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习俗有什么
一: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二: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三: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四:女儿女婿日
这一天清早,女儿、女婿和外甥,穿着盛装,随带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和糖果饼干等,一起来到外公、外婆家。女婿带领一家人来给岳父、岳母大人拜年,其礼数之重与为老丈人祝寿差不多。 岳家设宴款待,岳父同众女婿以及自己的儿子一桌,岳母同众女儿、儿媳围成一桌,而众多表兄弟姐妹围成一至几桌,大团圆欢宴。
五: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六:辟火符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辟火符:里胥于除日印辟火符,分贴各家门首,主人给制钱四文,借以度岁。符纸用青蓝色,长四寸许,广三寸,中画老人像,上作两蟠龙,旁两行四语:左曰‘姓宋名无忌,火光速入地’;右曰‘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按:《道德经》曰: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见《史记·封禅书》索阮注)。又,‘家有壬癸神’贰语出佛书。然则所画者,殆元冥之神;所言者,乃呼水禁火也(详《尺五天随笔》)。”
七:置甘蔗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除夕:除夕人家以甘蔗置门侧,殆取渐入佳境之意。桐荫吟社黄谋熙(敬堂)先生云:佳境到头休嚼尽,大家珍重岁寒心。”
八:结婚风俗
古人重婚礼,所以新郎必须亲自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至清代前期,泉州的婚姻礼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轿,遣媒送至女家。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员都得穿黑色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且全国南北皆然。新娘“哭嫁”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却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接下去就出现了一个精彩的镜头: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在此观众会心欢笑之际,我们似乎也闻到了八千年前那场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药味。容不得我们多遐想,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已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忙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然后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但不少地方也因太出格而演成陋俗。
在晋江、石狮侨乡,有一种叫做“公鸡娶妇”的婚俗,这是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是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需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公鸡娶妇”显然有不近人情之嫌,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九: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在泉州,除了名闻遐迩的“蚝堆”(又名“蚝煎”)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十:筅尘
为了干干净净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筅尘”(掸尘),即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十一:吵新人
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礼节随时闹洞房。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昵举动,形式多样,诙谐风趣。但有时也会因无所禁忌、别出心裁而出格。
十二: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褓)、项链、手镯、脚镯等。“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奶头,故俗称“猪母奶”。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十三:度晬
婴儿周岁,俗称“度晬”。是日,主人要为婴儿“做度醉”,敬神祀祖,设宴请客,还要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米粽分送亲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长寿。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红线绣着“”字的“度晬裘”(披风)、“度晬帽”和有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银制的如意锁、长命锁、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祝福婴儿吉庆康健。
十四:十六岁生日
男孩十六岁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因此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隆重。家里要备办“三牲”、寿面最后一次答谢床母、檐口妈和夫人妈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线等物分送亲友邻居,并设宴招待。这时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袜或布匹等表示祝贺。
十五:过番
闽南地濒东南海滨,从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飘洋过海,移居南洋群岛。随着宋元泉州港的兴盛,远航东南亚各国经商的泉州华侨更是猛增。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一般说的闽南话指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跟台湾的闽南语,也包括港澳,东南亚的福建话(台湾闽南语也叫台语,河洛话,等)。
福建省内的很多闽南话也属于这个片。这些地区的闽南语为漳泉片,也叫闽台片,是所有闽南语支系的源头。
浙江跟福建东北部的为一个片区,统称浙南闽语
广东粤东地区的潮汕话或者潮州话为一个片区,叫潮汕片。
海南跟广东西部的雷州地区的为一个片区,叫琼雷片。此片区跟其他闽南语差别最大,基本上很难沟通。
以上的片区都是属于闽南语系的不同片区,同一片区沟通没问题,不同片区适应一段时间很容易沟通,有些片区初次接触也可以沟通。
ps:在清朝是很多漳泉人由于动乱跑到外省去的一般归为漳泉片。全世界讲闽南语的人口大概在8000万人到12亿左右。闽南语为中国第三大汉语,常常有中国一个闽南,世界3个闽南。为世界60种最主要语言中的一种,曾经将声音刻在美国阿波罗号上传到外星,让外星人了解地球语言。(汉语中也就普通话跟闽南语还有粤语才有)
不一样!
闽南话的特点: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玉环等县市,约有15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三清乡、南山乡(既三清山下闽南人)约有4万人说闽南话;上饶的其他地方的闽南方言岛已经接近消失,论为了老人语,已经被地方语言给基本同化了;上饶市一共说闽南话的不会超过10万。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而当地英语年纪大的则不太会用。中文也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话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话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把闽南话作为汉语的参照系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介绍,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来就没有闽南人这么方便。李教授说,从古汉语演变、进化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话也有深刻的关系,如果能抓住闽南话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从正音入手,然后从普通话联系方言的角度理解字义、词义。现在这种方法被淡忘甚至抛弃了。很多人以为方言会干扰汉语的学习,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比如你不懂或不讲闽南话,但你的普通话也未必就很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善于进行方言与汉语之间的对比教学,拒绝了方言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说,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语为表达主体的,但同时也包含着以不同方言表示的地域优秀文化特征。他认为,掌握闽南话不仅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闽南文化
李如龙,全国著名的汉语方言研究专家,曾经参与创建厦门大学方言研究室,会说五六种地方方言。他认为:闽南话最早形成于泉州,然后一直向南流传到漳州、厦门、潮州,雷州、海南,然后又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说闽南话的总人数达到7000多万人,成为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强势方言。闽南话无疑是沟通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人的一种无形而不朽的桥梁。这是22日下午李如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在访谈时,他还就厦门的闽南话和台湾闽南话的关系、如何学习闽南话,如何推广闽南文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闽南话: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强势方言
记者:作为方言研究的专家,您能介绍一下闽南话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范围吗?
李如龙:闽南话形成于唐代,是东南部最早的汉语方言之一。吴语应该是形成最早的方言,由于离长江近,受官话的影响大,地方色彩有所淡化。闽南人偏居东南,与中原的交流少,闽南话反而成为保留最多古代汉语成分的方言,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闽南话的形成是多来源多层次的,既有百越族的“语言底层”,也有古吴楚移民的语言,加上古中原的语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方言系统。闽南话最早形成于泉州,然后一直向南流传到漳州、厦门、潮州,雷州和海南,然后又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说闽南话的总人数达到7000多万人,成为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强势方言。
闽南话是一种有向心力的方言,不同地方的闽南话大多都能交流,另外,闽南话还有一种“崇正意识”,就是以汉语的正统自居,保留了许多古音古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行”,闽南话就是古代的意思;闽南话把“吃”称为“食”;“锅”称为“鼎”;“家”称为“厝”;“霉”称为“醭”;“人”称为“侬”,都是很古的说法。会说闽南话对学习古汉语很有帮助啊。由于闽南话稳定、保守,注意语言的源流,所以对故土中原文化有浓厚的感情。不同时代说闽南话的人对全国流行的共同语都很尊重。唐宋时科举取士,考试时作诗押韵,用的是《广韵》,其中的反切法被闽南话吸收。形成了闽南话特有的“文白读”,即读书时按官话来读,注解时用闽南话,文白两大传统并存,这在全国方言中是保持得最完整最牢固的。罗常培来厦大期间,写了一本《厦门音系》,称赞道,文白读并存是闽南话的根本特征,在全国方言中属于少有的。闽南话对官话持兼容并蓄的态度。清朝雍正五年,曾下诏书,鉴于闽粤两省进京士子,官话不准,下令两省设立正音书院。这一诏令在广东没有得到重视,福建执行起来非常认真,设立了不少正音书院,编写了不少正音课本。
读书识字用正音,说话时用闽南话,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启蒙教育中的双语教育”。我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在今天推广。它的好处表现在:一是使得方言与共同语并存的传统得以“传宗接代”,不使方言断绝;二是使小孩从爹妈那里学来的方言知识得到发掘和利用,由“习得”变“获得”,这样方言就变活了;三是建立在方言系统上的地域文化得到保存和发扬。
厦门和台湾的闽南话沟通无距离
记者:台湾的闽南话有什么特点?
李如龙:台湾的闽南话和厦门的闽南话最相像。厦门的闽南话是漳泉两腔的混合体,台湾的闽南话也是“漳泉滥”,厦门的闽南话和台湾的闽南话沟通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与诏安和龙岩的闽南话沟通起来反而费劲,就是语言的来源不同所致。我去过台湾,我们家族是李光前二房分出来的,台湾嘉义县元长乡则是从李氏家族的长房分出去的,我和那里的乡亲用闽南话交流,毫无困难,他们真的是“乡音无改”啊!闽南话真是很有生命力的语言,台湾曾经被日本统治50年,国民党也统治了50年,当政者都要求公共场合禁止说闽南话,大家只在家里和小范围内偷偷地说,就是这样,仍然“乡音无改”,很神奇啊。所以,我说闽南话是沟通海峡两岸甚至东南亚华人的一座无形而不朽的桥梁。
台湾当局现在有点反其道而行,提倡用“闽南话”当“国语”,这就像鲁迅所批评过的“一个人站在地球上,却想揪起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必说台湾还有几百万不说闽南话的人,真要把普通话取消,那好,你把所有的中文报纸都停办,不准大家说普通话,这行得通吗?这只是居心不良者的政治炒作,是发泄情绪的一种做法,容易导致族群之间的分离。台湾的“国语”和闽南话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例如:她=伊
我=挖
什么=xia(第二声) mi(第四声,要读轻快些)
没=mo2
抓=lia(第三声,读快点)
是=西
红=ang2
绿=俩(没有声次,须压低声些读)
吃=夹
电脑=点ne(第二声)
猪=低(或“第一”读快点)
湖=哦(第二声)
你好=李1贺
抱歉=拍(第二声)sei(第四声)
一= 因(读快点)
二=利
三=撒
四=系
五=哦
六=似lang的读音但没有鼻音(无声次,读快点)
七=琴(第四声,读快点)
八=bowei(第四声);波为(这俩字反切读,读快点)
九=告(第二声,读快点)
十=zaom(无声次,读快点)
(不管用中文或者拼音都没办法表达清楚,除非有另外一套标音方法)
白菜第二次来修改
我与五的标音,与实际有所差,但不好表达,这里特此说明
粤语的特点:
粤语,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等省份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区,还有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注1。中国学者多数主张将粤语归为一种汉语方言,而西方学者多数则主张将它跟官话汉语(以普通话为代表)并列划分为独立的一种语言。
目前全世界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这个数目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第一位是官话汉语,约8亿;其次为吴语,约8千万),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虽然使用人口比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一直占统治地位,并且支持着以香港文化为中心的璀璨而强势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主要的语言之一。
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城市出现外来人口远远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胫�喟榈氖瞧胀ɑ笆褂萌巳捍笤觯ㄖ饕�峭饫慈丝冢��欢吓偶吩劣锏氖褂每占洌�由瞎愣�≌��栽劣锖捅就廖幕�还恢厥樱�劣镂幕�闹行某鞘惺率瞪弦丫�ソビ晒阒萸ㄒ频搅讼愀邸A硗猓949年以后,广州地区的广州话与普通话相互影响的机会增加,而香港粤语受普通话影响较少,保存有较多1949年前的用词和习惯,跟原来的语言更为相近。这使香港粤语成为另一个公认度较高的标准。但是总体上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差别还是很小的。
粤语的主要特点
[编辑]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编辑]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着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编辑]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强烈影响着广东境内的粤语。这些外来词很多是普通话没有吸收的,如「士多」,普通话中说「商店」;有的是普通话吸收了但译法不同,如普通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从1980年代开始,不少粤语外来词随着香港及广东人北上发展,渐渐进入了普通话,例如「巴士」、「贴士」等等。有时,这些词甚至乎与原来的普通话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打的」就是由「出租车」转化而来的新词(在香港不叫「打的」,而叫「搭出租车」或「截出租车」)。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比如,「档夹」通常用 file(读若「fai-lo」,有文具店会写成「快劳」)代替,「感觉」用 feel 代替,警员或老师称作「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师叫「Miss」),工作加班称为「开OT」,等等。经常被夹用的英文单词通常会转变为粤语外来词。这种夹用英文单词的用法在广东境内的粤语中也在逐渐增多。
[编辑]拥有大量特有词汇
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可多达50%以上。在科学技术领域两者不同的词汇比较低,小于10%。
独特的句式和语法
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此外还有许多很特殊的句式。
[编辑]发音系统较复杂
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普通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关于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详见粤语罗马化方案(粤语拼音或粤语罗马字)。
[编辑]粤语的书写系统
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普遍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汉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语法、词汇根普通话书面语相同。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套民间流行的粤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词汇、语法、句式跟粤语口语相吻合,使用大量的「粤字」(香港增补字符集 HKSCS中收录了扩增粤字约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 「揸」、 「嘢」、 「冚」等等。在最新一版的增补字符集中,进一步收录了一些所谓的「粗口字」。此做法备受质疑,因为粗口乃社会的一般禁忌,虽然低下阶层在日常对话经常使用。但谈到学术层面,始终「粗口」不被普遍认同。香港政府方面则表示收录「粗口字」乃方便警方录取口供时使用。姑勿论谁对谁错,借着这套增补字符集,大部份粤语特有的发音,都几乎可以被书写出来。
[编辑]粤语的方言
粤语包含若干种方言。现在普遍将粤语分成下列几个方言片:
粤海方言片
广州方言 (又作「广府话」,清末广州设有广州府)
南番顺方言
东莞方言
(近代)香港方言
四邑方言片
高阳方言片
桂南方言片
吴川话
蜑家话
[编辑]粤海方言片
[编辑]广州方言
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州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以后的古雅,而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也较少。广州方言的特色有:「四」、 「死」等音不发[sei]而发[sz]音。
[编辑]南番顺方言
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lp]而读[n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yɑ:k]饭」。
[编辑]中山方言
石岐话主要流行于广东省中山的市区和石岐区,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与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中山石岐人能听得懂并把广州话说标准,但广州人或香港人并不一定说得准并听得懂石岐话。如广州话「瞓觉」(睡觉之意),石岐话称作「咪觉」, 「训觉」一说石岐话也用;广州话「头先」(刚刚之意),石岐话称作「梗思」, 「头先」一说石岐话也用。另外石岐话在可口音方面与广州话也有些不同。
[编辑]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土、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客家口音。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
1949年后,由于外地移民,特别是来自印尼和福建的移民涌入,加上英语的影响,使香港方言比其他粤方言较多懒音。时至今日,懒音似乎已经成为香港广州话的特色,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种普遍的懒音,甚至影响到所谓「港式英语」的发展。如英语中表示数目字9的「nine」[nain]己常常被念作近似广州话中的「拉」[laai]音;表示「限额」的「Quota」['kwot]多作['kot]。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广州话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道地的用语可能会使外来的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
[编辑]东莞方言
[编辑]罗广方言片
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
[编辑]四邑方言片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他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广州话相去甚远。
[编辑]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是指阳江、雷州半岛一带的方言。
[编辑]桂南方言片
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粤语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分类如下:
[编辑]邕浔粤语(南宁话)
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编辑]梧州粤语(梧州话)
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编辑]勾漏粤语(玉林话)
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有粤语的其他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r]。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525252525
[编辑]钦廉粤语(钦廉话)
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编辑]吴川话
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编辑]蜑家话
蜑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
[编辑]关于粤语、广东话、广州话的关系
英文Canton一词出现于西元十七世纪,是粤语「广东」的音译词,当时指广东。番禺(今广州)是当时广东治所,西方人把番禺也称为Canton,英文Cantonese一词是「广东话」的意思。后来清政府禁止外国人深入广东内地贸易和传教,只允许他们活动于番禺,渐渐地Canton变成只指番禺,而Cantonese专指「广州话」了。不过现在一般人们还将广州话(Cantonese)理解为「广东话」,即粤语。事实上广东除主流的粤语外还存在其他语言。
[编辑]注释
注1: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属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粤语跟普通话是完全无法通话的,应分别归类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过,一般认为,鉴于某些政治上的因素,中国语言学家大多将粤语归类为汉语的一种方言。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严格按照传统标准,中国就要多出许多种语言。总的来说,随着粤语的标准化,其真正独立城一门语言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东山岛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东山岛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玉环等县市,约有15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三清乡、南山乡(既三清山下闽南人)约有4万人说闽南话;上饶的其他地方的闽南方言岛已经接近消失,论为了老人语,已经被地方语言给基本同化了;上饶市一共说闽南话的不会超过10万。广西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而当地英语年纪大的则不太会用。中文也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
墨香铜臭,这个词汇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是对于喜欢古代文化和印刷技艺的人来说,它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汇。墨香铜臭是指古代书籍的独特气味,这种气味是由于古代书籍所使用的墨水和纸张的特殊性质而产生的。而铜臭则是指古代印刷技艺中所使用的铜版印刷的特殊气味。墨香铜臭,是古代印刷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代印刷技艺的发展史
古代印刷技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年左右的秦朝。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大规模生产印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印刷技术。到了唐朝时期,印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其中,雕版印刷是通过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和图案,然后再用墨水印刷到纸张上的技术。而活字印刷则是通过将单个的铅字或木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版面,然后再进行印刷的技术。到了明清时期,铜版印刷技术逐渐兴起,这种技术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铜版上,然后再用墨水印刷到纸张上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印刷速度快,印刷效果好,因此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如何体验墨香铜臭
想要体验墨香铜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选择一本古籍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本古籍,这可以是一本明清时期的经书、小说、诗集等等。在选择古籍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闻一闻书的气味
当我们选择好古籍后,我们可以先闻一闻书的气味。古籍的气味是由于古代书籍所使用的墨水和纸张的特殊性质而产生的。这种气味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3翻阅古籍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翻阅古籍。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籍的质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古籍中的文字和图案,都是由古代的印刷技艺制作而成,这种技艺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4欣赏古籍的印刷工艺
最后,我们可以欣赏古籍的印刷工艺。古籍中的文字和图案,都是由古代的印刷技艺制作而成。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印刷技艺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无数的人们。
三、墨香铜臭的文化价值
墨香铜臭,是古代印刷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印刷技艺的发展历程,更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积淀。墨香铜臭,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四、结论
墨香铜臭,是古代印刷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验墨香铜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印刷技艺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积淀。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古籍,传承好古代印刷技艺,让墨香铜臭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得以延续下去。
(文章结尾处插入墨香铜臭本人)
闽南习俗有什么
本文2023-10-08 14:07: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