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曾多处提到鲛人,难道真的存在吗?
如果是喜欢安徒生童话的读者,一定听说过“美人鱼”的故事,作为一种人首兽身的种族,它们以腰部作为区分,生活在海洋的底下,而在古老的东方传说中,“美人鱼”却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鲛人。
在东晋专门记录各种志怪奇闻的《搜神记》当中,最先提到了鲛人的概念:“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在古人的理念当中,鲛人和西方的人鱼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性别相对而言被淡化,大家似乎更在意它们能够化成珍珠的泪水。
对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来说,盛产于河流海洋的珍珠,的确是种不可多得的珍宝,再加上它们又的确是采珠人千辛万苦在海水中获得,很难免不加以其他的想象。因此在神话故事中,鲛人的“功能”也就越来越玄乎:《述异记》甚至还认为,鲛人所编织的绡纱,能够入水不湿:“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如果说,上述的内容只是小说志怪,是人们所想象的产物,然而其实并非野史空穴来风,比较严肃的正史,同样也出现鲛人相关的内容,就有些让人感到吃惊了,西汉时期,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就提到了相关于“人鱼”的记载,始皇帝在刚刚即位不久,收集天下奇珍异宝,建立了庞大奢华的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起初人们认为以水银作为江河大海的说法过于夸张,尽管到如今,始皇陵并没有开发,然而专家却明显在始皇陵附近的土壤当中,侦测到了超标的汞含量,这说明司马迁并没有说假话。那么“人鱼膏”为蜡烛的长明灯,是否也是同样存在呢?
另外一本《太平御览》,作为杂学书籍,由宋朝著名学者编著,写下55部、550门,专门提供给宋太宗观看,期间同样说到鲛人:“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古籍中曾多处提到鲛人,其实并非野史空穴来风,难道她真的存在?
对于外界来说,历史上各个并不相同的人类文明之间,都存在有“人面鱼身”的族群,也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巧合,日本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类似于人与的妖怪,被称之为矶姬,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海妖。
至于希腊人,也提到了海妖塞壬,也是人面鱼身,会利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诱惑来往的船只,在岸边的礁石上撞了个粉碎。
截止到如今,科学家认为,美人鱼和鲛人的原型,应该要属于海洋中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然而在实际上,这种生物和那些民间的传说,差距实在是过大,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海洋依然神秘,也希望将来,能够发现人鱼的真实痕迹吧!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扩展资料
鱼类的生活形形色色,大部分鱼类要么在淡水中生活,要么在海水中生活,只有不到10%的鱼类一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另一部分时间在淡水中度过,它们在两种生境中来回迁徙,称之为洄游。如果在海洋中生长但需要去淡水中繁殖称为溯河洄游(如中华鲟),如果在淡水中生长但需要去海洋中繁殖称为降河洄游(如花鳗鲡)。
如果肥育和繁殖的迁徙发生在河湖之间,就称之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是在湖泊中肥育,在河流中产卵(如四大家鱼)。还有一些鱼类的生活限于河流的干支流,只进行相对较短距离的迁徙 。
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在水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受到温度、水流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洄游大多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而引起的。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由于它们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官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感,所以能帮助鱼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
参考资料:鱼_
诗经中诗涉及到了鱼,并记载了大约14种鱼:鲂、鳏、鱮、鳟、鲿、鲨、鳢、鰋、鲤、嘉鱼、鳣、鲔、鲦、鳖等。
鱼在《诗经》中较为引人注目,全书大约记载了14种鱼,“鱼”字出现了26次。鱼在《诗经》中是一个典型的原型意象,它的内涵更呈多样性。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鱼意象较为引人注目。从鱼的种类看,《诗经》中大概有23首诗涉及到了鱼,并记载了大约14种鱼:鲂、鳏、鱮、鳟、鲿、鲨、鳢、鰋、鲤、嘉鱼、鳣、鲔、鲦、鳖等;
从出现次数看,“鱼”字在诗中出现了26次,除了1次表示马的名称(《鲁颂·駉》)、1次表示渔网邶风·新台外,其余24次都是指生活在水中的鱼;而不同名称的鱼如上文所说的鲂、鳏等在诗中共出现了35次。我们可以看到鱼在《诗经》中是一个典型的原型意象,它的内涵更呈多样性,下面我们对此进行浅析。
富裕丰收的象征
在远古社会,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大多选择临水而居。相较于打猎,捕鱼危险性较低,且鱼的繁殖能力强大,数量总类众多。并且有鱼就暗示有水,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不难理解古人把鱼的丰富等同于食物的充足,把它当成富裕丰收的象征。
小雅·鱼丽一诗,盛赞宴享时的酒肴,表现了主人待客殷勤,宾主共同欢乐的情景。在这样喜气洋洋的场景中,菜肴之丰富可想而知,可诗中除了酒外,极写鱼的丰富。前三章不厌其详地提到鲿、鲨、鲂、鳢、鰋、鲤六种鱼,令人感受到食物的丰盛。
陈子展先生曾说:“远在旧石器下期,中石器初期,人类已知摩擦取火,而以渔猎为生,直至发生宗教,相信死后生活,可有专用鱼类献祭之原始仪式,进入奴隶社会,此尚作为一种正式祭典,不过可视为原始氏族社会旧俗之残余而已。
潜诗不妨视为摄取此一历史之小影也。”《周颂·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发展状况。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会损害祭祀的意蕴,而富裕丰收的意味也便荡然无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鱼文化,鱼就是祥瑞之物,在人们看来象征着富贵吉祥,又因为鱼和余谐音,“年年有余”,已经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
中国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雕刻件,绘画,剪纸,都会出现饱含寓意的中国鱼题材,农家人过春节的时候经常会在窗户上填满带鱼的贴花,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粮食。
中华民族的鱼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不但有神话传说,从唐代开始就有实实在在的鱼文化----鱼符。
鱼符,古代最早的身份证,在贞观年间就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发给官员们的“鱼符”。它由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
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居级别、俸禄几许以及出行享受何种待遇等。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所用。《新唐书·车服志》记载:“附身鱼符者,以名贵贱,应召命。”在当时只有在朝中为官的人才有资格佩戴鱼符,是身份的象征。
秦始皇陵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各种原因,秦始皇陵目前是不允许考古发掘的,因此秦始皇陵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始终仍是一个迷。历来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有不少,这其中包括秦始皇陵里面有长明灯的传说。
长明灯,顾名思义就是能长久燃着的烛灯。古人在墓葬中放置长明灯,是希望墓室能长久灯火辉煌,这符合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秦始皇陵里面有长明灯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司马迁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秦始皇陵里面有长明灯,而且是用人鱼膏制作的长明灯。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离秦始皇去世才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态度是很严谨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秦始皇陵里面真的有长明灯。
实际上,从当代考古的情况来看,古代墓葬中有长明灯的情况并不少见,明朝万历皇帝定陵中就有一口长明灯。而秦始皇作为古代的帝王之一,他的陵墓规模宏大,配置豪华,墓葬中有长明灯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所以秦始皇陵中有长明灯恐怕是十有八九的事情。问题的关键主要还不在于秦始皇陵中是否有长明灯,而是在于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长明灯真的可以一直燃着吗?
要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人鱼膏。人鱼膏,顾名思义就是用人鱼提炼的膏状物质。那么问题又来了,人鱼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根据古人关于人鱼的一些记载来进行分析。此外,还得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才有可能揭开秦始皇陵中长明灯的秘密。
古代文献中关于人鱼的记载并不少,但是这些古籍文献中描述的人鱼并不是同一种生物。从古籍中对人鱼的描述来看,人鱼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是指鲵鱼(娃娃鱼),另外一种则是指鲸鱼。
《史记集解》和《广志》等古籍中记载人鱼是一种看起来像鲶鱼,有四只脚,而且叫声像婴儿哭啼声的鱼类。如果按照这种描述,那么人鱼指的自然就是鲵鱼(也叫娃娃鱼)了。因为鲵鱼外形看起来很像鲶鱼,而且叫声也像婴儿的哭啼声,这也正是鲵鱼被称为娃娃鱼的原因。
不过,古代另有一些典籍对人鱼的描述和上述的情况不一样。《三秦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燃鲸鱼膏为灯,这等于直接说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就是鲸鱼膏。而《异物志》中则说人鱼皮利于鲛鱼(鲨鱼),且项上有小孔,气从孔中出。这个描述与鲸鱼也十分吻合,鲸鱼换气的时候就是浮出水面,通过项上的气孔排气。这样看来,人鱼指的似乎又是鲸鱼。
实际上当代科学家们早已验证了鲵鱼膏和鲸鱼膏这两种物质的耐燃性。结果显示鲸鱼膏的耐燃性要比鲵鱼膏好很多,每立方鲸鱼膏可以燃烧5000天之久。由此可以推断,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很可能就是用鲸鱼油提炼的。
最后再来看一下用鲸鱼膏制作的长明灯真的能“长明”吗?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鲸鱼膏的耐燃性很好,但是要实现长久点燃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根据科学计算,一吨的鲸鱼膏能够燃烧14年。也就是说,七吨的鲸鱼膏才能燃烧100年左右。所以要想实现长明,就必须在墓室中放置体积庞大的鲸鱼高,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另一方面,当墓室门关上以后,长明灯就会因为缺氧而灭掉。所以单靠人鱼膏是不可能实现长明的。
长明灯要想实现长明,只有一种可能的情况,那就是研制出燃点很低的物质,然后把这种低燃点的物质放置在长明灯的灯芯上。每当墓室被打开时,外界氧气进入墓室,引发长明灯灯芯的低燃点物质自燃。而一旦墓室被关上后,长明灯又因缺氧而熄灭。所以只要墓室不是在某一次中被打开很久,那么长明灯就不会一次燃烧尽。这样一来,即便千百年后再次开启墓室,长明灯还会自燃点着的,这才是长明灯的真正奥秘所在。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传承中,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
想必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也不知其情不知其形,更不知其真实情况。下面就介绍一下。
1钟山神
自女儿山至贾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圆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马身龙首神。又名中山神。
2獓狠(犬因)(ao yin)
三危山食人巨兽,样子有些像牛,长着四只角,它的毛发很长,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3狰(zheng)
章峨山,千里无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一畏兽,五尾一角,吼叫声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为食物。
4蛊雕(gu diao)
是一种似鸟非鸟,似豹非豹的食人畏兽,独角,叫起来像婴儿的啼哭。
5帝江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 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 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庄子》、《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6九尾狐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史书中记载,九尾狐成就了“大禹”与“涂山氏”的佳缘,成为了中国古书中出现的最早的“婚姻中介”,传说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气,抗拒蛊毒。九尾狐在《山海经》中出现了三次,后来成为祥瑞和子孙繁荣的象征。
7精卫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8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烛龙)
烛龙睁开眼,天下便是白昼;烛龙闭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烛龙吹一口气,天下便是冬季;烛龙呼一口气,天下便是夏天。烛龙从来不吃、不喝,也没有气息。一旦他吐一口气,天下便刮风。他的身形似蛇,身长达千里,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红色的。
9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之穷奇
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10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之梼杌(táo wù)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11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之混沌混沌
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12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之饕餮(tāo tiè)
传说轩辕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这个好像就是那个让他管我叫爹的神兽。
13上古异兽之神兽之白泽
昆仑山上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14麒麟
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在日本依然如此)。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
15传说中的矖白矖(xǐ)
这个绝对不是繁体字!!然后,他和电视剧《灵珠》里的白矖(仙乐)相差甚远啊。。电视剧又骗人!!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一为白矖为雌;一为腾蛇,为雄。女娲补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相貌差不多就上图那样了。)
16异兽:《陵鱼》
鲛人,人鱼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山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而神话中的人鱼,可能和西方见到的美人鱼应该一种生物 ,灭绝罢。
17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中国古代的神兽形象之所以长相吓人,既是对超自然存在的神秘力量的想象,也是对于宗教信仰的表达和呈现。这些吓人的形象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还想了解哪些上古神兽?
根据网上搜索的视频 只看到龙鱼 并未发现其他外来物种
骨舌鱼科 Osteoglossidae 骨舌鱼属 Osteoglossum 鱼类 (有两种)
下图为 双须骨舌鱼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俗称 银龙鱼
下图为 费氏骨舌鱼 Osteoglossum ferreirai ,俗称 黑龙鱼
黑龙鱼与银龙鱼基本相似,原产于南美洲,但幼鱼是黑色,有白色条纹,当长大后,颜色逐渐消失,变得和银龙鱼相似。
您说的可能是 钝口螈、美西螈
有尾目 Caudata 钝口螈科 Ambystomatidae 钝口螈属 Ambystoma 两栖动物
下图为 墨西哥钝口螈 Ambystoma mexicanum ,俗称 美西螈、六角恐龙
颜色上它们从白色(白化),经过灰色、蓝色、茶色和咖啡色到黑色。野生墨西哥钝口螈罕有白色,所有白化墨西哥钝口螈(身体白色,眼睛黑色或红色)都是从同一个单一变种雄性而来。在1863年它被运到巴黎植物园。白化变种在实验室和动物商店很普遍,是在廿世纪50年代,透过与白化虎蝾螈杂交而得到的。
因其独特的外貌及幼态延续而著名。也就是说,即使在性成熟后也不会经历适应陆地的变态,仍保持它的水栖幼体型态。在全球有作为宠物而被饲养应该在上面加上盖子。
可以用气泵水底过滤器,但要注意减低水流,否则会使它们感到紧张。每周应更换百分之二十的水,用吸管从底部慢慢抽出水。还应避免小砂粒,紧张与水泡会使墨西哥蝾螈误将砂粒吞下。应该为幼小的墨西哥蝾螈提供一些漂浮植物作为隐匿之处。对于成年的墨西哥蝾螈应该提供小洞穴。不必提供照明,因为它们是夜行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会待在容器的底部,浮出水面是代表感到压力或者是生病了。
古籍中曾多处提到鲛人,难道真的存在吗?
本文2023-10-08 16:13: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