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吕洞宾)成仙得道有多难?一看便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1收藏

吕祖(吕洞宾)成仙得道有多难?一看便知!,第1张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也是八仙的核心人物。自宋代以来,他在民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位锄强扶弱的“神仙侠客”。

吕祖生穿针引线组八仙

如果要选出一位在民间影响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吕洞宾莫属。吕洞宾不仅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在八仙中他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八仙的组合,本来东一个,西一个,要把这些人凑成一套班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人物,而这个中心人物,毫无疑问就是吕洞宾。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吕洞宾是与其他七仙联系最多的一个。在流传至今的所有八仙故事中,八仙中互 有师徒关系最多的就是吕洞宾,其次才是钟离权。其他几位要么是“单线联系”,要么互不相干。何仙姑是吕洞宾的门徒,曹国舅和韩湘子则是吕洞宾和钟离权共同度化的。连一度进入八仙行列的刘海蟾,也是吕洞宾的弟子。所以,八仙的中心人物就是吕洞宾,通过他的穿针引线,才逐渐组成八仙这个小团体。

吕祖发誓度尽天下众生

《历代神仙通鉴》称,吕洞宾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其父吕让曾当过太子右庶子和海州刺史。《列仙全传》称,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出生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其母床帐中就不见了。未满周岁时马祖见到他,说:“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庐则居,遇钟则扣,留心记取。”预言吕洞宾将来会在庐山遇见真人,还会与钟离权结缘。

据说吕洞宾少年时十分聪明,能日记万言,出口成章。成年后身高八尺二寸,脸色淡黄,有些小麻子,三绺髭须,喜戴华阳巾,穿白长衫,系一条黑布带,长得有些像张良,又有些像司马迁、张良的样子,《史记》有记载,称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而古代留传下来的司马迁像,就是一副书生模样。由此看来,吕洞宾的模样应该颇为英俊,加上身材修长,肯定风度翩翩。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吕洞宾像,估计就是根据这些描述画出来的。

元、明时期还传说,吕洞宾虽然天生聪明,文采出众,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曾三举进士不第。后来游庐山,遇到火龙真人,获授“天遁剑法”。四十六岁时,在长安酒肆偶遇钟离权,钟离权劝他弃儒修道,并点破他的“黄粱美梦”,令他顿时醒悟。随后钟离权又“十试”吕洞宾,考验他是否已经六根清净、凡心全无。经过了 这么一番考验后,才正式收吕洞宾为徒,把“上真秘诀”和“灵宝毕法”传授给他,还赠给他几粒灵丹,助他修炼。吕洞宾的这些奇遇,似乎应验了马祖当初的预言。但这些故事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

吕洞宾修炼得道后,“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然而他不愿上天界成仙,发誓愿“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 从而在民间博得越来越多的信赖。

吕祖飞剑除蛟害

《列仙全传》称:“洞宾既得云房(即钟离权)之道,兼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始游江淮,试灵剑,遂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常游湘潭岳鄂及两浙汴谯间,人莫识。”吕洞宾除蛟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传说江淮地区有一蛟精经常为非作歹,祸害人间。或作雷雨,破坏州县民房;或兴风鼓浪,翻覆往来客船;或化为人,*乱良家女子。官府百般设计除掉蛟精,总是难以见效,便贴出告示,求异人除此大害。正好吕洞宾云游于此,便主动请缨降服蛟精。只见他走到江边,拔出宝剑,大喝一声,将剑往水中一掷,须臾淮水尽赤,一大蛟浮于水面,看上去已经死了,其剑复自行跃入鞘中,众人无不惊异。

吕洞宾扶危济困的故事也数不胜数,如《安庆府志》记载:“(吕洞宾)曾至桐城吕亭驿畔,遇一孝妇取水事姑,至此息肩。指示之曰:‘此间自有甘泉,不须远去,遂拔剑划之,泉为涌出,至今方池数武,泉出沙间,虽大旱不竭,名洞宾泉。’”

吕洞宾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在民间传说中,他不仅为平民百姓治病解难,除害灭妖,而且外貌潇洒,性格幽默,经常游戏人生,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符合老百姓的欣赏趣味,所以特别受民众喜爱。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莫非无人性感情乎?非也!洞宾已悟大道,生死无非一幻梦,生死有命,大丈夫视死如归,亲人离魂,自有去路,莫非因缘已尽,但尽礼以葬,何能怨尤?但事生前,生而顺,死而安,生死何足惧!生能修善,死为善仙,故洞宾洞视世情,知为一幻梦,故能处变不惊,庄敬自强。众生以情爱难割,凡体难舍,痛苦不堪,生也苦,死也苦,不值得!应学洞宾,置生死于度外,但求无魄于心而已矣。

二、洞宾卖货于市场,议定其价后,买者突然反脸,只愿付其半价,洞宾无所争,照卖其货,洞宾不为得失扰心,俗人遇此,不争得面红耳赤,绝不干休甚而酿成凶杀命案。此试用意在劝人不可患得患失,须放下心,商场之借贷,常发生信用问题,当然财物以不乱借为原则,一旦发生纠纷,则须看淡一些,吃亏赔钱,不要想不开,甚而致病寻短,真是不值得!

三、洞宾元旦出门,遇乞丐倚门求施,于是洞宾即施与财物,而丐者索取不厌,且加恶语对骂,洞宾再三笑谢。此试人布施,忍辱之心,如果给钱还要挨骂,早就忍受不了,可见你的道行比洞宾差那么多,这科不及格!

四、洞宾牧羊山中,遇一饿虎,奔逐羊群,洞宾以己身挡之,虎乃释而去。此试为考人有否牺牲精神,为救羊命而舍身,恐怕世人做不到,然而应该不杀生,救物命,吃素修行,也会感动饥虎不吃肉的!

五、洞宾居山中草舍读书,一女容华绝世光艳照人,自言归家迷路,借此少憩,既而百般调弄,美色引诱,洞宾不为所动!因世人无色即用尽心机引诱女色,况美色自动现前,岂能把持得住!要成为天上客,不会在仙女面前失态,须炼此定静工夫!世人尽堕在色坑中,没有几人爬得上来,还想爬到天上,我看甭想了!

六、洞宾一日外出,及归,家财尽为盗劫尽,洞宾了无愠色,躬耕自给,忽锄下见金条数十片,急速掩之,一无所取。贪念一起,魔障即至。贪财色为人之通病,吕祖失金,面无愠色、心无悲观,锄下见金,意无贪念欢喜之心,自认非我劳力所赚,故不取之。世人喜好贪小便宜者,该惭愧矣。修道人戒贪,不为财色所动,才能与仙佛为伍,众生们!此题你考几分?

七、洞宾遇卖铜器者,买之,回家一看,皆为金器,即访问卖主,还之,此试贪也。购买黄铜变金,世人定欣喜若狂,谢天谢地,感谢那个傻瓜,岂有归还之理?不义之财勿取,君子切记之!

八、有疯狂道士,街上卖药,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可以得道,洞宾买之,道土曰∶速准备后事可也。洞宾不畏服之,平安无恙。莫非洞宾好道成迷,不畏死乎?非也,洞宾求道心切,视死如生,心知道士狂言,必有天机,故敢一试。再者寓言∶人心一死,道心立生。死者乃贪嗔痴之毒念,恶身也。

九、一日,河水泛滥成灾,洞宾与众共涉,至中流,风涛掀涌,众皆畏惧惊叫,洞宾端坐不动。此试人之定力也。修道须有泠静头脑,坚定信念,遇到狂风暴雨打击,不动心性,能忍自安,否则脚步一乱,惊涛骇浪,会立刻将你冲走!世人慎之。

十、洞宾独坐一室,忽见奇形怪状鬼魅无数,有欲击者,有欲杀者,洞宾毫无所惧,忽闻空中一叱喝声,众神皆不复见,一人抚掌大笑,即其师汉钟离也。师曰∶吾十试,子皆无所动,必得道矣!此试勿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洞宾心正无邪,见鬼魅来侵,自认若有冤欠,要命尽管索去,我这世此心己无他念,正气浩然,不畏鬼神矣!世人面对鬼神,如有惭愧心,恐惧心,则道德未圆满,功行不足,宜加紧用功,还去冤欠,则鬼神为友,仙佛为伴,三界十方,任我遨游矣。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要救渡有缘的众生。在半路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坐在地上流泪。他向前问道:『少年朋友,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吗?』这个少年叹了一口气:『我母亲卧在病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去做工赚钱,可是母亲又不能没有人照顾!』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于是为了资助这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将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黄金。当他把黄金交给这个孝子时,这个孩子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更加欢喜欣慰,这个孝子竟然还是一位不贪恋黄金的君子。吕洞宾问:『你为什么不要这黄金?这块黄金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呀!』少年回答:『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的时候,我想要你的金手指,以后我只要需要钱,随意一指,遍地是黄金。』 吕洞宾听了以后,对于人性的贪婪,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吕洞宾,道教仙人,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被称为吕祖、吕祖师。 吕仙原名吕喦(又作「吕岩」),又有说法是本名吕煜,号纯阳子,一般认为他唐德宗丙子年即贞元十二年(796年)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一种说法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并且为官了一段时间。不久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入道,隐居终南山。传说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称唐与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据《宋史·陈抟传》载:吕曾「数来抟斋中」、「百余岁而童颜

步履轻疾

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宋史·艺文志》神仙类着录吕洞宾《九真玉书》1卷。《全唐诗》有其诗4卷、诗二百多首。 《道藏》收录吕洞宾的传说和署名吕洞宾著的作品,集为《吕祖志》。 传说中的吕洞宾 吕洞宾的传奇可说是道教神仙人物中最多者,北宋的《夷坚志》一书就收录了近三十条。其他诸如救人济世,拔剑助弱,斩妖除魔,点化迷途等等,多不胜数,《吕祖志》中说,其师钟离权将上升,吕祖曰「岩之志异于先生,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从此,历史上关于吕祖现身度化、济困助人的传说络绎不绝。 民间传说吕洞宾是「八仙」中最负传奇色彩的人物。从北宋开始就一直有人借他的名义出山,让他的传说更加丰富而且神奇。比如「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四下鹤城」、「吕洞宾卖汤团」等等。 传说吕洞宾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后「身长八呎二吋,喜顶华阳巾,衣黄欗杉,系一皂鞗,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马祖道一(马道一)大师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传说他曾遇苦竹真君

传日月交拜之法;又游庐山,遇火龙真人

传天遁剑法;游长安,遇钟离权,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吕洞宾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尝称:「人若能忠于国,孝友于家,信于交友,仁于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以阴骘格天,人爱之

鬼神敬之

即此一念,已于吾同,虽不见吾,犹见吾也。」 北宋以来 ,民间关于吕洞宾的传说很多。苗善时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后被尊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又称广济正道神人,灵宝真人,一气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东华帝君,圆通文尼真佛,光圆自在通佛,兴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极无上天尊,伭元广法天尊等。 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修道、出世、脱俗的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作为,又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戏白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知识分子形象的神仙代表。 民间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祖师圣诞日。 南宋初人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 吕洞宾像,摄于湾仔北帝庙 [编辑] 吕洞宾「参谒黄龙」 传说吕祖(吕洞宾)修道过程中曾至庐山之黄龙寺。值诲机禅师升座,祖登擂鼓台听讲。禅师诘座下何人,吕祖曰:「云水道人。」禅师曰:「云尽水干何如」吕祖曰:「旱杀和尚。」禅师曰:「黄龙出现。」祖曰:「飞剑斩之。」禅师大笑曰:「咄! 固不可以口舌争也。」遂问吕曰:「尔有何道?」吕祖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禅师指铁禅杖云:「饶经千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曰:「弃卸飘囊摵碎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瞩咐凡流着意寻。(末一句或作『消尽平生种种心。』)」《仙佛同源》云:「黄龙诲机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所化也。初引钟离祖师见东华帝君王玄甫,继托迹于庐山之黄龙寺,架箭张弓以俟吕真人。其慈悲可谓至矣,其所启发者,止复不少。则吕祖之受益于黄龙,黄龙之传灯于吕祖,使其集大成归神化者,岂浅鲜也哉!」 (一说商山四皓之一东园公,是纯阳真人吕洞宾的前身。) [编辑]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传说 第一试:洞宾一日外出回来,突见家人悉皆病死,洞宾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管置办寿衣棺木,准备料理后事,不一会儿,又全都活过来,他有无所谓。 第二试:洞宾上街卖货,买主讨价还价后,说好了价钱,但杂主又反悔变卦,只付给一半价钱,洞宾不恼,让买主大摇大摆地把货物拿走。 第三试:大年初一,洞宾正欲出门,遇一乞丐倚门乞讨,洞宾急忙施予财物,但乞丐却没完没了,一讨再讨,口出脏言,洞宾只是满脸堆笑。 第四试:洞宾牧羊山中,忽遇一饿虎追捕羊群。洞宾保护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挡虎,老虎见之悻悻而去。 第五试:洞宾居山中茅舍读书,忽然来了一个漂亮女子,声称自己是迷了路前来求宿。继而,这女子百般挑逗洞宾,夜逼共寝。洞宾始终神态自若。 第六试:洞宾一日外出归来,发现家中遭窃,财产洗洗劫一空,洞宾没有颓丧,没有报官,乃躬耕自锄。锄地时忽然挖出十几锭黄金,洞宾赶紧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试:一次上街买些铜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洞宾马上退还给货主。 第八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个肯自寻死路?洞宾不信这个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第九试:河水泛滥,洞宾与众人乘舟渡河,行至中游,狂风暴作,波涛汹涌,众人惊惧,唯洞宾神态自若,端然不动,视生死之度外。 第十试:洞宾独坐室中,忽见无数奇形怪物状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杀之,有的欲打之,洞宾毫不畏惧。又一群夜叉,押著一个血淋淋的死囚,前来找洞宾索命:「你前世杀了我,今当赏还我命!」洞宾道:「杀人尝命,欠债还钱。」神态自若,端然不动。忽然见空中大喝一声,鬼怪皆无。一人抚掌大笑,却是云房先生汉钟离。 十试吕洞宾,吕洞宾皆以平常心态对待。钟离权极为满意。带着吕洞宾至终南山鹤岭,传以灵宝秘法,上真秘法,共同开创了钟吕丹金派。 (一说钟离权的师傅东华帝君,是纯阳真人吕洞宾的前身。该说法多见于明清小说以及降鸾书、劝善文中,如《八仙得道传》、《东游记》等。)

参考: zh /w/indextitle=%E5%91%82%E6%B4%9E%E8%B3%93&variant=zh-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

初以荫补入官。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登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后追封开封伯。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概述内来源: )

基本介绍 本名 :吕祖谦 别称 :吕成公、东莱先生、小东莱先生 字号 :字伯恭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宋人(汉族) 出生地 :婺州 出生时间 :1137年4月9日 去世时间 :1181年9月9日 主要作品 :《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 主要成就 :创立“婺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官职 :直秘阁、主管明道宫 諡号 :成→忠亮 爵位 :开封伯(追封) 郡望 :东莱 职业 :理学家、文学家 典故 :鹅湖之会 人物生平,家世显赫,少时科试,主要成就,人物评价,个人作品,后世遗迹, 人物生平 家世显赫 吕祖谦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1137年4月9日)。他出身官宦世家。九世祖吕梦奇,唐末五代时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乃吕蒙正、吕蒙亨之祖父;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于寿州;七世祖吕蒙亨,官至大理寺卿,其从父兄吕蒙正,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六世祖吕夷简、五世伯祖吕公弼、五世祖吕公著,皆曾入朝为宰相。高祖吕希哲,自其以下,包括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吕弸中、父吕大器等,皆为朝廷命官。如此一代一代连续不断地在朝为官,在宋以前和以后的历朝中不多见。 吕祖谦画像 吕氏家族除官位显赫外,学业上也颇有建树,清人王梓材在校订《宋元学案·范吕诸儒学案》所加按语说: “谢山(按指全祖望)《札记》:‘吕正献公家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考正献子希哲、希纯为安定(按指胡瑗)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按指尹焞)学案》。荥阳孙本中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十七人,凡七世。然荥阳长子好问,与弟切问历从当世贤士大夫游,以启紫微,不能不为之立传也。” 足见吕氏家学之深厚。全祖望的计算尚不准确,吕氏家族当入学案(指《宋元学案》)的,七世尚不止17人。所以《宋史·吕祖谦传》说:“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吕祖谦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建炎年间,其曾祖父吕好问携全家避难南迁,诏提举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洞宵宫,封东莱郡侯,卒于桂州(遗骨后移葬于婺州武义县城东明招山)。其祖父吕弸中始定居婺州。当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年—1145年)为“东莱先生”,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 少时科试 吕祖谦在《除馆职谢 启》中,对自己作了如下概括:“自其少时既夺移于科试,及乎壮齿,又堙废于隐忧,竟失全功,徒怜初志。”这是颇合实际情况的。吕祖谦儿时,随父亲在福建任所,他先从师于林之奇,后随父至临安,又从师于汪应辰和胡宪。林之奇字少颖,一字拙斋,学者称三山先生,是吕祖谦伯祖吕本中的门弟子。据《宋元学案》称,吕本中“教之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称高弟”。从这个意义上说,吕祖谦又成了他伯祖吕本中的再传弟子,足见其在学业上,受其伯祖影响最深。据《宋元学案》称:“先生于学,博综诸家。”这对吕祖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胡宪字原仲,是著名学者胡安国的侄子,从胡安国学,因居住在籍溪,故自号籍溪先生。“先生质本恬淡,而培养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望之枵然,如槁木之枝,而即之温然。虽当仓卒,不见其有疾言遽色。人或犯之,未尝校也。”这些个人修养,亦对吕祖谦有很大影响。 吕祖谦立像 绍兴十八年(1148年)四月,吕祖谦祖父吕弸中致仕,吕祖谦得恩补为将仕郎。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为右迪功郎,授严州桐庐县尉,主管学事。这时,他才二十五岁。但吕祖谦并未看重这些官职,他甚至并没有去上任,而一心要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这年四月,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孝宗特下诏“减二年磨勘,堂除差遣”。史臣在这里还特别注明:“祖谦既中选,赐同进士出身,相继放进士榜,又登上第,故有是命。”吕祖谦由此而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其制词说:“尔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看来仕宦的生涯已向吕祖谦展开了坦途,但他的命运不济,实际上,他所谓的“隐忧”也随之到来了。 就在吕祖谦连中两科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的妻子韩氏(韩元吉之女)去世,所生男亦夭折。 吕祖谦像 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他的母亲去世,归葬婺州。由于为母亲守丧,他只得以教授学子为业。 乾道五年(1169年),他再娶韩氏(为原配之妹),并到严州任所。 乾道六年(1170年),他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1171年)五月,第二任妻子韩氏又去世,所生女亦夭折,在精神上给吕祖谦带来了极大痛苦。 乾道八年(1172年),父亲因病告归,并以这年二月去世。在守丧的三年中,他仍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 淳熙三年(1176年),守丧期满,因李焘的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这一年,正四十岁。这时,他已疾病缠身。 淳熙四年(1177年),又娶芮氏为妻。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其妻芮氏又去世,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吕祖谦病故,享年四十五岁。 嘉定九年(1216年)正月,宋宁宗赐吕祖谦諡号为“成”。 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改谥吕祖谦为“忠亮”。后追封开封伯。 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主要成就 主词条: 鹅湖之会 尽管吕祖谦一生屡遭不幸,但在学业上体现的那种宽宏函容和兼收并蓄的精神,仍使他独树一帜,成为南宋一位重要学者和思想家。清代学者全祖望在校补《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很能发现吕祖谦为学的特点,他说:“宋干、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他还说:“小东莱之学,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大约在陶铸同类以渐纪其偏,宰相之量也。”这确是吕祖谦的风格和为学特点,而表现这一风格和为学特点的,莫过于他促成了朱、陆的“鹅湖之会”。 《吕祖谦年谱》 所谓“鹅湖之会”,是指以朱熹为首和以陆九渊为首的两个针锋相对的学派,于淳熙二年(1175)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辩论会,这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聚会,为时三天,于当年六月八日结束。《象山全集》所附《年谱》,引有陆九渊门人朱亨道的一段话:“鹅湖讲道,切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其所适从,其意甚善,伯恭盖有志于此。语自得,则未也。”吕祖谦自己亦曾回忆此事说:“某留建宁凡两月余,复同朱元晦至鹅湖,与二陆及刘子澄诸公相聚切磋,甚觉有益。元晦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入细,殊未可量;子静亦坚实有力,但欠开阔耳。”一个“就实入细”,一个“欠开阔耳”,一褒一贬,判然分明。足见就总体来说,吕祖谦是倾向于朱熹,而对陆九渊是有所批评的。 吕祖谦十分注意读史。朱熹对吕学有所评述。一次,门人黄义刚向老师“问东莱之学”。朱熹便回答他:“伯恭于史分外仔细,于经却不甚理会。”又一次,朱熹问他的门弟子吴必大:“向见伯恭,有何说?”必大回答:“吕丈劝令看史。”朱熹对此很不满意,发议论说:“他此意便是不可晓!某寻常非特不敢劝学者看史,亦不敢劝学者看经。只《语》、《孟》亦不敢便教他看,且令看《大学》。伯恭动劝人看《左传》、迁《史》,令子约诸人抬得司马迁不知大小,恰比孔子相似!”这里朱熹的意见显然十分偏颇,既不劝学者读史,也不劝学者看经,甚至连《论语》、《孟子》“也不敢便叫他看”,而只令“看《大学》”一种,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己之见,并没有什么十足的道理可言。 吕祖谦半身像 吕祖谦既重视读史,他劝人看《左传》、读《史记》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吕祖谦十分重视通史,他留下的未竟史著《大事记》12卷(通释3卷,解题12卷),就是一部本拟“起春秋,后讫于五代”的编年体通史。可惜天不假年,他只写到汉武帝征和三年便去世了。不过,从他留下的这部分书看,这是一部严谨的史著,连对吕祖谦教人读史颇有微词的朱熹也不得不承认,“其书甚妙,考订得子细”。这部书,每个事目都注明出典,如周敬王四十一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子卒”。便注明:“以鲁史、《左传》修。”每条都如此,一丝不苟。本书另附通释3卷,解题12卷。吕祖谦说:“《大事记》者,列其事之目而已,无所褒贬抑扬也。熟复乎通释之所载,则其统纪可考矣。解题盖为始学者设,所载皆职分之所当知,非事杂博、求新奇,出于人之所不知也……凡所记大事无待笺注者,更不解题。”可见解题就是笺注读这一条应当掌握的知识。仍以上条“孔子卒”为例,解题说:“鲁史、《左传》皆书己丑。杜预曰,四月十八日乙丑,无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至是年七十三。”这的确都是“职分之所当知”的事。而通释,则正如陈振孙所说,是“经典纲要,孔孟格言,以及历代名儒大议论”。“学者考通释之纲,玩解题之旨,斯得先生次辑之意云”。 吕祖谦于读史极下功夫,有《十七史详节》273卷传世。诚如清代四库馆臣所说:其书“所录大抵随时节钞,不必尽出精要”。看来这是吕祖谦读史时随手抄出的,具有选本性质,故得流传。 问津书院讲师吕祖谦画像 另一较有影响的史著是《东莱博议》,又称《左氏博议》,虽是“为诸生课试之作”,却多有吕祖谦的真知灼见。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分析透彻,议论明达,不少地方,阐发了他卓越的史学思想。如在《曹刿谏观社》一文,吕祖谦便盛赞了史官的直笔。他说:“当是时,人君之言动,史官未有不书者。为君者视以为当然而不怒,为史者视以为当然而不疑,此三代之遗直也。其后管仲之戒齐桓也,曰作而不记,非盛德也。管仲之所言虽是,而已开作而不记之端也。又其后,周王之私犒晋使也,曰,非礼也,勿籍。周王之所举已非,而且显然戒史官以勿籍矣。然一时之史官世守其职,公议虽废于上,而犹明于下。以崔杼之弑齐君,史官直书其恶,杀三人而书者踵至。身可杀而笔不可夺,鈇钺有敝,笔锋益强。威加一国,而莫能增损汗简之半辞,终使君臣之分、天高地下,再明于世,是果谁之功哉!”又说:“使其阿谀畏怯,君举不书,简编失实,无所考信,则仲尼虽欲作《春秋》以示万世,将何所据乎?无车则造父不能御,无弓则后羿不能射,无城则墨翟不能守。大矣哉,史官之功也!”这种对古代史官的高度评论,在理学大盛的南宋,可谓不同凡响,反映了吕祖谦重视史学、重视文献有征的求实精神。 吕祖谦在任史官时,曾参与编修《徽宗皇帝实录》200卷,又曾奉旨校正《圣宋文海》,这就是由他重新编选的《宋文鉴》。这部书共150卷,所涉诗文集800余家。其书“断自中兴以前”,保存了北宋大量的诗文。吕祖谦曾对他的侄子吕乔年说:“国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宽。仁庙以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如欧阳公、司马公、苏内翰、黄门诸公之文,俱自成一家,以文传世,今姑择其尤者,以备篇帙。或其人有闻于时,而其文不为后进所诵习,如李公择、孙莘老、李泰伯之类,亦搜求其文,以存其姓氏,使不湮没。或其尝仕于朝,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如吕惠卿之类,亦取其不悖于理者,而不以人废言。”都可见吕祖谦在选文时的良苦用心。此书初成,朱熹并无赞辞,但晚年经过仔细研读,却说:“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皆系一代政治之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思,尽在其间,读者着眼便见。”足见本书的编选是极有功力的。 人物评价 周必大:祖谦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 朱熹:①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②伯恭是宽厚底人,不知如何做得文字似轻儇底人。 吕祖谦画像 陈亮: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 脱脱: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 全祖望:小东莱之学,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大约在陶铸同类以渐化其偏,宰相之量也 纪昀等:祖谦虽与朱子为友,而朱子尝病其学太杂。其文词闳肆辨博,凌厉无前,朱子亦病其不能守约。祖谦于《诗》、《书》、《春秋》皆多究古义,于十七史皆有详节。故词多根柢,不涉游谈。所撰文章关键,于体格源流,具有心解。故诸体虽豪迈骏发,而不失作者典型,亦无语录为文之习。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 白寿彝:吕祖谦关心朝中大事,极力主张抗金。他曾上书说:“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先孰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他对南渡之后50年,“文治可观而武绩未振”的情况极为担忧,希望能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其用意显然是十分深刻的。可惜吕祖谦在从政的18年间,屡被他所说的“隐忧”所困,未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实在令人叹惋。 个人作品 吕祖谦著有《东莱集》(《东莱吕太史文集》)四十卷传世,另有《古周易》1卷、《书说》35卷、《吕氏家塾读诗记》32卷、《春秋左氏传说》20卷、《春秋左氏续说》12卷、《东汉精华》14卷、《丽泽论说集录》10卷、《历代制度详说》12卷、《古文关键》2卷、《近思录》、《易说》、《周易音义》、《周易系辞精义》、《东莱书说》二种、《东莱博议》、《大事记》、《吕氏唐鉴音注》等。《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录其诗一卷,《全宋诗》亦录有其诗。 吕祖谦作品 后世遗迹 吕祖谦墓 吕祖谦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阳镇明招寺南300米。其墓丘长约30米,下宽23米,上宽15米,有拜坛三级,墓碑尚存。此外,还有其祖辈、父辈和兄弟的坟墓10余座,可辨者有吕好问墓、吕本中墓、吕在器墓和吕祖俭墓。1989年12月12日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金华武义县吕祖谦墓

吕祖释义之《道德经》,向为道家所重。世传吕祖释《道德经》两种,其一曰《道德经释义》,其一曰《道德经解》,皆称“吕祖秘注”。本书所辑,前者以广州纯阳观藏本并参以扫叶山房版;后者系成都经堂版,为四川刘止唐(沅)于清光绪十二年重镌。并参考行世所见之他版五种,重加校订,择善而从,总其名曰《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心传者,以心传心也。 本书并附录吕祖诗词一百八十余首,与《道德经释义》参照阅读,大有裨益,尤其《谷神歌》、《敲爻歌》、《直指大丹歌》、《修身诀》、《明胎息》等,简直就是《道德经释义》的旁注,几同于可传大道的“修真秘笈”。又附录《阴符经》,此亦向为道家所重,可与《道德经》相参。

(吕祖作品极多,但绝大部分是诗词歌赋,其他如《金华宗旨》《五品仙经》《八品仙经》等都是伪托吕祖之作。)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摭栏,静则无为动是色。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姻花断*欲。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破戒真如性即沉。犯*坏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

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洞中常采四时花,花花结就长生药。

长生药,采花心,花蕋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

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是祖宗。俯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莱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口口相传不记文,须得灵根坚髓骨。

坚髓骨,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七七白虎双双养,八八青龙总一斤。

真父母,送元官,木母金公性本温。十二宫中蟾魄现,时时地魄降天魂。

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一夫一妇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拔取天根共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铅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铅一处烹。烹炼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岂离铅。

铝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

性须空,意要专,莫遣猿猴取次攀。花露初开切忌触,锁居土釜勿抽添。

玉炉中,文火炼,十二时中唯守一。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气若行,真火炼,莫使玄珠离宝殿。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消息火,刀圭变,大地黄芽都长遍。五行数内一阳生,二十四气排珠宴。

火数足,药方成,便有龙吟虎啸声。三铅只得一铅就,金果仙芽未现形。

再安炉,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日精才现月华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龙汞结,虎铅成,咫尺蓬莱第一程。坤铅乾汞金丹祖,龙铅虎汞最通灵。

达此理,道方成,三万神龙护水晶。守时定日明符刻,专心惟在意虔诚。

黑铅过,采清真,一阵交锋定太平。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

天神佑,地祗迎,混合乾坤日月精。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入金城。

朱砂配,水银停,一派红霞列太清。铅池迸出金光现,汞火流珠入帝京。

龙虎媾,外持盈,走圣飞灵在宝瓶。一时辰内金丹就,上朝金阙紫云生。

仙桃熟,摘取饵,万化来朝天地喜。斋戒等候一阳生,便进周天参同理。

参同理,炼金丹,水火熏蒸透百关。养胎十月神丹结,男子怀胎岂等闲。

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结成一块紫金丸,变化飞腾天地久。

丹入腹,非寻常,阴形剥尽化纯阳。飞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达上苍。

三清客,驾璚轝,跨凤腾霄入太虚。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太虚之上修真士,朗朗圆成一物无。

一物无,遂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内传真诰。

传真诰,话幽情,只是真铅炼汞精。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点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是掌平。九祖先灵得超脱,谁羡繁华贵与荣。

寻烈士,觅贤才,同安炉鼎化凡胎。若是悭才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

修真士,不妄说,妄说一句天公折。万劫尘沙道不成,七窍眼睛皆迸血。

贫穷子,发誓切,待把凡流尽提接。同赴蓬莱仙会中,凡景煎熬无了歇。

尘世短,更思量,洞里乾坤日月长。坚志苦心三二载,百千万劫寿弥疆。

达圣道,显真常,虎儿刀兵更不伤。水火蛟龙无损害,拍手天宫笑一场。

这些功,真奇妙,分付与人谁肯要。愚徒死恋色和财,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择人,岂论高低富与贫。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挫锐分。

嗔不除,憨不改,堕入轮回生死海。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

名非贵,道极尊,圣圣贤贤显子孙。腰金跨玉骑骄马,瞥见如同隙里尘。

隙里尘,石中火,何在留心为久计。苦苦煎熬唤不回,夺利争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与君。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少人行,畜类门前争入去。

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堪守护。若还缺一不芳菲,执着波渣应失路。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手不虚传。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绝句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吕祖(吕洞宾)成仙得道有多难?一看便知!

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也是八仙的核心人物。自宋代以来,他在民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