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现8000年前磨制石针,这座史前遗址中有哪些新发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也被称为世界的第3级,因为其气候变化太过于敏感,变化速度太快,让人防不胜防。距今八千年地球正处于全面升温的大暖期,这就为原始人类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也就是说,8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其气候远比现在要温柔,无论是植被、温度、湿度都要好于现在,适宜人类长期定居。近日,四川大学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日土县城往西40公里的一个叫做夏达错的小湖附近发现了距今8000年西藏地区的史前人类磨制出来的骨针,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骨针上用于穿线的小孔清晰可见。
早在1992年,考古学家就在夏达错这个海拔超过4300米的淡水湖附近采集到了92件史前人类用过的石制工具,其中包括了旧石器时代的手斧。鉴于条件限制,当时没有对其土层进行深入挖掘勘探。考古学家一直坚持不懈地在此地进行考古探测,2019年他们在此地发现了原生的堆积层黑土层。这个土层之所以变成了黑色,主要因为它包含着史前人类使用火而留下燃烧灰烬和炭粒的土层。
联合考古队对四十九平米的土层进行了探方发掘,惊讶的发现了十处人类生活遗迹和1835件石器制品,其中的以骨针为代表的细石器着实让考古学家震惊不已。另外,他们还在此地发现了1300多具动物的骨骼,据碳14显示该遗址距今为8500年到7500年,属于新时期时代早期。专家推断当时已经有人类定居于此,关于这一推论还欠证据进一步证明。
让考古队员兴奋不已的是在湖边发现了青藏高原上最早的磨制石器带孔的石针。青藏高原虽然在那个时代赶上了地球大暖期,温差都比现在要小很多,自然生活环境要好于现在,但是毕竟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上面太冷了,原始人仍需要用石针来缝制衣服抵御严寒。夏达错遗址成为了西藏西部最早的史前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弥补了西藏史前考古学、史前史学的不足,而且具有非凡的地质、气候、生物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我看过后不禁惊叹,原来青藏高原如此友好可爱!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这些古籍中曾记载着一些私人书信、医书等等。但是这些考古学家却并没有把这个书籍中的内容向外公布,因为上面也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并且不少学者也对这种信息有争议。
要知道在罗布泊最有名的就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就突然之间消失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神秘的古城。在上个世纪探险家发现了他的遗址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在此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家也专门感到了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个人书信,也有医书等等。虽然当时发现的这些古籍与平常所见到的竹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是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却要比其他的竹简多得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
在考古学家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发现了永康三的字样。要知道现如今这些学者一直对这个有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名号根本就是不存在,是别人虚构的。还有人认为其实这个名号是当时君主篡改的。至于当时这个名号是否真实存在,现如今也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
因为这部古书中记载的内容并没有其他古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所以专家也没有把握判断古书记载的真实性。由于没有一个有利的证据进行佐证,并且上面记录的内容也非常的深奥,所以专家根本就不敢把其中的内容向外界宣布出来。当然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常多的文物。这些文物也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加深入的研究楼兰历史。
西藏阿里地区出土文物展7月28日在狮泉河镇开展,据悉,此次展出的距今已有千年的天珠、黄金面具等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在西藏自治区内展出。
西藏阿里有着“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其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在这块藏西土地上,孕育出了“苯教文化”“古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等古代文明体系,代表了西藏最为古老、悠久的历史。
阿里地区文物局综合文物科科长洛桑介绍,从2009年至2017年,由中国社科院、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阿里地区曲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等进行保护性发掘,相继出土了数百件墓葬文物,经检测推算,出土文物年代距今约1800年至2000年之间。
据悉,此次展出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4件墓葬出土文物,现场多数文物除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外,均属在西藏首次展出。
展出现场,天珠和黄金面具展柜前聚集了众多观众,据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展品天珠是西藏考古中首次出土的天珠,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具有明确年代最早的天珠。
黄金面具出土于曲踏墓地,随后阿里地区又相继出土了其它几件黄金面具,该工作人员表示,这反映出了象雄文化中独特的覆面葬俗。
来自四川大学的考古教授霍巍对展出的一块“‘王侯’文禽兽纹锦”展品十分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他研究西藏考古已经多年。该展品属于汉晋时期,丝绸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就已传入到西藏西部地区,证明早在汉晋时期,这个区域与中原的交流已经非常密切,“虽在其他历史文献上未有过记载,这却是考古揭示汉藏关系、西藏与中原关系的最新裁量。”
“这些丝绸是怎么来到这里的?”霍巍推测,西汉时期商人们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就意味着短短一两百年之间,这条“路”就跨上了青藏高原,使之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定日县东南苏热南山坡第二阶地上,距县驻地协格尔10公里。海拔4 500米。1966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在此发现石制品40件,原料主要为片麻岩。其中有石器15件,内有刮削器13件,尖状器2件。属旧石器中晚期,距今已有5万年历史。
定日遗址 定日县的苏热旧石器遗址在县城南约10公里的苏热山南坡第二阶地,海拔4500米。遗址出土石器制品40件,原料主要是片磨岩,也有一定数量的石英砂岩及少量的石英岩。石片的台面较小,呈三角形或月牙形,石片角平均116度。石器15件,器形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刮削器13件;单刃6件、复刃7件;尖状器2件,由劈裂面向背面加工而成。苏热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大约距今五万年。
吉隆遗址 吉隆县的哈东淌遗址和却得淌遗址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石器看,日喀则地区的古人类过着游猎采撷生活。从遗址中石器的数量和打造的精美程度看,日喀则地区的古人类正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向晚期过渡。这些考古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日喀则地区就有原始古人类居住,是藏族地区原始文明的写照。其中,哈东淌旧石器遗址位于吉隆县宗嘎镇哈东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标本采集范围约2000平方米,采集砍砸器、砍斫器、刮削器等旧石器标本近百件。反映出的总特点是以砾石石器为主,少见石片石器;器形组合以刮削器和砍器为主,不见尖状器。原料绝大部分为黑色板岩,均由扁平砾石加工而成。这些特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吉隆盆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别于西藏其它各处的旧石器特点。却得淌旧石器遗址位于吉隆县宗嘎镇北侧,标本采集范围约1000平方米。采集标本共11件,种类包括刮削器、切割器、砍器等。石器多用砾石直接打制而成,不见石片石器。其原料绝大部分为砾石,岩性为黑色板岩、青灰色花岗岩及火成岩。过去发现的旧石器器形均较小,一般在2—6厘米之间,很少超过10厘米,但这两个地点采集到的石器标本器形较大,有不少接近或超过l0厘米。
聂拉木遗址 1966年7月间,我国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考察队在聂拉木县发现了亚里和羊圈两个石器地点,共发现旧石器和细石器三十件。其中,亚里村石器点共采集27件石器和石制品,包括石核六件,小石叶十二件,石片八件,圆头刮削器一件,采集到的半锥形石核左侧有修理痕迹,可称之为石核刮器。亚里村石器绝大部分属细石器系统,并且是比较成熟的细石器,同时有一些较大的打制石片石器,同陕西沙苑石器比较相近,推测属中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考古工作者认为,日喀则地区早在五万年以前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这些都是我当年研究考古时所收集的考古资料,内容非常丰富,基本上包括了春秋到近代所有考古相关的古籍资料,对于研究考古和墓葬非常的有帮助,内容全部
而且这些考古的书籍 古籍阁 都有电子版而且非常方便研究和阅读考古知识
考古书籍目录:
山西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pdf
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pdf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pdf
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pdf
平淡之处见神奇——读《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有感pdf
宁夏北朝隋唐墓壁画研究pdf
南京西善桥宫山“竹林七贤”壁画墓的时代pdf
略谈徐显秀墓壁画的菩萨联珠纹pdf
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现状调查pdf
晋阳重大考古发现丛书——北齐徐显秀墓pdf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宴饮、出行图的类型及其演变pdf
河西墓室壁画中“伏羲、女娲”和“牛首人身、鸡首人身”图像浅析pdf
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_李晋栓pdf
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pdf
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_徐光冀pdf
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pdf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棺板画pdf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出土漆皮文字考pdf
北魏宣武帝景陵发掘报告_李聚宝pdf
北魏破多罗氏壁画墓所见文字考述pdf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pdf
北京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壁画墓出土人骨的观察研究pdf
北朝墓壁画渊源探讨pdf
图说曾侯乙墓(博古架)]pdf
中国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和日本装饰古坟的比较研究pdf
袁台子壁画墓的再认识pdf
幽州刺史墓考略pdf
太原北齐墓壁画中的仪仗出行图像分析pdf
试谈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的时代pdf
试论北朝墓室壁画的内容与布局特征pdf
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发掘简报pdf
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发掘简报pdf
图说殷墟妇好墓(博古架)]pdf
图说秦始皇陵(博古架)]pdf
[遗落秋风的叹息-图说北齐高洋墓(博古架)]pdf
[千年不朽的神话-图说马王堆汉墓(博古架)]pdf
[白云生处的帝乡-图说南越王墓(博古架)]pdf
三门峡虢国墓第一卷
昆明羊甫头墓地
长安汉墓
博古架 重大陵墓发掘丛书
元君庙仰韶墓地pdf
殷墟地下瑰宝 2 河南安阳妇好墓pdf
益阳楚墓pdf
湮没的王国 靖安李洲坳大墓探密pdf
新干商代大墓pdf
淅川东沟长岭楚汉墓pdf
吴下冡墓遗文++三卷·续编一卷pdf
望都汉墓壁画pdf
望都二号汉墓pdf
洛阳汉墓壁画pdf
梁带村芮国墓地pdf
荆楚古墓揭秘pdf
淮阴高庄战国墓pdf
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
好川墓地pdf
宫阙并随烟雾散 墓葬卷pdf
崇信于家湾周墓pdf
朝阳袁台子 战国西汉遗址和西周至十六国时期墓葬pdf
长沙楚墓(上、下册)-02pdf
长沙楚墓(上、下册)-01pdf
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pdf
白沙宋墓_宿白pdf
《西安东汉墓》扫描部分zip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pdf
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pdf
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 第1分册pdf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 2000pdf
平洋墓葬pdf
平顶山应国墓地 Ⅰ 上下pdf
南阳镇平程庄墓地pdf
南阳丰泰墓地pdf
马家塬墓地金属制品技术研究 兼论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文化交流pdf
西藏发现8000年前磨制石针,这座史前遗址中有哪些新发现?
本文2023-10-08 12:58: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