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日常文言文,第1张

1 求文言文日常用语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

2 “日常生活中” 用文言文怎么说

1、平居:平日;平素。《战国策·齐策五》:“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宋苏轼《教战守》:“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明李东阳《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国家养士于平居之时,士当効力于有事之日。”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

2、平常:平时;往常。《东观汉记·光武纪》:“更始害齐武王,帝饮食笑语如平常。”南朝宋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退寻平常事,安知巢穴难。”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未易轻信。”

3、平时:平日;平常时候。唐李商隐《九成宫》诗:“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宋王安石《闵旱》诗:“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明汤燕生《思悲翁》诗:“此别无返期,白衣送道左。意气如平时,一身被九锁。”

4、平素:平时;向来。三国蜀诸葛亮《与孟获书》:“承知消息,嘅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略其细故于平素,乃能辨其大利害于一朝。”

5、闲居: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宋苏轼《赐镇江军节度使充集禧观使韩绛赴阙诏》:“请老闲居,固非所望。”

6、常日:平日;往日。《南齐书·高帝纪》:“常日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唐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红楼梦》第77回:“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

7、日常:平日;平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可常是个有德行和尚,日常山门也不出,只在佛前看经。”《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

8、素日:平日;往日。《红楼梦》第31回:“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儿女英雄传》第18回:“那太傅素日最重读书人,听见他是个秀才,便命落平,就在门外下了轿。”

9、平日: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定的日子,如假日、节日等)。《汉书·汲黯传》:“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宋书·沉攸之传》:“何其平日輈张,实轻周邵,尔时恭谨,虚重皇戚。”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闱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清吴骞《扶风传信录》附录阮升基《修宜兴县旧志》:“榻前有女子言有夫妇缘,故来相访,述许生家中平日事甚悉。”清林觉民《与妻书》:“吾平日不信有鬼。”

10、闲时:平常时候。《元典章·吏部二·禁治骤升品级》:“这一等豪霸每,在乡里闲时犹自欺凌百姓,把持官府,更做了受朝命职官么,道恰似虎生两翼的一般。”《水浒传》第26回:“老婆哭道:‘笑欣欣出去,却怎地这般归来!闲时曾不知中恶。’”《红楼梦》第52回:“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这二年,闲时还常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

11、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司马贞索隐:“燕谓闲燕之时。”宋苏轼《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清沈初《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3 日常能用到的古文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

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 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

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4 古人日常用古文还是文言

古人定义: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书面语言,是当时生活口语的记录。 因此,古人日常使用的是文言文。

5 日常能用到的古文

1、哀莫大于心死——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03033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 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 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 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 孝义市博物馆

孝义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东周铜鼓、清代文物、宋代银牌、元代玉器等。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孝义的历史和藏传佛教文化。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孝义市博物馆来了解孝义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孝义市牛首山风景区

牛首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孝义市西南部,距离市区仅20公里。这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雄伟壮观的山峦、清澈碧蓝的水库、古老的寺庙和真实的农耕生活。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孝义牛肉、砂锅炖排骨等。

3 孝义市仙人洞景区

仙人洞景区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南部,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有大量的溶洞、地下河、石柱和钟乳石等,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地下景观。此外,景区还有一些传说和故事与之相关,如“碧玉池”、“龙王庙”等。游客可以在仙人洞景区中进行探险、拍照和观赏自然风光。

4 孝义市宏源寺

宏源寺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城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寺内有大殿、法堂、钟楼、藏经阁和花园等。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像、经书和文物,如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唐代的壁画和金代的铜鼓等。游客可以在宏源寺中参观佛教文化,感受佛教的宁静与祥和。

5 孝义市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北部,是一个具有6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文化遗址。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如玉器、陶器、墓葬和石斧等。这些文物和遗迹反映了当时丰富的文化和生产活动。游客可以在石峁遗址中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6 孝义市古城墙

孝义市古城墙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区内,是一个古老的城镇历史遗迹。城墙始建于明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城墙上还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城墙炮台、箭楼和城门等,是一个很好的防御建筑样本。现在,城墙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游客可以在古城墙上漫步、拍照和购物。

7 孝义市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大院始建于清代,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大院内有两个天井,由正房、东西厢房、后半院和耳房组成。此外,大院内还保存有丰富的古籍和文物,如四库全书、《太极图说》等。游客可以在乔家大院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民居风格,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质。

8 孝义市太行红色文化景区

太行红色文化景区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东南部,是一个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景区。景区内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迹和纪念馆,如渠黄会战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如太行山区、渠黄抗战公园等。游客可以在太行红色文化景区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

1)孝义: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又说: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 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乾隆《孝义县志》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2)介休: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3)左权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始置辽州,治所辽山县,辖辽山、交漳两县。大业二年(606)废辽州。唐武德三年(620)复置,辖辽山、乐平、和顺、平城、石艾5县,治乐平。六年(623)徙治辽山。八年(625),辽州易名箕州(故县村传为古箕城,故名)。先天元年(712)易箕州为仪州。天宝元年(742)改仪州为乐平郡。乾元元年(758)复名仪州。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仪州复名辽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废辽州。元丰八年(1085)复置,辖辽山一县,榆社、平城、和顺三镇,黄泽一寨。金天会六年(1128),辽州更名南辽州,天德三年(1151)复名辽州,辖辽山、榆社、和顺、平城四县,隶河东南路。元代,辽州隶属晋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升辽州为直隶州,辖榆社、和顺两县,隶山西布政使司。清雍正九年(1731),辽州隶冀宁道。民国元年(1912)废州,改名辽县。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以平辽公路为界,划县境西北部置辽西县,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蒿沟村,隶属太行第三专区。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于十字岭壮烈牺牲。为纪念左权将军,是年9月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易名左权县。4)和顺县:和顺,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战国改名为阏与,隶上党郡。北魏孝昌二年(前236年),阏与改置为乐平郡及乐平县。北齐置梁榆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定名为和顺县。5)蒲县:据古籍记载,蒲衣本姓伊,名畴,因为他常年穿一件蒲草编的粗服,所以人们称他为蒲衣,或蒲衣子,也有的古籍记为蒲伊子、伊蒲子。相传他浑浑噩噩,淡泊名利,隐居深山之中。帝尧闻其贤,特登山造访,拜他为师。《高士传》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说帝舜也曾拜蒲衣为师,还要把天下禅让给他,蒲衣不受而去,继续隐居山间。蒲衣的神化传说通过蒲邑、蒲阳及蒲子、蒲川、蒲县等县名的演变,一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县北的蒲子山上还留有蒲衣庙和讲道坛的遗址,相传蒲衣隐居于此,并曾为帝尧讲道。诚如清代《蒲县志》中对悠久历史的赞叹:“帝师高隐而蒲可名国;公子分封而蒲始有诚。蒲之由来尚矣。

日常文言文

1 求文言文日常用语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