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的茶叶里放白砂糖有坏作用吗?
在泡的茶叶里放白砂糖有坏作用吗?
首先说茶里加糖的喝法对人是无害的;但也不是很妥。茶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其中还有精神层面的内含,尤其对于好茶来说,它的香与味,很值得细细品尝和的体会,而一旦在里面加入调料,就走味了。所以古人论饮茶十种,有“小儿饮茶要加糖”的话。
从中医角度讲: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 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再者,茉莉花茶加糖,喝的时候可能口感不错,但喝完嘴里会反酸;建议还是喝素茶吧,苦尽甘来也是享受。
听说好象是因为白砂糖里有硫磺 所以泡水喝下后嘴里几个小时内都是发酸的
但比如绿茶 红茶 加点糖就会 比较好喝
绿茶中适合放冰糖
绿茶加冰糖可以缓解咽喉炎。
绿茶性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糖性平偏凉,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此外,冰糖也常被加在中药中用来引出药效。二者搭配着喝,能让绿茶清热解毒的功效充分发挥,减缓咽喉疼痛,还可以发挥其养阴润肺、生津的作用,以改善咽喉区域性的干燥、不适感。此外,在所有的糖中,冰糖的滋补作用最强,其补益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对抗咽喉炎的能力。因此,急慢性咽喉炎患者不妨在喝绿茶时加点冰糖。
但为避免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忌服。
红茶中也适合放糖
因为红茶为发酵茶,放后可以除陈味,绿茶一般不放,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 网上有招。。。。 茶里放姜,身体安康 生姜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去溼活血、暖胃、止呕、消除体内垃圾等作用。 科学证实,生姜还有抑制癌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从姜中提取的精华素,还可以被用来治疗偏头痛、行动障碍和关节炎。 我国民间早就有喝姜茶的习惯。把10克姜洗净之后切成五等份,与5 10克茶叶及300毫升水齐煮滚五至十分钟,隔去渣滓及茶叶,加30克冰糖搅匀后饮用。 这种姜茶可能喝一次即驱走轻微的感冒,症状较重者一连三天每日喝一次,就不再流鼻水、咳嗽、发烧、喉咙痛、头痛;容易患感冒者也可以每三天喝一次以起预防之效。 如果你频频便秘,动不动疲倦不堪,喝自制的姜茶可以通便,而且精力充沛。 生姜可以治疗晕车船、恶心。专家建议乘车船之前喝一杯姜茶。这种姜茶的做法是取指头大小一块鲜姜,去皮,切丁,加点蔗糖放入杯中,倒入滚水,泡15分钟后饮用。不要用姜酒,因为其中姜的成分太低。
用茶叶和白砂糖泡水喝对身体有害吗茶和白糖相克: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 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白砂糖的作用——( )棉花糖
白砂糖能加在绿茶里吗?可以的,没有什么副作用。市场上卖的绿茶都是加白糖的吗。
不过,最好还是加冰糖,因为冰糖有清热去火的功效,更适合于夏天饮用。
白砂糖的功效与作用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功效
经常喝用白砂糖泡开水有什么副作用吗?
白砂糖是用漂白剂漂白过的,长期用当然对身体有害,而且经常喝血糖高于正常 容易得糖尿病
白砂糖有杀菌的作用不?有的
白糖的多种用途做鱼加白糖易成形在炒鱼片或做鱼丸时,加些白糖,鱼片和鱼丸就不易溶烂。
白糖能消除菜的酸味用酱油烧菜时,酱油中的糖分有些被分解,菜往往带有酸味,如在炒菜时加点糖,菜就没有酸味了。
白糖能使蘑菇味更美在1公斤的温水中加糖25克。把洗净的蘑菇切好浸入水中泡12小时,这样既能使蘑菇吃水快,保持天然香味,又因蘑菇中浸入糖液,烧好后味道会更加鲜美。
白糖能使猪油保持清香的鲜味烧猪油时,趁油尚未冷凝时,每500克油加50克白糖,能使猪油长期保持清香的鲜味。
白糖能使鱼不粘锅煎鱼时,锅烧热倒进油,油热到差不多时加入少量白糖,等白糖色成微黄时将鱼放入锅内,这样煎出的鱼既不粘锅又色美味香。
白糖能剥板栗内皮煮板栗前,先将板栗放入白糖水中浸泡一夜,煮好的板栗就容易剥除内皮。
白糖能缩短发面时间发面时加点白糖,可缩短发酵时间,而且做出的食品松软可口。
白砂糖腌柠檬有什么作用?1、柠檬具有生津、止泄、祛暑、安胎、疏滞、健胃、止痛的效果,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病。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而维生素C极易被氧化,干的柠檬片与鲜的相比维生素C的含量肯定要低一些。常喝含柠檬汁的饮料可提高尿中的柠檬酸酯水平,该化学物质能预防尿中的矿物质在肾内形成结晶体即肾结石。
2、增强免疫力: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协助骨胶原生成等多种功效。
3、防治心血管疾病:柠檬水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所以可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死。
4、美容美白:鲜柠檬泡水喝由于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因此是美容的佳品能防止和消除面板色素沉着起到美白的作用
茉莉花茶里能放白砂糖吗花香才是最好的,如果放糖,就没有花香的味道了。。。可以自己选择。
幼砂糖就是白砂糖吗?幼砂糖和白砂糖成分相同,都是用甘蔗制作的。区别在于:1、幼砂糖的颗粒比白砂糖的细。2、幼砂糖的只做工艺与白砂糖不同,由于幼砂糖只做工艺比白砂糖制作工艺高,所以其中所含杂质比白砂糖少。很多食品饮料公司都用幼砂糖就是因为其杂质少,纯度高。
《惠直堂方》卷三方名药酒组成白梅花肉(泡淡)5钱,红花2两,苍术2两,生地1两5钱,当归2两,核桃白肉1斤。主治痔漏脓血淋漓。用法用量入老酒1斗,浸7日。早、晚送服斑龙灵龟化痔丸,亦可独饮。《解围元薮》卷四方名药酒组成石六轴子4两,乌蛇1条,当归4两,甘草8两。主治36种危恶大风。用法用量每早饮1杯。制备方法先以水6碗,煮甘草汁3碗,方入烧酒1斤,并3味药,隔汤煮3炷香,埋地7日。《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引茅鹿门方方名药酒组成*羊藿1斤(去根梗,用叶,将麻布揩去背上毛,用酥油涂炙黄透,斤半取8两),当归8两(酒洗,去须头),仙茅4两(米泔水浸,去赤汁,用黑豆拌,蒸烂,去豆不用),鹿茸2两(酥炙3两5钱,取2两)。功效固精壮阳,固筋健骨,补精髓,广嗣延年。主治气血不足。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清晨将原酒送下。半月以后见效。或加人参1两。制备方法上药各咀片,并入绢袋盛,悬坛内,用陈煮老酒5060斤,打面封头并口,煮3炷香取起,埋地下7日夜,将药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房事1个月。《外科大成》卷二方名药酒组成松节2两,青风藤1两,虎胫骨1两,草乌(姜汁浸,炒)1两,威灵仙1两,薏苡仁1两,杜仲1两,五加皮(黄连洗)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川芎1两,金银花1两,红花1两,木瓜8钱,白芷5钱,川山甲5钱,独活5钱,没药5钱,乳香5钱,肥皂子仁4两,核桃仁4两(杵如泥)。主治鹤膝风。用法用量烧酒20斤,黄蜡4两,入坛内,封口,重汤煮3炷香,取出埋土内3日,空心、食前任服,核桃肉过口。《良朋汇集》卷三方名药酒组成桑椹子(晒干)4两,龙眼肉4两。功效补益。用法用量烧酒10斤,昼晒夜露,10日开坛饮之。《奇方类编》卷上方名药酒组成生地2两,熟地2两,枸杞2两,木通2两,牛膝2两,川芎2两,薏苡仁2两,当归2两,金银花2两,五加皮1两,苍术1两,川乌5钱,草乌5钱,甘草5钱
详见百科词条:药酒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12:44 共17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没有。
神笔马良的童话是我国著名童话家洪汛涛于1954年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非常喜欢画画,可是买不起笔,就用树枝当笔在地上画画。有天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
马良用笔画了好多小动物,小动物们都神奇的活过来了,马良兴奋地跑出屋子,打算再找个机会试试身手。这时他看见巷子里有个公子哥抢走了一个穷孩子的羊,不由得火冒三丈。他上前安慰穷孩子,并给他又画了一只羊。穷孩子高兴地离开了。后来,马良又在路过庄稼地时,看到一位老人因为艰苦的耕作而累倒了,就为他画了一头壮实的牛作为畜力。老人喜出望外。从此他替村里的穷人画画。然而不久后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一个大财主的耳朵。这财主,就派两个家丁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马良就跑走了,后面皇帝知道了派人来抓他,最后在船上,利用自己的画笔,让风浪来袭,最后与皇帝一行人葬身海底。
然而马良有个历史原型。唐朝的著名大画家,被人称作画圣的吴道子。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吴道子同样由一支神奇的画笔,他笔下的人物,风景,动物五一不栩栩如生,甚至当唐朝皇帝都折服在他的画笔之下,他著名的天王送子图,更是我国绘画界的杰作。古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某天,吴道子年轻时去访问某士绅,欲讨杯茶喝,但此士绅对他态度恶劣,他很气愤,即拿出笔砚,迅速在其家中墙壁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结果到了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把房内家具等物都给闹腾了一番,遍地狼藉。士绅知道是吴道子所画的驴在作怪,只好去恳求他,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以后便相安无事了。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九十七:豉酒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豉酒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十八引苏恭、唐临方:豉酒 31 豉酒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豉酒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豉酒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豉酒 1 拼音
chǐ jiǔ
2 《圣惠》卷九十七:豉酒21 处方
豉2合,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捣末),薤白1握(切,洗,去滑),川椒50粒(去目及闭口者)。
22 功能主治下焦风湿,腰脚疼痛,行走无力。
23 豉酒的用法用量上相和,炒至薤熟,投于3升酒中,更煎45沸,每取1小盏,搅粥食之。
24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七
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十八引苏恭、唐临方:豉酒31 豉酒的别名
豉心酒
32 处方好豉1升(3蒸3曝干)。
33 功能主治利腰脚,除湿痹,去心神烦闷。主脚气之病,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老人脚气痹弱,五缓六急,烦躁不安。
34 豉酒的用法用量豉心酒(《养老奉亲》)。
35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十八引苏恭、唐临方
4 《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 41 方名
豉酒
42 组成豉3合,橘皮12片,生姜少许,葱白35茎(切碎)。
43 主治脚气,坐卑湿地。
44 豉酒的用法用量上以少酥熬令香,绵裹,纳酒铛中,任性饮多少。
古籍中的豉酒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五米谷部中品]谷之草萄酒粳酒糯酒四夷酒秫黍酒蜜酒煮酒桑椹酒鹿头酒紫酒豉酒麻姑酒羔儿酒姜酒金酒东阳酒社坛余胙酒小豆曲酒醇酒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酒,此是合阴阳也。诜曰∶酒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蜜酒,及地黄、牛膝、虎骨、牛蒡、大豆、
《本草蒙筌》:[卷之五谷部]酒异。姜酒疗厥逆客忤,紫酒(即豆淋酒)理螈偏风。葱豉酒解烦热而散风寒,桑椹酒益五脏以明耳目。狗肉汁酿酒
《外台秘要》:[卷第十八]岭南瘴气香港脚酒汤散方一十三首解毒热,忌羊肉饧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九卷中)苏唐豉酒,若能常饮此酒,极利腰脚,岭南常服此酒必佳,及卑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四]崩中去血方一十三首羊肉是非常滋补的肉类,许多人在冬季的时候会吃温补的羊肉了,羊肉一般可以煨汤喝,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不过羊肉虽然美味营养,吃的时候也是有一些禁忌的,冬季吃羊肉有些事情需要注意,那么冬季吃羊肉要注意什么?冬季吃羊肉的禁忌有哪些?
1、冬季吃羊肉需注意
1、部分病症忌食羊肉
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2、不宜与醋同食
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3、忌与西瓜同食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4、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5、不宜与南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2、羊肉的做法
(1)杞子益智仁炖羊脑
古代食疗书《随息居饮食谱》:“羊脑、治风寒入脑、头疼久不愈。”杞子和益智仁均为补益类中药,分别有滋补肝肾、明目和补肾、温脾的功效,合为炖汤,有养肝肾、补脑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头痛、眩晕、癫痈等疾患。
材料:杞子20克,益智仁6克(中药店有售),羊脑1副,生姜3片。
做法:
1、中药稍浸泡、洗净;羊脑洗净,“氽水”,再洗净。
2、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500毫升(约2碗量),加盖隔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1-2人量。
(2)莲藕雪耳羊肉汤
中医谓:“春夏养阳”,莲藕雪耳羊肉汤有益气助阳、养血润燥的功效,为春日养阳的滋补靓汤,且清润鲜美可口。同时,中医认为莲藕能清热除烦、养心生血;雪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由它们搭配为汤,不燥不热。
材料:莲藕500克,雪耳25克,羊肉500克,生姜3片。
做法:
1、莲藕刮皮、洗净;雪耳浸泡;把羊肉洗净,切块,置有姜酒的沸水中“氽水”,再洗净。
2、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3)白萝卜炖羊腩汤
中医认为羊腩性温味甘,能益气血、补虚损、温元阳。白萝卜炖羊腩有益气补血、养肝明目的功效,烹制时要加入杞子、茴香、冰糖和绍酒。
材料:白萝卜250克,羊腩400克,杞子、茴香各20克,冰糖、绍酒各1茶匙,生姜4片。
做法:
1、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腩洗净、切块、置入有姜、酒的沸水“氽水”,再洗净。
2、与冰糖、绍酒和热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一起下炖盅,加盖隔水炖约2个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3-4人量。
(4)海马红枣炖羊肉
海马是有名的南药,具有补肾壮阳、治血理伤的功效,《本草纲目》:“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故难产及阳虚多用之。”羊肉则有强壮健力、暖肾补血之功。此汤有补肾补血、养阳益气的作用,为春日乍暖还寒时的养生靓汤,适宜阳虚、体虚者和妇人饮用。
材料:海马1对,红枣6个,羊肉250克,生姜3片。
做法:
1、海马浸泡,白酒洗净;羊肉切块、置姜酒的沸水“氽水”,再洗净;红枣去核。
2、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热开水500-750毫升(约2-3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2人量。
(5)淮山炖羊肚
古代食疗书《千金食治》说羊肚:“主胃反,治虚羸、小便数、止虚汗。”古亦有“以脏补脏”之说,所以它有健补脾胃之功。以补脾胃、益肺肾的中药淮山炖之,有养胃、滋肺肾的食疗功效,同时还可用于治疗消渴多尿。
材料:淮山150克,羊肚300克,生姜4片,黄酒少许。
做法:
1、把淮山浸泡、洗净切块;将羊肚翻转,拌上盐后不断搓揉,再清水冲洗,反复多次,切块。
2、一起与姜、黄酒下炖盅,加热开水1000毫升(约4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进饮时方下盐,为3-4人量。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萸黄连的炮制方法 4 萸黄连的性状 5 萸黄连的质量要求 6 黄连的性味归经 7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 8 萸黄连的炮制作用 9 黄连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萸黄连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吴萸连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萸黄连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萸黄连 已经自动替换为 吴萸连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wú yú lián
2 概述吴萸连为黄连的炮制品,方法为吴茱萸炙。黄连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千金翼方》。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1]。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吴萸连色泽黯**,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吴茱萸能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
3 吴萸连的炮制方法唐代有润切和熬(炒)(《千金翼方》)法[1]。
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的发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还出现了微炒(《太平圣惠方》)、炒焦(《博济方》、制炭(《史载之方》)、酒炒(《扁鹊心书》)、酒蒸(《丹溪心法》)、姜炒(《旅舍备要方》)、蜜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蜜泔制(《小儿药证直诀》)、麸炒(《圣济总录》)、吴茱萸制(《圣济总录》)、巴豆制(《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烧存性”等要求[1]。
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心法》)、童便制(《原机启微》)等方法[1]。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朴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医学纲目》)、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汁制、槐花炒(《景岳全书》)、酒萸制(《增补万病回春》)等[1]。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本草纲目》)[1]。“白痢加茱萸炒,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先醒斋广笔记》)[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姜炙、吴茱萸炙等[1]。
黄连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1]。
吴萸连的炮制方法为: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1]。
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1]。
4 吴萸连的性状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1]。质坚硬,气微,味极苦[1]。
吴萸连色泽黯**,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1]。
5 吴萸连的质量要求黄连总灰分不得过50%,含小檗堿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36%;吴萸连总灰分均不得过40%[1]。
6 黄连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中药大辞典》: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中华本草》: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7 黄连的功效与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吴萸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药炮制学》: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1]。如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证治准绳》)[1]。
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1]。如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证治准绳》);治脘胁疼痛,嗳气吞酸,大便热泻的萸连丸(《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中药大辞典》:黄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中华本草》: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名医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本草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8 吴萸连的炮制作用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9 黄连的炮制研究黄连中含有小檗堿,黄连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甲基黄连堿,木兰花堿等[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实验表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损失药效[1]。目前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1]。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小檗堿、巴马汀、药根堿含量均无明显变化[1]。但也有报道证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黄连中小檗堿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黄连中小檗堿的溶出率为5817%,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约为85%,说明炮制对小檗堿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进作用[1]。但也有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同,认为吴萸连水煎液中总生物堿含量比生黄连水煎液降低868%,小檗堿降低1935%,巴马汀降低345%,认为这与吴茱萸汁制后降低黄连寒性的传统认识相一致;黄连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黄连炭最为显著;但黄连拌酒晾干后,盐酸小檗堿含量比其他加热酒制法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黄连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黄酒炙炒后,对黄连盐酸小檗堿含量影响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却明显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显高于生品[1]。因此推论炮制加酒量和加热温度对黄连中生物堿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响[1]。
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堿型生物堿——小檗红堿[1]。生药加热到130℃、1小时,或180℃、20分钟时开始生成,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堿相应减少[1]。加热也能使掌叶防己堿、药根堿等发生结构变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小檗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低血糖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1]。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1]。此外,黄连经姜汁制后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并优于其他炮制品[1]。
10 吴萸连的贮存方法在泡的茶叶里放白砂糖有坏作用吗?
本文2023-10-08 17:55: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