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
经营方式:手工业经营方式主要有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2、明清冶炼技术大为提升,从南宋末期开始利用焦炭冶铁的方式。从明朝流行开来;明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3、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杭是做著名的丝织业中;
4、陶瓷业上,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总体来说,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束缚了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导致手工业无法大工厂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①明清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的改进丰富了产品种类,分工细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手工业品的产量。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②明清手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一部分富裕的作坊主成为早期的资本家,一部分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拥有自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基本状况: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3)影响:加剧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加速中国、印度等殖民地、半殖民地自然经济的瓦解,大批手工业者破产;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主要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根本缺陷: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 |
1官营瓷器种类丰富;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规模超过前代(官营手工业)
2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在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民营)
3明中后期,江南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营)
明朝:1)政治方面:朱元璋废宰相一职,仿宋殿阁制设内阁。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三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诸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外三监 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内十二监 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2)经济方面:明朝人口达到15亿,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另外,明朝不仅仅是经济发达,国力也很强盛,明成祖就说过:“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从前期的七下西洋,六征蒙古,到后期的抗日援朝,收复澎湖,都打出了中华国威。明朝也是唯一对外不和谈,不和亲的汉人王朝。3)军事方面: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准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因此在嘉靖年间,在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
据记载在明初,明朝有二百万官兵驻扎在全国各地。到了明末,长江一带的经济圈为皇侯和军阀把持,中央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明朝政府已养不起那么多军队了,在山海关防守后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万。但根据传教士的笔记,当时明朝的军队数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够中国多。 4)科技方面:在当代是世界上最顶尖之一,在造船科技、天文、医学、数学及农学等,都有很大的改进。明朝初期承继了宋元的科技优势,其造船科技更是首屈一指的。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中晚明科学著作众多,倒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些明朝科学家几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而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现代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与现代理论非常相似。方以智则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从这些些来看,明朝的科技在当时来说是作了很多的改进,有很多的突破。
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于谦作的《咏煤炭》说明了明代煤已经十分普遍。
而明朝宗室在科技上也有极大的贡献,明宗朱载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确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并在数学、天文学方面亦多有建树、贡献;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余种植物种于府内,并让王府画工将植物绘图编制成书,名为《救荒本草》,对灾时的济民很有帮助。《救荒本草》共记有植物414种,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是生物学历史上的重要书籍,亦是明朝农学上的一大突破。中晚明的军事科技也有所进步,各种新式火器大量涌现。西方的佛郎机火炮、红衣大炮都迅速在中国制造和使用。还有一些专门的火器论著出现,如茅元仪所著之《武备志》。这些火器在对抗倭寇及满清时起了极大作用。天文公元十四世纪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而欧洲要到公元1879年才出现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编辑] 天文突破列表于1383年,明朝首先于南京设京师观象台,为首个明朝观象台。
于1439年,张仪建造了浑天仪,并置于京师。浑天仪是根据学说浑天说用来展示出天体在天球上的各种运动及测量黄道及赤道坐标差的仪器。
于1442年,明朝于北京设立了首个观象台
于1607年,李之藻完成了《浑盖通宪图说》,是用作介绍天象的。
于1634年,明朝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天文望远镜,名为筒,其意思为筒[2],而天文望远镜外形如筒一般。
[编辑] 数学及物理[编辑] 数学及物理突破列表于1450年,吴敬完成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于1584年,朱载完成《律吕精义》
于1592年,程大位完成《算法统宗》,是最早记载使用珠算计算方法计算平方和立方
于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
于1613年,李之藻根据欧洲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与中国程大位的《算法统宗》重著,并完成《同文算指》
于1637年,宋应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与现代相似的理论,认为声音是由急速移动撞击空气或物件振动而产生,声音则则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现代理论非常相似
同年,方以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念[3]
同年,方以智解释蒙气差(现称大气折射)现象[4]
[编辑] 医学[编辑] 医学突破列表于1406年,朱棣编成了《普济方》,是一本关于方剂嘅医学文献,由明朝周定王朱橚、教授滕硕及长史刘醇编辑。
于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痘接种方法来预防天花疾病,后来更加传入欧洲。
于1596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一部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
于1601年,杨继洲完成《针灸大成》,后来由靳贤补辑重编,
于1617年,陈实功完成《外科正宗》[5],共四卷。
于1624年,张景岳完成《类经》,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继隋朝杨上善的《太素》,又一个对《内经》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
于1641年,吴游性完成《瘟疫论》,又称《温疫论》,是中国首部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
[编辑] 农学[编辑] 农学突破列表于1376年,俞宗本完成《种树书》,解释如何种树、种树须知等
于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展示了明朝当时植物分类的概况
于1511年,明朝开始种植玉米
于1547年,马一龙完成《农说》
于1582年,番薯传进明朝,使人口开始爬升
于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题书《闽中海错疏》,本着记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种水产动物的形态、生活环境、习性和分布
于1608年,喻仁和喻杰合作完成《元亨疗马集》,是明朝兽医学书籍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的一部兽医著作。
于1617年,赵蛹完成《植品》
于1628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这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许多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并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献多达三百多种。
[编辑] 地里学[编辑] 地理学突破列表于1425年,郑和航海图完成,原载于明茅元仪编《武备志》于1536年,黄衷完成《海语》
于1565年,胡宗宪完成《踌海图编》,主要记录中国与日本的海上交通及于韩国抗倭的历史
于1639年,顾炎武始著《肇域志》,他于此年开始大量搜索史籍、实录等资料。
于1640年,徐宏祖完成《徐霞客游记》,是中国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徐弘祖的旅游日记,记录了他曾到访的地理等资料。
[编辑] 化学和化工
天工开物治铁模型[编辑] 化学和化工突破列表于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个石油井
于1596年,明朝发明火爆法采矿技术
于1596年,李时珍于《本草纲目》记载了约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及蒸馏、蒸发、升华等科学技术。
于1637年,宋应星于《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巨著,有人称它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宋应星把铅、铜、汞、硫等元素看成基本物质,而它们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洐生物质,产生了类类现代化学元素类概念。
方以智研发了烧焦炭的方法。[6]
[编辑] 兵器[编辑] 兵器突破列表于1372年,制造碗口铳,这种火铳相对于手铳来说铳身较重,外形与口径都比手铳来说较大,须架在木架上射击
于1377年,制造手铳,形体较轻,口径较小,可装入木柄以手持使用,类似手枪
于1453年,制造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
于1524年,制造佛朗机炮,原本由欧洲葡萄牙传入的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
于1558年,制造火绳枪,是以火绳作为点火装置来击发的火器
于1580年,戚继光自制“自犯钢轮火”,功能类似地雷
5)文化方面:明代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文学。三四个伟大的古典名著,中国文学- 西游记,水浒传 , 三国演义“写于明代。此外,另外两个著名的小说- 牡丹亭“和”金瓶梅“,也是在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民间文学繁荣发展,由一组的作家,如唐寅,宋濂,张岱,吴伟业,袁宏道为代表。在哲学上,王阳明的新思路称为“心灵哲学”,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浪潮,帮助塑造一个新的社会潮流。
清代:1)政治:清王朝由于是以满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其政治制度还有很多特殊内容,如首崇满洲之政策、八旗制度、其内部处理机要大政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保障满族主体统治的官缺制等等。另外,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影响,又引进了近代国家的一些政治制度。因而清朝政治制度应研究的内容,又比汉、唐、宋、明等王朝广泛。2)经济:清朝经济发达,人口大增--乾隆时期已达三亿,相对使粮食作物的产量需要更加提升。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相对发达[参 1]。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业,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镇为瓷器中心。清朝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外贸易[参 2]。清朝曾实施海禁政策,直到占领台湾后,沿海贸易才稍为活络,货币方面采银铜双本位制。康熙晚期为防止民变,推行禁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商业的发展3)军事:努尔哈赤将其部分为四旗。1615年时扩建为八旗,是为八旗制度初建。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自立,建后金国。所谓八旗制度,乃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为业,世代为兵。成为清朝军事之核心。入关以后,八旗军无力驻防新近征服的领土,将收编汉人部队组成职业兵,为与八旗相区别,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故称绿营。至于水师,与中国历朝一样,清朝视水师为陆军之辅。加之满洲以骑射为本,故不善水战。入关初期,在对抗郑成功等海上抗清势力时,往往力不从心。1636年(天聪十年),皇太极征满洲瓦尔喀部,即开始造战船。1651年(顺治八年),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设水师,其编制与陆军一致[1]。此为清设水师之始。内河防务以长江为主体,沿岸各设水师。海防上,因清初海禁,又防台湾郑氏等反清力量,以致海防废弛。即使在平定明郑后,仍受海禁影响,水师多以防御为主,缺乏攻击性战舰。康熙时,清军先后平定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远征台湾(1683年),1652年到1689年于雅克萨战役击败俄国,1696年平定噶尔丹。乾隆时,更有所谓“十全武功”,清朝军事力量达到极盛。入关之后,八旗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赐与庄田,但大部分旗人不得务农,由国家给粮。八旗子弟往往安图享乐,又缺乏训练,几代之后,完全丧失了战斗精神。乾隆朝后,八旗腐化更为严重,八旗腐化后,大小战事皆由绿营负责,三藩之乱时即以绿营为主力。乾隆嘉庆两朝,绿营总兵六十余万,成为全国军事支柱。但乾隆后国内太平已久,绿营本身也有种种弊病,其内部也逐渐腐化。除八旗绿营腐化外,乾隆时宠信贪官和珅,军中官吏败坏,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795年,镇压苗民起义时,清军尚有战斗力,但清军统帅如福康安等却假传捷报,以军饷济私囊。1796年,川楚白莲教之乱爆发,正规军已无力作战,部分将领假传捷报,甚至屠杀平民以换战功,致使教乱一再扩大。后来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后,地方营勇部队成为清王朝的军事支柱。经历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衰弱,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清朝军事的现代化,但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30年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作为主力的北洋水师尽管规模巨大,但训练和装备都与日军有很大差距。4)科技:中国清朝时期的科学技术
康熙对西洋科技方面纯属个人兴趣,且窒塞民智以防范汉人接触科技,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后来的闭关自守,使先进的西方科学无法传入中国,失去了中西互相学习的机会。而清廷的文字狱以及延续了明朝科举的八股文,使中国科学已经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18]。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4)文化: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这时期的反封建思想是清代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清代文化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反封建思想包含显著的唯物主义思想,此时的小说,戏剧、绘画等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和发展,并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年)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 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镇压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残酷地屠杀反抗的汉人。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对于知识分子,严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表面上,内阁六部,满汉官员分设复职,实际上,权力掌握于满族议政王大臣之手,最后裁决于皇帝,形成带有种族歧视的封建专制。国内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亲贵与旗兵的大规模掠夺汉人土地的“圈地”行动。这一切,形成了统治者和汉族及各族人民之间的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雍正、乾隆时期, 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屈服于朝廷的钳制压力,迷惑于“盛世”的表面承平,继续康熙后期的倾向,创作上反映社会矛盾的内容薄弱。但诗说、诗派颇为活跃。散文方面,产生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讲求义法,姚鼐讲究文章的阴阳刚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学的正统观念,风格以清真雅正为宗,适应当时的政治背景。他们的简淡有风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伟的气魄和规模。 这时期的骈文作家也不少:接轨六朝唐宋,以才藻富丽取胜的,有胡天游、袁枚、吴锡麒、孔广森等人;效法魏晋,以风格高雅取胜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齐焘等人。 词坛则以浙派的影响为最大,代表作家有厉鹗等。 文学巨著《儒林外史》
长篇小说在本时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出现。 从嘉庆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前(1796~1840),社会矛盾继续发展,更加尖锐。 清朝的“盛世”趋于没落,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生活的日趋贫困而加强,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的大规模起义。当时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渐幻灭,又挣不脱思想上所受的钳制,处在暴风雨前夕的沉闷、窒息的空气中。文坛上有一些小的变化,但蓬勃的气象则已不如前一时期
1按照背景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按照内容分为官营主要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主要生产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3按照影响分为官营手工业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一直到明中叶占据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由于社会需求增加,到明中叶以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出于自身消费和交税的需要在二者的夹缝中生存。
手工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部门。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主要有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一、农业
(1)土地制度--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2)农作物--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
二、手工业
(1)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
(2)金属冶炼原料--明朝流行用焦炭冶炼;
(3)棉纺织业--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棉纺织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制瓷业:明--斗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 。
三、商业
(1)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
(2)货币--白银广泛流通 ;
(3)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 ;
(5)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
本文2023-10-08 16:51: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