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4收藏

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第1张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有很多人死于癌症,首例癌症病人我们不得而知。

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誉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

癌症的原因是一个广为人所关注的问题,自从人类开始认识癌症以来,已经有多种假说试图揭示癌症的本质。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肌体是由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黄胆汁(yellowbile)和黑胆汁(blackbile)这四种体液组成的。

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是不同的,从而使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疾病正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而体液的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扩展资料

预防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食物多样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环境保护、鉴别环境中致癌和促癌剂、加强职业防护等,均是较为重要的防癌措施。

近年来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结直肠腺瘤进行化学预防等。

二、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包括:

①对癌症危险信号(如持续性消化不良、绝经后阴道流血、大小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的认识和重视;

②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③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

④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

⑤肿瘤自检(对身体暴露部位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三、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癌症

癌症恶病质这个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恶病质换言之也可以称为恶体质,因为癌症导致了身体的一些相关的副作用影响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医应该怎么调理呢?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 ── 《素问玉机真藏论》癌症恶病质,又可称为癌症恶体质。当病患因癌症的病情出现体重减轻、倦怠无力、厌食、易胀易饱、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及嗜睡、失眠,睡眠障碍,面色苍白、贫血、消瘦憔悴、电解质不平衡等情况,且除了生理,还伴随有心神不宁,焦虑,忧伤,恐惧等情志问题,我们就可会判定患者属于癌症的恶体质。

因为身、心、灵都变得脆弱,病人的生活品质、社交会变得很差,也容易发生感染、栓塞、心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

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观点:趋向气血阴阳俱虚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正式记载“癌症恶病质”的病名,但若仔细来研究,其实有许多症状的描述与癌症恶病质颇相似,也有不少论述提及如何以中医药为病患进行调理改善。

例如在《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提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其中描述的病状就与晚期癌病合并癌症恶病质非常相似。

中医学认为恶病质并非独立的疾病,它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癌症常有“本虚,标实证”的说法。本脏有虚,再加上实邪来袭,疾病便产生。本虚标实时间蕴久,癌症便有机会发生。而癌症恶病质末期,于中医证型趋于“气血阴阳俱虚”,基本上不单纯 属于实热证。

中医如何改善恶病质

辩证、扶正、祛邪以对治

要提升病人本身的正气,进而提高生存品质,延长生存时间,就必须采取“扶正祛邪法。”基于癌症恶病质治疗现状,中医的介入着重在整体治疗的观念、经由辨证论治的思考,依循传统医学指导,以扶正为本,兼以祛邪。调理脏腑阴阳 气血功能,以期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存活期。其中,因研究显示癌症病人往往有气虚现象,“补气”是治疗中的重要原则。

因此,中医经常用“以益气为主,兼佐养肝、滋阴顾肾、温肾助阳”的法则来治疗癌症恶病质,并针对各种副作用,给予不同的调理方式。目前也有许多医疗院所都在发展中西医共治癌症的模式,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治疗出现副作用后转介中医,透过中药方帖、针灸、温灸、穴道 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使患者能持续接受治疗。不过,其实,癌症治疗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透过中医的介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治疗前:发现者

初期诊断出癌症后,中医可透过把脉得知病患最原始的癌病脉证。这时 候,就可依患者体质予以“扶正”、“祛邪”。这两种方式有时并用,也有时或先、或后进行。

治疗期间:保护者

西医疗法长于驱邪,但攻邪之药会伤正气,扶正太急也会留邪。开始治疗时,可利用中医擅长固本的优势,加以正气、扶虚,或者定期把脉,确认肝、肾正气是否足够。

如:开刀后,首重“正气”,以增加体力、加速伤口恢复;化疗后,则以“排毒”为主,“正气”为辅,以减少副作用、顾肝固肾。有时候,也会视情况给予抗癌、驱邪、苦寒的药物。若是接受电疗,因属火热、攻血法,易伤及体内津液,所以会以滋阴为目标。

针对不同的副作用,中医还会进一步做问闻辩证,并给予不同的治疗介入与营养建议。我也提供一些药膳料理,以“黄耆”、“人参”等药膳入菜,供癌友们参考。(见第 153 页)一旦能改善副作用,就可避免病患因治疗的不适影响营养摄取,降低恶病质发生的机会。

治疗后期:防守者

后期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复发。西医治疗后,通常约3至6个月病人才会回诊检查,日后甚至一年、两年做一次追踪。但治疗后半年,因正气耗损,是身体最虚的时候,任何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病邪趁机肆虐。

因此,中医也可扮演更主动的角色,透过把脉了解身体正气的恢复状况、加以调养。当然,寻求中医协助之前,最好先与原本治疗的医生、团队沟通,千万不要因为怕医生生气而刻意隐瞒,过程中,也应让医生充分得知正在服用哪些中药,以免造成交互作用。

小叮咛:越贵的中药材越好吗

要提醒的是,中医药材的挑选原则守重安全性,必须确保无农药、重金属残留。患者很难光靠外观、气味分辨,因此必须靠政府与医疗团队来把关。一般来说,只要是来自设有中医部的医疗院所,都有层层检验的把关机制,民众可安心服用。此外也可以是否有GMP认证的药厂加以辨识。

至于朋友推荐、来路不明的中药则因较难追踪来源与制程,不建议尝试。尤其若有人推荐特别昂贵的药材,千万不要轻信。就我多年的治癌经验,“好的中药一定是人人都负担得起的”。

体内部受控制的一类恶性增殖性异物

良性称之为

恶性称之为

还有写特定称呼如

白血病

肉瘤等。

)你需要的是括号内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肾癌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 32 肾癌的症状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 34 肾癌的治疗 4 西医·肾癌 41 诊断 42 治疗措施 43 病理改变 44 临床表现 45 预后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肾癌的穴位 2 治疗肾癌的方剂 3 治疗肾癌的中成药 4 肾癌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肾癌 1 拼音

shèn ái

2 英文参考

carcinoma of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dney canc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中医·肾癌

肾癌 (carcinoma of kidney[1]、kidney cancer[2])为病名[3]。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又名肾癌翻花[3]。

《中医药学名词》(2004):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的癌病类疾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肾癌是指发生于肾脏,以尿血,腰痛,上腹或腰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癌病[2]。

31 肾癌的病因病机

肾癌多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灼,肝经血燥,火邪郁结而成[3]。

32 肾癌的症状

肾癌症见 或 冠状沟附近发生结节,坚硬痒痛,或滋水渗流,渐成溃疡,疮面扁平,或呈菜花状[3]。晚期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如石,并伴见形神困顿,甚至 烂掉,危及生命[3]。即 癌[3]。

33 肾癌的辨证分型 331 肾癌·湿热蕴毒证

肾癌·湿热蕴毒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and amassing poison[2])是指湿热毒邪蕴结,以腰痛,腰腹坠胀不适,尿血,尿急,尿频,尿痛,发热,消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2 肾癌·瘀血内阻证

肾癌·瘀血内阻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2])是指瘀血内结膀胱,以面色晦暗,腰腹疼痛,甚则腰腹部肿块,尿血,发热,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3 肾癌·脾肾气虚证

肾癌·脾肾气虚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2])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以腰痛,腹胀,尿血,腰腹部肿块,纳差,呕恶,消瘦,气短乏力,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34 肾癌·阴虚内热证

肾癌·阴虚内热证(kidney cancer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以腰痛,腹腹部肿块,五心烦热,低热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肾癌证候[4]。

34 肾癌的治疗

肾癌内治初宜滋阴降火,补益肝肾,用知柏八味丸或大补阴丸[3]。后期气血两亏,宜补气养血,可服十全大补汤[3]。外治可选用海浮散、桃花散等[3]。早期亦可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3]。

4 西医·肾癌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是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由于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进步,肾癌的发病率比前增加,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肾癌日见增多,可达1/2~1/5。

41 诊断

l一般检查: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1)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内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2)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不能显示尚未引起肾孟肾盏未变形的肿瘤,以及不易区别肿瘤是否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所以其重要性下降,必须同时进行超声或CT检查进一步鉴别。但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肾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肾癌表现有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Pooling)包膜血管增多。血管造影变异大,有时肾癌可不显影,如肿瘤坏死,囊性变,动脉栓塞等。肾动脉造影必要时可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正常血管收缩而肿瘤血管无反应。

在比较大的肾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亦可随之进行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手术中出血肾癌不能手术切除而有严重出血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作为姑息性治疗。

3超声扫描: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肾脏内超过lcm肿块即可被超声扫描所发现,重要的是鉴别肿块是否是肾癌。肾癌为实性肿块,由于其内部可能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因此回声不均匀,一般为低回声,肾癌的境界不甚清晰,这一点和肾囊肿不同。肾内占位性病变都可能引起肾盂、肾盏、肾窦脂肪变形或断裂。肾 状囊腺癌超声检查酷似囊肿,并可能有钙化。肾癌和囊肿难以鉴别时可以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是比较安全的。穿刺液可作细胞学检查并行囊肿造影。囊肿液常为清澈、无肿瘤细胞、低脂肪,造影时囊壁光滑可肯定为良性病变。如穿刺液为血性应想到肿瘤,可能在抽出液中找到肿瘤细胞,造影时囊壁不光滑即可诊断为恶性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内实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脂肪组织的强回声,容易和肾癌相鉴别。在超声检查发现肾癌时,亦应注意肿瘤是否穿透包膜、肾周脂肪组织,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肝脏有无转移等。

4.CT扫描: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未引起肾盂肾盏改变和无病状的肾癌,可准确的测定肿瘤密度,并可在门诊进行,CT可准确分期。有人统计其诊断准确性:侵犯肾静脉91%,肾周围扩散78%,淋巴结转移87%,附近脏器受累96%。肾癌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内肿块,亦可突出于肾实质,肿块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模糊,平扫时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CT值>20Hu,常在30~50Hu间,略高于正常肾实质,也可相近或略低,其内部不均匀系出血坏死或钙化所致。有时可表现为囊性CT值但囊壁有软组织结节。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CT值达120Hu左右,肿瘤CT值亦有增高,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使肿瘤境界更为清晰。如肿块CT值在增强后无改变,可能为囊肿,结合造影剂注入前后的CT值为液体密度即可确定诊断。肾癌内坏死灶,肾囊腺癌以及肾动脉栓塞后,注入造影剂以后CT值并不增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内含大量脂肪,CT值常为负值,内部不均匀,增强后CT值升高,但仍表现为脂肪密度,嗜酸细胞瘤在CT检查时边缘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CT值明显升高。

CT检查确定肾癌侵犯程度的标准。

(1)肿块局限于肾包膜内:患肾外形正常或局限性凸出,或均匀增大。突出表面光滑或轻度毛糙,如肿块呈结节状突入肾囊,表面光滑仍考虑局限在肾包膜内。脂肪囊内清晰,肾周筋膜无不规则增厚。不能用脂肪囊是否存在判断肿瘤是否局限在肾筋膜内,尤其是消瘦患者。

(2)局限在脂肪囊内肾周围侵犯:肿瘤凸出并代替局部正常肾实质,肾表面毛糙显著,肾筋膜不规则增厚。脂肪囊内有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结节,线状软组织影不作诊断。

(3)静脉受侵:肾静脉增粗成局部呈梭状膨隆,密度不均匀,异常增高或降低,密度改变与肿瘤组织相同。静脉增粗的标准,肾静脉直径>0.5cm,上腹部下腔静脉直径>2.7cm。

(4)淋巴结受侵:肾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及其间的圆形软组织影。增强后密度变化不显著,可考虑为淋巴结,<1cm者不作诊断,≥lcm考虑为转移癌。

(5)邻近器官受侵:肿块与邻近器官的界限消失并有邻近器官的形态和密度改变。若单纯表现为肿瘤与邻近器官间脂肪线的消失不作诊断。

(6)肾盂受侵:肿瘤入肾盂的部分边缘光滑圆润呈半月形成弧形受压,延迟扫描在肾功能较好时可见受压肾盂肾盏中的造影剂边缘光滑整齐,则认为是肾盂肾盏单纯受压。如肾盂肾盏结构消失或闭塞以及全部被肿瘤占据,则提示肿瘤已穿破肾盂。

5.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肾脏是比较理想的。肾门和肾周间隙脂肪产生高信号强度。肾外层皮质为高信号强度,其中部髓质为低信号强度,可能由于肾组织内渗透压不同,两部分对比度差50%,这种差别可随恢复时间延长和水化而缩小,肾动脉和静脉无腔内信号,所以为低强度。集合系统有尿为低强度。肾癌的MRI变异大,由肿瘤血管,大小,有无坏死决定。MRI不能很好地发现钙化灶,因其质子低密度。MRI对肾癌侵犯范围、周围组织包膜,肝、肠系膜、腰肌的改变容易发现查明。尤其是肾癌出现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

42 治疗措施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有统计肾癌配合放疗对5年生存无影响。

1.肾癌手术分为单纯性肾癌切除术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目前公认的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肾周围筋膜及其内容:肾周围脂肪、肾和肾上腺。关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否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淋巴结转移时往往有血行转移,有淋巴转移的病例最终都出现血行转移,淋巴结分布广,不易清除干净;但亦有人认为,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区,可以根治性切除,但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发现有转移灶者,很少有生存超过5年者。肾癌手术时应争取先结扎肾动脉和肾静脉,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和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

肾癌是多血管肿瘤,常有大的侧枝静脉,手术容易出血,且不易控制。因此,在较大肿瘤手术时,可以在术前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引起剧烈疼痛、发热、肠麻痹、感染等,不应常规应用。

肾癌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1)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如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不好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结石、肾结核、肾盂输尿管连处狭窄。肾癌较小即<3cm直径并位于肾边缘的亦可考虑保留肾组织手术,手术方法为部分肾切除术,亦可将肿瘤刺出。

(2)下腔静脉癌栓:肾癌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年来认为,如未发现局部或远处扩散,肾癌根治切除术时可同时切除静脉内癌栓或取出下腔静脉内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手术时阻断下腔静脉应在血栓水平以上,可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如血栓延伸到心脏,可在心包内把下腔静脉阻断,再切开下腔静脉,取出栓子。

(3)肾癌局部扩散侵犯邻近组织和脏器:这是肾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其受累的组织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这类病人5年生存者不过5%。肾癌局部扩散可伴有疼痛,由于肿瘤侵入后腹壁、骶棘肌和神经根。肾癌直接浸润肝脏比较少,肝内转移多于直接浸润。十二指肠和胰腺受累几无可能治愈。虽然有远处转移,只要手术可能,多数还是能将原发病肾切除,转移处病灶还是有可能获得相当长的存治率,摘除病肾后,血尿和疼痛亦被去除,还是值得的。

2.免疫治疗:多年来已证明人体实性肿瘤内淋巴细胞对其肿瘤细胞有免疫反应,但这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自体肿瘤的细胞毒作用往往较低,因肿瘤内有抑制的机制,这种TIL细胞需在体外 和扩增,使之对自体肿瘤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正常人类淋巴细胞和白介素2(IL—2)培养能够产生效应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即LAK细胞。一组LAK细胞与IL-2治疗肾癌57例;LAK细胞+IL-236例、单纯IL-221例,LAK细胞+IL2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12/36(33%)。IL-2组仅l/21例CR。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细胞亦可在体外用IL-2扩增,在动物实验发现这种过继性的转

移TIL,其治疗效果比LAK细胞强50倍~100倍,并可破坏其肺和肝的转移灶。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在探讨中。

3.化学治疗:肾癌的化疗效果不好,单用药治疗效果更差。有专家统计37种化疗药物单药治疗肾癌其中以烷化剂效果较好。联合化疗中疗效较好的组合为:长春花堿+氨甲喋呤+博菜霉素+Tamoxifem睾丸;长春新堿+阿霉素+BCG+甲基乙醛氧孕前酮;长春花堿+阿霉素+羟基脲+MA。总之多药治疗优于单药。

4.免疫治疗和化疗结合:一组957例肾癌转移±肾癌复发者应用+扰素A LPHA-2A治疗,单用时有效率12%,如与长春花堿合并治疗,则有效率24%。有效者2年可能生存者50%~70%,无效者生存10%~15%,理想剂量为干扰素180万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周3次,长春花堿0.1mg/kg静脉注射,3周一次。

43 病理改变

肾癌常为单侧单病灶,左右侧发病数相似肾癌多数为圆形,大小十分悬殊。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行成的假包膜,少数为均匀的**或棕色,多数体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出血坏死可形成囊性,本身为 状囊腺癌。肿瘤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血管,淋巴管等,肾周围筋膜是防止局部扩散的一层屏障。肾癌易向静脉内扩展形成癌栓,可伸延进入肾静脉、下腔静脉。远处转移常见为肺、脑、骨等。

电镜检查见肾癌细胞大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曲小管的超微结构,认为肾癌发生于近曲小管。肾癌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亦可同时或大多数为颗粒细胞,这种细胞形为梭状,有时酷似肉瘤,这种恶性程度较大的肾癌,称为未分化癌。

44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45 预后

决定肾癌的生存因素已如前述。一般肾癌经肾切除治疗后5年生存率35%~40%,10年生存率17%~30%。肾癌的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以在肾癌切除手术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转移病灶。

5

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有很多人死于癌症,首例癌症病人我们不得而知。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