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都有哪些?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根据我国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及相关记录文字,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
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传说仓颉造汉字。《说文解字》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出现,稍后出现的钟鼎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周朝,由于疆域广阔且诸侯割据日久,汉字在春秋晚期明显出现诸侯国之间文字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情况更重。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稍后,普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铸刻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汉字
中国文字与经史典籍的区别如下。
1、中国汉字的历史是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依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先秦、秦、汉、唐时期文字、宋元时期、明清文字,中国近代文字和中国现代文字等。
2、经史典籍,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五经。
有啊,我学汉语言文学的。
恩《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字形入手的字典。它是由许慎编写的。
至于《康熙字典》,它极其详细地分析字形,诠释字义,对字的来源也引许诸如明朝《正字通》这样的古籍,而且对于汉字的注音,它引《广韵》等注音法,特别是这本字典对异体字有详细介绍,现装最豪华的是内府影印本。 但是这本书它的查阅太繁琐,就是很多字根据古代形体,跟我们现在的查阅方法有很大出入,所以如果你不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向的话,不建议你买它。
从字形和来源入手的比较全的 ,还有《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局)、《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等,这几个和我们现代查阅方法基本相同,其中一本是汉语专家陆费奎先生编著的。
以上是从字形字义来源查阅分析实词的,如果是查阅虚词,你还可以 找《助字辩略》等等,当然,古代汉语你也可以找《尔雅》 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古籍,价格都不菲哦
汉字规范是学术性和社会性极强的一项工作。讲求汉字规范的科学化,是汉字规范工作的应有之义。
所谓汉字规范的科学化,是指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演变规律和社会应用规律,择取最为优化的方案,使所制定的规范科学、合理、适用。
《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是在以往几十年汉字规范工作经验和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研制的,其科学化程度较以往字表有新的提高。
字表之前的汉字规范主要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 语通用字表》等。这些规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制定的, 承担的规范任务各有侧重,对现代汉字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 作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成立的汉字字形整理组,从1962年3月 起,根据北京、上海主要印刷厂排字车间的统计资料,选择比较通 用的字,“确定每一个字的一定的笔画结构和笔数”,1964年5月 间编成《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 联合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印刷用铅字字形不统一,同一个字,在报纸、杂志、图书上出现几种不同的笔画结构。为了便利阅读, 需要统一铅字字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6196个,都是简化字。整理字形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同一个宋体字有不同笔画或不同结构的,选择一个便于辨认、便于书写的形体;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楷体笔 画结构不同的,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楷体;不拘泥于文字学的传统,而是从现代汉字书写和阅读的实际需要出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都有哪些?
本文2023-10-08 16:56: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