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向逢春紫陶是几级文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8浏览:2收藏

建水向逢春紫陶是几级文物,第1张

一级

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购买艺术品本身是一种消费行为,只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消费了以后还有普通消费品不具备的特性,如保值、增值的功能,随着近代名家向逢春等的名作,逐渐被市场认可,让建水紫陶身价水涨船。而在2008年6月,将建水紫陶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拔高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地位。

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

扩展资料

传统的建水陶窑称为龙窑,一般呈竖卧状依山由低向高逐台而建,火门在下,切面为上圆下方马蹄形。建水紫陶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上,因陶坯中的呈色元素含量不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得陶器在焙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的颜色和花样,形成可遇不可求的“窑变”。

因了泥料的无砂细腻,可经过精细的打磨而得到陶明如镜的“无釉磨光”效果。高温的焙烧,使得陶制坚硬如铁,一件上好的紫陶要通过七八道工序,使用不同的磨具才能完成。打火皮为第一道打磨工序,用粗砂石去磨,不宜用力过重,过重拉伤陶面则不可救药。

随后用细砂石均匀地除去粗砂打磨留下的拉丝。第三道工序用油石将坯面磨光,再用当地找来的鹅卵石做多次上光,直至用磨工各自珍藏的光石进行抛光细研。最后用油脂对陶器进行周身擦拭。

-建水陶具

-建水紫陶

向逢春

(1895~1964),建水县碗窑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民国后期迁居城内北门街。11~12岁读旧学。13岁起学习粗陶生产,后转做紫陶。对烟斗、汽锅、花瓶、茶具、文具等在造型上做革新,邀请县城喜爱书画的绅士名人肃茂园、王勉丹、李月娇、吴梅村、马吉生、王和光等在坯体上书画装饰。尔后,向逢春自己刻苦临摹,自学书法成功,用蓝、黄、黑、白等色泥制成残贴断简装饰,古朴典雅,更胜一筹。1954年12月出席北京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所制各型汽锅、花瓶、直口瓶、美女瓶、文具等80余件产品,送京展览。后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56年加入陶器生产合作社。在社里设美术陶生产小组,与何本金、徐家元等人积极发展紫陶工艺品。当年8月和年底,两次选送产品至中央手工艺业合作社参加出国展览。同年12月任建水县手工艺联合社主任,并被选为建水县人民代表。

向福功

向福功(1919~1987),向逢春之子,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制陶艺人。自幼随父学习制做紫陶产品,继承和发扬向氏传统紫陶生产技艺,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练就一手书法绘画和造型技艺。在继承其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用蓝、黑、黄等色泥料,装饰镶塡紫陶工艺品,在省内享有盛名,多次制作参加全国和国际博览会展品,获得好评。1980年退休。

张好

张好(1869~1928),字尽美。建水碗窑村人。生于清同治八年,卒于民国17年,终年59岁。从小就从事粗陶生产,善于制作各种陶器及建盖庙宇的琉璃瓦、葫芦、龙头、龙尾、鸟兽头等装饰陶。产品优良精美。紫陶创始后,进一步研究,转请城内绞车巷书画名家王世杰装饰,开始出现断简残贴装饰和磨光工艺,后又发展其他紫陶产品。

潘金怀

潘金怀(?~?),紫陶艺人,建水碗窑村人,后迁书院街。生于清代,死于民国初年。光绪二十年间(1894),潘金怀在制作白陶烟斗中,发现烧好的烟斗上有一小块红色,别具特色,从中受到启示,遂采用当地红、白、黄、紫、青五色粘土,试验研制成红色陶泥,做成泥坯,焙烧后成为紫陶烟斗,产生了第一代紫陶产品,并发展为书画篆刻、磨光工艺。后曾制作花瓶、笔筒等产品,是建水紫陶生产的开创人。

王克敏

王克敏(1876~1892),字勉丹,号慎安居士。建水县城区人。出生于清代书香门第,其父王永年,光绪癸末进士(1883),官户部主事,书法圆厚秀建,有“二王风韵之称”。王克敏少年颖慧,入学为痒生,喜爱书画篆刻。学毕在家办私塾。后赴个旧,任富滇银行个旧分行经理,创办友石斎书画馆,专研书法和篆刻,尤善铁笔,长于临摹。书法学王梦楼、董其昌,几近乱真地步。临摹秦汉、六朝钟鼎,款识各种篆隶,落笔即得其势。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特别擅长博古花鸟,赋色研雅,写意双钩,无不精妙。于紫陶工艺品上做书画,烧成后尤其古意罨然。所制图章印鉴,刀法高妙,工稳秀建,阴文则入汉印,阳文则入钟鼎、古篆,在当时颇有声名,外地人士也慕名以求。常与地方名士如如善长书法的邱梦松,擅长山水的肃茂园,擅长牡丹花的王孝全等吟诗论画,互相鼓励。有时王克敏在陶瓶上先画花鸟,王孝全又画上牡丹,各以所长通力合作,使画幅越显精湛。

汤猛

江西景德镇长大,慕名建水紫陶前去学习,后自成一体。以陶和瓷结合的独特风格为建水陶带来了新气象。在传承建水紫陶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打破了一些传统观念,作品做工精致,造型美观 。

中国四大名陶,是指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陶器简介

紫砂陶: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坭兴桂陶:钦州坭兴陶,有“万年桂陶,千年传奇”的美誉,是万年桂陶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结晶。广西有万年制陶史,万年以来,广西制陶史从未间断,发展传承至今形成了中国坭兴桂陶。

建水五彩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你好,建水紫陶的历史悠久,自南宋末年间建水就有陶器了,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宋末虽有陶器但过去名气并不大,真正有名气是从建国后开始,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据介绍,建水紫陶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制坯、修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磨制等,制作周期为30-50天,烧制温度一般为1200摄氏度左右,属高温陶器。

所以建水的陶,具有质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馨的特点。

建水的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它三个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

建水紫陶的发祥地在碗窑村,现在形成了陶瓷一条街,很长,我走了两次都没有走到头。

据说在清代就生产紫陶了,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

历史 上说,最早追溯到3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

建水五彩陶是集书法、绘画、刻填、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形成了中国陶瓷的一大工艺。

可惜我不懂,这两天窜店,不仅了解了一下价格,也略微知道一点挑壶的知识。

有时候,进店不一定买东西,听老板们介绍介绍壶,说说辛苦,发发牢骚,也蛮好的。

就这样,两天在碗窑村没事走出两百米。也就可以理解啦。

将文人的字画移于紫陶之上,是建水紫陶的特有之处,以陶为纸,装饰上融入书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落墨后,再由熟练的雕刻工人采用阴刻阳填的方法将文人字画保留下来,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欣赏建水紫陶,首先需要观其形察其色,看一件紫陶作品,首先需要看它的外形是否准确,装饰是否到位,然后看成色,通俗来讲,紫陶的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阳刚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建水向逢春紫陶是几级文物

一级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购买艺术品本身是一种消费行为,只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消费了以后还有普通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