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称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3收藏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第1张

1、华夏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 ,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 ,也是周王朝的自称,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

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2、神州

神州(中国),又名“九州”。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有时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但更多的时侯是称神州。

相传炎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而黄帝统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县和神州合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的范围“东逾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阯”

3、中华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后随着历史演化,与各民族不断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4、九州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 。

九州,意即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1912年后,“中国”是指代含有汉地、藏区等各个民族地区在内,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

5、中土

中土指中国本土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华、中夏、华夏、诸华。

古指中原地区,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地域概念,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华夏民族的祖先根据天文、地理、和风水学的概念,认为位于中岳嵩山山麓的中原河南登封,位居天下居中的位置。

中原地区,位于千里太行山脉的南侧,千里伏牛山脉、大别山脉的北侧,后面的西方是巍巍天山、昆仑、秦岭龙身,万山之祖中岳嵩山是雄踞东方的龙脉,黄河洛水为华夏民族活动中心的闻名世界的两河流域,河、洛、伊水中土三川盆地,是华夏族裔、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

登封,古称阳城,禹州,古称阳翟、夏邑,偃师,古称斟鄩,也是五千年历史、文化、文明以来中华民族、华夏族裔最早生息、居住、繁衍、定都的地方。

参考资料:

-中国

《曲礼 》 儒家最早用先生称呼老师

我国古代有一敬称词,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使用着。那就是“先生”。“先生”这个词顾名思意,就是指先出生在世的人,也就是年长者。同时,“先生”一词,也用来指教师。后来“先生”一词又被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这种用法,多少有点客气的味道。另外“先生”一词,被人们称呼丈夫。 “先生”指老师首先出现在《礼记》

在元明以前的古汉语里,使用比较多的敬词是“子”。除了直接称“子”外,古人用敬称词还有“夫子”像孔子就有时被直接称为“夫子”。古人常常在人的姓氏后面直接加上“子”字,作为敬称和美称。像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等。为什么古人的敬称和美称都爱用“子”字呢?可能是因为“子”字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位。十二地支之首,自然有始尊之意。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中国在历史上的称谓有:中华、中原、九州。

  中华文化,亦称中国文化、华夏文化或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4000多年前的炎黄时代是华夏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其中经过夏、商、周等时期的发展而日臻成熟,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以后华夏文化传播到南方长江流域等地区,和当地文化融合,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流、吸收,中华文明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政治意义上定义的中华民族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所有民族的统称,因此中华文化成为这些民族文化的统称,也称其为中华大地于华夏民族的总谓称。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古代中原系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成康之治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但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而把“州”当作实际的行政区划,则是在东汉后期才实行的。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

1、华夏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 ,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