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5收藏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第1张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包括:白族三道茶、大理土陶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瓦猫。

1、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一种独特的茶道,是云南白族的传统饮品。三道茶分别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艺表演,寓意着人生的哲理。

2、大理土陶制作技艺:大理土陶制作技艺是白族的传统工艺,沿袭着古老的土陶制作工艺,传承着“火与土的古朴艺术”,提供全流程的土陶烧制体验。

3、白族扎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是白族的传统染色工艺,以古法扎染制作出各种图案和色彩,提供制作和体验扎染布匹的过程。

4、瓦猫:瓦猫是云南各地的镇宅守护神,民间把属虎的人说成属猫,因为猫有九条命,取的是“猫容虎劲”。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面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保护情况。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明确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3、认定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通过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4、建设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区,可以实现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

5、让非遗传承在公共场合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6、采用文字、影像等方式进行收集保存: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7、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大理古城,古称俞晔,南距下关13公里,西临苍山,东临洱海。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原城墙高8米,长6公里,东西南北各有城门,城门上建有雄伟的城楼,分别命名为通海、仓山、程思、安源。只有南北两座塔。大理的建筑布局是棋盘式的,南北5街,东西8巷。人行道由青石板铺成。城内青瓦坡顶上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流水花香。苍山溪流经古城,流入洱海。大理人爱花养花,庭院四季花开。

2月农历新年到来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满了鲜花,形成了一片花海。在这个城市里,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随处可见。有杜文秀国民起义指挥部故宫、云曦书院(大理一中)、外国游客聚集的洋人街护国路等。沿街有很多茶馆、中西餐厅、文物店,古建筑点缀其间。古城古朴的建筑、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在中国历史上,汉代的楼船、唐代的铁柱、宋代的玉斧、元代的皮包等四大著名典故都与大理有关。

大理是云南古代文明的中心。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大理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云南最早建立的地区。西汉元丰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建立了俞晔、云南、协隆等郡。榆树就是今天的大理,当地的大理是一片沃土。土地富饶美丽,适宜种粮养蚕。到了南诏时期,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南诏能够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六大诏令,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吸收和运用汉文化,它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相当出色。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剑川木雕、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年南诏王进贡长安时,带回了唐朝赐的龟兹乐队。他们联合南诏的专业乐队创作了《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代十四首乐曲之一。

大理国建立后,与中原宋朝关系更加密切,贸易往来频繁。白族文化已经上升到汉族文化的水平,汉语在各城市广泛使用。官员和商界实际上购买中文书籍,阅读和书写汉字。雕塑、绘画等艺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理现存佛教寺庙中的优秀壁画大多是大历时期的作品。1180年,画家文的《大理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被誉为南天之宝从南诏到大理的500多年间,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经过长期的开发、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优秀、经济富裕的宝地。清朝康熙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680年,汉军白旗人偏图,赵良栋作为云南巡抚,征讨吴三桂。由于屡立战功,偏土被提升为滇军连长。康熙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691年,云南平定,偏土升任云南府尹。

知府衙门设在大理古城,偏土在大理为官15年。深感大理文化繁荣,遂向朝廷申请文学名邦牌匾。这块匾,现在高挂在文献楼,是提督亲笔所写,绿色大字,黑色背景,苍劲醒目。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理不愧为文学名邦。

大理的非遗文化包括扎染、凤羽砚台、布扎、甲马、木雕、鹤庆银器等。

1、扎染

白族扎染是大理最有乡土特色的非遗项目,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始于东汉时期的古老技艺,在白色棉布上以植物蓝靛作为染料、用特殊技法形成纹样,蓝白相间、艳丽炫美。

2、凤羽砚台

凤羽砚台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加工生产史,具有光泽深沉、易于磨墨等特点,磨出的墨汁流利铮亮,砚盖凝珠,存墨不腐,历来颇受文人墨客青睐。

3、布扎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白族扎染技艺是大理地区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大理州以及云南省的支持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跟丈夫两人开办“璞真染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重要文旅融合项目。

4、甲马

甲马又称甲马纸,属于民间传统木刻版画艺术,图案包罗万象,从山川自然、飞禽走兽到神灵鬼怪都有,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5、木雕

剑川木雕享有盛誉,自唐代起就承担了南诏国五华楼木构件的雕刻工作,是全国木雕重要派别之一,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从云南香格里拉民居到人民大会堂,处处都有精美绝伦的剑川木雕惊艳世人。

6、鹤庆银器

云南自古有“金属王国”之称,滇西的银矿、铜矿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大理州为典型代表。鹤庆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

大理三塔寺的历史文化大理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城约一公里处。为大理胜景之一。被称为大理古文化的象征。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园公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三塔旁,原有规模害宏大的崇圣寺。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1925年地震,塔顶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三塔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精心维修。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历来记载不一,大体上有:①唐贞观(627至649年)尉迟敬德造;

②唐开元元年(713)恭韬、徽义造;

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833至840)圣僧李贤者等造;

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833至848)博士徐正等造。

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云南应稍晚,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剑川白曲、彝族打歌、彝族跳菜、大理云龙县耳子歌、白剧、花灯戏等。

1、剑川白曲

剑川白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是彝族人民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通常在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中演唱。打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歌声而闻名,歌词多以表达爱情、生活和民族文化为主题。

3、彝族跳菜

彝族跳菜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形式,通常在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中表演。

4、大理云龙县耳子歌

大理云龙县耳子歌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活动。

5、白剧

白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而闻名。

6、花灯戏

花灯戏是云南大理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剑川白曲

-彝族打歌

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要看什么书关于南诏大理的古书有哪些 关于云南的南诏和大理国,历史上有很多记载。 在《新唐书·两爨蛮传》中,就记载着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多民族共同杂居的情景:“群蛮种类,多不可记”。在里面就有关于南诏的详细记载。 南诏是乌蛮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要统一政权,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据势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国,自然要废除羁縻状态;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的经济与文化。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余年的统治,国境内原来的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水平。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要看什么书关于南诏大理的古书有哪些(商都文化频道配图)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云南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包括:白族三道茶、大理土陶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瓦猫。1、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一种独特的茶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