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可以翻印佛经的地方
可联系弘化社,助印佛经。具体可看弘化社网站。如果自己要个人印经的话,需要报批,才合法,并且要自己联系印刷厂。
其实你还可以到附近大寺院或各地各大寺院联系看看(网络上有各大寺院网站和电话),看有什么可以助印的经书。
鸠摩罗什大师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后凉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等。
有名的佛经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佛说地藏菩萨本愿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等。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扩展资料:
佛经的作用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参考资料:
乾隆大藏经比较正式。比较古老的有高丽大藏经(翻印宋朝时中土经卷)。已经不能叫书了只能叫 集。只一部经中之王华严经就已够您读几年了,根据自己情况选一部认真读学悟几年,再看其他经书。别贪多。
佛经目录是佛教史籍的重要著作,它们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佛经的流传情况,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一部有确凿编纂年代的佛经目录是东晋武帝宁康二年(374)释道安所编的《综理众经目录》,其中所载经典有六十余种,这部目录虽无抄本传世,但对历代影响深远。现有最早的佛籍目录是梁代僧枯的《出三藏记集》15卷,是记集中土所出翻译经、律、论的佛籍总目录。全书体制分撰缘起、铨名录、总经序、述列传等四部分。此后各代皆撰有佛籍目录,较著名的如隋代费长房的《开皇三宝录》(又称《历代三宝记》)、唐代释道宣的《大唐内典录》和释智《开元释教录》、明代释智旭的《阅藏知津》等。
如果您要留名,就在末尾说明咯,如果您选择匿名或者不留名,就写:三宝弟子恭印。 记得要用比较好的排版,比较好的纸质哦。好的纸质会让人自然生恭敬心。
记得不要印伪经哦,不然功德就差很多了。
伪经目录网上有,可以查。 一般助印高僧大德的著作,还有原版的佛经,比如乾隆大藏经里面有的。
温馨提示: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被删减了的佛经,严格来说也不能叫佛经。 因为这部经少了几十位佛陀的名号。
我自己上网对照了其他的五个译本,发现其他译本都有几十位佛陀的名号,唯独《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没有。 佛陀名号的位置,是在佛陀介绍世自在王如来和法藏比丘(法处比丘)之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具体是不是邪知邪见,是不是妄语,您亲自查阅其他译本,对照便知。 一目了然。
某人口口声声说,《汇集本》是最完美的版本,真是睁眼说瞎话。
佛经分为经、律、论三种,即平时所说的三藏十二部 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祗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
求助:可以翻印佛经的地方
本文2023-10-08 13:26: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