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本鉴别的刻本书
刻本书的鉴定依据 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1.《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1999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 2.《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2003年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1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 奖、2001年全国十大文博考古最佳图书); 3.《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2001年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4.《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2001年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5.《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2001年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6.《中华再造善本》(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荣誉奖); 7.《中国丛书知见录》(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8.《老子绎读》(2007年第二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9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大统历日汇编》(2008年第三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10《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1《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2《历代陶文研究资料选刊》(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3《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的汉文文献释录》(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4《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2007年第二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5《(未刊本)春秋地名考》(2007年第二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6《清代方略全书》(2007年第二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7《河洛墓刻拾零》(2008年第三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8《〈资治通鉴〉边少民族史料汇编》(2008年第三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19《评书红楼梦》(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20《禅趣小品》(2006年第一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21《百喻经译注》(2007年第二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22《三国演义:名家汇评本》(2008年第三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23《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2001年第五届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 24《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2002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5《中国历史文选》(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6《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7《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河北省作家协会2003年度“十佳”优秀作品奖); 28《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9《现代图书馆学理论》(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30《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31《书海听涛——图书馆散论》(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32《20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33《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与数字图书馆》(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34《信息资源编目》(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35《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2004年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36《红楼梦烟标精华》(香港设计师协会二○○二展金奖); 37《墨印彩绘耕织图》(2005年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铜奖); 38《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系列》(2005年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优秀奖); 39《中国面具》(2005年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优秀奖); 40《集成10年——纪念〈东方文化集成〉创办10周年专辑》(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41《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42《你一生应诵读的50篇散文经典》(2007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43《中国最美丽的词》(2008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4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45《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46《地方经籍志汇编》(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47《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48《与古诗交朋友》(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49《红楼梦:名家汇评本》(2009年第四届“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的皇宫,又称“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逊帝溥仪仍居紫禁城后部的“内廷”。前半部的“外朝”于1914年将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移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了“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故宫博物馆迄今收藏文物90多万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清代宫中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另一类为历代文化艺术作品,包括名画、书法、碑刻、碑帖、印玺、瓷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器、金银器、丝织刺绣品、文房四宝,以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外国钟表等。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以清代皇室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物博物馆专业性图书馆。抗日战争时作为“古物南迁”的善本、珍本图书有1334箱总计157602册又693页,其后被运至台湾。1949年以后,不断购进和接受私人捐赠图书,现有藏书50余万册。古籍图书有清内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贵版本。内容以史志、天算、金石、书画、佛经和历代诸家文集为主。除大量汉文书籍外,还有一批满、蒙、藏、回文书籍。其藏书是中国现存古籍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建院以后,故宫博物院在清点整理的基础上,即着手编辑、印刷院藏各种文物图录和图书档案资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宫周刊》、《故宫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后,编辑出版的大型图录、集册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画集》、《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故宫博物院藏工艺美术品》、《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等多种。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出版任务。
故宫博物院同时也是一个文物博物馆学术研究单位。根据1928年《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规定,“故宫博物院因学术上之必要,得设各种专门委员会”。1929年组织了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成立了文物专门委员会,对院藏文物进行了初步评审和鉴定。1949年以后,曾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学者对院藏各种文物重新进行鉴定,并根据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高低,划定和区分其等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文物、建筑、园林、古籍、宫廷历史及博物馆学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2237的《遗安堂诗文集四卷》,清王连瑛撰,清康熙五十五年王氏治古堂刻本。《征求意见稿》著录同(见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325)。查善本目录卡片,著录的是“清康熙五十五年永城王氏治古堂刻本”。仔细阅读此书中的序文后,上述著录中的“王氏治古堂”应为“吕氏冶古堂”之误。吕履恒在康熙丙申年即五十五年的序文中,有“先生(注:指王连瑛)既卒,嗣君安甫属(注:“属”通“嘱”)予序而梓之,区为四卷,卷若干首”句。考“冶古堂”,系吕履恒的室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类著录有吕履恒撰的《冶古堂文集五卷》(书名编号12876,清乾隆十五年吕宣曾刻本),系吕履恒去世后,由“淳安方楘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选定”。
正补: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
书名 书名编号
遗安堂诗文集四卷12237
清王连瑛撰
清康熙五十五年吕氏冶古堂刻本
2、《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2599的《聊斋文集》四卷,清蒲松龄撰,清道光二十九年邢祖恪抄本。该书中有抄者邢祖恪写于清道光“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自叙”,善本目录卡片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该书版本的著录,应当是据此“叙”的时间而断定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判断似可商榷。根据自叙所言,邢氏曾在“丙午岁(即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馆于平舆”时,“同砚绣圃李君”向他出示“在召陵旧家所录”之《聊斋文集》四卷,邢氏当于此时因以抄录成书。据此可知,邢祖恪抄录《聊斋文集》的时间当是清道光二十六年他在“平舆”(注:其地清时隶属于河南省汝南县)坐馆教书期间,而不会迟至三年后他到“苑陵”(古县名,古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境)官衙任职之际。所以认为该书版本应著录为“清道光二十六年抄本”。
正补: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
书 名 书名编号
聊斋文集四卷12599
清蒲松龄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邢祖恪抄本
本文2023-08-04 13:44: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