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里,有哪些古建筑和历史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洛阳老城里,有哪些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第1张

洛阳城里的古建筑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很多,比如说宜阳县的福昌阁、嵩县的两程故里和伊川县的南岳庙。首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洛阳城中的许多古建筑由于始建年代久远,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腐蚀和消磨,这些建筑物大多都已经被损毁了,而现存的大部分古建筑都是在明清朝代被重建或修葺好了的,包括福昌阁和南岳庙。

福昌阁是在原本隋朝的福昌宫旧址之上修建而成的,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曾被大力修葺过。福昌阁宗教意义浓厚,最独特的就是在于福昌阁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宗教和信仰的地方,包括儒、释、道,各教神明在此齐聚,各类信仰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福昌阁的门前有百余台阶,台阶之下这次排列了各位神明的神仙洞府,可谓是有容乃大。

两程故里其实是一座村庄,程颐曾在这里居住,为了纪念理学家“二程”程颐和程颢兄弟二人,明朝皇帝亲自下诏修建了“两程故里”的牌坊和两程祠,在这里,文官要下轿,武官必下马。两程祠就是程颐的居所,内有道学堂、诚敬门等地物,具有浓厚的理学气息,祠内古柏成林,石碑林立,是思考、研习的好去处。

而南岳庙位于伊川县的衡桃山上,是北魏孝文帝南巡之时修建而成的,被称为是伊川八大景之一。南岳庙属于砖木结构的歇山式建筑,依山而建,庙内建筑充满了不同年代的杰作,有唐代建筑,有明朝壁画,也有现代艺术,各个时代的艺术文化紧紧的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次艺术的时代融合。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_、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_为都。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商汤建都西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

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_,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秦庄襄王元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平、平阴、新成、_成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汉光武建武元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建武十五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汉永和五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黄初元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泰始元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太延二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洛共计330余年。

隋开皇元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大业元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_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9县。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置东都。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武则天光宅元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唐代,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在洛阳形成。唐玄宗长期居洛,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内佛塔名七祖塔。

唐天_四年,唐室亡祚,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这一时期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上计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为都,洛阳成为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叶安禄山都曾在洛阳立国。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民国9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12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21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民国28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等县。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_河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宜阳、嵩县、栾川、汝阳、伊川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市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辖8个乡镇,1个办事处。至2015年,洛阳市共辖1市8县6区,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1、《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2、《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内容相当丰富,书中亦有不少志怪故事,如“法云寺”条中所载之田僧超吹茄、刘白堕酿酒、孙岩娶狐女等。

3、《唐代的外来文明 》,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象庄秦氏妇科、飞腾八法——针灸、杨氏沙园膏药、洛阳宫灯、河洛大鼓。 其中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

景点拓展:

1、象庄秦氏妇科:始创于清朝中叶嘉庆年间,已祖传十代,有二百多年历史。因秦家人世代居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乡象庄村,独创中医妇科,闻名华夏,且世世代代祖传,故而得名 “象庄秦氏妇科”、“象庄妇科”。

2、飞腾八法:又称奇经纳干法,是以天干为主,按时开取八脉交会穴的方法。该法与灵龟八法略有不同,飞腾八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时干支的天干为主,取用天干所对应的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

3、杨氏沙园膏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

5、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其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

周最、苏代、白圭、苏、乐羊子妻、长孙澄、贾谊、范迁、长孙无忌、吴雄、单超、孙堪、左称、左珀、种拂、种勋、挚恂、庆鸿、史晨、晋灼、赵廷美、温仲舒、赵安仁、范雍、赵尚宽、张奎。

1、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

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2、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3、温仲舒

温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阳,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了进士,位列探花。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后外放秦州知州,驱逐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之从边地成为北宋的内地。回朝后担任过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温仲舒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不久去世,享年67岁。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4、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

永徽年间,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5、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洛阳

——白圭

——苏秦

——温仲舒

——贾谊

——长孙无忌

1、洛阳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2、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

3、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园艺花较早用于观赏的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同时也有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景佑元年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 (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中国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洛阳的牡丹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开始出现的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已经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

寺院

  

  1、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2、 唐僧寺(玄奘故里) 3、 广化寺 4、灵山寺 5、观音寺 6、 石窟寺 7、皇觉寺 8、看经寺 9、香山寺 10、风穴寺 11、龙马负图寺 12、花山庙 13、古唐寺 14、藏梅寺 15、奉先寺 16、潜溪寺 17、大福先寺

  道观

  

  1、关林庙 2、上清宫 3、白云观 4、中岳庙 5、吕祖庵 6、神灵寨 7、高龙中岳庙 8、下清宫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其中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都在洛阳建都,因此洛阳也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

  洛阳主要景点介绍

 1、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国家5A景区。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而“伊阙”也是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2、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府建造的寺院,始建于东汉年间,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尊为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虽然白马寺数度重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这里看到明代的山门,宋代的石雕马,元代的夹贮干漆造像,和唐代以来的历年碑碣。

 3、洛阳牡丹园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4月牡丹盛开的时节,洛阳都会举办牡丹节,会有蜂拥而来的游客观赏洛阳国花的盛景。只在牡丹节开放、有千年牡丹王的国家牡丹园,拥有中外牡丹精品的国际牡丹园,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种植基地——洛阳牡丹园都是赏牡丹的好去处。

  4、关林庙

 “关公信俗”是洛阳和山西运城联合申请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附近的关林庙是著名的祭拜关二爷的去处。因为关羽以其仁义之名,有武圣人、财神的美名,因此在这里求财、求平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5、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

 位于洛阳栾川城西3公里的君山北麓,有一座陡峭的孤峰,貌似雄鸡昂首引颈高啼,山顶恰似鸡冠,景致秀美,山中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地下溶洞,深幽莫测。山以形名,洞以山名,故名籍贯山溶洞。

洛阳老城里,有哪些古建筑和历史文化?

洛阳城里的古建筑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很多,比如说宜阳县的福昌阁、嵩县的两程故里和伊川县的南岳庙。首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洛阳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