出点丑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想出了个化解的法子,在家中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然后趁着酒劲“无意”透露出女儿的名字及其含义。

宴席过后,果然奏效了。

上门提亲的人开始慢慢多了起来,几个女儿最终都先后嫁了出去。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孩子的起名。在中国人看来,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事业,甚至还关系到未来的命运安排。

于是,父母们各出其招。有人找算命先生,有人查阅古籍资料,有人随大流,有人标新立异。但是别忘了,这些都全凭父母的意愿,孩子无法左右,可将来要伴随一生的却是他们。

给孩子取名这种事,波叔的原则跟“五条人”一样: 宁愿土不拉几,也不要俗不可耐。

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真的会误终身

古时,除了少数的语言学者外,一般人们不知道一个语言的语音会有发展变化,在阅读先秦古籍时(如《诗经》)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韵,为了求和谐,将这些不谐音的字临时改念,这种做法称作“叶音”(xiéyīn)。明末学者顾炎武研究认为《诗经》中的每个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因先秦时期汉语字音是有着不同于现时发音的语音系统,导致用今音念《诗》会出现韵脚不谐音的情况,但若用先秦的语音系统来读则韵脚自然谐和,就没有“叶音”的必要了。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研究先秦古籍时又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谐音字的偏旁与《诗》中的韵脚相吻。他提出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为上古音韵学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

按照段“同声必同部”的理论,凡《诗》中用作谐音字的偏旁相同,则必定在先秦音系中属同一韵部。例如“瓜”字在《诗》中与“壶”、“苴”、“樗”、“夫”四字押韵,今音 guā 显然不与 hú、jū、chū、fū 四音押韵,但在先秦音系中则和谐。且《诗》中偏旁为“瓜”字的“孤”、“弧”、“狐”等字也同时与“瓜”、“壶”、“苴”、“樗”、“夫”拥有相同的韵部。 古无轻唇音:上古没有“非敷奉微”这组四个轻唇声母,其对应今天语言学界所说的唇齿音。 古无舌上音:上古没有“知澈澄娘”这组四个知组声母,或可对应今天语言学界所说的卷舌音。 古人多舌音 喻三归匣 娘日二母归泥 喻四归定 上古汉语声母约有多家学说,对于声母数量、具体音值、复辅音问题等都有很多不同看法。此外,上古汉语存在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浊音、鼻音的对立。

补充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嬗变的学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致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第十二》:“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 ,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意思是上古时没有“非敷奉微”(音位依时期或为pf、pfh、bv、f、v、mv等)等轻唇音,这些轻唇音的字都读成重唇音。轻唇音大致上到中古后期,大约宋朝时候才出现。

例: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不,与弗同。”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知彻澄娘”等舌上音在中古前期出现,慢慢过渡,所以,今天某些以“知彻澄娘”等舌上音为声母的字,在隋唐时可能仍以“端透定泥”(t/th/d/n)等舌头音为声母。

例: “田氏代齐--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奔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这是陈氏(即田氏﹐古代陈田同音)立足于齐国的开始。”(钱宗范等《春秋战国史话》) 田《说文解字》: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待年切。古音定母。 陈《说文解字》: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直珍切。軙、敶,亦古文陈。古音定母。 曾运干《喻母古读考》:“喻于二母(近人分喻母三等为于母)本非影母浊声:于母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古隶舌声定母。”意思是上古没有喻三(j)这声母,它在古时可归为匣母(gh)。

例: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卖柑者言》 注释:“烨﹐从火华声。” 今音:烨,余三于母;古音:从华声。华,匣母。 以上三点,学界之间多无异议。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为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也。”中古前期有两组正齿音,庄系与章系,两组共10个声母,到中古后期音位合流为一组(因该时韵母互不对立),古代等韵学一般分别称为“照二”及“照三”,以其庄系在等韵图中章列在第二等,章系则列在第三等。

例: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水浒传·武松打虎》 注释:“‘端的有虎’便是‘真的有虎’”端,端母,‘真’,‘章’母。 曾运干《喻母古读考》:“喻于二母(近人分喻母三等为于母)本非影母浊声:于母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古隶舌声定母。”意思是上古没有喻4(j)这声母,它可归为定母。

例: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辞》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卖油翁》 注:“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中说:‘但、特、惟等字,也都是“只是”的意思。’这是什么道理呢?‘但’‘特’的古声母都是 d,‘惟’的古声母是j即‘喻’纽四等字,曾运干《喻母古读考》提出‘“喻”母四等字古隶舌声“定”母’,这是对古音学,训诂学的一大贡献。‘惟’‘只’的古声母都是 t音系,因此‘但’‘特’‘惟’都是‘只是’的意思。”(黄岳洲《文言难句例解》) 章太炎《国故论衡》中的《上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意思是声母“娘”(nr)和“日”(gn/nj)古时属“泥”(n)声母,两纽由“泥”母发展而成。

林伟业指出钱大昕“古无舌上音”己指出中古前期始出现的“知彻澄”上古为“端透定”,但他没有论及“娘”与“泥”的关系,这不是由于他挂一漏万,而是本着以事论事精神,当时还未有证明“娘”古亦当为“泥”的证据,因此,明知极可能如此,也只好实话实说。后来章太炎找出证据,证明“娘”古亦当为“泥”,以进一步补充钱大昕的学说。

例: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注释:“‘乃’是‘而’的古读。”(黄岳洲《文言难句例解》) 黄侃《黄侃论学杂着》中的《声韵略说》:“由精而变者,曰庄;由清而变者,曰初;由从而变者,曰床;由心而变者,曰邪,曰疏。”杨柳桥《汉语音韵学讲义》认为,清人夏燮己于《述韵》初步提出“照二归精”的看法,到黄侃提出更完整的说法。所谓“照二归精”,即庄、初、崇、生四声母,上古归于,精、清、从、心四声母。

以上四点则大致受学者支持(亦存反对者),但仍须加以修正。

古无邪纽(古邪归心)古无群纽(古群归溪)

以上两点,最为章太炎、黄侃学派的后学支持,亦有不少学者对此两点抱有怀疑。

如果以上九点成立,可推论得出中古声母37纽,归并为19纽。 英国牧师艾约瑟创古有复辅音声母说,高本汉、林语堂、董同和、陆志伟等继之。目前,对于上古汉语是否有复辅音声母,存在不同意见。 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中与汉语同源的词汇有不少有复辅音声母。 一个谐声偏旁可以同时代表两个有截然不同的声母的音节,可以认为这个谐声偏旁原本为复辅音声母。 从韵书中的声训、读若、又读等声训标音法,和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些异体字、通假字、联绵字、古今方言(尤其是吴语,或粤语系之台山话)中,可以看出一些复辅音的遗迹。 由谐声偏旁构拟的复辅音十分复杂,甚至有不止两个辅音的现象,远远超过支持者所声称的范围。 支持者难以说明复辅音是如何分化为不同辅音的。 即使是支持者,目前对于上古有多少个复辅音声母,如何构拟这些声母,哪些字属于复辅音声母,它们如何分化为不同单辅音这些问题,还是远远没有弄清楚。

举例

例如:“各”,现时普通话的读法将之读作/kɤ/,粤语读作/kok/,但它的上古音可能是/klak/,以致: “格”、“恪”、“铬”的声母是/k/,但 “洛”、“落”、“骆”的声母却是/l/。 例如:“监”,现时在普通话读作jian,粤语读作/kam/,但它的上古音可能是/kram/: “尴”今仍保留/k/。 “鉴”与“监”粤语音声母相同,皆为/k/(普通话颚化为/t͡ɕ/)。但, “蓝”、“槛”、“滥”等字却读作/lan/(普通话)/ /lam/(粤语) “舰”在今日普通话的声母为j(原/k/);但在粤语却是/l/。 其他的可能例子还有:龙/庞 (pl-);兼/帘 (kl-);汤/阳 (ty-) 等。

叠韵

有些叠韵字也可以作为上古有复辅音或次要音节的证明。例如“角落”或作“旮旯”,就可能是上古“角”字的分拆。“命令”也有可能是上古“命”的分拆。 汉语发音从《诗经》到南北朝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南北朝人读先秦文献的时候,发现有许多押韵不和谐的地方了。当时人对《诗经》的注解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当《诗经》的韵脚不押韵时,他们牵强的改其中一个字的音使其押韵,认为这样读起来更加和谐。例如: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 《诗经·邶风·燕燕》 在这首诗中的“音”和“南”两个字押韵。北梁人沈重在《毛诗音》中指出:“南:协句,宜乃林反”。他用反切的方法标注他认为正确的读音。这个方法叫做“协韵”。隋朝人陆德明认为不应该使用协韵法,因为他认为古代人押韵不严谨,没有必要改正《诗经》的读音。他指出:“沈云协句宜乃林反,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在宋朝,朱熹等人继承了南北朝的协韵法(亦称“叶音”),并非常用这个系统的方法来改正《诗经》和《楚辞》里所谓“不和谐”的韵脚字的读音。他们认为,古人对韵脚字可以临时改读,他们还没有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发音原则,他们以为先秦时代的古人的发音和宋朝人一样。但是,在这个时代,吴棫在《毛诗叶韵补音》等著作中发现《诗经》的押韵现象是有规则的,他通过对韵脚字系统的考察,把中古韵类归纳成九个韵部。虽然吴棫缺乏明确的历史概念(他把唐宋和先秦的韵脚字混为一谈)他的研究迈出了进入正确的路线的第一步,为后代的学者开辟了研究古音的新途径。除了他以外,郑庠、项安世、程迥等人进行了古音的研究。

最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上古音的学者是顾炎武。他继承了陈第的想法,认为“古诗无叶音”,并旨在恢复古代汉语的发音(“复古”)。他发明了“离析唐韵”的研究方法:把《诗经》的韵脚整理起来,分析这些字的押韵行为。在《诗经》押韵的字通常属于《广韵》的不同韵类,这是因为这些字的韵母在上古音相近或者相同,后来到中古音变得不一样。但是,上古音的押韵行为有理可寻,可以按照这些押韵行为把中古韵类分配成几个组,这些组叫做“韵部”,同一个韵部的中古韵类可以在《诗经》押韵,但是有些中古韵类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韵部。顾炎武把韵类归纳成十个韵部。虽然他对韵部的划分不够严谨,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对立,但是他建立了上古音研究的奠基,一直到现在,他的“离析唐韵”是上古音构拟的原则之一。

清朝学者构拟古音的方法与现代语言学家不同。他们当时认为,属于同一个韵部的中古韵类在上古时代有相同的发音,后来其中一个韵类(“古本韵”)保留了原始的发音,其他的韵类发生了变化(“变韵”)。这个构拟方法有严重的缺陷。

阴阳入韵对转 上古汉语 原始藏缅语 原始汉藏语 意义 njit niy njit ~ njid 日 这就是阴入韵对转的例子。另外也有阴阳对转、阳入对转的现象。 有的时候一些学者会把上古汉语和原始汉语混为一谈。原始汉语很有可能是无声调语言。1954年法国学者奥德里库尔(Haudricourt)通过历史比较法的考察,发现越南语的声调是已经脱落了的韵尾的痕迹,这些韵尾在比较原始的亲属语言中(如克木语)仍然存在。他发现,越南语的上声来自喉塞音-ʔ,去声来自-s。由于越南话和汉语的声调系统很相似,因此他提出汉语的声调有同样的来源,原始汉语没有声调。但许多学者认为上古汉语至少在《诗经》时代应该已经产生了声调。

1、发表于1903年五月《苏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主张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的《与南北美洲诸华裔书》,同时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监禁3年。

2、1906年六月出狱后东渡东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3、革命之后,专心治学,手定《章氏丛书》

朱希祖的藏书名家

朱希祖开始藏书大致始于日本求学时代,到北京执教后,更是南北奔走,东西驱驰,节衣缩食,以求善本。他的郦亭藏书在学界,享有盛名。伦哲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