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8收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第1张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1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2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3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4

 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

1、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1254-1322)

赵孟�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赵孟书法作品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道教法印简介

道教法器。又称“神印”、“印篆”。象征天界、神仙权威的印章。系模仿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属、玉和木镌成。还在道教教团形成前,方土和巫师已经模仿官府、军队、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创为印章,施用于治病,解除等活动中,如《黄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后为道教继承。道教教团形成时亦曾创制印章,传说张陵创五斗米道时即镌阳平治都功印,张氏子孙世代相传沿用至今。正一、灵宝、上清、净明等各道派都有自己的印。认为行法用印犹人间刑政施行必用官印,“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祗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灵宝玉鉴》卷一)。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依印文内容而言,印约可分四类。第一类以尊神名号或想象中的仙界职司为印文,如道君玉印、元始符命之印、九老仙都印、城隍印等。第二类以符咒为印。如黄神越章印文即是长达一百余字咒语;灵宝、神霄派的通章印,其文即由灵宝升天大卷稍作变化构成。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如以《度人经》文句构成的混同赤文印、严摄北酆明检鬼营印等。第四类以道士职司之名为印,如阳平治都功印。此外,尚有施于章奏各部位的小印,如“章尾”、“章首”等。印的施用十分广泛。上章、书符、制箓篆皆须依式用印。亦可单用印布气治病。民间则常向道院请取印文以辟鬼驱邪。

天师印

龙虎山张天师所掌法印。据传张陵曾遗下“阳平治都功印”一枚,天师世家奉为秘宝,其后宋宣和年间,曾赐龙虎山天师《神霄玉文之章》铜印;明嘉靖五年,赐银刻“阳平治都功印”,加上张氏子孙续有添造,故其印有多颗,仅现存于江西省博物馆而言,即有天师官私法印十一枚。统称天师印,而以“祖遗阳平治都功印”、“大阳平治都功印”最为著名。天师印与天师剑一起成为历代天师、正一真人所掌主要法器,也是其权威的主要信物,在道教中颇受崇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纪》卷一载龙虎山张真人语云:“大抵鬼神皆受役于印,而符篆则掌于法官。真人如官长,法官如吏胥,真人非法官不能为符箓,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箓亦不灵。”故天师府所绘符箓皆须铃上天师印。

阳平治都功印

正一派天师用印之一。传为张陵所遗。五斗米道曾立二十四治,阳平治为天师驻地,都功由天师自领。故其印为天师身分权力的象征。现存有多颗。一称祖遗阳平治都功印,玉质厚七分,横长各一寸半,方纽。一称大阳平治都功印,厚七分,横长各二寸半,玉质,金螭纽。另又有明嘉靖五年朝廷赐阳平治都功印一颗,银刻,双纹,厚七分,横长各寸五分,灵芝如意纽。此印张天师世家视为秘宝,代代传承。凡上章,书符,都是必用的,也是主要的印章。

治都总摄印

道教印篆。上清派使用的法印之一。《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夫治都总摄之印者,为之兵印。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城隍社庙吏兵。若行法职官不得此印者,难用鬼兵。印行兵将行,印住兵将住。”

九老仙都印

又称九老仙都君印。道教印篆。九老仙都君为道教重要尊神,《真灵位业图》列于第四左位中。以他名号所制的印为各道派所重视,灵宝、正一、上清、净明皆用之。道土认为:“用九老仙都印者,以太清同生八老尊,是太上为师。故弟子上闻于师以九老仙都印。”(《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其印又常单独使用。据云:“佩之登山,虎狼精怪自伏,江河风雨顺济,可管洞府仙官吏兵”;常人佩之则能延寿、伏诸邪鬼;小儿惊啼、大人有疾,皆可烧灰服之;另于安胎、祈嗣、解诅咒亦皆可用.(《三皇内文逊秘》宋元佑年间宋暂宗曾以“九老仙都君印”玉印赐茅山道士刘混康,其印长6.8厘米,厚2厘米,印把高3.8厘米,上有瑞兽钮。为茅山元符万宁宫镇宫之宝,在民间影响很大,以至将其宫称为“印宫”,凡上茅山的香客,皆求在腰带上铃一方印文。现存茅山道院。

北极天蓬印

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曰:“北极天蓬印,天丁神印,各长三寸,阔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日北极天蓬印,制伏阴魔,救治疾病。一曰天丁神印,灭鬼祟,治疾病,佩之大吉。”

北极杀鬼印

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载:“北极杀鬼印,酆都召鬼神印,各长三寸,阔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曰北极杀鬼印,治一切疾病。一日北极酆都召鬼神印,若世人被恶鬼山魑古怪所加,使人狂言,或入水火者,以印印病者心上,病人悉能言为患之鬼。其病立差。”

三天太上之印

灵宝派印章。长二寸七分,阔三寸四分。据称此为“中盟之合契,灵宝之总章”。故广泛用于章奏文检,亦佩以治病驱邪(《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

流金火铃神印

道教印篆。流金火铃原为灵宝派经常提及的神器,此改为印。据云其印出南宫韩司火府,有“檄龙召雷,炼魂登真,剪伐水怪,驱荡阴爽,愈灾却疠,度厄辟病,焚烧六丑、降伏五魔”(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二)的神力。有“火铃辟恶愈灾法”,述其造印、受印、用印方法。用印时须步火铃罡、掐火铃诀。以之治病时,左手掐离文,右手执印,请真炁人印,并存想日芒浃身心混合而一,从鼻白穿印,其炁弥罗缠绕病人,实与布炁治病结合。

北极天蓬印

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曰:“北极天蓬印,天丁神印,各长三寸,阔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日北极天蓬印,制伏阴魔,救治疾病。一曰天丁神印,灭鬼祟,治疾病,佩之大吉。”

北极杀鬼印

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载:“北极杀鬼印,酆都召鬼神印,各长三寸,阔二寸一分。右二印,一曰北极杀鬼印,治一切疾病。一日北极酆都召鬼神印,若世人被恶鬼山魑古怪所加,使人狂言,或入水火者,以印印病者心上,病人悉能言为患之鬼。其病立差。”

神霄印

神霄派的印章。《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载其印式及造印、祭印之法。印凡五枚,一用金为之,云能管九天九地神祗玉府,四海三江水曹龙神,无所不关,治万病;一为枣木或金为之,能通章,降万神,一以金玉或枣木刊之,云可以管玉府雷神,祈求雨泽,焚烧水泽,伏斩水怪;一以雷震枣木为之,用于驱瘟伐邪,一用雷震草木刊之,用于急切之事,捉神追鬼。

应太皇府印

宋代上清派所传法印。据称此印可以招真命灵,涤荡妖邪。《道法会元》卷一七一载:“右元应太皇府印,统制万杀,消灭害气,招真命灵,伏魔除怪,管辖万神,涤荡鬼邪,劾地界法官,纠邪驱治。刻以雷震木,或赤枣心木为之。”

玉神洞灵篆印

据载此印出自先秦,至东汉时浮丘老人授与费长房,凡书符施法,皆可用之,神异超凡。《道法会元》卷五七载:“玉神洞灵之篆,可印符,去三尸九虫,祭而佩之,身入神仙。但是符文牒状,请雨祈晴,感动天地神明,此篆最灵,能致风伯雷神。若修养炼丹之士,有此印者,百鬼不敢视,毒龙不敢夺。亦可印符贴,古木坟冢鬼精,疾走万里。如得此篆者,百鬼灭形,可以炼丹。”

天罡印

道教印篆。宋代正一派所传。《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曰:“天罡印,太玄天帝神印,各长阔一寸二分。右二印,一曰天罡印,以甲乙日印泥蜡上,于病人本命地中埋之,即差。一日太玄天帝神印,一切奏闻之事用之,能治万病,印病者心上立愈。”

北帝火铃印

宋代上清派所传法印。据称此印可以治病除祟,用时当依诀掐印、念咒、引气、存想,以验其功效。《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载:“北帝火铃印,左手掐离文位,则中指中节也。亦曰日君诀。凡本多以辰为日君诀,不知辰自为天罡诀也。夫黄气阳精,育魄洞濠,炼明三气,故以离为日君诀也。右手执印行持,当令动止详缓,无使神气惊浮,范像巫者,取笑俗情。思日芒绕兆身,弥罗三匝,故曰缠络三面。”

霄光火文神印

道教印篆。据载此印出自先秦,至东汉费长房得受于浮逝丘老人,其灵异神奇,难以比类。《道法会元》卷五七载:“雷光火文之书,可印篆牒,下五岳城隍社令,及佩带贴门户。行法之士,宜保盟传度,奉上帝并蓬莱都水使者,岳渎名山,斗下雷神将吏,俟有感应,乃可用耳。氐阳云;雷光火文之书,可印符箓牒,投江河潭源中,起龙发风雨。印牒请风,能使舟航快急。发雷电,请晴雨雪,照百千殃立出。佩人山林,虎狼奔逃,神异如此。得此文者,神能感应,位登真仙。”

雷霆都司符玺

宋代神霄派所传法印。据称为元始上帝所传,有登天斩龙之功能,其印共为四枚。《道法会元》卷一二三载:“雷霆火师曰: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飞仙五岳丈人,其符玺皆玉为之。黄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风后二君得之,相继仙去。许都仙得之,同吴猛、丁义统领邵阳雷公,以此符玺照其毒龙,是时毒龙两目进血,方始斩之。其印为尸气所触,则微裂小缝。后复祭谢,乃合如旧。”

城隍印

城隍神的官印,系模仿凡间府、县官印造成。依府、县品秩,其印用铜。又明清时传城隍逮于龙虎山嗣汉天师,故其印由天师颁发。原来凡府县建有城隍庙即有此印,现遗留已极少。今上海道教协会存有上海县城隍印,其印正方形,边长90毫米,高110毫米。印文为篆体阳文九字,分三行排列。边款前镌“上海县城隍显佑伯印”;右镌“五十四代天师大真人颁”,左镌颁印日期“大清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七日”。城隍印古时颇受崇拜,凡地方上有疾疫灾害发生,或祭厉等,都须请用此印。不少地方还围绕用印形成若干习俗。如浙江龙游等县城隍印于除夕“封印”至次年正月十八日“开印”,届时要举行“开印”仪式。夜间由县知事或县长斋戒沐浴,奏乐击鼓,鸣锣喝道,前往城隍庙,焚香点烛进行祭拜。绅商立两旁陪祭。到规定时辰,赞礼人高叫“用印”!县官即三跪九叩首,在预先用黄标纸写好的布告上,盖上城隍大印,差人贴在庙门口、照墙上。当夜要演天亮戏。次日出城隍会。

提举城隍司印

此印代表法师受提举城隍司之职,代天行化,故名。印阔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为“天文篆”,凡六字分二行迭书。凡行法科仪中发牒城隍须用此印。又云倘带此印,则所至之处,该境阴官自报,皆有鬼神迎送,城隍差兵吏助法。经过山林庙宇,渡江、河、海,常有该处城隍所属兵吏侍从。(《上清天枢院迥车毕道正法》卷上)。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以简单,便捷,身为大家喜爱。近几年更是出现不少的好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20格硬笔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20格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20格硬笔书法作品1

 20格硬笔书法作品2

 20格硬笔书法作品3

 20格硬笔书法作品4

 硬笔书法怎能不练灵飞经

 灵飞经

 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号“小钟”,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作品信息

 《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